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药的作用是什么
展开全部
1. 泽泻,又名建泽泻、福泽泻,为泽泻科泽泻的干燥块茎。其性寒、味甘淡,入肾、膀胱经,常用于小
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热淋涩痛、高血脂症等,被誉为“利水第一良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泽泻内含多种四环三萜酮醇衍生物泽泻醇A、B、C及其乙酸泽泻A酯、B酯和表泽
泻醇A等,以及卵磷脂、胆碱、天门冬素、植物甾醇、脂肪酸、树脂、淀粉、蛋白质和钾等成分。
药理实验证实,泽泻具有下列作用:1.有降低血清胆固醇、-脂蛋白、甘油三脂,并升高对人体有益
的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可预防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2.可改善血液动力学和心肌的血液供应。3.有抗脂
肪肝的作用。4.可改善糖代谢。5.泽泻浸膏有降血压的作用。6.有较强的利尿作用。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由于泽泻本身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对于中老年人,适当用泽泻煎汤饮服既可清
湿热、利小便,又可控制体内胆固醇的升高。若用于健脾化痰、利湿降脂,可选用泽泻30克,半夏、橘红
、山药、白术、山楂、枸杞子各10克,薏仁、何首乌、车前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完。好
转后,可继续以泽泻、车前草、生首乌各15克,山楂、枸杞子各12克,煎汤代茶,每日频饮,坚持服用3
个月,必有良效。
泽泻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并以个大、质坚、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
2.谷芽
功效主治
1.和中消食,谷芽味甘性温,入脾、胃二经。具宽 =消谷之功,故可用于食积不化等证。《本草纲
目》:“快童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2.健脾开胃,谷芽味甘性温,能温煦脾阳,调理中气。故可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各种病证。《本草经
疏》:“具生化之性,故为消食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
3.热毒下痢 , 是指腹痛,里急后重,便下粘液夹杂赤白脓血为特征。《病因脉治·痢疾论》:“
痢疾之症,便下脓血,或赤或白或黄,或三色杂下,里急后重,欲便不得便,既便又复登而厕,逼迫恼人
。”多发于夏秋季,暑热熏蒸,感受时气疫毒,入胃肠与血气相搏,则化为脓血而下痢。谷芽为健脾开胃
、和中之要药,并具下气宽中之功,用后脾强气下,邪热自除。《本草经疏》:“脾胃和,中自温,气自
下,热自除也。”《中草药手册》:“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
4.津伤烦渴 , 因大病、久病之后,或阴虚火旺,虚火煎灼,或脾虚不能转输津液,均致津少而口
渴。症见日中干燥,喜饮水浆,饮不止渴等。谷芽味甘,可生津除烦,健脾调中,行气而除热。《中草药
手册》:“治烦渴,消瘦。”
5.鉴别应用,谷芽平甘,功效和大麦芽相同,尤善消化谷食和滞。但消食之力较麦芽和缓,每每同
麦芽相须为用,治食积胀满之症。
【性味】
甘,温。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本草经疏》:味苦,无毒。
【归经】
入脾、胃经。
①《本草汇言》:通入脾、胃二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
③《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能主治】
健脾开胃,和中消食。治宿食不化,胀满,泄泻,不思饮食。
①《纲目》: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②《食物本草会纂》:除烦消食。
③《中药材手册》: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烦渴,消瘦。
3。
荆芥炭又名黑荆芥。是将荆芥切段后,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晾干入药者。主治:治
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4。《中国药典》:芦根
【拼音名】 Lú Gēn
【英文名】 RHIZOMA PHRAGMITIS
【别名】苇根、芦头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
、须根及膜状叶,鲜用或晒干。
【性状】鲜芦根:呈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
离,节呈环状,有残根及芽痕。体轻,质韧,不易折断。切断面黄白色,中空,壁厚1~2mm,有小孔排列
成环。无臭,味甘。
干芦根:呈扁圆柱形。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
【鉴别】取本品粉末 1g,加氯仿 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根对照药
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
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
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
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或切后晒干。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
