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为什么东晋不帮他灭胡。而东晋却派军队去接他的百姓。。。好像没接应到,导致冉魏几十万百姓被杀。
冉闵,为什么东晋不帮他灭胡。而东晋却派军队去接他的百姓。。。好像没接应到,导致冉魏几十万百姓被杀。东晋负责接应主将自刎。。。...
冉闵,为什么东晋不帮他灭胡。而东晋却派军队去接他的百姓。。。好像没接应到,导致冉魏几十万百姓被杀。东晋负责接应主将自刎。。。
展开
展开全部
五胡乱华时期,汉族冉闵起兵推翻石赵,杀胡令所到之处,各地汉人群起响应,驱逐入塞六夷。
冉闵在中国北方建立冉魏国后,长江以北各省的起兵汉人起义将领致书归顺他,被冉魏一一封为所在地的地方官。
小的起义汉军首领封个“县长”之类的小官,大的则被封为“刺史”“牧”(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像刘启封为衮州刺史,周成封为徐州刺史、魏统封为兖州刺史、冉遇封为豫州牧、乐弘封为荆州刺史、崔通封为郑州刺史、郑系被封为洛州刺史、刘准封为幽州刺史等等。
离东晋很近的合肥义军首领也归顺了冉魏,接受了冉魏“南蛮校尉”的封号,而没有归顺江南的东晋,引起东晋的不满和恐慌,东晋不能容忍一个与之对立的汉族政权在中原建立。害怕中原的胡人被冉闵杀完或驱逐后,待冉魏政权稳定,冉闵会威胁南方。因为同是汉人政权,如果冉魏攻打东晋,东晋国内的汉人不会产生太大抵触情绪,愿帮东晋政权卖命的人会很少,如果是蛮族打过来,那就不同了。
于是在冉闵与胡人作战时,其向东晋求救,东晋不仅不出兵攻打蛮夷,反倒趁冉闵与六夷大战,无力南顾时,可耻的出兵攻陷冉闵的南蛮校尉守卫的合肥,掠走当地的冉魏百姓。
东晋还叫将军刘度出兵五千帮助氐族人符(蒲)洪击斩冉闵洛州刺史袁朗.
东晋还“接收”了被冉闵和中原各路汉族义军赶得到处逃命的一些蛮夷流串武装。
东晋封被冉闵赶到南方的乌丸人王腾为徐州刺史,让乌丸王腾打着东晋“正统”的旗号去进攻归顺冉闵而被冉闵封为徐州刺史的当地汉人起兵将领周成。
东晋封被冉魏将领赶到河南,最后又流窜到山东的一支段氏鲜卑首领为青州刺吏,让他打着东晋正统的旗号去打汉人,帮东晋“收复”失地。
同样,羌人姚氏、氐族人符氏都被被东晋封了“牧”(相发于省长)和一大堆的“头衔”(可参考他们后代建立前秦、后秦史官为其所录的传记),姚襄还被东晋授予了“督江淮各地的诸军事”,姚襄部将平定江淮一带归顺冉魏,而未归顺东晋的汉人义军。姚氏、符氏他们打着东晋“正统”的旗号以东晋将领的身份和冉闵的一些部将长期混战。姚襄仅在南窜投晋途中破冉魏部将守卫的发干等城时,就大量屠杀汉民数万。符氏还和鲜卑慕容氏屠杀了返回湖北老家的汉人二十余万(早期被羯人石虎强迁到河北,)
当时的三河地区是诸路胡汉势力混战的一个激烈战场,各族势力在此长期混战。东晋勾结投降冉闵部将巴人王泰的氐人将领吕护,吕护反叛劫持冉闵南征军团的统帅郑系降晋,郑系被东晋杀害于健康,冉闵数万南征军团在三河地区覆没。介入这里的其它汉人义军像上官已、张遇(一些书为冉遇)等部,在冉闵襄国战败后知道冉闵再也不可能率军或调兵来救他们了,在“归顺东晋的”羌、氐和晋军的威胁下也假意降晋,后来反晋。(介绍一下这个吕护,此人真不是东西。略阳吕护是氐人猛将,但终其一生,反复无常,比吴三桂还要励害一百倍。先降氏人符(蒲)洪,后跟符洪降石氏,再跟符洪反石氏,参于邯郸攻冉闵,被降冉闵的巴人将军王泰俘,冉闵不听伯阳其人不可用之言,未杀之,反命其充当郑系南征军团的先锋,去打流串到河南的符洪部氐族,没过多久吕护看到冉闵在襄国战败,于是抓了郑系送给东晋,向东晋投降了。其后又反东晋,投杀害冉闵将领崔通的并州张平,再其后又反张平,投山西北面西域胡人王午建立的安国,后又复叛,再其后杀主自立为王,再其后降慕容鲜卑,跟慕容鲜卑南征东晋,后又反慕容鲜卑,向南再次投东晋,最后被慕容鲜卑所杀。吕护的身上集中反映了很多蛮夷的反复无常性格,像后来的羌族小人姚苌。)
