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的作文200字

 我来答
fyld
高粉答主

2015-03-26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192
采纳率:91%
帮助的人:1081万
展开全部
蒙古族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介绍的就是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蒙古族喜欢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饮酸奶子、奶酒,也喜欢喝茶。农牧区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种粮食和蔬菜,爱喝米酒。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欢穿镶边的蒙古袍子,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脚穿皮靴和毡靴,头缠红蓝布。现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节日或喜宴时才穿蒙古袍。
蒙古族人热情好客。招待客人时,首先摆上奶酪、奶油,各种面制干粮和奶茶,喝完奶茶后还要敬酒。随后端上手抓羊肉,贵客则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荐骨连着尾巴放在盘子里,上面放上不带面颊的羊头,把小刀递给客人。客人把羊头的一只耳朵割下来,再切一块肉吃下,然后把刀还给主人,主人才动手切肉,请客人动手随便吃。为了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热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尝一尝。蒙古族特别尊敬长辈和教师。无论何时,对年长的人都称“您”,进门、入座、喝茶、吃饭、敬酒等都让年长的人领先,“巴格西”历来被作为贵客迎送招待。
小黑子也2
2016-03-22 · TA获得超过166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8.2万
展开全部
春节习俗——蒸枣花馍

每年春节,奶奶都要给我们做枣花馍。枣花馍各种各样,不仅好看,而且好吃,今天上午,我和奶奶就蒸起了枣花馍。

奶奶先和了一团面,过了一个小时后,面已经发好了,我和奶奶开始做了。我们把面揪成一个个小面团,再把两个面团变成又粗又长的面条,用筷子在上面按两道印,然后有秩序得排好,但要记住要有装五个红枣的地方,装完红枣后,用筷子从两边往里夹,就有五个“花瓣”了,在中间放一颗小红枣,一朵“五瓣花”就完成了。嗯,还挺漂亮呢!

下面该做常做的动物小刺猬了。先在面团里面包上一颗枣,再揪起一点面做嘴,用剪刀把嘴剪开,让它叼住一颗枣的四分之一,用黑豆当作眼睛,剩下的只用剪刀就行了,分别剪出它的耳朵和唯一的防身武器——刺儿。呵,小刺猬也怪可爱!

我是属蛇的,当然要蒸几条蛇了。先把面搓成条状的,选较粗的一头当蛇头,在头里面塞一个枣,就把头撑起来了。再揪出蛇的嘴,也叼一点枣,把蛇盘起来,然后用笔帽按出蛇身上的花纹,一条栩栩如生的蛇就出现在眼前。

我问奶奶,为什么过年要蒸枣花馍?奶奶说,这种风俗是对山西洪洞县枣林庄的怀念。传说明朝初年,黄淮平原发生水灾后,土地荒芜,人烟稀少。当时,山西收成好,人们生活富裕。一天,皇上驾临山西洪洞县的枣林庄,老百姓听说后,从四面八方朝枣林庄涌来,庄前的古槐树下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在这里,百姓们并未见皇上,却见洪洞县令在人海画了一个大圆圈,然后,亮出皇帝移民圣旨,命令被画在圈内的百姓,统统迁居河南。
枣林庄人在黄淮平原落户后,仍思念着家乡的亲人。每到年首岁尾,就在宗庙里祭奠祖宗。由于枣林人子孙多,祭拜时宗庙里容纳不下,他们就用泥巴在家里塑起泥山。后来在蒸年馍时,有人用面做了个山形馍,上面插上红枣,以表示对家乡的怀念。大家见了,觉得这样又美观又实用,于是纷纷仿效,就形成了过年蒸枣馍的习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5-03-26
展开全部
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 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 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 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 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 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 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 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 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饺子谐音交子, 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 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 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这天上午我和外 公外婆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走到新 华码头。这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 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 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人们有的在 滑冰、有的在打冰车。还有的在冰道上从 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 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欢歌笑语…… 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火炬x
2012-03-13 · TA获得超过101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万
展开全部
同道中人
蒙古族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介绍的就是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蒙古族喜欢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饮酸奶子、奶酒,也喜欢喝茶。农牧区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种粮食和蔬菜,爱喝米酒。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欢穿镶边的蒙古袍子,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脚穿皮靴和毡靴,头缠红蓝布。现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节日或喜宴时才穿蒙古袍。
蒙古族人热情好客。招待客人时,首先摆上奶酪、奶油,各种面制干粮和奶茶,喝完奶茶后还要敬酒。随后端上手抓羊肉,贵客则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荐骨连着尾巴放在盘子里,上面放上不带面颊的羊头,把小刀递给客人。客人把羊头的一只耳朵割下来,再切一块肉吃下,然后把刀还给主人,主人才动手切肉,请客人动手随便吃。为了表示对客人尊敬和热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尝一尝。蒙古族特别尊敬长辈和教师。无论何时,对年长的人都称“您”,进门、入座、喝茶、吃饭、敬酒等都让年长的人领先,“巴格西”历来被作为贵客迎送招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卑微了a1承诺
2012-02-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万
展开全部
傣族服饰,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黑色或白色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上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妇女的服饰以美观大方著称,民族特点浓郁,而且各地不同。但束发、筒裙和短衫这三样则是相同的。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羊对襟短衫,黑色筒裙。傣族妇女的束发不同于苗、瑶等族的束发,她们是将头发打成发髻顶于脑后,或稍偏于脑的一侧,这种发髻一般不束带,有的仅鹎 梳子或顶块花头巾。傣族妇女的筒裙,式样象水桶一样,与景颇族、佤族、布朗族等族不同的是,以长到脚背为特点。傣族妇女的短衫,尤其是西双版的窄袖短衫,更独具民族风格,袖管又长又细,仅够穿进一只胳膊;衫身,除紧身外,长仅及腰部,后摆还不及腰部,少许脊背外露,时隐时现,为整个服装增色不少。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被其他民族呼为“花腰傣”、“大袖傣”等。

染齿,将牙齿用黑烟染成黑色,被傣族妇女认为是一种美,如同男女纹身一样。在西双版纳外,随处可见黑齿的老年妇女,但在青年人中已不见了。

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