【用法用量】 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
【贮藏】干芦根置干燥处;鲜芦根埋于湿沙中。
【备注】(1)本品常配合麦冬、天花粉以清热生津;配竹茹、枇杷叶以清热止呕;配瓜蒌皮、知母、浙
贝以清肺止咳;配冬瓜子、生苡仁、桃仁以清肺排脓。
(2)芦根一药,临床上主要用于下列二个方面,既能清肺热而祛痰排脓,又能清胃热而生津止呕。它虽
属性寒,但味甘淡而力,用清肺胃,只能作为辅助的药品。不过,它有一优点,即性不滋腻,生津而不恋
邪,凡温病热恋卫、气,或热病后如有伤津口渴的证候,都可应用。苇茎汤原用芦苇的地上茎,不是芦苇
的根茎,但因一般药店不备,故以芦根代替,临床使用已久,这说明苇茎和芦根的作用相同。故在农村合
作医疗站中可以采集新鲜的芦根和苇茎同用,不但可节约挖掘芦根的人力,且可扩大药源。
5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以根入药。有
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
、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我们
借助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厉害,用黄芩提取液效果很好,它是农业病害防治
最理想的一味药。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地。
6 黄连
概述:
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常绿草本。又名川连、味连、鸡爪黄连。以根状茎入药。因其根如连珠而色黄,故名
。主要产于中国四川、湖北、陕西等省。以四川栽培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80%,销全国各地
,并有出口。黄连是国家保护植物。
株高15-25厘米。根状茎黄色,常分枝成簇生状,形如鸡爪,节多而密,生多数须很。复叶基生,叶片卵
状三角形,3-5全裂,裂片再作羽状深裂。春季开黄绿色花,2歧或多歧聚伞花序,有花3-8朵。春末夏
初结果。种子长椭圆形,褐色。
根状茎用作中药时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功效,可治时行热毒、高热烦躁、泄泻痢疾、口疮、痈疽疔毒等
症。药理试验证明,有抑菌及抗病毒、抗原虫作用,并能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黄连含小檗碱、黄连
碱等多种生物碱,另含黄柏酮、黄柏内酯等成分。
同属中尚有三角叶黄连,又名雅连、峨媚连,主产于四川;云南黄连又名云连,主产于云南。其根状茎也
供药用。
7黄柏的功效: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 。主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
热;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性味:苦;寒。黄柏与黄连同样含较多的小檗碱,
故其药理作用亦大体相似,参见黄连条。但含量较黄连低,并含有其他成分,作用亦有些差异。
8【紫花地丁】Zi hua di ding 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产于我国长江下游至南部各省。春秋
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切碎,鲜用或干燥生用。
【药性】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应用】1.疔疮肿毒,乳痈肠痈。本品苦泄辛散,寒能清热,入心肝血分,故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消痈散结,为治血热壅滞,痈肿疮毒,红肿热痛的常用药物,尤以治疔毒为其特长。用治痈肿、疔疮、丹
毒等,可单用鲜品捣汁内服,以渣外敷;也可配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之品,如五味消毒饮
(《医宗金鉴》);用治乳痈,常与蒲公英同用,煎汤内服,并以渣外敷,或熬膏摊贴患处,均有良效;
用治肠痈,常与大黄、红藤、白花蛇舌草等同用。
2.毒蛇咬伤。本品兼可解蛇毒,治疗毒蛇咬伤,可用鲜品捣汁内服,亦可配雄黄少许,捣烂外敷。
此外,还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外感热病。
9蒲公英的功效:
蒲公英
1、清热解毒 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
2、消痈散结 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
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蒲公英的作用:
1、 抗菌:50%鲜草汁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50%全草煎剂用平板挖沟
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水浸液用试管稀释法,1:4对奥杜盎小孢子菌许兰黄癣菌,红色毛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肿瘤:蒲公英热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种后11~20天给药有抑瘤
作用,对接种后的1~10天给药无效,其抗肿瘤作用类似香菇多糖,是通过免疫机制实现的。 另外,本品
还有抗胃溃疡、利胆、保肝等作用。
蒲公英用途: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痈。
a.实火热毒上攻,目赤咽肿,口舌生疮。
b.热毒疮疡,乳痈肿痛,疔毒内攻。
c.肺痈咳 吐脓血,肠痈腹痛发热。
2,利湿:可治热淋涩痛,及湿热发黄。