在胡人的帮助下,加之冉魏在襄国的战败,黄河以南五省的大部份汉将被迫降晋。
以上胡族“降”晋势力,苟且了一命,他们和东晋在与冉闵部将的战斗中,使得冉魏黄河以南诸将自保不暇,切断了冉闵所率部队的援军和对河北的粮食救济。加上河北接连大战使得河北邺城周围农业生产停滞,造成冉闵所率河北军团最终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冉魏统治地区缩小到河北一省,兵力资源也陷入枯竭。为鲜卑所灭已成必然结果。
以上投降东晋的几支蛮夷部族并非真心投晋,后来都反晋:割据的割据,称王的称王,称帝的称帝。
更为恶劣的是,东晋还鼓动一个最强大的异族——鲜卑,让其打着东晋“臣子”去瓦解河北一带帮助冉闵作战的汉族将领,东晋使鲜卑人也打着维护东晋“正统”的旗号进攻冉闵。
《晋书》收录的鲜卑史官为慕容俊作的传记《载记第十》(晋书收录后称乎和个别地方有所改动)记录:鲜卑打冉闵也是奉了东晋的意思的,东晋叫使臣陈沈“拜慕容俊为使持节、侍中、大都督、都督河北诸军事、幽、冀、并、平四州牧、大将军、大单于、燕王。”
可见,东晋不仅直接进攻冉魏,还联合其它胡族以“违护东晋正统”的“正当”身份进攻冉魏,更把境外的鲜卑(表面上向东晋称臣的属国)的军队也以“合法身份”引进中原来帮助东晋平定冉闵”。
当鲜卑人占领中原后,东晋还叫使臣天真的去向他的鲜卑“臣子”要“国土”,鲜卑国对东晋的使臣说:“回去告诉你们那个天子,我现在为中国人民所推崇,已经做皇帝矣。”
东晋与鲜卑交恶,鲜卑进攻东晋,一直打到长江边,因无船渡江,东晋才幸免一难。这是后话了。
中土英雄冉闵死后,再也没人能起兵收复中原,北方沉沦了漫长的三个世纪。直到杨坚灭胡,中国历史终于迎来了繁荣昌盛的隋唐盛世~
冉闵在中国北方建立冉魏国后,长江以北各省的起兵汉人起义将领致书归顺他,被冉魏一一封为所在地的地方官。
小的起义汉军首领封个“县长”之类的小官,大的则被封为“刺史”“牧”(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像刘启封为衮州刺史,周成封为徐州刺史、魏统封为兖州刺史、冉遇封为豫州牧、乐弘封为荆州刺史、崔通封为郑州刺史、郑系被封为洛州刺史、刘准封为幽州刺史等等。
离东晋很近的合肥义军首领也归顺了冉魏,接受了冉魏“南蛮校尉”的封号,而没有归顺江南的东晋,引起东晋的不满和恐慌,东晋不能容忍一个与之对立的汉族政权在中原建立。害怕中原的胡人被冉闵杀完或驱逐后,待冉魏政权稳定,冉闵会威胁南方。因为同是汉人政权,如果冉魏攻打东晋,东晋国内的汉人不会产生太大抵触情绪,愿帮东晋政权卖命的人会很少,如果是蛮族打过来,那就不同了。
于是在冉闵与胡人作战时,其向东晋求救,东晋不仅不出兵攻打蛮夷,反倒趁冉闵与六夷大战,无力南顾时,可耻的出兵攻陷冉闵的南蛮校尉守卫的合肥,掠走当地的冉魏百姓。
东晋还叫将军刘度出兵五千帮助氐族人符(蒲)洪击斩冉闵洛州刺史袁朗.
