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晃荡的青春的》的四个经典文段(用于读书笔记摘抄) 20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6-02-19
展开全部
我把青少年时期所有快乐的部分写成了《我的晃荡的青春》。——东野圭吾
推理大师东野圭吾真诚讲述成长经历
这不是优等生的制胜秘笈,更不是成功逆袭的人生传奇
这是一个普通生的青春手记

经典文段(可选择其中的四段):
一: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非常讨厌读书,看到姐姐们读着什么世界儿童文学全集,我觉得她们很蠢,认为那种东西没什么意思。那是电视机刚开始普及到家庭的时期,我或许是开始远离印刷文字的第一代人。  “书是好东西哦。读书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变成了主角,兴奋激动、紧张刺激,很有意思。”母亲常这样对我说。  “我不需要,我要走自己的路。”我如是回答,端坐在黑白电视机前沉浸在《铁臂阿童木》和《铁人28号》的世界里。  即便如此,在母亲的意识里,似乎早已存在“读书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这样一条定义,她的第一次尝试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是《佛兰德斯的狗》。说实话,在我看来,《佛兰德斯的狗》一点意思都没有,内容我现在已经忘光了,只记得那是个可怜的少年带着他可怜的狗,最终毫无幸福可言地死去的故事。这样的内容,说它“兴奋激动、紧张刺激”是不是有点太勉强啦?  “什么玩意儿嘛,书果然还是让人心情沉重的东西。”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越来越讨厌读书。母亲却没有放弃,她似乎觉得,靠情节取胜的书如果不合口味或许会产生负面效果,于是又想到了伟人传记。  就这样,《伽利略传》被选了出来,它讲的是家喻户晓的伽利略的生平故事。故事从一场晚宴开始,少年伽利略在父亲的带领下参加晚宴,可四周全是大人,令他觉得很无聊。他四处打量,寻找有意思的事,结果看到了天花板上摆动着的吊灯。最开始他只是心不在焉地看,却渐渐地发现了一个特征——虽然吊灯摇摆的幅度越来越小,但完成一次摇摆的时间却没有变。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当时的他竟凭借自己的脉搏作出了确认。他觉得这是个了不起的发现,便告诉了大人们,却没有得到重视。于是,少年伽利略为雪耻而努力学习,成为了一名科学家,发现并且证明了许多物理定律,最后他终于开始公开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感想是:科学真伟大。  不可否认,当时的这种思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以后的路。我开始抵触除了算术(数学)和理科之外的所有科目,觉得学习其他东西只不过是在白费脑筋。我脑中的公式是这样的:科学伟大,科学之外的学问狗屁不如,语文之类的不学也无所谓,语文就是读书,所以不读书也无所谓。就这样,最终结果是我更加坚定了拒绝读书的立场。  母亲因所有努力都白费而恼羞成怒,选择了同班主任商量这种简单直接的手段。那是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好不容易给选了本书,一定要好好读。要是被问起有什么感想时你却回答还没看,那妈妈也太没面子了。”把书交到我手上时母亲这样说。从那天开始,《次郎物语》就端坐在我的书架当中。  翻开第一页看看还是可以的,但当双眼开始追着那些文字跑时,痛苦便会突然间袭来。这并不是因为我想读才读,只不过出于义务而已,所以并没有坚持的理由。把书放回书架时,我的心中只剩下对书的憎恶。为什么世上会有这种东西呢?我咬牙切齿。  但更大的不幸笼罩了我。班主任为有家长就读书的事找她商量而自我感觉良好,竟把我的名字加进了班里几个同学参加了的读书感想征文比赛的名单。这样一来,我就必须在暑假期间读完指定图书,还要写读后感。那本指定的书是《大藏永常》,是一个在农业政策方面功绩颇丰的人物的传记,不用指望书里会出现惊悚、推理或者幽默的故事,这本书怎么看都是教育委员会青睐的那种。  看到这个书名就渐渐没了兴趣,看完第一页我就已经绝望了,从第二页开始几乎是哭着看完的。