怎样高效预习?
对于学生来说,预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也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预习可以让听课效率变得高很多,听讲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会更强,尤其是对那些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能加深理解。预习要注意这些点:
1、只看书不思考,等于没预习:预习时的思考是预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预习只是看书的话,意义并不很大,效果也不明显,我们要在预习的时候去思考,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不太懂的地方。在那些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在上课时有重点地听老师讲解。而不是单纯地浏览课本上的文字或者死记硬背。
2、巧而精的预习,掌握侧重点:预习过程中,不要求大家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而是弄清这个小节讲的是什么,有哪些新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深入的的探讨。这种预习方法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增加学习兴趣,基本知道这门课将要学的是什么,以及这门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去听课,就有了侧重点,听课的效率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了,做到巧而精的预习才能实现预习本身的意义。
3、关于文章类的预习法则:语文课文首先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概貌,在课文中找出生字词,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历史、政治等科目,同学们就需要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英语的要求就更多一些,先读单词表再看课文,留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运用。还要听课文磁带,达到可以流利朗读的水平。
4、预习是要做的准备工作:现在的新教材普遍都具有知识面广、突出实践体验等特点,所以我们在预习过程中除了要预习书本上的内容之外,还要了解涉及的其他内容,比如相关资料的搜集,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用到的材料、工具以及课前实践等工作。这样才算完成一次全方位的预习准备工作。
5、预习时记得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最好看一下上节课内容涉及哪些知识点,下节课在目录中是什么位置,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对照章节问题来预习,甚至动用真题来预习。如果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就把这节课涉及的习题真题找出来,对着题目自己动手查找一下答案,上课效果会更好。
推荐于2019-01-19
一、鸟瞰预习法
鸟瞰预习法又称宏观预习法。
鸟瞰就是概括地看,从总体上看。从高处往下看。鸟瞰式预习就是从整体上粗略地预习,对所学知识的大体了解,作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学习计划。
鸟瞰式预习常用于假期或开学之初,因为这段时间多,能自我安排,并且学习比较轻松。比如在暑假里,或开学之初新教材刚刚发下来的时候,利用一两天的时间,粗略地预习一下要学习的内容。
鸟瞰式预习并不是泛泛地预习课文的表面知识,而是通过这一鸟瞰式的了解,明确学习内容的多少和难易,以便制定出科学的学习计划,比如每天学多少?大约要学多长时间?
这样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心中有底,就能增强自信心。
鸟瞰式预习主要是看标题、读目录。
从章节目录的大小标题中,大致了解全书或某些章节的内容。有些书在章节之下写有各章节的要点,它比大小标题具体得多,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各章节论述的中心思想,
二、标记预习法
很多学生在预习时,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看看,浅尝辄止;这样走过场式的预习只是是无效的工作。虽然是预习,也应力求取得最好的效果,要能够发现问题,找列难点。标记预习法就是如此。
标记预习,就是指在预习时边读边画、边读边批、边读边写。预习时遇到新的公式、定理要想一想,做出标记。标出重点、画出层次、写出体会。这样才能在第二天上课时做到心里有数,能跟得上老师的授课,更好的理解课堂上的内容。
三、提纲预习法
预习时把重点的地方划出来,这只是第一步,有的科目像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还可以运用提纲预习法,以增强预习率,加深理解和记忆。
运用提纲预习法,就是通过预习,把所学的内客列成不同形式的提纲、提炼概括为有逻辑联系的纲要结构,使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文字精练,观点突出,便于掌握章节大意和中心思想。
这种预习方式不但能加深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印象,在未来进行复习时,也是很好的参考资料。
四、尝试预习法
尝试预习法,就是按照课文后的思考题目,复习题目或练习题目进行预习,尝试作答。答不出时再预习,预习过再尝试作答,直至大体掌握为止。
尝试预习的关键是初步处理教材之后,自己合上书本,围绕课后几个思考题想一想:这一课讲了什么新问题,自己弄懂了没有?这些新知识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自己是否已经掌握?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需要上课时听老师讲解?这样回忆之后,就可以初步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怎样,进而尝试作题,检验出自己的知识或技巧方面的欠缺,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预习的方法或要复习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尝试作答,不能钻牛角尖,预习时对课后的练习题能做则做,做不出就停下来想一想,分析一下原因,或重新再预习一遍,再尝试作答,实在做不出也不要紧。可以先做好记号,留待上课时去解决。毕竟只是预习而不是完全的自学,带着这些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去上课,课堂效率就会更高,也更能清楚老师讲课时的重点。
五、思考预习法
预习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可以这样说,预习质量的高低主要看是否进行了独立思考。因此,要想提高预习质量,就必须会用思考预习法。
预习要着眼于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循题而读,边读边思,自己寻求解答,对难以理解的问题,争取上课听懂,还不懂,问老帅或与同学商量。思考预习法是指一边读一边想,或读完一课教材之后想一想。“一边读一边想”是指在阅读教材的同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关资料和参考书,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读完后想一想”就是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合上书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哪些弄懂了;哪些不明白,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里还有疑点,哪些知识与旧知识有联系,怎样联系的。
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时有的新知识逻辑性很强,一环扣一环,一步接一步,一步搞不懂就读不下去,这就得一边预习一边思考。有的新内容涉及到旧的知识记不清;一则又想不起来,这就需要翻开旧课本,找到相应的部分复习一下,再合上书本想一想,努力搞清楚新旧知识的连接和线索,明确里面的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
这样做,既预习了新知识,又复习和巩固了旧知识,同时还锻炼和提高了思维能力。
六、定量预习法
初中阶段,开设了十几门课程,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重点预习的科目、内容、时间等。从而提高预习效率。
要想科学安排自己的预习工作,就必须采用定量预习法。所谓定量预习法,实际上就是依据自己的生活规律,制定好一个科学的预习计划,安排好科学的预习程序,确定科学的预习方法。定量是指在预习时要定时间、定内容、定数量、定质量。定量预习,要注意及时进行自我检查。
具体方法是在总的时间内,定出若干个期限,每一个期限应该学到哪,事先定好。到期就自己检查,看看是快了还是慢了。快了,就注意对知识是否掌握了;慢了,就努力补上。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定量预习要严格控制自己,保证执行计划,要学会克制自己,学会坚坚持。如果一个计划无法被执行,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做计划!