东晋还“接收”了被冉闵和中原各路汉族义军赶得到处逃命的一些蛮夷流串武装。
东晋封被冉闵赶到南方的乌丸人王腾为徐州刺史,让乌丸王腾打着东晋“正统”的旗号去进攻归顺冉闵而被冉闵封为徐州刺史的当地汉人起兵将领周成。
东晋封被冉魏将领赶到河南,最后又流窜到山东的一支段氏鲜卑首领为青州刺吏,让他打着东晋正统的旗号去打汉人,帮东晋“收复”失地。
同样,羌人姚氏、氐族人符氏都被被东晋封了“牧”(相发于省长)和一大堆的“头衔”(可参考他们后代建立前秦、后秦史官为其所录的传记),姚襄还被东晋授予了“督江淮各地的诸军事”,姚襄部将平定江淮一带归顺冉魏,而未归顺东晋的汉人义军。姚氏、符氏他们打着东晋“正统”的旗号以东晋将领的身份和冉闵的一些部将长期混战。姚襄仅在南窜投晋途中破冉魏部将守卫的发干等城时,就大量屠杀汉民数万。符氏还和鲜卑慕容氏屠杀了返回湖北老家的汉人二十余万(早期被羯人石虎强迁到河北,)
当时的三河地区是诸路胡汉势力混战的一个激烈战场,各族势力在此长期混战。东晋勾结投降冉闵部将巴人王泰的氐人将领吕护,吕护反叛劫持冉闵南征军团的统帅郑系降晋,郑系被东晋杀害于健康,冉闵数万南征军团在三河地区覆没。介入这里的其它汉人义军像上官已、张遇(一些书为冉遇)等部,在冉闵襄国战败后知道冉闵再也不可能率军或调兵来救他们了,在“归顺东晋的”羌、氐和晋军的威胁下也假意降晋,后来反晋。(介绍一下这个吕护,此人真不是东西。略阳吕护是氐人猛将,但终其一生,反复无常,比吴三桂还要励害一百倍。先降氏人符(蒲)洪,后跟符洪降石氏,再跟符洪反石氏,参于邯郸攻冉闵,被降冉闵的巴人将军王泰俘,冉闵不听伯阳其人不可用之言,未杀之,反命其充当郑系南征军团的先锋,去打流串到河南的符洪部氐族,没过多久吕护看到冉闵在襄国战败,于是抓了郑系送给东晋,向东晋投降了。其后又反东晋,投杀害冉闵将领崔通的并州张平,再其后又反张平,投山西北面西域胡人王午建立的安国,后又复叛,再其后杀主自立为王,再其后降慕容鲜卑,跟慕容鲜卑南征东晋,后又反慕容鲜卑,向南再次投东晋,最后被慕容鲜卑所杀。吕护的身上集中反映了很多蛮夷的反复无常性格,像后来的羌族小人姚苌。)
在胡人的帮助下,加之冉魏在襄国的战败,黄河以南五省的大部份汉将被迫降晋。
以上胡族“降”晋势力,苟且了一命,他们和东晋在与冉闵部将的战斗中,使得冉魏黄河以南诸将自保不暇,切断了冉闵所率部队的援军和对河北的粮食救济。加上河北接连大战使得河北邺城周围农业生产停滞,造成冉闵所率河北军团最终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冉魏统治地区缩小到河北一省,兵力资源也陷入枯竭。为鲜卑所灭已成必然结果。
以上投降东晋的几支蛮夷部族并非真心投晋,后来都反晋:割据的割据,称王的称王,称帝的称帝。
更为恶劣的是,东晋还鼓动一个最强大的异族——鲜卑,让其打着东晋“臣子”去瓦解河北一带帮助冉闵作战的汉族将领,东晋使鲜卑人也打着维护东晋“正统”的旗号进攻冉闵。
《晋书》收录的鲜卑史官为慕容俊作的传记《载记第十》(晋书收录后称乎和个别地方有所改动)记录:鲜卑打冉闵也是奉了东晋的意思的,东晋叫使臣陈沈“拜慕容俊为使持节、侍中、大都督、都督河北诸军事、幽、冀、并、平四州牧、大将军、大单于、燕王。”
可见,东晋不仅直接进攻冉魏,还联合其它胡族以“违护东晋正统”的“正当”身份进攻冉魏,更把境外的鲜卑(表面上向东晋称臣的属国)的军队也以“合法身份”引进中原来帮助东晋平定冉闵”。
当鲜卑人占领中原后,东晋还叫使臣天真的去向他的鲜卑“臣子”要“国土”,鲜卑国对东晋的使臣说:“回去告诉你们那个天子,我现在为中国人民所推崇,已经做皇帝矣。”
东晋与鲜卑交恶,鲜卑进攻东晋,一直打到长江边,因无船渡江,东晋才幸免一难。这是后话了。
中土英雄冉闵死后,再也没人能起兵收复中原,北方沉沦了漫长的三个世纪。直到杨坚灭胡,中国历史终于迎来了繁荣昌盛的隋唐盛世~
