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2000字以上的名著读后感(任意名著均可)。不要那种网上一搜就有的。为了完成作业,谢谢各位了
求一篇2000字以上的名著读后感(任意名著均可)。不要那种网上一搜就有的。为了完成作业,谢谢各位了!...
求一篇2000字以上的名著读后感(任意名著均可)。不要那种网上一搜就有的。为了完成作业,谢谢各位了!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着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书中讲到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还有人说,关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我倒觉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自古英雄,有胆略还需有情义。曹操在这一点上更值得称道,当初刘备在曹营,曹操已知刘备野心,若诛之,也无后来蜀魏之争,可是曹操并未加害于他,直至刘备逃走;曹操安抚关羽,对其厚待有加,与刘备之对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后来关羽念旧日情分,放其一条生路。曹操不失为一条有情有义的汉子,虽说后来他也做了不少错事,但那是形势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顾他人之理?既有有乱世争雄,便不免牺牲,历史上的事纠缠不清,也不可以怪罪于一人之上。至于后来曹操见到关羽头颅吓出病来,则更可以证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无人性,区区一个关羽,又能奈其如何?那再看他人: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书中讲到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还有人说,关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我倒觉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自古英雄,有胆略还需有情义。曹操在这一点上更值得称道,当初刘备在曹营,曹操已知刘备野心,若诛之,也无后来蜀魏之争,可是曹操并未加害于他,直至刘备逃走;曹操安抚关羽,对其厚待有加,与刘备之对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后来关羽念旧日情分,放其一条生路。曹操不失为一条有情有义的汉子,虽说后来他也做了不少错事,但那是形势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顾他人之理?既有有乱世争雄,便不免牺牲,历史上的事纠缠不清,也不可以怪罪于一人之上。至于后来曹操见到关羽头颅吓出病来,则更可以证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无人性,区区一个关羽,又能奈其如何?那再看他人: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2015-06-05
展开全部
改变,从阅读开始
——读朱永新教授的《我的阅读观》
2013年在成都举行的“阅读的力量——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上,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指出“忽视阅读的教育越来越容易走进死胡同。缺少必要的阅读,使我们的学校异化为分数竞争的训练场,也使得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他们的教育生活中缺少生命的光彩和幸福。”“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是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通过阅读能够改变我们的一切,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学校,改变我们的城市,甚至改变我们的民族。”
作为专职教育的80后教师,在及格率、升学率、优秀率"紧箍咒"下, 压力特别大,理想也开始有些动摇,甚至开始迷茫地找寻“路在何方”?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阅读观》让我豁然开朗,不在迷失方向,或许,阅读,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最好出路。正如朱永新所说:“你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然而这一切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顺着这个就一定会找到这个方向。
做一个理想的教师: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关注有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走近阅读的我们,细打量:这些个要素就会组合成我们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她值得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戴。
走近阅读的我们,逐一对照:有羞愧,有激励,有警示,有憧憬,有挑战,有信心……因为,我们感觉血脉中还流淌着一股激情,那是一个充满诗意的阅读之梦,有理性,有感性;我们感觉步履中还践行着一种自信,那是一种渴望超越的挑战之勇气;我们感觉生活中还牵挂着一份深情,那是一生不再改变的孩子王之角色;我们感觉生命中还坚守着一份责任感,那是一直精心种植的希望之苗圃。我们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读书会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在这本书里的第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分层阅读。过去我们一直在提阅读,讲阅读的重要性,但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究竟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关于这一点,没有人认真地做过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分层阅读指导书目。朱永新为小学生量身定制了一个“儿童书包”,即为小学生精选了36种书,分低端、中端、高端各 12种,包括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像、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等方面的书籍。这些书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形象,编织成一张美丽的网,呵护着孩子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保持着纯真、快乐和勇气。
