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创造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美术教学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根据美术教育的特点提出来的。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人自我发展的需要。美术教学因其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象力的丰富性,绘画手工操作的实践性等,使它在培养学生创造力能力方面起着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正确把握这一时期学生创造力的特点,才能对其有恰到好处的学习目标预期和提出恰如其分的学习要求。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在美术课堂上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感受力
人的智力的开发与其感受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因为缺乏足够的感性材料,抽象思维活动就不能进行,就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更难以进行科学的发明与创造。而美育则有助于人的感知觉能力的提高,进而扩大和深化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因为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获取文化知识,不仅要依赖于各门理论学科,而且需借助于文学,艺术形象积极的解释生活的真实及本质。通过艺术认识世界是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也是富于理想和充满激情的,是以美自身的魅力去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以愉悦的心态、理智的情感去获取有关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认识。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二、 在美术课堂上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平时上课时,尤其是在没充分备好课的课堂上,教师只是繁琐地罗列一大堆画家和作品来作平淡的介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去分析评论的很少,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长久以往,教师的思想中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就偏离了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教师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意识。比如,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简练的语言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我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之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
三、 在美术课堂上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在人们头脑子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学生正是凭藉着记忆才能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思维、想象、创造等高级的心理过程。没有记忆,感知觉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比如: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将看见过的物象进行回忆或再认,然后进行描绘。如此反复训练,便能不断提高他们对图像、色彩、等方面的形象识别与形象记忆能力。此外,这种形象识别与形象记忆能力,也是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所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
四、 在美术课堂上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黑格尔认为,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艺术领域,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是兴趣的激励。兴趣,是学生愿学的内动力。要学生学好美术,就要激发学生爱好美术的兴趣。我通过讲有关美术方面的故事、参观大自然、赏析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向往美、追求美、享受美。兴趣激发出来后,会产生强大的内动力,一种愿学、乐学、好学的风气油然而生。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知识和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学生,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得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创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想象是记忆为原材料的智力活动,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密切,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越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神奇的想象,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启发学生讲故事配画、记忆画、命题画等等。学生们不仅能从诗句中感受生动的形象,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画画的联想范围和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并且使学生的品德情操受到教育。他们的技能可能会幼稚,表现能力也很有限,但他们的构思往往很新颖,别有趣味。对于学生们这些闪光的创造性火花必须给予鼓励,通过鼓励一个学生,而激励起全体学生进行再创造的热情。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需要创意。美术也要反映现实,表现大千世界。美术反映现实就要进行创意,正如历史伟人所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的创意又如一位美术家所言:要把山上之竹变为眼中之竹,要把眼中之竹变为心中之竹,要把心中之竹,变为纸上之竹。创意,就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更美、更新、更高的境界。在美术课堂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教学方法,变照葫芦画瓢为引发。照葫芦画瓢,即老师挂一张范画,学生照着画;或老师画一笔,学生跟着画一笔,谁画的像谁的分就高。这些传统的,错误的绘画教学方法只能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要强调引发,引发学生内在的感受、情绪、想象、气质和才能等等。由引发然后产生联想,联想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美术作品恰恰就是形象思维的产物,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形象思维训练,而且能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五、 在美术课堂上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力
美术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美的欣赏和创造,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在学校美术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引导学生观赏美景,欣赏乐舞,还是鉴赏字画, 都需要形象思维体会其中的意境, 获取美的感受和享受。美术教育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创造性思维是运用新颖的,独到的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是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而美育正是培养和发展这些非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和主要手段。
六、 在美术课堂上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在美术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让创造力显现出它的魅力。青少年的表现自我的欲望大多很强,但学校给他们提供的机会不是太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时的让同学们过把瘾。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编、自导、自演历史画的教学方案,围绕画面中的角色完成教学计划:制头饰,画背景。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对整个演出过程的整合能力。几乎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被调动了起来。到上课表演的时候,几乎是一组比一组精彩。充分展示了创造的魅力。
由于美术活动的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学习思维活跃,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易于学生个性化的自由创造。也正是这种美术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新颖、独特与对自身审美经验、美术能力的不断超越,从而能充分发掘他们的美术学习潜能,实现自身艺术水平的更新、美术能力的改造与重构,获得创造力发展。
“ 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罗恩菲德语。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更要注重发展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美术教师要在常规教学中具有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敏锐自信、勇于创新,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美术教学既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根据美术教育的特点提出来的。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人自我发展的需要。美术教学因其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象力的丰富性,绘画手工操作的实践性等,使它在培养学生创造力能力方面起着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正确把握这一时期学生创造力的特点,才能对其有恰到好处的学习目标预期和提出恰如其分的学习要求。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在美术课堂上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感受力
