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说说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吗?
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展开全部
我们将所有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的因素称为网络安全威胁,从这个角度讲,网络安全威胁既包括环境因素和灾害因素,也包括人为因素和系统自身因素。
1.环境因素和灾害因素
网络设备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供电、静电、灰尘、强电磁场、电磁脉冲等,自然灾害中的火灾、水灾、地震、雷电等,均会影响和破坏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针对这些非人为的环境因素和灾害因素目前已有比较好的应对策略。
2-人为因素
多数网络安全事件是由于人员的疏忽或黑客的主动攻击造成的,也就是人为因素,丰要包括:
(1)有意:人为的恶意攻击、违纪、违法和犯罪等。
(2)无意:工作疏忽造成失误(配置不当等),对网络系统造成不良后果。
网络安全技术主要针对此类网络安全威胁进行防护。
3.系统自身因素
系统自身因素是指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设备因自身的原因导致网络不安全,主要包括: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故障。
2)各类计算机软件故障或安全缺陷,包括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支撑软件(各种中间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和应用软件。
3)网络和通信协议自身的缺陷也会导致网络安全问题,1.4节将详细分析互联网协议的安全问题。
系统自身的脆弱和不足(或称为安全漏洞)是造成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内部根源,攻击者正是利用系统的脆弱性使各种威胁变成现实。
一般来说,在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导致系统漏洞,主要包括:
1)系统基础设计错误导致漏洞,例如互联网在设计时没有认证机制,使假冒IP地址很容易。
2)编码错误导致漏洞,例如缓冲区溢出、格式化字符串漏洞、脚本漏洞等都是在编程实现时没有实施严格的安全检查而产生的漏洞。
3)安全策略实施错误导致漏洞,例如在设计访问控制策略时,没有对每一处访问都进行访问控制检查。
4)实施安全策略对象歧义导致漏洞,即实施安全策略时,处理的对象和最终操作处理的对象不一致,如IE浏览器的解码漏洞。
5)系统开发人员刻意留下的后门。 些后门是开发人员为了调试用的,而另一些则是开发人员为了以后非法控制用的,这些后门一旦被攻击者获悉,则将严重威胁系统的安全。
除了上述在设计实现过程中产生的系统安全漏洞外,很多安全事故是因为不正确的安全配置造成的,例如短口令、开放Guest用户、安全策略配置不当等。
尽管人们逐渐意识到安全漏洞对网络安全所造成的严重威胁’,并采取很多措施来避免在系统中留下安全漏洞,但互联网上每天都在发 新的安全漏洞公告,漏洞不仅存在,而且层出不穷,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主要在于:
1)方案的设计可能存在缺陷。
2)从理论上证明一个程序的正确性是非常困难的。
3)一些产品测试不足就匆匆投入市场。
4)为了缩短研制时间,厂商常常将安全性置于次要地位。
5)系统中运行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多,相应的漏洞也就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
为了降低安全漏洞对网络安全造成的威胁,目前一般的处理措施就是打补丁,消除安全漏洞。但是,打补丁也不是万能的,主要原因是:
1)由于漏洞太多,相应的补丁也太多,补不胜补。
2)有的补丁会使某些已有的功能不能使用,导致拒绝服务。
3)有时补丁并非厂商们所宣称的那样解决问题。
4)很多补丁一经打上,就不能卸载。如果发现补丁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合适,就只好把整个软件卸载,然后重新安装软件,非常麻烦。
5)漏洞的发现到补丁的发布有一段时间差,此外,漏洞也可能被某些人发现而未被公开,这样就没有相应的补丁可用。
6)网络和网站增长太快,没有足够的合格的补丁管理员。
7)有时候打补丁需要离线操作,这就意味着关闭该计算机上的服务,这对很多关键的服务来说也许是致命的。
8)有时补丁并非总是可以获得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应用范围不广的系统而言,生产厂商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动力去开发补丁程序。
9)厂商可能在补丁中除解决已有问题之外添加很多的其他功能,这些额外的功能可能导致新的漏洞出现,系统性能下降,服务中断,或者出现集成问题和安全功能的暂时中断等。
1 0)补丁的成熟也需要一个过程,仓促而就的补丁常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还会带来新的安全漏洞。
1 1)自动安装补丁也有它的问题,很多自动安装程序不能正常运行。