书里第二个重要的理念叫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孩子的阅读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他必须和他的父母、老师们一起阅读,只有共读、共写,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现在很多父母、老师都是跟孩子生活在一个房子、教室里的陌生人。他们的心灵没有沟通,是完全陌生的。通过共读,他们才能真正拥有共同的生活,才能创造共同的语言和密码。
书中第三个重要的理念就是童年应该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童年是一个阶梯过渡过程,在粉红色的阶段,孩子是以读、写、绘、儿童歌谣为主进行阅读的,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有大声朗读、复述故事、静静地默读,到了高年级再开展主题探讨等。
其实儿童的阅读非常非常重要。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曾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见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就成了他的一部分。关于“童年”朱老师一直以为:第一,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人的一生是围绕童年展开的,孩子在童年阶段看到的东西、积累的经验是他进入成人世界最重要的基石。在童年阶段,他看到那些真善美的东西越多,以后他的心灵就充满了真善美,他的世界也就充满了真善美。而童年的阅读,最有价值的往往是那些童书的阅读,我刚才提到的那些美丽的词汇,都深深蕴藏在童书里面。第二,阅读的价值远远没有被发现。我们说读书改变人生、改变性格,但阅读的真正价值远远没有被发现,儿童最重要的生活,除了游戏以外就是阅读。
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阅读?朱永新教授说:“当然是有益身心的阅读、深阅读,有品质的阅读、自主的阅读、立体的阅读,优雅的阅读、生命价值选择的阅读,精读、慢读。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我们主张的阅读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以大众阅读和纸质图书为主的阅读,它更是一种生命价值选择的阅读,是超越知识的心灵的回归和精神的重建。”
我在想:举办阅读节或者读书日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让我们班的37个的农村孩子每学期都能真正的有模有样的举办一次或两次这样的活动,我想他们会比过节还高兴。因为这很有必要,也是教师和孩子的一种心理诉求。我想拥有了我们自己的阅读节以后,就有可能形成一种唤醒麻木灵魂的力量,那是一种催生和支撑的力量。
在《我的阅读观》里,朱教授还提到关于“推荐读物”问题,他认为“推荐读物”是永远需要的,阅读指导也是永远需要的。图书大厦里茫茫书海,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怎么选书,只是听说什么书好他就去买什么书。其实很多书完全是炒作出来的,中国非常缺少负责任的书评家。美国有很多专职的以评论好书为业的职业评论家。
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愿景————让阅读成为中国人日常的生活方式。他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飞机、火车、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场合,也能够看到我们的国人静静地拿着一本书在那里阅读。让阅读成为中国一道普通的美丽的风景线!
阅读是最为简单、便捷的方式。捧起书本,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存一笔精神财富,我们将享用一生,荫及子孙。有句话说得好:“我一个人无法改变世界,但我能改变一个人的世界。”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欣赏无限的美景,体验精彩人生。改变,从阅读开始!让越来越多的人觉醒,让越来越多的人能真正的认识到走进内在世界的价值,那样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读朱永新教授的《我的阅读观》
2013年在成都举行的“阅读的力量——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上,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指出“忽视阅读的教育越来越容易走进死胡同。缺少必要的阅读,使我们的学校异化为分数竞争的训练场,也使得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他们的教育生活中缺少生命的光彩和幸福。”“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是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通过阅读能够改变我们的一切,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学校,改变我们的城市,甚至改变我们的民族。”
作为专职教育的80后教师,在及格率、升学率、优秀率"紧箍咒"下, 压力特别大,理想也开始有些动摇,甚至开始迷茫地找寻“路在何方”?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阅读观》让我豁然开朗,不在迷失方向,或许,阅读,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最好出路。正如朱永新所说:“你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然而这一切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顺着这个就一定会找到这个方向。
