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在哪里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南面与眉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
地形地貌:
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地区,以深丘和山地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米之间,最高处位于大邑县西岭镇大雪塘(苗基岭),海拔高度为5364米。
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为岷江、湔江等江河冲积而成,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主要由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海拔高度一般在750米上下,最低处在简阳市沱江出境处河岸,海拔高度为359米。
成都市由于巨大的垂直高差,在市域内形成了三分之一平原、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高山的独特地貌类型;由于气候的显著分异,形成明显的不同热量差异的垂直气候带,因而在区域范围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分布又相对集中,为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扩展资料:
行政区划: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成都市的行政辖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调整逐步扩大。
1976年将温江地区的双流县、金堂县划入成都市管辖;1983年,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撤销温江地区,将其10个县并入成都市;1990年,调整成都市行政区划,将原来的5个区划分为7个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又将原新都县、温江县撤县设区。
2013年3月,成立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管委会);2014年10月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四川天府新区,标志着天府新区正式晋升为国家级新区;201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双流县撤县设区。
201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资阳市代管的县级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201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郫县撤县设区。成都市辖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郫都11个区,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5个县级市,金堂、大邑、蒲江、新津4个县。
成都市有国家级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参考资料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行政区划与人口
邮政编码: 610000,电话区号: 028,车牌编号:川A。
成都历史
远在四五千年前,古蜀先民逐渐从川西北高原沿着岷江河谷迁徙到成都平原,他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垦殖,创造了灿烂的“蜀文化”。距今三四千年前,即相当于夏代纪年的早期阶段,在成都平原已形成了高度发达的三星堆文明,它是古蜀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源头。西周时期,一些游牧部落开始从成都平原周边高阜丘陵逐渐向平原水洼地区迁移。周末,蜀王开明九世从郫县迁徙成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来。成都羊子山土台、十二桥的“干栏”式房屋遗址、商业街船棺遗址和金沙遗址,证明古蜀人活动的中心就在成都。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灭巴蜀,改蜀国为蜀郡,设成都县(县治在赤里街),作为蜀郡的治所。公元前311年,秦王接受张仪的建议,命令蜀守张若按咸阳格局兴筑成都城,城周12里,高7丈。市区范围不大,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为大城,郡治、是蜀太守官司舍区域,政治中心;西为少城,县治,是商业及市民居住区,商业繁盛,是经济中心所在,故成都又有“少城”之称。大城和少城共一城墉,古人称为“层城”或“重城”。这一格局或显或晦地承续了两千多年,成为中国古代城市格局定式的一种类型。此后两千多年中,成都的城名从没变过,城址没有迁移,这在中国城市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其间“移秦民万家实之”,传入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冶铁技术,秦孝文王时,李冰为蜀守,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华阳国志》描述说:“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成都属蜀郡,辖十二县。