网络对抗研究领域中一个最基础的研究方向就是漏洞挖掘,即通过测试、逆向分析等方法发现系统或软件中存在的未知安全漏洞,在其安全补丁发布之前开发出相应的攻击程序,并大规模应用。对于已发布补丁的软件,也可以通过补丁比较技术发现补丁所针对的安全漏洞的细节,以最短的时间开发出利用程序,在用户还没来得及打上补丁之前实施攻击。在这种情况下,补丁反而为攻击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总之,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系统自身存在安全漏洞,从而给了攻击者可乘之机。
1.环境因素和灾害因素
网络设备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供电、静电、灰尘、强电磁场、电磁脉冲等,自然灾害中的火灾、水灾、地震、雷电等,均会影响和破坏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针对这些非人为的环境因素和灾害因素目前已有比较好的应对策略。
2-人为因素
多数网络安全事件是由于人员的疏忽或黑客的主动攻击造成的,也就是人为因素,丰要包括:
(1)有意:人为的恶意攻击、违纪、违法和犯罪等。
(2)无意:工作疏忽造成失误(配置不当等),对网络系统造成不良后果。
网络安全技术主要针对此类网络安全威胁进行防护。
3.系统自身因素
系统自身因素是指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设备因自身的原因导致网络不安全,主要包括:
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故障。
2)各类计算机软件故障或安全缺陷,包括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支撑软件(各种中间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和应用软件。
3)网络和通信协议自身的缺陷也会导致网络安全问题,1.4节将详细分析互联网协议的安全问题。
系统自身的脆弱和不足(或称为安全漏洞)是造成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内部根源,攻击者正是利用系统的脆弱性使各种威胁变成现实。
一般来说,在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导致系统漏洞,主要包括:
1)系统基础设计错误导致漏洞,例如互联网在设计时没有认证机制,使假冒IP地址很容易。
2)编码错误导致漏洞,例如缓冲区溢出、格式化字符串漏洞、脚本漏洞等都是在编程实现时没有实施严格的安全检查而产生的漏洞。
3)安全策略实施错误导致漏洞,例如在设计访问控制策略时,没有对每一处访问都进行访问控制检查。
4)实施安全策略对象歧义导致漏洞,即实施安全策略时,处理的对象和最终操作处理的对象不一致,如IE浏览器的解码漏洞。
5)系统开发人员刻意留下的后门。 些后门是开发人员为了调试用的,而另一些则是开发人员为了以后非法控制用的,这些后门一旦被攻击者获悉,则将严重威胁系统的安全。
除了上述在设计实现过程中产生的系统安全漏洞外,很多安全事故是因为不正确的安全配置造成的,例如短口令、开放Guest用户、安全策略配置不当等。
尽管人们逐渐意识到安全漏洞对网络安全所造成的严重威胁’,并采取很多措施来避免在系统中留下安全漏洞,但互联网上每天都在发 新的安全漏洞公告,漏洞不仅存在,而且层出不穷,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主要在于:
1)方案的设计可能存在缺陷。
2)从理论上证明一个程序的正确性是非常困难的。
3)一些产品测试不足就匆匆投入市场。
4)为了缩短研制时间,厂商常常将安全性置于次要地位。
5)系统中运行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多,相应的漏洞也就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
为了降低安全漏洞对网络安全造成的威胁,目前一般的处理措施就是打补丁,消除安全漏洞。但是,打补丁也不是万能的,主要原因是:
1)由于漏洞太多,相应的补丁也太多,补不胜补。
2)有的补丁会使某些已有的功能不能使用,导致拒绝服务。
3)有时补丁并非厂商们所宣称的那样解决问题。
4)很多补丁一经打上,就不能卸载。如果发现补丁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合适,就只好把整个软件卸载,然后重新安装软件,非常麻烦。
5)漏洞的发现到补丁的发布有一段时间差,此外,漏洞也可能被某些人发现而未被公开,这样就没有相应的补丁可用。
6)网络和网站增长太快,没有足够的合格的补丁管理员。
7)有时候打补丁需要离线操作,这就意味着关闭该计算机上的服务,这对很多关键的服务来说也许是致命的。
8)有时补丁并非总是可以获得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应用范围不广的系统而言,生产厂商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动力去开发补丁程序。
9)厂商可能在补丁中除解决已有问题之外添加很多的其他功能,这些额外的功能可能导致新的漏洞出现,系统性能下降,服务中断,或者出现集成问题和安全功能的暂时中断等。
1 0)补丁的成熟也需要一个过程,仓促而就的补丁常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还会带来新的安全漏洞。
1 1)自动安装补丁也有它的问题,很多自动安装程序不能正常运行。
网络对抗研究领域中一个最基础的研究方向就是漏洞挖掘,即通过测试、逆向分析等方法发现系统或软件中存在的未知安全漏洞,在其安全补丁发布之前开发出相应的攻击程序,并大规模应用。对于已发布补丁的软件,也可以通过补丁比较技术发现补丁所针对的安全漏洞的细节,以最短的时间开发出利用程序,在用户还没来得及打上补丁之前实施攻击。在这种情况下,补丁反而为攻击者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总之,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系统自身存在安全漏洞,从而给了攻击者可乘之机。
