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手进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起止时间及大事...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起止时间及大事 展开
 我来答
xinda1689
2010-10-22 · TA获得超过24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3.4万
展开全部
  德意志第三帝国即希特勒的纳粹德国。
  第三帝国的起源
  希特勒认为,他的第三帝国是继“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帝国”与威廉一世和俾斯麦创立的“第二帝国”之后的第三帝国。
  “第三帝国”一词源于意大利末世神学家、佛罗伦萨教派创始人尤阿兴姆·菲奥雷斯(Joachim von Fiores)与其他中古世纪神学家对圣经经文的解释,原初意义是指“圣父之国”(Reich des Vaters)、“圣子之国”(Reich des Sohnes)之后的“圣灵之国”(Reich des heiligen Geistes),即上帝拯救世界后,完美、无尽止、由圣父、圣子、圣灵统治、以基督为王的第三阶段神国(Reich)。
  纳粹德国兴亡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自然它带给人们的思考是深远的。1929年—1933年爆发的济危机泱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同样地,德国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在经济危机冲击和政局动荡形式下,德国法西斯势力迅速增长。阿道夫·希特勒成了它的头子。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宣扬了纳粹党的法西斯主义理论。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斯拉夫等民族视为劣等民族;又说犹太人是劣等民族中最危险的,必须灭绝。也就有了以后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据调查它曾经一天最多“处理”掉2万个犹太人。希特勒还许诺纳粹党上台后立即废止凡尔赛和约,重整军备,收复失土,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大帝国即第三帝国(公元962年—1806年的神圣罗马帝国为第一帝国;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为第二帝国)。就这点而言是第三帝国的兴盛原因之一,希特勒《我的奋斗》这本书从思想上感染了大多数德国热血青年,使他们踊跃参军,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的确使整个德国团结在了一起,为今后的战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从另一方面而言,当初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没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洗礼,因而政治上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从而间接导致了希特勒在推行对外扩张政策时的如此顺利。
  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希特勒首先下手的是奥地利是有他的理由的。因为奥地利与德国原本就有同民族的血统,可以说德军入驻奥地利是伴随着鲜花和掌声的,加之奥地利有丰富的石油,是战争所必须的。从这点而言,这也是“第三帝国”兴盛的原因之一,巧妙地掌握民族间的情谊。
  编辑本段
  纳粹德国的-兴起

  一,一战的停战协定究竟如何在领土、殖民地、战争赔款、军事压制等方面损害德国,尤其是历史上最为复杂的波兰问题(即波兰走廊和自由港但泽市的归属权)——这一点可以说是纳粹直接引发了二战的正当口实,也是造成纳粹仇恨波兰的一个原由。
  二,第三帝国辉煌的战绩本身应有一部超级强大的战争机器,而纳粹上台之前,德国正处在经济危机的旋涡之中,纳粹曾经宣布把失业率降到了零,尽管有所夸张,但也近乎是一个事实。实际上还有几个问题,纳粹与工业巨头之间的关系,纳粹的经济计划,纳粹发展战争经济的“经济来源”。
  纳粹德国的兴亡-主要原因

  纳粹德国“疆域”
  在英、法的压迫与希特勒的威胁下于1938年9月29日使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这一军事要区划分给了德国,这便是《慕尼黑协定》,但德国并不罢休1939年3月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既而希特勒的矛头指向了波兰,1939年4月希特勒发布了“永远消灭波兰”的作战计划。9月1日德国出动了五十多个师,二千多辆坦克和二千多架飞机,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波兰的仓促应战加之武器落后、装备又差,且一味的依赖英、法两国。而英、法指望德国击溃波兰后进攻苏联。由于波兰是英、法的盟国,所以对德宣战其实是宣而不战。那时候德军在西线只有二十三个师,而英、法拥有一百一十个师的庞大兵力,却不出击,出现了所谓“奇怪的战争”、 “静坐战”、“滑稽的战争”的状态。而其实,德国与苏联已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德军进攻波兰同时,据内幕消息,苏联也正式从东线进攻波兰.苏联希望德国能与资产阶级英法作战。而英法也希望能”祸水东引”,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希特勒很好抓住了英法苏这一心理,从中钻了空子,不断扩张获取利益.当然我认为这是”第三帝国”何以兴盛的主要原因.但对波兰的战争中我们也已看出,除了这个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德军自身的战斗力,不可否认希特勒的“要大炮不要黄油”的口号是有其效果的.德军的装备,战斗力,士兵素质,战略战术以及德军的王牌――装甲部队都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这一点从对法国战争中表露无疑.