做一个理想的教师: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关注有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走近阅读的我们,细打量:这些个要素就会组合成我们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形象。她值得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戴。
走近阅读的我们,逐一对照:有羞愧,有激励,有警示,有憧憬,有挑战,有信心……因为,我们感觉血脉中还流淌着一股激情,那是一个充满诗意的阅读之梦,有理性,有感性;我们感觉步履中还践行着一种自信,那是一种渴望超越的挑战之勇气;我们感觉生活中还牵挂着一份深情,那是一生不再改变的孩子王之角色;我们感觉生命中还坚守着一份责任感,那是一直精心种植的希望之苗圃。我们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读书会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在这本书里的第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分层阅读。过去我们一直在提阅读,讲阅读的重要性,但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究竟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关于这一点,没有人认真地做过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分层阅读指导书目。朱永新为小学生量身定制了一个“儿童书包”,即为小学生精选了36种书,分低端、中端、高端各 12种,包括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像、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等方面的书籍。这些书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形象,编织成一张美丽的网,呵护着孩子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保持着纯真、快乐和勇气。
书里第二个重要的理念叫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孩子的阅读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他必须和他的父母、老师们一起阅读,只有共读、共写,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现在很多父母、老师都是跟孩子生活在一个房子、教室里的陌生人。他们的心灵没有沟通,是完全陌生的。通过共读,他们才能真正拥有共同的生活,才能创造共同的语言和密码。
书中第三个重要的理念就是童年应该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童年是一个阶梯过渡过程,在粉红色的阶段,孩子是以读、写、绘、儿童歌谣为主进行阅读的,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有大声朗读、复述故事、静静地默读,到了高年级再开展主题探讨等。
其实儿童的阅读非常非常重要。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曾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见的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就成了他的一部分。关于“童年”朱老师一直以为:第一,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人的一生是围绕童年展开的,孩子在童年阶段看到的东西、积累的经验是他进入成人世界最重要的基石。在童年阶段,他看到那些真善美的东西越多,以后他的心灵就充满了真善美,他的世界也就充满了真善美。而童年的阅读,最有价值的往往是那些童书的阅读,我刚才提到的那些美丽的词汇,都深深蕴藏在童书里面。第二,阅读的价值远远没有被发现。我们说读书改变人生、改变性格,但阅读的真正价值远远没有被发现,儿童最重要的生活,除了游戏以外就是阅读。
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阅读?朱永新教授说:“当然是有益身心的阅读、深阅读,有品质的阅读、自主的阅读、立体的阅读,优雅的阅读、生命价值选择的阅读,精读、慢读。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我们主张的阅读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以大众阅读和纸质图书为主的阅读,它更是一种生命价值选择的阅读,是超越知识的心灵的回归和精神的重建。”
我在想:举办阅读节或者读书日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让我们班的37个的农村孩子每学期都能真正的有模有样的举办一次或两次这样的活动,我想他们会比过节还高兴。因为这很有必要,也是教师和孩子的一种心理诉求。我想拥有了我们自己的阅读节以后,就有可能形成一种唤醒麻木灵魂的力量,那是一种催生和支撑的力量。
在《我的阅读观》里,朱教授还提到关于“推荐读物”问题,他认为“推荐读物”是永远需要的,阅读指导也是永远需要的。图书大厦里茫茫书海,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怎么选书,只是听说什么书好他就去买什么书。其实很多书完全是炒作出来的,中国非常缺少负责任的书评家。美国有很多专职的以评论好书为业的职业评论家。
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愿景————让阅读成为中国人日常的生活方式。他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飞机、火车、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场合,也能够看到我们的国人静静地拿着一本书在那里阅读。让阅读成为中国一道普通的美丽的风景线!
阅读是最为简单、便捷的方式。捧起书本,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存一笔精神财富,我们将享用一生,荫及子孙。有句话说得好:“我一个人无法改变世界,但我能改变一个人的世界。”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欣赏无限的美景,体验精彩人生。改变,从阅读开始!让越来越多的人觉醒,让越来越多的人能真正的认识到走进内在世界的价值,那样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