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的坦克为什么被称为“薄皮坦克”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二战中日本陆军有几个问题不能解决从而使其坦克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第一:日本装甲作战思想一直没有成熟 二战开始后不久,英美苏等国吸引了德国的成功经验,将坦克的作战目标从原来的支援步兵改为与坦克作战,而支援步兵的任务则交给自行火炮。因此西方坦克的发展方向都是重装甲,大口径高速坦克炮,弹种以穿甲弹为主。而日本在所有战场上一直死守着坦克是步兵支援武器的思想,采用大口径(相对日本而言)低速炮,弹种也以榴弹为主。因此作战水平极差。 第二:日本工业水平差,没有适合坦克作战用的火炮。 1942年后,日本发现自己坦克的弱点后,也想象德国学习。但这时日本才发现自己没有任何一种火炮可以用作坦克炮。各国主要用高性能的高射炮经过改装后,充作坦克炮(德美),或使用高性能的加农炮(苏联)。而日本则全没有,日本高射炮性能极差,炮口初速不高,后座距离长,几种高炮全是一战时法国炮的仿制品,加农炮实际上日本几乎没这个炮种。新研制坦克炮根本调不出人力和物力,所以只得用野炮充数。因此几种日本坦克的穿甲能力仅限于与轻型坦克作战,正面对付M4这样中等装甲的坦克都没有任何的胜算,更别提苏联的T-34了,如果是斯大林系列,那就只用用人体炸弹了。所以苏军才能直入东北。 第三:日本坦克的行走机构设计极为特殊,更是极为特殊的差 作为二战中各国军队中所装备的坦克,可能只有日本坦克会发生履带自行脱落的现象。这在一战的坦克中可能较为普遍,但二十年后的二战中,从来没有听说过欧洲战场上会有坦克在行军过程中履带自己脱落则抛锚的现象。而且日本坦克的行走机构极为复杂,至今我也很难看明白,除日本外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使用这种方式的底盘。对此除了说日本人笨以外,我无话可说。 第四:日本铸造水平差,坦克无一例外的使用铆接装甲【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由于日本重工业水准低,日本没有能力铸造坦克炮塔,铆接装甲的水平也极低。同时由于脆弱的行走机构无法承受太大的重量,造成日本坦克普遍的装甲薄弱。日本到战争结束时,坦克前装甲的最大厚度也仅有50毫米左右,仅比轻型坦克稍高,可以说基本上还停留在防弹片的水平上。 第五:日本的电气水平差,联系几乎为零。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二战中,日本坦克内手旗是标准装备。作战时,象海军一样用手旗互相联络。可想而知这样可以有什么样的作战配合。日本当时的电气水平低到如果在坦克中装上电台,那么维修工就会变成一个电工,因为要维持电台的完好,他得一刻不停的修。所以日本坦克大多采用隐蔽待机,偷袭作战,无法大规模展开。 第六:训练以静物获准,无弹手练为主,实战性极低 由于日本物质极少,训练时,只是瞄准,实弹射击几乎为零。而且总是对静物瞄准,没有动态射击训练,因为缺少燃油。所以作战时,日本的射击准确度极低。 战争中,日本坦克除了作为一种落后思想的产物当成各国的反而教材外,没有任何的价值,日本陆军可以在当时落后于时代至少30年,还处于一战的水平。因此日本失败是必然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