展开全部
首先,对冉闵的定位。冉闵曾是石赵将领,早年为石氏征战,并无民族意识,也曾几度伐晋。多年征战杀戮甚多不假,针对胡人却是言过其实。只能说他杀的胡人比汉人多,毕竟他周边都是胡人政权他没得选。后他曾下令杀胡但从动机上是知胡不可用,从结果上是枉死者半(将长得像胡人的汉人杀了领赏)。所以说他算不上汉民族的代言者,东晋从道义上没有义务策应他。加上当时东晋已经衰退,早就没了初时北伐光复之力,对北方的政权转而采取分化挑唆的态度。自然没有出兵策应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先看看冉闵的成长。冉闵又叫石闵,认五胡中最暴虐的君主石虎为祖,所以跟石虎姓。
咸康五年(后赵建武五年,339年)八月,当时东晋征西将军庾亮镇守武昌,派豫州刺史毛宝、西阳太守樊峻戍守邾城。石虎憎恶,任用夔安为大都督,率领石鉴、冉闵、李农、张貉、李菟五位将军,兵众共五万人侵犯荆州和扬州的北部边境,另派二万骑兵进攻邾城。毛宝向庾亮求救,庾亮认为邾城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九月,冉闵在沔南打败晋军,杀死东晋将军蔡怀。夔安、李农攻陷沔南,朱保在白石打败晋军,杀死东晋郑豹等五位将军。张貉攻下邾城,邾城战死者有六千人。毛宝和樊峻突围出逃,渡江时溺水而死。
冉闵后来屠戮石家子孙殆尽,胡人根本不信服他,所以他只能跟汉人的军事领袖李农合作。他的立场有严重的问题。一面自立为帝,太子称大单于,完全是后赵的官职;一面向东晋称臣,想要江南的救援。
冉闵派遣使者到长江岸边报告东晋说:“叛逆的胡人扰乱了中原,如今已消灭了他们。如果能共同征伐的话,可以派遣军队前来。”朝廷没有答覆。冉闵诛杀李农及其三子,同时被杀的还有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严震、赵升等人。东晋庐江太守袁真攻打合肥,拘捕了南蛮校尉桑坦,把百姓迁离而返回。
咸康五年(后赵建武五年,339年)八月,当时东晋征西将军庾亮镇守武昌,派豫州刺史毛宝、西阳太守樊峻戍守邾城。石虎憎恶,任用夔安为大都督,率领石鉴、冉闵、李农、张貉、李菟五位将军,兵众共五万人侵犯荆州和扬州的北部边境,另派二万骑兵进攻邾城。毛宝向庾亮求救,庾亮认为邾城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九月,冉闵在沔南打败晋军,杀死东晋将军蔡怀。夔安、李农攻陷沔南,朱保在白石打败晋军,杀死东晋郑豹等五位将军。张貉攻下邾城,邾城战死者有六千人。毛宝和樊峻突围出逃,渡江时溺水而死。
冉闵后来屠戮石家子孙殆尽,胡人根本不信服他,所以他只能跟汉人的军事领袖李农合作。他的立场有严重的问题。一面自立为帝,太子称大单于,完全是后赵的官职;一面向东晋称臣,想要江南的救援。
冉闵派遣使者到长江岸边报告东晋说:“叛逆的胡人扰乱了中原,如今已消灭了他们。如果能共同征伐的话,可以派遣军队前来。”朝廷没有答覆。冉闵诛杀李农及其三子,同时被杀的还有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严震、赵升等人。东晋庐江太守袁真攻打合肥,拘捕了南蛮校尉桑坦,把百姓迁离而返回。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8-01-02
展开全部
因为冉闵自己称帝了,这点让东晋朝廷无法接受。
能派军队接应百姓已经算难能可贵了。
能派军队接应百姓已经算难能可贵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是不是傻,我们会帮国民党打日本人吗?肯定是先灭了国民党在说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