这本书我没能读到最后,读后感也只是将看过的内容概括一番,最后加一句“对不起,我没能看完”,以期得到谅解。班主任什么都没说,但只有我的作文没被送去参加比赛。母亲至此也终于想通了,决定面对儿子讨厌读书这一事实。  可出乎意料的是,事情竟然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转折。那是在我进高中之后不久。大姐带回来一本硬皮封面的书,书名为《阿基米德借刀杀人》,是一个叫小峰元的人写的,还获得了江户川乱步奖。接触到久违的书这玩意儿,我的头又晕了起来,但这本书我却真读得下去。至于原因,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是一时兴起呢,还是着了魔呢?总之当时我的行为无法靠道理去解释。而且还不仅仅是读得下去,我竟然将它读完了。故事本身并不长,我却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最后整个故事在脑子里都变成了一团糨糊,但总之还是读完了。对于在那之前不管多么有趣的书也只能看个一两页的我来说,这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起意外事故了。  推理小说还真的可以啊——那时我第一次有了这种想法。或许也算是理所当然吧,因为一直与读书无缘,在那之前我从未接触过推理小说。那时二姐早已是松本清张的书迷,但我只以为她在读什么无聊的书,完全没有兴趣。  我想知道二姐还有其他什么书,于是看了看她的书架,最终视线停在了松本清张的《高中生杀人事件》上。这次我只花三天就读完了,拿起来就放不下,一直缩在被窝里翻书这种事,我还是生平头一次。比起书中的内容,自己竟有如此举动这一点更令我兴奋。  接下来我读了《点与线》,还读了《零的焦点》,全都是一气呵成,爽快至极。一看到铅字就头痛的过往变得那样不真实。很快我开始关注起其他作家的作品,到最后终于也开始自己掏钱买起书来。推理小说究竟哪里吸引我,那个时候的我还不太明白。  那段日子里的某一天,我忽然产生了一个了不起的想法。也不知是胆大妄为还是不知天高地厚,我竟生出写推理小说的念头。不过当初我沉迷于怪兽电影的时候也曾想着要当电影导演,因此对创作故事这件事本身我其实并不讨厌。  我在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买了一本最厚的B5笔记本,从那天开始就写了起来。很遗憾,具体日期已经不记得了,但肯定是高中一年级的一月份。书房是和姐姐们共用的,为了不让她们发现,我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我就这样一天不落、一点一点地写了下去。

二:我记得那应该是高一上伦理社会课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拿出一本旧杂志给我们看,里面有篇报道,标题是《马克思小子们闹翻天》。

“它告诉我们,各位的前辈们的行动力很强,而且很有思想。”伦理社会老师愉悦地说着,像对待古文献一般小心翼翼地将那本杂志放回了文件袋。看着他,我恍然大悟,校园里闹起学生运动,老师们当中或许也有一些会感到高兴。学生采取那样的行动虽有些过激,但也可以理解为思想上的逐渐成熟,那也不能不说是老师的功劳。
发起运动的学生要求废除校服。这正是让我们F高中出名的第二件事。学生们提出的要求得到了批准,F高中成为了日本第一所自由着装的高中(我们是这样听说的,是否属实并未考证)。
穿什么去学校可以自由决定—这对于那些从初中起就一直穿校服的人来说,简直像梦一般。从今往后,再也不用在炎热的夏日扣上立领,寒冷的冬天只要在毛衣外面套上大衣就行。
即便如此,最初入学时,几乎所有人都穿着学生服来报到。虽然校服没有了,学生服还是作为通用服装延续了下来。随后,渐渐地有一两个学生开始穿便服来上学,到了第一学期的后半段,就有一大半都不再穿学生服了。初中时剃光头的男生们,都等到头发长了之后换上了便服。我初中时就是长发,所以算是比较早穿着便服上学的。
可没过多久我们便意识到,着装自由其实也有相应的烦恼,这恐怕和当今的OL们的烦恼是一样的。
那就是,穿出去的衣服没有新花样了。
在我们看来,如果连续三天都穿同一件衣服会有些不好意思,四天会抬不起头,五天就如坐针毡了。可我们只是穷酸的高中生,衣服不多。没办法,只得连日穿着同样的衣服。这样一来,很快就会被人调侃,接着被大家当作笑柄。不过,说到底每个人的情况都差不多,到最后都是在互相揭短。
“喂,山本,你常穿的那件粉衬衫哪儿去了?时隔一周终于拿去洗啦?”
