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叫阿拉的是哪里人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你好,是上海人。
1933年上海青浦人郁慕侠所写的《上海鳞爪》一书中有《宁波人口中之阿字》这么一篇短文:
宁波人即“阿拉”,“阿拉”即宁波人。这“阿拉”两个字已可代表宁波人。故宁波人叫起人来,都以“阿”字上前,如“阿哥”、“阿弟”、“阿妹”、“阿大”、“阿二”、“阿三”……都熟极而流,脱口而出。“阿拉”长、“阿拉”短、“阿拉舍希”尤为宁波人的口头禅,只消听见某人谈话中夹入“阿拉”两字,就可以知道他是的的括括、十足地道的宁波人。
可见,“阿拉”原为宁波方言的第一人称代词。直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第一人称还不是“阿拉”,在上海街头说“阿拉”者还是地道的宁波移民。上海本地居民的第一人称代词是“吾”(我)和“吾伲”(我们,可以直接说“伲”)。1931年9月,瞿秋白分别用普通话和上海话仿照民间小调写下“乱来腔”《东洋人出兵》,其中上海话版就有这么两句:“不过难为仔我伲小百姓,真叫做,拿伲四万万人做人情。”
方言的变化是个渐变的过程,10年之后,上海话又有了很大的改变。20世纪40年代,语言文字学家倪海曙曾用上海方言写过一篇小说《三轮车》,勤劳本分的三轮车夫为了能让乘客赶上看电影,卖命地踏着车子,他说:“踏慢仔影戏要开格呀,此地踏到戈登路起码二十五分钟,慢弗得,阿拉呒啥关系格,踏惯哉,快点弗在乎。”显然,这一时期“阿拉”已经成为上海方言的第一人称代词了。
解放之后,随着移民浪潮的结束,近代意义上的上海话渐渐定型。“阿拉是上海人!”这时“阿拉”已完全取代了“吾伲”成为上海人的象征。当然,“吾伲”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上海郊县“吾伲”仍然是本地人的自称,只不过在那些有着优越感的市区人眼中“吾伲”已成了“乡下人”的代名词。
上海话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断地吸收着各地方言甚至外来语中词汇。上海话在变化,上海居民的构成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就有了“上海人”与“本地人”的区别。“吾伲”是本地人,“阿拉”是上海人!
1933年上海青浦人郁慕侠所写的《上海鳞爪》一书中有《宁波人口中之阿字》这么一篇短文:
宁波人即“阿拉”,“阿拉”即宁波人。这“阿拉”两个字已可代表宁波人。故宁波人叫起人来,都以“阿”字上前,如“阿哥”、“阿弟”、“阿妹”、“阿大”、“阿二”、“阿三”……都熟极而流,脱口而出。“阿拉”长、“阿拉”短、“阿拉舍希”尤为宁波人的口头禅,只消听见某人谈话中夹入“阿拉”两字,就可以知道他是的的括括、十足地道的宁波人。
可见,“阿拉”原为宁波方言的第一人称代词。直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第一人称还不是“阿拉”,在上海街头说“阿拉”者还是地道的宁波移民。上海本地居民的第一人称代词是“吾”(我)和“吾伲”(我们,可以直接说“伲”)。1931年9月,瞿秋白分别用普通话和上海话仿照民间小调写下“乱来腔”《东洋人出兵》,其中上海话版就有这么两句:“不过难为仔我伲小百姓,真叫做,拿伲四万万人做人情。”
方言的变化是个渐变的过程,10年之后,上海话又有了很大的改变。20世纪40年代,语言文字学家倪海曙曾用上海方言写过一篇小说《三轮车》,勤劳本分的三轮车夫为了能让乘客赶上看电影,卖命地踏着车子,他说:“踏慢仔影戏要开格呀,此地踏到戈登路起码二十五分钟,慢弗得,阿拉呒啥关系格,踏惯哉,快点弗在乎。”显然,这一时期“阿拉”已经成为上海方言的第一人称代词了。
解放之后,随着移民浪潮的结束,近代意义上的上海话渐渐定型。“阿拉是上海人!”这时“阿拉”已完全取代了“吾伲”成为上海人的象征。当然,“吾伲”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上海郊县“吾伲”仍然是本地人的自称,只不过在那些有着优越感的市区人眼中“吾伲”已成了“乡下人”的代名词。
上海话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不断地吸收着各地方言甚至外来语中词汇。上海话在变化,上海居民的构成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就有了“上海人”与“本地人”的区别。“吾伲”是本地人,“阿拉”是上海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