汉承秦制,成都仍为蜀郡的治所。汉武帝元封5年(公元前106年)时,以巴蜀地区为中心设置了益州,成都成为益州刺史的治所。在以后的两千多年,成都一直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这一地位从未改变过。汉武帝时改筑成都城池,在原少城基础上筑南小城,与之相对的蜀王城则称为北小城,加上锦官城,三城连接成大城,称为“新城”。西汉时期,成都丝织业盛况空前,设置锦官,其办公处所日后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也就是成都得名锦城之始。汉景帝时,蜀郡守文翁在成都石室兴学,开我国地方公办学校之先河。此后出现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学家和学者,司马相如、扬雄和王褒代表了汉赋的最高成就,严遵的《老子指归》奠定了道教的理论基础,落下闳天文学成就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西汉后期,成都人口已增至7.6万户,成为仅次于长安的中国第二大城市。
到王莽时,益州改称庸部,蜀郡改为导江郡。公孙述据蜀称帝,以成都为国都(公元25-36年),辖十五县。三国鼎立时,刘备统一巴蜀,建都于成都,刘备即位于武担山之南。在以今青龙街为中心,穿城九里三的范围,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这个位置轮廓一直延续到解放前。三国时成都为益州郡制,辖七县。
西晋(公元265——316年)初期,把全国分为十九个州,成都仍属益州,州治仍在成都。公元304年,入蜀避难的秦、雍流民首领李特在成都建立了“大成”政权,辖六县。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消灭“大成”政权,下令拆去成都少城。在公元582——592年间,隋蜀王杨秀沿着旧城,扩大西南面,重筑成都城,周围四十里。这次筑城取土中,成摩诃池(今人民南路展览馆一带。后为五代前后蜀的宫苑)。隋时成都为益州蜀郡治,辖十三县。
进入唐代(公元618——907年),唐先后置成都为州、郡、府。其间为管理方便,成都人口稠密的东部曾被划为蜀县。唐明皇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蜀县改称华阳县,成都也改称“南京”,成了中原人士的避难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即天下城市,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诗人李白在《上皇西巡南京歌》中赞叹:“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能及此间无。”公元879年,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为加强防卫,又筑“罗城”。这是成都城第一次改用砖石建造。城内有大街坊一百二十个。
其后,前蜀的王建、王衍父子和后蜀的孟知祥、孟昶父子割据于成都,前后长达六十年之久,后被北宋所灭。其间公元927年,后蜀孟知祥在罗城之外,“发民丁十二万修成都城”,增筑羊马城,城周达四十二里。其子孟昶命人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树,一到秋天,四十里花开如锦,绚丽动人,称之为芙蓉城,即今成都简称“蓉城”的来由。
宋代(公元960——1279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四川地区被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简称川峡四路。益州路治所一直在成都。成都还是叫成都府,管辖成都、华阳两县。后李顺攻入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失败后,成都府被降为益州。
唐宋时期,成都的造纸业、印刷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北宋富商以纸印的“交子”代替笨重的钱币,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业不断发展,宋代成都产生了自由的集市。唐宋时期也是成都文学艺术发展的顶峰。李白、杜甫、陆游,以及高适、岑参、白居易、元稹、薛涛、刘禹锡、张籍、杜牧、李商隐、韦庄等人都在成都留下了大量流传后世的名篇佳作。音乐、歌舞、戏剧、绘画已非常繁盛,有“蜀戏冠天下”之称。成都大慈寺的壁画被称颂为“天下第一”。
元朝初年,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省,治所先在重庆,不久移到成都。从此成都一直是四川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治所。当时四川共辖九路,成都居路首。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又分四川为四道,成都划为川西道,但成都仍是当时政治文化中心。
明代设四川布政司,下辖八个府,成都是首府,管辖两州十三县。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为蜀王,王府建在成都。朱元璋曾先后两次命大将李文忠和蓝玉以土筑成都城,后来都指挥使赵清用砖石重修成都大部城墙。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部队进入成都,改国号为“大西”,成都也改称“西京”,蜀王府的宫殿一度成为张献忠的皇宫。随后清军攻入四川,与张献忠的大西军在成都激战。清顺治三年(1646年),成都全城焚毁于战火之中,一座繁华似锦的名都会五六年间竟断绝人烟,成为麋鹿纵横、虎豹出没之地。
从康熙初年起,大量移民进入四川,史称“湖广填四川”经济开始回升,成都也随之逐渐恢复生气。经过康熙、乾隆年间的两次重建和扩建,一座宏伟的成都新城又屹立在两江环抱的旧城址之上。但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重庆的门户开放和川江航运的开辟,成都在四川和西南的地位逐渐被重庆所取代。1911年源起成都的四川保路运动和武装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先导,为武昌起义的成功立下大功。民国初年,裁废道制,后废府,成都仍为四川省治所在地。成都市的正式建置是在1928年。当时建立成都市政府,把成都、华阳两县的城区部分合并为成都市,成、华两县只辖乡区。这一大变革,改变了1000多年来两县分治一城的格局,是成都城向近代化迈进的开始。