人的智力的开发与其感受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因为缺乏足够的感性材料,抽象思维活动就不能进行,就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更难以进行科学的发明与创造。而美育则有助于人的感知觉能力的提高,进而扩大和深化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因为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获取文化知识,不仅要依赖于各门理论学科,而且需借助于文学,艺术形象积极的解释生活的真实及本质。通过艺术认识世界是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也是富于理想和充满激情的,是以美自身的魅力去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以愉悦的心态、理智的情感去获取有关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认识。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虽然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善于思考,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对于同一作品很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评价,又由于学生经验能力所限,看法也许是幼稚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二、 在美术课堂上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平时上课时,尤其是在没充分备好课的课堂上,教师只是繁琐地罗列一大堆画家和作品来作平淡的介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去分析评论的很少,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长久以往,教师的思想中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就偏离了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教师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意识。比如,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简练的语言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我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之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
三、 在美术课堂上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在人们头脑子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学生正是凭藉着记忆才能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思维、想象、创造等高级的心理过程。没有记忆,感知觉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比如: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将看见过的物象进行回忆或再认,然后进行描绘。如此反复训练,便能不断提高他们对图像、色彩、等方面的形象识别与形象记忆能力。此外,这种形象识别与形象记忆能力,也是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所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
四、 在美术课堂上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是创造的灵魂,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造。黑格尔认为,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艺术领域,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是兴趣的激励。兴趣,是学生愿学的内动力。要学生学好美术,就要激发学生爱好美术的兴趣。我通过讲有关美术方面的故事、参观大自然、赏析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向往美、追求美、享受美。兴趣激发出来后,会产生强大的内动力,一种愿学、乐学、好学的风气油然而生。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只有学生对美术感兴趣,才能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更多地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知识和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兴趣也是信心的推动力,对美术兴趣盎然的学生,总是信心十足敢于大胆表现。他们思想活跃经常表现出创造的欲望和热情。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去感受事物并对事物产生充分的联想,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得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虽然不是个画家,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常常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又罩上纯自我的神秘色彩,创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想象是记忆为原材料的智力活动,想象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密切,想象力越丰富,创造力越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神奇的想象,挖掘这审美的奥妙,进行一些能引起学生联想、发挥想象的创造活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启发学生讲故事配画、记忆画、命题画等等。学生们不仅能从诗句中感受生动的形象,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画画的联想范围和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并且使学生的品德情操受到教育。他们的技能可能会幼稚,表现能力也很有限,但他们的构思往往很新颖,别有趣味。对于学生们这些闪光的创造性火花必须给予鼓励,通过鼓励一个学生,而激励起全体学生进行再创造的热情。
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需要创意。美术也要反映现实,表现大千世界。美术反映现实就要进行创意,正如历史伟人所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的创意又如一位美术家所言:要把山上之竹变为眼中之竹,要把眼中之竹变为心中之竹,要把心中之竹,变为纸上之竹。创意,就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创造更美、更新、更高的境界。在美术课堂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教学方法,变照葫芦画瓢为引发。照葫芦画瓢,即老师挂一张范画,学生照着画;或老师画一笔,学生跟着画一笔,谁画的像谁的分就高。这些传统的,错误的绘画教学方法只能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要强调引发,引发学生内在的感受、情绪、想象、气质和才能等等。由引发然后产生联想,联想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美术作品恰恰就是形象思维的产物,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形象思维训练,而且能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五、 在美术课堂上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力
美术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美的欣赏和创造,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在学校美术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引导学生观赏美景,欣赏乐舞,还是鉴赏字画, 都需要形象思维体会其中的意境, 获取美的感受和享受。美术教育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创造性思维是运用新颖的,独到的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是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而美育正是培养和发展这些非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和主要手段。
六、 在美术课堂上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在美术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让创造力显现出它的魅力。青少年的表现自我的欲望大多很强,但学校给他们提供的机会不是太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时的让同学们过把瘾。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编、自导、自演历史画的教学方案,围绕画面中的角色完成教学计划:制头饰,画背景。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对整个演出过程的整合能力。几乎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被调动了起来。到上课表演的时候,几乎是一组比一组精彩。充分展示了创造的魅力。
由于美术活动的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学习思维活跃,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易于学生个性化的自由创造。也正是这种美术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新颖、独特与对自身审美经验、美术能力的不断超越,从而能充分发掘他们的美术学习潜能,实现自身艺术水平的更新、美术能力的改造与重构,获得创造力发展。
“ 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罗恩菲德语。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更要注重发展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美术教师要在常规教学中具有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敏锐自信、勇于创新,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