2022-05-12 · 百度认证:北京一天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官方账号,教育领域创作者
关注
展开全部
1、网络结构因素
网络基本拓扑结构有3种:星型、总线型和环型。一个单位在建立自己的内部网之前,各部门可能已建造了自己的局域网,所采用的拓扑结构也可能完全不同。在建造内部网时,为了实现异构网络间信息的通信,往往要牺牲一些安全机制的设置和实现,从而提出更高的网络开放性要求。
2、网络协议因素
在建造内部网时,用户为了节省开支,必然会保护原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另外,网络公司为生存的需要,对网络协议的兼容性要求越来越高,使众多厂商的协议能互联、兼容和相互通信。这在给用户和厂商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如在一种协议下传送的有害程序能很快传遍整个网络。
3、地域因素
由于内部网intranet既可以是LAN也可能是WAN,网络往往跨越城际,甚至国际。地理位置复杂,通信线路质量难以保证,这会造成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坏和丢失,也给一些黑客造成可乘之机。
4、用户因素
企业建造自己的内部网是为了加快信息交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建立之后,用户的范围必将从企业员工扩大到客户和想了解企业情况的人。用户的增加,也给网络的安全性带来威胁,因为这里可能就有商业间谍或黑客。
5、主机因素
建立内部网时,使原来的各局域网、单机互联,增加了主机的种类,如工作站、服务器,甚至小型机、大中型机。由于它们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不尽相同,某个操作系统出现漏洞,就可能造成整个网络的大隐患。
6、单位安全政策
实践证明,80%的安全问题是由网络内部引起的,因此,单位对自己内部网的安全性要有高度的重视,必须制订出一套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7、人员因素
人的因素是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要对用户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选择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人做网络管理员,制定出具体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8、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如自然灾害等,也是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网络基本拓扑结构有3种:星型、总线型和环型。一个单位在建立自己的内部网之前,各部门可能已建造了自己的局域网,所采用的拓扑结构也可能完全不同。在建造内部网时,为了实现异构网络间信息的通信,往往要牺牲一些安全机制的设置和实现,从而提出更高的网络开放性要求。
2、网络协议因素
在建造内部网时,用户为了节省开支,必然会保护原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另外,网络公司为生存的需要,对网络协议的兼容性要求越来越高,使众多厂商的协议能互联、兼容和相互通信。这在给用户和厂商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如在一种协议下传送的有害程序能很快传遍整个网络。
3、地域因素
由于内部网intranet既可以是LAN也可能是WAN,网络往往跨越城际,甚至国际。地理位置复杂,通信线路质量难以保证,这会造成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坏和丢失,也给一些黑客造成可乘之机。
4、用户因素
企业建造自己的内部网是为了加快信息交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建立之后,用户的范围必将从企业员工扩大到客户和想了解企业情况的人。用户的增加,也给网络的安全性带来威胁,因为这里可能就有商业间谍或黑客。
5、主机因素
建立内部网时,使原来的各局域网、单机互联,增加了主机的种类,如工作站、服务器,甚至小型机、大中型机。由于它们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不尽相同,某个操作系统出现漏洞,就可能造成整个网络的大隐患。
6、单位安全政策
实践证明,80%的安全问题是由网络内部引起的,因此,单位对自己内部网的安全性要有高度的重视,必须制订出一套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7、人员因素
人的因素是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要对用户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选择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人做网络管理员,制定出具体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8、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如自然灾害等,也是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