蒲公英主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
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10 【功用主治-浮小麦的功效】治骨蒸劳热,止自汗盗汗。
①《本草蒙筌》:敛虚汗。
②《纲目》: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
③《现代实用中药》:补心,止烦,除热,敛汗,利小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炒焦研末。
【选方】①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文武火炒令焦,为末。
每服二钱,米饮汤调下,频服为佳。
一法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服。
(《卫生宝鉴》) ②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
(《奇方类编》)
【名家论述】①《本草汇言》:卓登山云,浮小麦系小麦之皮,枯浮无肉,体轻性燥,善除一切风湿在脾
胃中。
如湿胜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汤饮。
倘属阴阳两虚,以致自汗盗汗,非其宜也。
②《本经逢原》:浮麦,能敛盗汗,取其散皮腠之热也。
11桔梗知识介绍: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桔梗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地草坡、林缘,有栽培。分布于全国各地。
播种2年或栽培当年秋季采挖,割去茎叶,挖出全根,洗净泥土,乘鲜用碗片或竹片刮去外皮,放清水中
浸2至3小时,捞起,晒干;或去芦切片,晒干。
桔梗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长6至20厘米,直径1至2厘米。表面淡黄白色,微有光泽,有纵沟纹、皮孔、
及支根痕;顶端根茎长0.5至4厘米,直径约1厘米,茎痕排列呈盘节状。质硬脆,断面可见放射状裂隙,
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甜、苦。
以根肥大、色白、质实、味苦者为佳。
桔梗营养分析:
1. 除含糖量较高外,还含较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C以及多种桔梗皂甙、远志皂甙、前胡皂甙和桔梗聚
果糖等。
2. 桔梗皂甙祛痰作用,并能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胆酸的分泌。此外还有解热、镇痛、抗炎、镇静等
作用。
3. 桔梗具有祛痰排脓等功效。可作为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等病症的辅助食疗。
桔梗补充信息: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桔梗、炒桔梗、蜜桔梗,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桔梗适合人群:
阴虚久咳及咳血者禁服;脾胃虚弱者慎服。
桔梗食疗作用:
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
升中有降;具有宣肺祛痰,下气利咽,消痈排脓的功效;
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失音,胸满肋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闭,肺痈吐脓。
桔梗食物相克:
桔梗畏白及、龙眼、龙胆;忌猪肉。
桔梗做法指导:
1. 可配伍治疗各种痰多咳嗽,临床运用广泛,常与苏叶、杏仁、前胡、薄荷、菊花等配伍。
2. 用于咽痛咽肿、声嘶音哑,常与荆芥、连翘、射干、牛蒡子。
3. 用于肺痈咳吐脓痰,多与甘草,鱼腥草、苡仁同用。
12前胡
性味性微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用于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咯痰黄稠。
13淡竹叶
herba loophatheri
(英)common lopatherum herb
别名 竹麦冬、长竹叶、山鸡米。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ongn.的茎叶。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茎短缩而木化。须根稀疏,中部常膨大为纺锤形。秆直立
,中空,节明显。叶互生,广披针形,长5~20cm ,宽1.5~3.5cm,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状,无毛蔌
两面有小刺毛,脉平行并有小横脉;叶鞘包秆,边缘光滑或略被纤毛;叶舌短小,质硬,具缘毛。圆锥花
序顶生,小枝开展;小穗狭披针形,长7~12mm,宽1.5~2.5mm,最下1花为两性,余为中性,脱节于颖之
下;颖不等长,先端钝,有5脉;第1稃长6~7mm;不育外稃相互包卷,先端有短芒。颖果深褐色。花期7
~9月,果期10月。
生于林下或沟边阴湿处,主产浙江、安徽、湖南、四川、湖北、广东、江西。
采制 夏季未抽花穗前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 含芦竹素(arundoin)、白茅素(cylindrin)、无羁萜(friedelin)β-谷甾醇、豆甾
醇、菜油甾醇、蒲公英萜醇(taraxerol)及氨基酸等。
性味 性寒,味甘、淡。
功能主治 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
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热淋涩痛、高血脂症等,被誉为“利水第一良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泽泻内含多种四环三萜酮醇衍生物泽泻醇A、B、C及其乙酸泽泻A酯、B酯和表泽