  英、法军队坐失战机

  当英、法军队坐失战机的时候,德国却做好了西线进攻的准备.丹麦和挪威是控制北海和波罗的海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又是瑞典铁矿输往德国的交通要道.1940年4月9日清晨,德军空袭丹麦和挪威,四小时占领了挪威首都奥斯陆,6月10日德军占领整个挪威.1940年5月10日德国计划绕过马其诺防线,然后迫使法国投降.卢森堡国小力弱,不战而亡.荷兰抵抗了四天后,于14日宣布投降.比利时同一战时一样英勇抵抗,5月28日宣布投降,但不一样的是没有能挽救法国.德军装甲兵团开始发挥其优势,前进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然而正当众人都开始认为德军将横扫六合之时,希特勒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5月24日在比利时境内的英、法盟军有四十余万人,被迫退到一块狭小的三角形地带敦刻尔克。而正当古德里安命令其所属第二装甲师挺进之时,希特勒却突然下达了坦克部队停止前进的命令。得以让盟军将三十四余万人运到英伦三岛。成为后来反攻的骨干力量。对这一命令我认为有两种说法可以解释,一是不列颠民族是希特勒认为的仅次于日尔曼人的民族想放英国人一条生路为今后留有后路;二是因希特勒担心自己心爱的装甲过于深入会陷入孤立。不管怎么说这的确是“第三帝国”衰亡的一个潜在原因。即使这样,6月5号德军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巴黎,6月22日法国投降。极具讽刺的是,希特勒挑选的签字地点正是当年“一战”德国签字投降的地点。这也进一步表明了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使法国葬送在希特勒的铁蹄之下。
  编辑本段
  英国首相张伯伦被迫辞职

  1940年5月1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被迫辞职,保守党首领袖丘吉尔上台执行,决心挫败希特勒。丘吉尔在政期间做了件罕为人知却对“二战”有着巨大影响的事件。他将政府在瑞士银行里的资金用于买通西班牙政界人士,这才使西班牙在“二战”时保持了中立。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中,由于德国的大力帮助使西班牙法西斯专政推翻共和国。所以凭此关系,西班牙一定会加入到德国这一边来的,这样以后的战局就很难预测了。所以我认为这边算是一个“第三帝国”衰亡的外部原因。除此之外希特勒此时又犯了一个重大错误,他命令空军司令戈林对不列颠进行空袭,但只持续了两、三个星期,英国的主要军用设施并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相反使英国人的斗志更加坚强。没有完全解决英国,我认为也就没有完全解决德国腹背受敌的危险。希特勒便准备进攻苏联。
  希特勒进攻苏联恰恰又是他犯的一个毁灭性错误。在没有完全消灭英国之前,他对苏联的战争无疑是将自己的战线拉得更长。此乃军事上的大忌。他个人此时的野心已到了无可收拾的地步,世界其他的地方或多或少都受德国控制。如果当时他能见好就收,以德国的军事实力完全可以守住这些领土。除了进攻苏联的主力部队,还有许多部队驻守各处,再加之隆美尔在北非的30万部队。
  编辑本段
  德军攻击苏联规模庞大

  1941年6月22日德军出动一百九十余个师,约五百五十万人,三千七百多辆坦克,五千余架飞机的庞大兵力,对苏联发动进攻。规模之大,史无前例。
  编辑本段
  大事记

  魏玛共和国 (包括致使希特勒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的事件)
  一体化 (纳粹建立独裁的合法手段)
  纳粹德国的种族政策 (歧视政策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军事事件为中心)
  编辑本段
  第三帝国灭亡

  1945年4月16日,苏军为尽快结束欧洲战争发起了柏林战役。经过近 二十天的激烈战斗,苏军以二百五十万大军的兵力击溃德国100万大军,占领柏林,希特勒被迫自杀殉职,德意志帝国宣告灭亡。与此同时,苏军在进攻国会大厦时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盘踞在这里的近2000名德军不愧是第三帝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的最后的精锐。苏军在以巨大的代价进入柏林市区后,30日下午3点30分,眼看无望翻盘的“御林军”,他们使苏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大厦的任何一角,都在进行激战。苏军靠着源源不断涌进大厦内的强大兵力,才逐一粉碎了守敌的抵抗。21时50分,苏军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主楼的圆顶上,5月2日7时,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少将前往朱可夫的前沿指挥所,签署了投降令。至中午时分,柏林守军全部投降。至此,苏德战争最后一次大决战———柏林战役结束。整个战役,苏军共消灭德军93个师,俘获官兵约48万人,缴获火炮8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苏军损失30.4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辆、火炮 1220门和飞机527架。柏林战役的结局,标志着法西斯德国的灭亡、苏德战争和欧洲战争的终结,第三帝国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cumthemu
2010-10-22 · TA获得超过450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2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71万
展开全部
1933.1-1945.5

纳粹德国(Nazi Deutschland),1933.1-1945.5正式国名为德意志帝国(Deutsche Reich)和大德意志帝国(Großdeutsche Reich),又称第三帝国( Drittes Reich)。通常指1933年至1945年间的德国,当时它处于阿道夫·希特勒的独裁和国家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变体)的意识形态的坚固统治之下。

大事记:

魏玛共和国 (包括致使希特勒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的事件)

一体化 (纳粹建立独裁的合法手段)

纳粹德国的种族政策 (歧视政策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军事事件为中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