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的历史???
北京天坛最初为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城形制而建的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实行四郊分祀制度后,在北郊觅地另建地坛,原天地坛则专事祭天、祈谷和祈雨,并改名为天坛。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在乾隆年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改扩建,但年门和皇乾殿是明代建筑而无改建除外。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甚至还把司令部设在这里,并在圜丘坛上架设大炮,攻击正阳门和紫禁城,联军们将几乎所有的陈设和祭器都席卷而去。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除了中友洞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1913年冬至祭天外,天坛不再进行任何祭祀活动。1918年起辟为公园,正式对民众开放。目前园内古柏葱郁,是北京城南的一座大型园林。
天坛占地约273万平方米,是故宫面积的四倍。作为中国规模最大、伦理等级最高的古代祭祀建筑群,它的布局严谨,建筑结构独特,装饰瑰丽,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和几何学等原理,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扩展资料:
一、布局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俗称“天地墙”。外坛墙周迅慎长6553米,原本只在西墙上开辟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1949年后又陆续新建了东门和北门,并把内坛南面的昭亨门改为南门。
天坛的内坛墙周长4152米,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
二、建筑特色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
天坛还处处好昌枯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广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坛重视“阳数”、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设计,也是这种表现手法的具体体现。
此外,在天坛中的大片柏树林在创造肃穆、静谧的环境方面也起很大作用,利用姿态挺拔和色调沉静的常绿树所具有的庄严肃穆的性格,衬托祠祀的有效手法;人们感到大片苍翠浓郁的柏树林,在祭祀时候增加人们的肃穆感。
三、世界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天坛:天坛是建筑和景观设计之杰作,朴素而鲜明地体现出对世界伟大文明之一。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天坛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天坛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宝贵的科学艺术价值及优美的园林景观获得了世人更广泛的认识和关注。
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祭坛,也是中国悠久祭天文化的结晶,其宏伟的建筑、苍翠的古树、丰富的文物收藏既记载了中国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记录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天坛历史沿革如下:
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嫌橡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
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
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
1900年八国联军曾在天坛斋宫内设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树木惨遭破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枯丛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进行过多次修缮和大规模绿化,使古老的天坛更加壮丽,公园占地200公顷,四面各有一门。园内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还有百花园种植了大量的花卉。
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天坛公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8年7月12日,天坛公园园长李高介绍,天坛公园将增加绿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扩大对游人开放面积2.24公顷。
扩展资料:
天坛建筑特点
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没者樱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
天坛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均为北圆南方。当初,为了把天地的形象表现在墙上,以象征“天圆地方”之说。外坛墙的东南北三面原制无门,只西面临永定门内大街有门两座:北门是明代旧有 的,称“祈谷坛门”;南门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增建的,称“圜丘坛门”。两门均为三间拱券式,绿琉璃简瓦歇山式顶。时下的外坛北门和东门,都是1975年以后增建的。
内坛的圜丘位南,祈谷位北,均在南北中轴线上,中间由长360米、宽30米的神道(丹陛桥)连成一个整体。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台(祭天台)、皇穹宇(奉神殿、神库与神厨、宰牲亭)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门、大祀殿(祈年殿)、东西配殿、皇乾殿、长廊(附七星石)、神库与神厨、宰牲亭等。
参考资料:北京天坛—百度百科
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
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
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又有多次修缮、扩建。
1900年八国联军曾在天坛斋宫内设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树木惨遭破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进行过多次修缮和大规模绿化,使古老的天坛更加壮丽,公园占地200公顷,四面各有一门。园内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还有百花园种植了大量的花卉。百花园北新建了别具有一格的亭廊联接的庭园,增添了园景。
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天坛公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橡旦腔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扩展资料:天坛的主要建筑及特色: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
天坛主要建筑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圜丘坛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坛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中间有墙相隔。
两坛由一座长360米、宽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桥(也称海墁大道或神道)相连。丹陛桥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内坛西墙内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
外梁衫坛西墙内有神乐署、牺牲所等。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迟中、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参考资料:中国网—北京天坛
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
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又有多次修缮、扩建。
1900年八国联军曾在天坛斋宫内设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文物、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树木惨遭破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进行过多次修缮和大规模绿化,使古老的天坛更加壮丽,公园占地200公顷,四面各有一门。园内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还有百花园种植了大量的花卉燃孝侍。百花园北新建了别具有一格的亭廊联接的庭园,增添了园景。
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天坛公园经国家旅游局皮吵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扩展资料:天坛的主要建筑及特色: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
天坛主要建筑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圜丘坛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坛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中间有墙相隔。
两坛由一座长360米、宽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桥(也称海墁大道或神道)相连。丹陛桥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内坛西墙内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
外坛西墙内有神乐署、牺牲所等。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参考资料:中国网—北京天坛
查看全部9个回答
2020天坛公园「北京旅游必看攻略」
天坛公园,想去北京玩3-5天,一家3口人,趁着假期时间带孩子玩一下,但是时间不是很长,有5天时间,我想玩的轻松一点,但是又能玩到精华景点
北京西游国际旅行社..广告
北京 北京天坛脑科?「水滴筹」大病筹款_可筹治病钱
北京天坛脑科,,快速到账,快速筹到治病钱,累计筹款超160亿!北京天坛脑科,筹款顾问指导,随时提取,已有2亿网友献出爱心,帮您渡过难关!