“嗯。你那件破了袖口的外套倒还是那么合身,简直快和皮肤融为一体喽。”
“哪里哪里,还是败给了你那条已经坚持了两个星期的牛仔裤。”
“你还说我,你那件穿了五天的T恤衫,正散发出别致的气味呢。”
这种令人难堪的对话时常出现。
男生即便总穿同样的衣服,多少还有些可以蒙混的余地。只要这样互相嘲笑一番,也就觉得无所谓了。女生却不是这样。她们对于着装的执着和认真远在男生之上,绝非连续三天穿同样的衣服才觉得不好意思的程度。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穿不同衣服是理所当然的。稍微讲究一点的女生,都有几件每个季节只穿一次的衣服。总之,对她们来说,每天都是时装秀,为了能穿出哪怕只比其他女生好一点点的衣服,她们简直是拼上了性命。
有一次,一个名叫M子的女生穿着新买的衣服来学校。她以浓妆艳抹闻名,平时上课时扑面而来的香水味让坐在旁边的我都张不开嘴,那天更是在化妆上狠下了番功夫,看上去似乎是为了配合那身略显成熟的衣服。
“哟,M子,新衣服啊。”
我刚说完,她便哼了一声。“看出来了?昨天在心斋桥买的。”
“看上去挺贵啊。”
“还行吧。”
M子很满意。可是旁边男生的一句话,让她的表情为之一变。“这衣服,我刚才看七班也有人穿。”他小声嘀咕道。下一秒,M子就挑起了半边眉毛。
“你说的是真的?”
“嗯,我想应该是一样的衣服吧。”
他还没说完,M子就站了起来,活动着肩膀走出了教室。我抱着看热闹的想法跟在了她身后。七班就在旁边。
M子气势汹汹地站在七班教室门口,打量着里面。我也从她身后窥视着教室里的情况。那个女生很快就找到了。因为穿着和M子一样的衣服,很容易找。
我听见M子发出了一声刻薄的“嘁”。
似乎感受到了身后的视线,对方也转身朝向我们这边。当然,她也注意到了M子的衣服。
两人的视线相撞时气势非凡,甚至好像伴随着噼里啪啦的声响。M子猛地转身,返回教室。我也赶忙跟着退下。
“那个丑八怪,穿得一点也不好看。”她粗暴地坐到椅子上,狠狠地吐出这么一句话,又踹了一脚桌腿。老虎屁股摸不得,此时的我只得在一边缩着脖子不作声。
此后M子再也没穿那件衣服来过学校。恐怕七班那个女生也是一样吧。
如此这般为衣服燃烧着异样激情的她们,渐渐地也开始冷静下来。想想也是理所当然,赚不了什么钱的高中生每天穿着花样翻新的衣服来学校,那才不正常呢。
但是,她们并未因此放弃对衣服的执着。既想少花钱又想和以往一样时髦漂亮的她们,想出了一条令人拍案叫绝的妙计—朋友之间相互交换衣服来穿。
在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个小房间的更衣室,在教室的后面,里面摆着每个人的物品保管柜,女生们常常在那里交换衣服。于是常常有人上午和下午穿着不一样的衣服,甚至有人每隔一个小时就去换一次。她们就这样从中找出最喜欢的衣服,放学后借走穿去约会。

三:但是,这件事没有引起任何关注。原本梦想着班主任向学校汇报,然后午餐会得到巨大改善,可结果令我十分失望。很显然,那个女老师并没有将事情上报。现在想想,我讨厌老师或许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因食物而生的怨恨是一辈子都无法抹去的。
四:朋友们陆续找到了工作,其中也有失败多次的。令人意外的是,那些失败的人当中,成绩优秀的反而占多数。看起来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在面试时就不会对自己的原则做出妥协。“不管什么工作我都愿意做”,这句话他们说不出口。“越没尊严的学生越容易找到工作”,我觉得这句话听上去有些耐人寻味。
五:但是他们也讲求自己的那一套道义——决不把便当吃完。当时的便当盒大部分都是长方形平平的那种,结果里面就好像用尺子量过似的,米饭从中间开始少了一半。菜也是差不多情况,原本该有四根的小香肠变成了两根,切成五块的玉子烧剩下了两块半。就算是受害人,面对如此坚决的重情重义也实在生不起气来。但就算只是一半,自己的便当平白无故被别人吃掉总让人头痛,所以我们也想了很多保护措施。我采取的是在包上挂一把特制的锁。因为它...
更衣室里有太多秘密
六、“靠自己努力”,对于不想在教育上花钱的父母来说,这句话再好用不过了。如果送孩子去私立学校就又得花钱,正为此郁郁寡欢的母亲也因这句话而打消了疑虑。 跟天灾一样,人祸也总在被忘却之后卷土重来。 如果在八处箱子里各放一个烂苹果,那么最终所有的苹果都没救。这样还不如将全部烂苹果集中在一起,要损失也只是损失一箱。
我就读的F高中曾因两件事闻名。第一,它是日本最先发起学生运动的高中。若是大学则另当别论,高中爆发学生运动本身就很罕见,而且学生们还真刀真枪地架起护栏在校园里坚守,挺有意思。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