抗战爆发后,四川成为抗日的大后方,成都人民为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整个战争期间,全川出征和补充兵员总数达三百四十万人,阵亡、负伤、失踪者达六十四万余人,约占全国总伤亡官兵数的20%,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许多都是成都人民的子弟。解放战争中,成都人民一方面掀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一方面开展农村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人民革命战争。
建国后,1950年成都为川西行署驻地,1952年起成为四川省省会,并列为中国重点建设城市之一。1983年5月,国务院决定,温江地区(除广汉、什邡两县外)并入成都市,实行市辖县的体制。1990年以后先后实行了区划调整和撤县建市、建区。成都市现面积12390.6平方公里,2007年初全市户籍人口1103万人。现辖9区(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4市(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6县(金堂、双流、郫县、大邑、蒲江、新津)。
历史事件
【开明王迁都成都】 公元前4世纪,古蜀国开明五世(一说九世)废帝号称王,迁都赤里(今成都上南大街一带),建立庙宇,成都首次成为都城。�
【秦惠文王灭蜀】 公元前316年(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蜀国内乱,蜀王派兵伐苴侯,苴侯求救于秦。秦惠文王派张仪、司马错伐蜀,古蜀国灭亡。�
【张若筑成都城】 公元前311年(周赧王四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十月,秦惠文王派兵平定蜀国叛乱后,蜀守张若仿咸阳建制兴筑成都城,公元前310年(周赧王五年)九月完工。成都城分大城和少城,城曲缩如龟,成都因此又名"龟城"。�
【文翁兴学】 西汉景帝年间(前156~前141),庐江文翁任蜀郡太守时,提倡教育,派人至京师太学学习,学成归来委以重任,并在成都城南修建石室学宫(在今成都石室中学),重奖品学兼优的学生,开蜀中官府办学之先河。�
【刘备成都称帝】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刘备领军灭刘璋,自领益州牧。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与魏、吴成三国鼎立之势。蜀汉于公元263年被魏攻灭。�
【李特、李雄据成都】西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十月李特率众攻占成都,建立农民政权。公元306年,其子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公元338年其后继者改国号"汉",史称"成汉"。"成汉"政权前罄?世,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国亡。�
【唐朝皇帝避居成都】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因"安史之乱",玄宗入蜀避居成都。玄宗返长安后,唐朝政府升成都为"南京"。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僖宗避乱入蜀,在成都居住3年。�
【浣花夫人卫成都】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泸州兵马使杨子琳趁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崔宁奉诏入朝之机,乘虚突袭成都。崔宁之妾任氏(人称浣花夫人)出家财募众数千人,自帅以击之,杨子琳败走,成都得保。任氏护卫成都有功,朝廷封她为冀国夫人。成都人奉她为守护女神,后在成都西部浣花溪畔兴建了浣花夫人祠。�
【芙蓉花开成都城】五代后蜀后主孟昶喜赏名花,偏爱芙蓉,下令在都城成都的城墙上遍植芙蓉树,并派专人护理。后人继承此俗,遍地栽植芙蓉树,每到秋季,芙蓉花开,满城锦绣,花香四溢,成都因此得名"芙蓉城"。芙蓉现为成都市市花。�
【三范修史】三范指北宋学者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成都华阳县(今双流县)人。范镇参加纂修《仁宗实录》、《起居注》、《新唐书》、《类编》等书;范祖禹是范镇侄孙,纂修了《神宗实录》、《唐鉴》,并担任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的主要助手;范冲是范祖禹长子,曾主持重修宋神宗、宋哲宗两朝实录。三范在中国史学、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范祖禹所撰的《唐鉴》12卷,被誉为"深明唐三百年治乱"的史学名著。�
【设置益州交子务】"交子",中国最早的纸币,是商人之间货款的支付凭证。"交子"最早出现在公元1008年,初在成都民间发行流通。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宋朝政府在成都设置益州交子务,统一管理交子的发行与流通。�
【张献忠据成都】清顺治元年(1644),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攻占成都,建立大西农民政权,改元大顺,自称大西王。�
【石达开就义科甲巷】清同治二年(1863),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兵入川,攻成都未成,在大渡河紫打地(今四川石棉县安顺场)被清军诱俘解至成都,同治二年五月初十被杀于成都科甲巷。�
【创办尊经书院】清同治十二年(1873),四川学政张之洞集资在成都文庙街西侧石犀寺附近修建尊经书院,光绪元年(1875)春建成开学。书院以人才荟萃著称,王�运、宋育仁等曾先后担任书院山长。尊经书院培养出了大批人才,近代四川诸多"蜀学鸿儒"和杰出人物,如杨锐、廖平、宋育仁、蒲殿俊、张澜、吴虞、吴玉章等均曾是书院的学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书院扩建为四川省高等学堂(四川大学前身)。�
【创办四川机器局】清光绪三年(1877),四川总督丁宝桢在成都东门下莲池创建四川机器局,次年建成投产,这是四川最早的军用工厂。后规模不断扩大,辛亥革命后改称四川兵工厂。四川机器局是洋务运动在四川最突出的成果,客观上刺激了四川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四川保路风潮】清宣统三年(1911)五月九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当劫夺商办铁路的"上谕"传到成都时,立即遭到成都立宪派的强烈反对。同年六月,清政府与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签订"借款合同",其夺路款、卖路权的阴谋完全败露,成都绅商于六月十七日在岳府街铁路公司成立保路同志会,誓死"破约保路",保路风潮迅速由成都扩及全川。九月七日,四川总督诱捕保路同志会蒲殿俊、罗纶、张澜等人,屠杀请愿民众,制造"成都血案"。九月八日,成都附近的保路同志军揭竿而起,围攻成都,全川同盟会员借机发动了武装起义。四川保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日军轰炸成都】抗战期间,日军多次轰炸成都,其中大规模轰炸有两次。1939年,成都市中心遭日机轰炸,数百平民被炸死。1941年,日机108架对成都实施大轰炸,死伤1000余人。�
【成都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1950年1月6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成立,周士第任市长。
成都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两个奇迹:一个是它的名字,两千多年来从未变更过,这在中国地名史上实属罕见;二是两千多年来,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区的郡、州、府、道、省等行政区划的首府所在地,从未变更过,可以算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省会城市之一。
【经济】
成都市政府将成都定位为我国中西部综合实力最强,人居环境最佳的我国重要中心城市。
现在的成都致力于构建中国中西部的金融中心,欲执中西部"总部经济"之牛耳,目前共有130家世界500强在这里投资兴业,有上百家全球研发中心在这里为世界的改变和科技的进步做着贡献。成都目前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化学化工产业,家具和鞋业制造产业,动漫和传媒产业,会展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旅游业等取得巨大成就,稳步奠定了成都作为我国十大城市的地位和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
【文化】
成都是古蜀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现今出土的大量古蜀国文物说明,早在商周时期,古蜀国人民就创造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是我国的著名文化之都,成都的文化影响这所有的全世界中国人,甚至在韩国,日本很多人也热衷于成都的三国文化。成都的文化博大精深,吃文化,休闲文化,茶文化,道教文化,三国文化等等在中国人中影响深刻。
成都成华区位于成都市的西北角;
1、成华区是成都市市区,成立于1991年1月1日。以成都、华阳两地名的第一个字而定名。成华区与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新都区、龙泉驿区接壤,成华区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2014年辖区常住人口94.30万人(成都市区幅员面积最大区),管理14个街道。
2、成华区辖有双桥子街道、猛追湾街道、二仙桥街道、府青路街道、建设路街道、白莲池街道、万年场街道、桃蹊路街道、双水碾街道、跳蹬河街道、圣灯街道、保和街道、青龙街道、龙潭街道14个街道,99个社区。区人民政府驻一环路东三段
3、成华区位于川西平原,东与龙泉驿区交界,南与锦江区毗邻,西与青羊区相连,北与金牛区、新都区接壤,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3°53'~104°03'、北纬30°33'~30°44'之间,地处我国重要的科技文化和金融商贸中心、西南交通通信枢纽、四川省省会、内陆特大型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区的东北部。成华区幅员面积110.6平方公里,是成都市面积最大的城区。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是中国西部门户,大熊猫故乡。四川今与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陕西诸省市交界。四川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和川中丘陵,中部为成都平原,西部为川西高原。
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工业、农业、军事、旅游、文化大省。省会成都在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第四大航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