泻醇A等,以及卵磷脂、胆碱、天门冬素、植物甾醇、脂肪酸、树脂、淀粉、蛋白质和钾等成分。
药理实验证实,泽泻具有下列作用:1.有降低血清胆固醇、-脂蛋白、甘油三脂,并升高对人体有益
的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可预防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2.可改善血液动力学和心肌的血液供应。3.有抗脂
肪肝的作用。4.可改善糖代谢。5.泽泻浸膏有降血压的作用。6.有较强的利尿作用。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由于泽泻本身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对于中老年人,适当用泽泻煎汤饮服既可清
湿热、利小便,又可控制体内胆固醇的升高。若用于健脾化痰、利湿降脂,可选用泽泻30克,半夏、橘红
、山药、白术、山楂、枸杞子各10克,薏仁、何首乌、车前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完。好
转后,可继续以泽泻、车前草、生首乌各15克,山楂、枸杞子各12克,煎汤代茶,每日频饮,坚持服用3
个月,必有良效。
泽泻主产于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并以个大、质坚、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
2.谷芽
功效主治
1.和中消食,谷芽味甘性温,入脾、胃二经。具宽 =消谷之功,故可用于食积不化等证。《本草纲
目》:“快童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2.健脾开胃,谷芽味甘性温,能温煦脾阳,调理中气。故可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各种病证。《本草经
疏》:“具生化之性,故为消食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
3.热毒下痢 , 是指腹痛,里急后重,便下粘液夹杂赤白脓血为特征。《病因脉治·痢疾论》:“
痢疾之症,便下脓血,或赤或白或黄,或三色杂下,里急后重,欲便不得便,既便又复登而厕,逼迫恼人
。”多发于夏秋季,暑热熏蒸,感受时气疫毒,入胃肠与血气相搏,则化为脓血而下痢。谷芽为健脾开胃
、和中之要药,并具下气宽中之功,用后脾强气下,邪热自除。《本草经疏》:“脾胃和,中自温,气自
下,热自除也。”《中草药手册》:“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
4.津伤烦渴 , 因大病、久病之后,或阴虚火旺,虚火煎灼,或脾虚不能转输津液,均致津少而口
渴。症见日中干燥,喜饮水浆,饮不止渴等。谷芽味甘,可生津除烦,健脾调中,行气而除热。《中草药
手册》:“治烦渴,消瘦。”
5.鉴别应用,谷芽平甘,功效和大麦芽相同,尤善消化谷食和滞。但消食之力较麦芽和缓,每每同
麦芽相须为用,治食积胀满之症。
【性味】
甘,温。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本草经疏》:味苦,无毒。
【归经】
入脾、胃经。
①《本草汇言》:通入脾、胃二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
③《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能主治】
健脾开胃,和中消食。治宿食不化,胀满,泄泻,不思饮食。
①《纲目》: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②《食物本草会纂》:除烦消食。
③《中药材手册》: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烦渴,消瘦。
3。
荆芥炭又名黑荆芥。是将荆芥切段后,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晾干入药者。主治:治
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4。《中国药典》:芦根
【拼音名】 Lú Gēn
【英文名】 RHIZOMA PHRAGMITIS
【别名】苇根、芦头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
、须根及膜状叶,鲜用或晒干。
【性状】鲜芦根:呈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
离,节呈环状,有残根及芽痕。体轻,质韧,不易折断。切断面黄白色,中空,壁厚1~2mm,有小孔排列
成环。无臭,味甘。
干芦根:呈扁圆柱形。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
【鉴别】取本品粉末 1g,加氯仿 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根对照药
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
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
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
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或切后晒干。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
【用法用量】 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
【贮藏】干芦根置干燥处;鲜芦根埋于湿沙中。
【备注】(1)本品常配合麦冬、天花粉以清热生津;配竹茹、枇杷叶以清热止呕;配瓜蒌皮、知母、浙
贝以清肺止咳;配冬瓜子、生苡仁、桃仁以清肺排脓。
(2)芦根一药,临床上主要用于下列二个方面,既能清肺热而祛痰排脓,又能清胃热而生津止呕。它虽
属性寒,但味甘淡而力,用清肺胃,只能作为辅助的药品。不过,它有一优点,即性不滋腻,生津而不恋
