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和《孔子》的思想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 我来答
可爱的zzz圣
高粉答主

2015-05-17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91%
帮助的人:4636万
展开全部
他们的政治思 想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主张“仁”的思想,但由于他们身份背景以及所处时期的不同,其具 体的政治思想观念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点。但是从主流方面讲是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虽然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但是孔子以后儒家发生了分化。儒家想着不同方面衍化从 思想史角度考虑更具有实质意义的相异衍化主要以孟子为代表。他在上承孔子的同时,又对 于发端于孔子的儒学思想作了自己的发挥和引申,从而使儒家价值体系取得了不同的发展形 态。但无论孟子对儒学作何发展其政治思想本质归根结底都是主张“仁”的思想,与孔子思 想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所以,我们清差要把握好主流方向来分析孔、孟政治思想的相同点与不 同点。
一、孔、孟政治思想的相同点: 孔子是儒家是想的开创人,孟子是孔子的继承和发展者,所以孔子与孟子的政治思想 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都主张“仁”的思想,其具体表现在: (一)、孔子、孟子政治思想基础是一致的,主要从“仁、爱、善”角度思考问题。 孔孟都主张“仁者爱人,人恒爱之”。也就是说,他们二人不约而同的认为“仁”对一 个人的情操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自身的“仁”,才能靠这种魅 力影响和感化他人,也才能凭此效力于社会奉献于他人,否则“为人者难成君子,为王者难 得天下矣”。 翻开《论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在很多场合和自己的学生说教时都会涉及到“仁”的 理念。比如说,他曾针对对自贡提出的什么是“仁”时回答说“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尔达人。能近去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在回答曾子提出的问题“仁以为己任”时,孔 子解释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这就是说,为了实现所谓的“仁”, 人们可以赴汤蹈火义无反顾。由此可见,孔子理解“仁”就是爱人,同情人,舍身处地的体 贴人。 翻开《孟子-离娄》一文,孟子就明确提出了“君子所以易于仁者,以其存心也。君子 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之。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 显而易见在这里分明强调了“仁”对一个人的情操培养的重要性。 孟子提出“性善论”从“人性本善”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孔子直接说过一句“性相 近也,习相远也”,从这句话看不出从皆有的那个“相近的”“天生”的人性是善还是恶,担 加上他实际上认定了仁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品性,而仁的本质规定就是“爱人”,所以他心 中本有“人性本善”的意思事实未予说明而已。 所以说,孔子与孟子都是从“仁、爱、善”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其思想基础是一致 的。 (二)、孔子与孟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理念是一致的,主张“仁治”和“法治”。 孔子主张“德治”即“为政以德”。孔子的政治思想中揭示了一个基本原则,即为人君 者当以德治国,为政与为德是根本分不开的。他说:“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 之德,草上之风必偃。”①孔子主张的“礼治”与“德治”并无不同,如“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统治者,领导者要重德轻政即要通过自身为答笑皮榜样作用和对人 民实行道德教化来引导人民。其德治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以惠民的方式巩固统治权,要求“为 政者正身”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苟正其身矣, 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②其要求“正身”的思想最终是为了达到“德治” 的效果。孔子考虑政治问题基本精神理念就是“德治”思想。 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典型的“德治主义”,故而和孔子政治主张完全一致。他们两人的政 治思想都是道德的延伸,都想使政治手段和目的都是以道德为依归,而他们的道理思想又几 乎是升察完全相同的。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其“仁政”思想的基本精 神理念与孔子相同即用“仁政”、“德治”,来教化人民,用道德理念使人们懂得“孝、悌、 忠、信”的道理。比如他提出的“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等,看到了 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 级的统治。这些都是他“德治”的表现。 所以说,孔子与孟子的政治思想基本精神理念是一致的,都主张“德治”。 (三)、孔子与孟子政治思想中的基本方法也是一致的。 1、都主张通过“教化”的手段来治民,强调“重教化”。 孔子主张:“善政者不如善教者得民也,善政者民畏之,善教者民爱之,善政者得民财, 善教者得民心,上无礼,下无教,赋民兴,丧无日也。”突出强调“教化”人民对于君主得 民心以及国家兴衰的重要性。而孟子也曾提出过“不教而使民,谓之殃民,不容于尧舜之世。”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提出的“教化”的方法主要是“谨详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而孔子则提出“对百姓,教以人伦”则“父子亲,君臣义,夫妇别,长 幼序,朋友信”。 2、都强调“富民”政策。 孔子的“德治”主张中提出了“实行平均主义”的政策。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 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③孔子试图通过平均主义政 策尽可能缩小个体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这种平均的目的是使民众能够达到共同富裕。《论 语-颜渊》谈到:“自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虽然这种平均在当时生产 力极为不发达的时代不可能“平均富”,但也体现了孔子“富民”政策的一方面。 而孟子的“仁政”主张主要就是着眼于社会经济政策上,其主要目的在于说服各国的 统治者都能够不与民争利。主张“制民恒产”“不勿农时”其目的都是使人民得利而富起来。 孟子也提出过“达则兼济天下”使“民富”“君才无忧”“国才强”。 3、都主张“德、理”并用,以“刑”为辅助“道之以德,刑之以理”。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就是说,用政 令和刑罚这些办法进行统治,只能惩罚于事后,即使可以一时避免犯上作乱的事情继续发展, 但并没有使人们认识到这类事件的罪恶最终有一天还会发生。如果运用礼治德化和政令刑罚 相辅而行的礼治德化的两手办法,也成为以后历代统治者一贯使用的统治手法。 孟子的“仁政”学说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服人”的办法。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 服也,也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反对暴力,主张以仁义说教的感化政策。 他一方面主张“以德服人为主”,但又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的观点。应该加之以必要的 刑罚,“徒法不能以自行”所以要“德、刑”结合,以“德为主,刑为辅”的政策。 4、孔子与孟子政治思想的出发点是一致的,即要“救世”拯救当时社会,解决社会问题。 孔子随为鲁人,但却有拯救天下之志。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诸侯争霸局面愈演愈烈的 时代。孔子多年游历在各国之间,希望自己的思想能被统治者接受,挽救纷争,缓和阶级矛 盾,使社会稳定。但是由于孔子的思想过于柔和,是纷争不断的春秋时期,并没有起到“救 世”的作用。同样,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提出多项“仁政”“王道”的具体措施。比如说: “制民恒产”,“不违农时”“为政以德”“德刑并用”等等。但是这些思想措施如果放在一个 阶级矛盾比较缓和的社会,相对稳定的时代,会促进社会经济与人的的发展。但很显然,春 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孟子又推崇反战的思想,不能解决实质的社会问题,知道法家思想的 形成,才真正的结束了纷争完成了统一。但是,不管结果如何,孔子与孟子的政治思想出发 点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
二、孔子与孟子政治思想的不同点: (一)、孔子的政治
奋发图强701
2019-11-11 · TA获得超过17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2万
展开全部
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截然相反。
孔子主张: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蚂森此为妇纲,兄为弟纲。也就是说,君王可以随意处置臣子,父亲可以随便处置子女,丈夫可以随便处置妻子,哥哥可以随便处置弟弟。
孟子主张:民为重春笑,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老百姓是最重要的,有民才有国;因此国家仅次于民。君王是可有可无的。只要人民愿意,随时可以闷迅立别的皇帝。自古皇帝轮流做,明年到谁家,就看谁能得民心。
因此说,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心记皆1
高粉答主

2020-11-06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1.6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来自涉故台斗志昂扬的小温鲸
2019-03-23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271
展开全部
也没有什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