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自学
2019-08-10
首先他要能自己看懂书本的内容,一般而言,比较聪明的小学生自学数学难度是不大的。
1. 数学书也讲得比较清楚到位,看完书后还需要做做习题巩固和测验所学,最好买市面上比较通用的单元测试卷检测一下成果。如果做题的正确率达到了90%,说明他在数学方面的自学还是很成功的。
如果是希望在数学方面有更多的提升,那就可以买数学竞赛方面的书,有这方面的天赋,和家长适当的指导,自学应该不难。(本人一些玩奥赛的同学基本就是从小学开始就自己写奥赛书,到高中时,他和我说已经写了一米多高的书了。当年我也是自学,难度大得多琢磨琢磨,琢磨不出来就问别人,差不多也就这么个步骤。)
2. 关于英语,小学自学所能达到的程度也就记几个单词,自学英语还需要工具辅助,自学的话推荐下一些比较好的学英文的APP,比如百词斩、沪江开心词场等背单词的,以及可可宝贝、纳米盒等点读的。
都还不错,市面上很多,找一个适合自学者的,然后就是每天坚持了,学英语是需要积淀的,你要相信,英语会越学越简单。
3. 关于语文,其实我觉得这是自学科目里最难得一科,因为你真的不知道要学那些,该学到什么程度,因为它是一个人文学科,还有许多其他的要素是课本和一些资料书里根本没有讲到的,所以它很难速成。
回顾一下新闻上的那些天才少年,比如十一岁上科大。十五岁上科学院理论物理所读硕士的谢彦波,10岁上大学13读研究生的张炘炀,少年时一鸣惊人,长大之后却没能那么惊艳。
作为天才的他们,共同的不足就是不会为人处事,人文基础薄弱。这就是语文没学好的BUG。
哎~离题了,再次回到怎么学语文。语文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模块:基础知识(字词句、古诗文之类的)、阅读和写作(包括阅读理解和小学的习作内容)、课外知识(一些必知的文学常识或一些名家、名著的背景和介绍)、人文素养(这个我特意单独列出来,因为很容易被忽略,这也是近几年统编版改版所提倡的。)
你看看上面这些内容,自学其实挺难的,因为这涉及到一个能否正确理解的问题,还要记下来,然后要能灵活运用,最后还要能结合生活实际(这一点是针对阅读、写作和人文素养这方面的)
建议家长如果希望孩子自学好语文的话,第一大点,就是要【博览群书】,多看书,看有效的适合的书,是提高这些方面的最有效途径。(书单随便拍的一个链接,这个书单在网上一直很火,除此之外,建议读读《论语》和《史记》以及其他的一些名著,都能够很好的开发孩子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第二是找一本好的辅导书,现在上市的关于小学统编版的(千万不要再去买人教版、沪教版之类的的,现在全国的小学语文全部统一改用统编版了)小学语文辅导书,比较好的是上海开明出版社的《小学生绘本课堂》(这是知乎上的介绍,我被成功安利了),刚好就是主打小学生自己预习的,全彩图解的学习书,比较适合小孩。
另外,买它的《教案》家长还可以在家自己辅导小学生,这本书除了价格高一点(单卖98、成套6本买500左右)内容很实在,预习和自学的上上之选。它还有检测成果的配套练习之类的,和统编版教学的内容和体系匹配度很高。
第三,要是觉得看书本不能够达到预习,可以上网课,现在有很多网课系统,网上搜一搜就可以找到,价格300-1000左右的都有,可以据情况选择合适的。
自学其实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其实说到底,我个人认为孩子自学主要靠两点:一是长久坚持,二是兴趣,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最佳的自学效果.
看官要是觉得还认同我的观点,记得点个赞哦!
一、预习的收效
1、因为有了学习动机,所以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问题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发现老师没有布置的问题—即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索并且找出答案,如果不理解的课前做好记录,在听课的时候,自己到底解答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而在预习中自己未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和老师及同学们一起探讨,又是一个学习的办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因为有了学习动机,有了学习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执著追求。
课前的自我探索,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
学生通过预习,在课前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在讨论时,他们会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去,这样,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及早掌握了学习信息,使得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既可以对学生是否预习进行检查,又可以在这期间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每位学生获得了练习机会,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读分析,课堂上往往只有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一些中下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不会去动脑。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低又何来提高学习素质呢?进行了预习,学生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相应提高。
培养学生阅读书籍的兴趣,丰富了课外知识
由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逐步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预习课文中将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这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学生就会产生阅读能力,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样,预习就起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二、自学的设计
1、抓住共同特点,安排自学内容;注意学生差异,分层设计。
1)一个班的学生,就学习基础来说是有一定差异的。如即使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理解事物也往往是孤立的,不注意它们的内在联系。反映在阅读上,他们会抓不住要点,思绪会支离破碎,自学很难深入下去。
针对学生的这个弱点,要有意识地安排预习,让他们逐步理解体会一篇文章中词、句、段、篇与中心内容之间联系。例如《黄山奇石》一文是一篇同学们不太熟悉的写景的课文,为了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针对教材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预习题:
课文中有个词叫“秀丽神奇”,这个词在哪个句子出现的?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秀丽神奇?”