邪,凡温病热恋卫、气,或热病后如有伤津口渴的证候,都可应用。苇茎汤原用芦苇的地上茎,不是芦苇
的根茎,但因一般药店不备,故以芦根代替,临床使用已久,这说明苇茎和芦根的作用相同。故在农村合
作医疗站中可以采集新鲜的芦根和苇茎同用,不但可节约挖掘芦根的人力,且可扩大药源。
5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以根入药。有
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
、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我们
借助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厉害,用黄芩提取液效果很好,它是农业病害防治
最理想的一味药。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地。
6 黄连
概述:
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常绿草本。又名川连、味连、鸡爪黄连。以根状茎入药。因其根如连珠而色黄,故名
。主要产于中国四川、湖北、陕西等省。以四川栽培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0-80%,销全国各地
,并有出口。黄连是国家保护植物。
株高15-25厘米。根状茎黄色,常分枝成簇生状,形如鸡爪,节多而密,生多数须很。复叶基生,叶片卵
状三角形,3-5全裂,裂片再作羽状深裂。春季开黄绿色花,2歧或多歧聚伞花序,有花3-8朵。春末夏
初结果。种子长椭圆形,褐色。
根状茎用作中药时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功效,可治时行热毒、高热烦躁、泄泻痢疾、口疮、痈疽疔毒等
症。药理试验证明,有抑菌及抗病毒、抗原虫作用,并能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黄连含小檗碱、黄连
碱等多种生物碱,另含黄柏酮、黄柏内酯等成分。
同属中尚有三角叶黄连,又名雅连、峨媚连,主产于四川;云南黄连又名云连,主产于云南。其根状茎也
供药用。
7黄柏的功效: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 。主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
热;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性味:苦;寒。黄柏与黄连同样含较多的小檗碱,
故其药理作用亦大体相似,参见黄连条。但含量较黄连低,并含有其他成分,作用亦有些差异。
8【紫花地丁】Zi hua di ding 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产于我国长江下游至南部各省。春秋
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切碎,鲜用或干燥生用。
【药性】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应用】1.疔疮肿毒,乳痈肠痈。本品苦泄辛散,寒能清热,入心肝血分,故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消痈散结,为治血热壅滞,痈肿疮毒,红肿热痛的常用药物,尤以治疔毒为其特长。用治痈肿、疔疮、丹
毒等,可单用鲜品捣汁内服,以渣外敷;也可配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之品,如五味消毒饮
(《医宗金鉴》);用治乳痈,常与蒲公英同用,煎汤内服,并以渣外敷,或熬膏摊贴患处,均有良效;
用治肠痈,常与大黄、红藤、白花蛇舌草等同用。
2.毒蛇咬伤。本品兼可解蛇毒,治疗毒蛇咬伤,可用鲜品捣汁内服,亦可配雄黄少许,捣烂外敷。
此外,还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外感热病。
9蒲公英的功效:
蒲公英
1、清热解毒 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
2、消痈散结 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
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蒲公英的作用:
1、 抗菌:50%鲜草汁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50%全草煎剂用平板挖沟
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水浸液用试管稀释法,1:4对奥杜盎小孢子菌许兰黄癣菌,红色毛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肿瘤:蒲公英热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种后11~20天给药有抑瘤
作用,对接种后的1~10天给药无效,其抗肿瘤作用类似香菇多糖,是通过免疫机制实现的。 另外,本品
还有抗胃溃疡、利胆、保肝等作用。
蒲公英用途: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痈。
a.实火热毒上攻,目赤咽肿,口舌生疮。
b.热毒疮疡,乳痈肿痛,疔毒内攻。
c.肺痈咳 吐脓血,肠痈腹痛发热。
2,利湿:可治热淋涩痛,及湿热发黄。
蒲公英主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
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10 【功用主治-浮小麦的功效】治骨蒸劳热,止自汗盗汗。
①《本草蒙筌》:敛虚汗。
②《纲目》: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
③《现代实用中药》:补心,止烦,除热,敛汗,利小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炒焦研末。