北京纵情向前科技有..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北京天坛公园的历史有哪些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位于正阳门外东侧。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总面积273公顷,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 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两坛之间以一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 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祀前皇帝斋戒的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教习和演奏。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青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又经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历尽沧桑的天坛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宏伟的建筑风格,成为东方古老文明的写照。 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34 浏览3232018-04-20
北京天坛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有594年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35 浏览1157
北京天坛的历史大事件
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侵入天坛,当时的联军总司令部就设在天坛的斋宫,同时在神乐署设总兵站。他们在天坛的圜丘坛还架起了大炮。被封建帝王视为神圣之地的天坛,遭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践踏,天坛建筑破坏惨重,珍贵文物也被大量掠夺洗劫。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1917年张勋复辟1918年,天坛以公园开放。解放以后天坛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3 年8月3 日 ,第29 届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 舞动的北京”发布仪式在北京天坛祈年殿举行。
128 浏览16252017-11-25
北京天坛有什么建造历史?
永乐帝为求雨而建天坛据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进北京时,治了山也治了水,就是没和老天爷搞好关系。在他定都北京后,年景是一年不如一年,老天爷总是不肯下雨。 大地干得裂开了口子,种子撒在地里,全都被烤熟了,哪里出得了芽啊!天旱无雨,庄稼颗粒不收,老百姓急得直跺脚。朱棣看到各地报来闹饥荒的奏折,心里别提多别扭了。 说来也巧,这天朱棣做了个梦,梦见他在地上跑着,他边跑边看,这大地怎么是白茫茫的一片啊?他再仔细一看,简直吓了一跳,原来这大地干得都泛白毛了。 顿时,朱棣觉得浑身发烫,他口角发干,便想找点水喝,可是干涸的大地哪有水啊!于是,他双手向上,仰望苍天,大声喊着:"老天爷啊!下场雨吧!"朱棣话音刚落,随着"轰隆隆"一个霹雳,从闪电中蹦出一条大汉,这位大汉浑身透红透红的。他张开大嘴说道:"娘娘求雨,方可降雨!"说完,大汉就没了踪影。 朱棣醒来后,他才知这原来是一场梦。他就想,这或许就是天赐良言吧!他就传下圣旨:"娘娘求雨三日,天不降雨,不准回宫。"可是到哪里去求雨呢?群臣议论开了。有的说:"就在宫里找个清静的地方,搭个台子,烧几柱香不就行了。"有的说:"那可不行,求雨要有诚意,这大明江山的兴衰,就在娘娘身上了。"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捋了一下白胡子说:"《左传》上记载:天子当阳,左为阳道;右为阴道,依老臣之见,这台子必搭在国门外的南面,南为阳;正阳门外右道的左边,左为上。"听了老臣的话,朱棣觉得有理,便说:"依卿之言,娘娘求雨就应在南郊城门之左了。"这下可忙坏了风水先生,他们东看看西瞧瞧,最后选中了一个有圆圆土丘的地方。在当时,那个圆圆的黄土丘远远看去就像块金疙瘩,硬邦邦的。风水先生说,全城就数这块地方最吉祥。 地址确定后,朱棣就下令在那圆圆小土丘上搭了一个台子,接着,他又派凤辇把娘娘接来了。 再说这娘娘终年被锁在宫中,哪有机会外出啊!求雨这事虽说是个苦差事,倒也可以外出看看新鲜事物。开始求雨了,娘娘拜在台上,可心却不在台上,她东瞧西看,总想开开眼界。 就这样,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天黑了下来,娘娘的玩兴已过,肚子也"咕咕"叫了。娘娘想回宫,可就是不下雨,她想起皇上的话,"天不降雨,不准回宫!"圣旨不能违呀!娘娘只好忍住了。 到了第三天,娘娘再也熬不住了,她玩的心也早就没了,只是想:老天爷,行行好,下场雨救救我吧!我快累死了、饿死了啊!可是,尽管娘娘说了一遍又一遍,这老天爷就是不下雨。到了晚上,朱棣也急了,这样下去,也不是事儿啊!无奈之下,他便亲自来到了祭台。 娘娘看见皇上从远处而来,那委屈的眼泪便"唰唰"地流了下来。只听"轰隆"一声,天上裂开了一个大缝,一场大雨降了下来。一场困扰大明王朝的大旱,就这样过去了。 后来,朱棣心想,看来这求雨还真管事,以后每年天旱的时候就来这求雨吧!但是,他又一想,总不能年年让娘娘这样辛苦吧!于是,朱棣就降下圣旨,在娘娘求雨的地方建了一座祭坛,因为他认为这块"金疙瘩"接天气、最吉祥。今后皇家年年就来这儿祭天、祈谷,以求上天保佑大明王朝天下太平与五谷丰登。 这个祭坛,就是后来的北京天坛。
浏览332020-01-02
北京天坛的历史来历,风景特点
历史来历: 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 据史料记载,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尚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 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 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 风景特点: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 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壝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 是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场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长廊,附属建筑有内外壝墙、具服台、丹陛桥,内坛墙上东南西北各设天门,西外坛墙设祈谷坛门,内坛东部有七星石。
43 浏览8792016-11-22
6评论
玫瑰花znl3
你怎么不在码头视频直播,这两天特火爆
玫瑰花znl3
你怎么不在码头视频直播,这两天特火爆
热心网友2
扩展资料:天坛的主要建筑及特色: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
天坛主要建筑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圜丘坛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坛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中间有墙相隔。
查看全部6条评论
评论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