学生按照这几个相互关联的自学提纲读课文,就能围绕“仙桃石”好像“飞”、“落”在石盘上;“猴子观海”的神态描写以及“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动作描写来理解“秀丽神奇”。同学们通过这样的预习,就会体会到某些关键词语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牵一词”,“动全文”,从而了解字、词、句、篇与中心内容,中心思想之间的有机联系。
又如《将相和》一课的预习中,也作类似的要求: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文章中前两个故事写谁的事?为什么用“将相和”作题目?同学们通过认真默读和思考,了解到前两个故事虽是写蔺相如的职位反而比廉颇高,所以文章必须这样安排。由此可见,三个小故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内在联系的。
2)一个班中程度好的学生能自觉运用学到的预习方法按照目标去预习;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读书结结巴巴,生字还不会查,文章的段落分不准,主要内容根括不上来。根据这个现状,教师要改变“一刀切”、“一锅煮”的老做法,对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预习目标。以《给颜黎民的信》一文为例:
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目标是:1)把课文读通,不读错,不添、不漏、不颠倒。2)借助工具书,学会本文的生字词。
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要了解:1)鲁迅先生在信中说了哪几件事?主要说了哪件事?这件事分几层写的?这样的思考题实际上是结合训练重点,掌握文章的主次。这样的预习要求,好的学生能“吃得饱”,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办得到”。随着学生自学积极性的提高,努力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完成第一层的预习,逐步增加第二层的预习,尽快缩短他们之间的距离。
2、围绕重点,循序渐进;抓住特点,灵活安排。
每篇课文,体裁不尽相同,训练重点各有侧重,所以教师设计预习还要从教材特点出发。
A、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分别安排了三十二个重点训练项目。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要紧紧围绕这些重点训练项目组织教学,预习当然也不例外。但这种预习并不等于教师把重点训练项目直接交给学生去理解,而是要促使学生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去读书,去思考,去寻找问题,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如《植物妈妈有办法》重点训练要求“理解植物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根据重点训练,设计了下列的预习: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2)哪几个小节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这三种办法?;3)你还知道哪些书上没有提到的其它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
在布置预习时,善于围绕训练重点,从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这些绕有兴味的预习题,激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
《第一场雪》一文中,作者运用一些叠词描写雪景是这篇课文用词上的一个特点。设计预习时,要求1)找一找文中的叠词,能按ABB、AABB、ABAB的形式归类整理。2)想一想,作者运用这些叠词分别描写什么?3)根据下面的简图提示,用上你所找出的叠词。
设计预习问题时注意从教材特点出发,就可以避免“清一色”,“流于形式”。这样既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不同色度掌握了学习规律,进一步提高了自学能力。
三、预习的安排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安排预习的呢?一般分三个层次安排预习:
第一层:读课文,前两遍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段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学习生字词,给要认的字注音,给要写的字查字典找组词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层:再读理解。弄清课文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分好段落,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
第三层:细读深究。带着问题再次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在预习的各个层次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从现在开始》一课,分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就分层布置了以下预习:(语文二年级上册96—98页)1.读课文,给二类字注音,给一类字注音并组词(查字典),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事,有些什么角色,按什么顺序写的。2.再读课文,分段写序号,想想为什么小猴子会当上“万兽之王”?3.细读课文,想想猫头鹰和袋鼠错在哪里?小猴子与他们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预习对自学能力培养的益处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前预习就是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它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了开放式教学,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了课内知识,并拓展了课外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增加了对学习的兴趣和探求新知识的动力。
制定学习复习计划。学习中学会给自己定定目标(大、小、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一个方向;然后梳理自身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容易丢分的知识点;再者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任务,一一的去落实。
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速读记忆的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做题反思。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201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