【选方】①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文武火炒令焦,为末。
每服二钱,米饮汤调下,频服为佳。
一法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服。
(《卫生宝鉴》) ②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
(《奇方类编》)
【名家论述】①《本草汇言》:卓登山云,浮小麦系小麦之皮,枯浮无肉,体轻性燥,善除一切风湿在脾
胃中。
如湿胜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汤饮。
倘属阴阳两虚,以致自汗盗汗,非其宜也。
②《本经逢原》:浮麦,能敛盗汗,取其散皮腠之热也。
11桔梗知识介绍: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桔梗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地草坡、林缘,有栽培。分布于全国各地。
播种2年或栽培当年秋季采挖,割去茎叶,挖出全根,洗净泥土,乘鲜用碗片或竹片刮去外皮,放清水中
浸2至3小时,捞起,晒干;或去芦切片,晒干。
桔梗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长6至20厘米,直径1至2厘米。表面淡黄白色,微有光泽,有纵沟纹、皮孔、
及支根痕;顶端根茎长0.5至4厘米,直径约1厘米,茎痕排列呈盘节状。质硬脆,断面可见放射状裂隙,
皮部类白色,形成层环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甜、苦。
以根肥大、色白、质实、味苦者为佳。
桔梗营养分析:
1. 除含糖量较高外,还含较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C以及多种桔梗皂甙、远志皂甙、前胡皂甙和桔梗聚
果糖等。
2. 桔梗皂甙祛痰作用,并能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胆酸的分泌。此外还有解热、镇痛、抗炎、镇静等
作用。
3. 桔梗具有祛痰排脓等功效。可作为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等病症的辅助食疗。
桔梗补充信息: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桔梗、炒桔梗、蜜桔梗,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桔梗适合人群:
阴虚久咳及咳血者禁服;脾胃虚弱者慎服。
桔梗食疗作用:
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
升中有降;具有宣肺祛痰,下气利咽,消痈排脓的功效;
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失音,胸满肋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闭,肺痈吐脓。
桔梗食物相克:
桔梗畏白及、龙眼、龙胆;忌猪肉。
桔梗做法指导:
1. 可配伍治疗各种痰多咳嗽,临床运用广泛,常与苏叶、杏仁、前胡、薄荷、菊花等配伍。
2. 用于咽痛咽肿、声嘶音哑,常与荆芥、连翘、射干、牛蒡子。
3. 用于肺痈咳吐脓痰,多与甘草,鱼腥草、苡仁同用。
12前胡
性味性微寒,味苦、辛。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用于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咯痰黄稠。
13淡竹叶
herba loophatheri
(英)common lopatherum herb
别名 竹麦冬、长竹叶、山鸡米。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ongn.的茎叶。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茎短缩而木化。须根稀疏,中部常膨大为纺锤形。秆直立
,中空,节明显。叶互生,广披针形,长5~20cm ,宽1.5~3.5cm,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状,无毛蔌
两面有小刺毛,脉平行并有小横脉;叶鞘包秆,边缘光滑或略被纤毛;叶舌短小,质硬,具缘毛。圆锥花
序顶生,小枝开展;小穗狭披针形,长7~12mm,宽1.5~2.5mm,最下1花为两性,余为中性,脱节于颖之
下;颖不等长,先端钝,有5脉;第1稃长6~7mm;不育外稃相互包卷,先端有短芒。颖果深褐色。花期7
~9月,果期10月。
生于林下或沟边阴湿处,主产浙江、安徽、湖南、四川、湖北、广东、江西。
采制 夏季未抽花穗前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 含芦竹素(arundoin)、白茅素(cylindrin)、无羁萜(friedelin)β-谷甾醇、豆甾
醇、菜油甾醇、蒲公英萜醇(taraxerol)及氨基酸等。
性味 性寒,味甘、淡。
功能主治 清热除烦,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
展开全部
这些中药是起到什么作用的、只看了几位所以只能说是、清热通络但没有看到其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位朋友你好,虎杖,丹参都属于活血祛药。虎杖的功效是散瘀定痛,祛风除湿,止咳化痰。丹参的功效是祛瘀止痛,活血通络,清心除烦。生意米是利水渗湿药,它的功效是健脾渗湿,除痹止痛,清热排脓。野菊花是辛凉解表药,它的功效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蜂房的功效是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清肠通便。你这上述药可以治你的脾胃不好,不过你还可以加上山药,芡实,陈皮,这几味药也许会好点,好吧,只你早日健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