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计划的成就
展开全部
○ “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目前,“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已提前实现
○ 我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2009年以来,12个区域规划先后上升到国家层面;中西部和东北的经济增速一举超过东部,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差距在缩小
○ 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2006—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2%和8.3%
从“十五”迈进“十一五”的门槛时,我们不仅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满期待。因为,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迎接最大考验
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十一五”规划甫一开局,“三过”问题——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就开始考验国民经济。此后,通货膨胀以及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次第登场。最严峻的考验在“十一五”的第三个年头出现。2008年,近百年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突然袭来,猛烈冲击着正在高速运行的中国经济快车。一时间,外贸出口大幅度下滑,部分企业陷入困境,百姓就业压力陡增……从“过热”到“过冷”似乎没有过渡,中国发展的势头急转直下。
接踵而至的困难,把传统发展模式的种种弊端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速度与质量,通胀与通缩,消费与投资……一对对矛盾轮番凸显,考验着中国经济会不会陷入大起大落的困境,考验着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不能把国民经济成功带入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更考验着全党上下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决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2006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07年虽然通胀问题逐渐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
正当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2009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一个精彩的“V”形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保八”之战中,结构调整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锁定民生相关的领域,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推出。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年均降幅为4.15%。
这就是中国经济走过波澜起伏的5年交出的成绩单,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交出的考试卷。
○ 我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2009年以来,12个区域规划先后上升到国家层面;中西部和东北的经济增速一举超过东部,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差距在缩小
○ 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2006—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2%和8.3%
从“十五”迈进“十一五”的门槛时,我们不仅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满期待。因为,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迎接最大考验
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十一五”规划甫一开局,“三过”问题——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就开始考验国民经济。此后,通货膨胀以及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次第登场。最严峻的考验在“十一五”的第三个年头出现。2008年,近百年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突然袭来,猛烈冲击着正在高速运行的中国经济快车。一时间,外贸出口大幅度下滑,部分企业陷入困境,百姓就业压力陡增……从“过热”到“过冷”似乎没有过渡,中国发展的势头急转直下。
接踵而至的困难,把传统发展模式的种种弊端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速度与质量,通胀与通缩,消费与投资……一对对矛盾轮番凸显,考验着中国经济会不会陷入大起大落的困境,考验着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不能把国民经济成功带入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更考验着全党上下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决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的组合拳,加快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增长过热;另一方面,通过出台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着力加强农业等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在开局之时,我们收获了两个好年景。2006年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与低通胀的理想搭配;2007年虽然通胀问题逐渐凸显,但国民经济仍延续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齐头并进,都收获满满。
正当国民经济开始步入又好又快轨道时,突然袭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打乱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和节奏。
前所未见的困难,前所未见的挑战,前所未见的精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连连出手,果敢应对。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速度之快,规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国经济一路下滑的势头被止住,从2009年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画出一个精彩的“V”形走势。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保八”之战中,结构调整也未松弦。4万亿元的投资重点锁定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锁定民生相关的领域,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推出。
从2006年到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与2005年相比,2009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前4年,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年均降幅为4.15%。
这就是中国经济走过波澜起伏的5年交出的成绩单,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交出的考试卷。
展开全部
,“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落实情况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提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官方数据显示,中国2006-2009年GDP增速分别为11.6%,13%,9.6%,9.1%。2010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1.1%。
资源利用效率: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官方数据显示,“十一五”前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6%。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
居民可支配收入:2006-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1759元,13786元,15781元,17175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3587元,4140元,4761,5153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高等教育:2006年,全年在学研究生110万人,在校本专科生1739万人;2009年,全年在学研究生140.5万人,在校本专科生2144.7万人。
2010年同时也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谋划之年,专家认为调结构、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将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调结构:中国政府“十一五”规划期间设定了7.5%的GDP增长目标,出于重视调整结构的信号,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GDP增长目标将下调。面对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矛盾,扩大内需将成为“十二五”期间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大国经济增长应主要靠内需支撑。专家指出中国居民消费率较低,可开拓空间很大。而要启动内需,关键是提高居民的收入以提升消费能力。
产业升级:中国多数制造企业仍专注于一般的生活消费、原材料等低端制造领域。专家认为“十二五”规划应该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风机装备、核电装备、冶金设备、环保装备都属于高端制造的范畴。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日前表示,“十二五”中国工业领域的核心任务是以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其中包括重点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汽车产业: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达1364万辆,同比增长46.2%,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和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相比,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产品水平、科技含量、全球战略、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专家展望“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大力扶持自主开发力度,并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
能源:能源规划是引人注目的行业总体规划之一。据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透露,“十二五”能源规划将重点围绕实现中央提出的2020年非石化能源比重达15%和碳减排40%-45%“两项目标”展开。专家预测中国政府可能会再次设定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节能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提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官方数据显示,中国2006-2009年GDP增速分别为11.6%,13%,9.6%,9.1%。2010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1.1%。
资源利用效率: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官方数据显示,“十一五”前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5.6%。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
居民可支配收入:2006-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1759元,13786元,15781元,17175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3587元,4140元,4761,5153元。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 高等教育:2006年,全年在学研究生110万人,在校本专科生1739万人;2009年,全年在学研究生140.5万人,在校本专科生2144.7万人。
2010年同时也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谋划之年,专家认为调结构、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将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调结构:中国政府“十一五”规划期间设定了7.5%的GDP增长目标,出于重视调整结构的信号,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GDP增长目标将下调。面对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矛盾,扩大内需将成为“十二五”期间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大国经济增长应主要靠内需支撑。专家指出中国居民消费率较低,可开拓空间很大。而要启动内需,关键是提高居民的收入以提升消费能力。
产业升级:中国多数制造企业仍专注于一般的生活消费、原材料等低端制造领域。专家认为“十二五”规划应该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风机装备、核电装备、冶金设备、环保装备都属于高端制造的范畴。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日前表示,“十二五”中国工业领域的核心任务是以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其中包括重点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汽车产业: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达1364万辆,同比增长46.2%,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和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相比,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产品水平、科技含量、全球战略、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专家展望“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大力扶持自主开发力度,并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
能源:能源规划是引人注目的行业总体规划之一。据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透露,“十二五”能源规划将重点围绕实现中央提出的2020年非石化能源比重达15%和碳减排40%-45%“两项目标”展开。专家预测中国政府可能会再次设定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节能目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0-10-24
展开全部
王尿盆是个孙子
参考资料: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