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海城市市名的由来是什么?
辽宁省海城市市名的由来:“海城” 市名源于“海州”。
辽时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辽国,于境内置海州、铜州、耀州,同设临溟、仙乡、析木、岩渊4县,并在海州置南海州,兼置临溟县为州治,隶属辽东道。海城之名源于海州至此始。
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改海州为海城。隶属辽阳府管辖。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海城县隶属辽宁省为一等县。
1966年,"文革"期间,海城县人民委员会(即县政府)被撤销,于1967年3月成立海城县革命委员会,隶属于营口市。
1985年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城县,成立海城市(县级市),隶属于鞍山市。
扩展资料:
海城的历史古老而久远。从小孤山洞穴遗址的发掘证明,早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从析木石棚墓葬发现,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向前已有较大发展。自秦汉以来,先后于本境置辽隧,海城等16个州(卫)县。
海城市地貌复杂,海城市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向南向西北倾斜。东部山区及丘陵地带绝大部分海拔高度在60~500米之间,西部平原从海拔60米呈缓坡逐渐下倾至浑河、太子河平原。西部平原由海城河、五道河冲积而成,山麓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多系丘陵漫岗。
2018年10月,海城市入选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2018年11月,荣登“2018中国幸福百县榜”。 2019年1月9日,凭借海城高跷秧歌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参考资料来源:海城市人民政府-海城历史概况
海城战国时期属燕国辽东郡。汉时在县境内置新昌(今甘泉镇向阳寨)、辽队(今西四镇三岔河东岸)、安市(今八里镇营城子)三县。三国时期魏占领北方,属平州,后改幽州。西晋时期,境内新昌、辽队(隧)、安市三县皆废。东晋十六国后燕光始四年(404年),开始被高句丽割据长达二百六十多年。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统一版图,置安市州,属安东都护府。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辽国,在境内置临溟县,为海州南海军的治所,境内有仙乡县(渤海国永丰县)、析木县,为铜州治(渤海国的花山县),均隶属东京道辽阳府管辖。1125年金灭辽,改海州为澄州,辖临溟、析木二县,受东京路管辖。元灭金之后,1297年境内州县俱废,“置巡检司镇”,受辽阳路管辖。明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1653年隶属辽阳府管辖。辽阳撤府,海城属奉天府。1911年辛亥革命后属奉天府辽沈道。1929年改由辽宁省管辖。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海城县属奉天省。1945年11月2日成立了海城县人民政府。1946年春,国民党占领。1947年9月海城重新解放。1948年东北全境解放,海城县属辽东省管辖。1954年辽东、辽西合并建立辽宁省,海城县归辽阳专署领导。1959年归鞍山市。1965年归辽南专署。1967年成立海城县革命委员会,由营口市辖。1973年划为鞍山市辖县。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