七、浏览预习法
通读教材,了解内容。读后合上课本想一想,下节课老师要讲什么内容?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有哪些?自己是否读懂了,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上课时应着重听老师讲什么?
与之前的鸟瞰预习法相比,浏览预习法需要对预习内容的有更深入的了解,但是又不用像另外几种预习方法那样花费较多的时间,适合在出现某些特殊情况,无法确保预习时间时使用。
八、笔记预习法
阅读课文后将要点简明扼要地用自己的话写出来,预习的心得体会及未解决的问题也要记下来。还可用彩笔在书上勾画、圈点、批注。建议尽量在书本而被笔记本上进行标注,这样在上课时,只要看着书本,就能很好的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
这里所指的预习时间是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最好安排在做完当天作业的剩余时间里,根据时间的多少来确定预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当然,也可以安排在其他课余时间里预习。我们学校预习的原则是住校期间,晚自习为预习时间,不住校期间在家预习。总体说来,语数外每天都要有预习任务,理化每周两次预习任务,政史地生每周一次预习任务。
二、整体把握预习内容。
预习时,先要把预习设计快速浏览—遍,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初步感知新课中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细读第二遍。
三、带着问题细读第二遍
通过第—遍对新课文的快速浏览,自己对新课的内容已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带着第一遍浏览时发现的问题和预习设计中的任务,认真细读第二遍。阅读第二遍时,速度要放慢一些,一边细读,一边思考与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来反复思考,对不认识的生字、生词,要立即查工具书搞明白,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就把它记下来带到课堂上,听课时再去解决。
四、要边阅读边记笔记
第二遍阅读的时间,就是做笔记的时间。预习笔记有两种:—种是记在书上,另—种是记在本上。在书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边在书的空白处或有关内容下圈点勾画或批注;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一边把重点和不懂的内容纲要记在预习笔记本上。
五、要找出重点和疑点
预习中,—定要把新课内容的重点和疑点找出来,然后把重点和疑点带到课堂上去,在此之前要把自己的疑惑汇总给组长,课代表,以使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所找的重点和疑点时,一定认真的一边听、一边思考,听出老师讲解的思路。经老师讲解后,有些问题仍不明白,就要抓紧时间和机会向老师发问,直到把预习中找出的疑点弄明白为止。
六、阅读与查资料相结合
在预习阅读过程中,对不认识的生字,不懂的生词和不懂的内容,要立即查字典、词典和其它参考资料,把生字、生词在书上注音、注解。
七、独立思考发现问题
预习成败的关键,就是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预习中要先思考,后查资料;先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先看清意思,然后再做笔记。
八、不要全面预习
预习时,不要—下子全面铺开,全面预习是不现实的,一是时间难保证,二是精力难保证,三是质量难保证。预习要先选择自己感到吃力的内容先预习,时间紧时,先查出生字、生词和列出不明白的地方,时间更紧迫时,就先把新课快速阅读—遍。“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认为作业时间紧,就放弃预习。
九、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方法
预习时,不能千篇—律,不同的学科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预习,抓不同的要点。比如,预习理科时,要把重点放在数学的定理、定律、公式、概念和原理上;文科预习的重点放在排除生字、生词、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写作风格上。
此外,要特别注意两点,一、预习不等同于提前学习,它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给高效率听课作好铺垫,因此不必耗费大量精力时间彻底搞清一切,很多同学在试图养成预习习惯的开始往往出现此类情况,以至不堪重负很快放弃。二、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听讲,万不可因为课前预习、对课上知识已有一定了解就洋洋得意、松心懈怠,否则与舍本逐末无二。
1、 预习一般不超过20分钟。
2、 预习应该通读一遍教材,然后解决如下几个问题:新课讲了几个内容?重难点是什么?新课中涉及了哪些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老师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3、 画出新课的思维导图,也可以借助带有课程思维导图的参考书。上课时对照自己画出的思维导图与老师讲课进行查缺补漏。
4、 重点预习弱科。学科多,时间紧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自己觉得较差的科目重点预习,并持之以恒,弱科一定会有提高。
从上初中开始,老师们就不断地强调预习的重要性。确实如此,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时匆匆打开课本,对新课内容一无所知,听课完全处于一种盲目被动的状态,一节课下来有的听懂了,有的似懂非懂,有的甚至就是听天书。而有的同学听课是有备而来的,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对所学新课程有了整体的了解,听起课来是如鱼得水。
由此可见,预习可以说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一环。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对新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心中有数,听起课来自然顺理成章。
但是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去预习,甚至将预习变成了自学。按老师讲课的顺序把要讲的课程自学了一遍,浪费时间、精力,也加重了课业的负担,导致“过犹不及”的情况。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