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是哪国人?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意大利人
代表作品
《哀悼基督》
云石雕像,高 175cm,创作于公元 1498 年,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这件作品是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题材取自圣经中基督耶稣被犹太总督抓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雕像中,死去的基督肋下有一道伤痕,脸上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横躺在圣母玛丽亚的两膝之间,右手下垂,头向后仰,身体如体操运动员一般细长,腰部弯曲,表现出死亡的虚弱和无力;圣母年轻而秀丽,形象温文尔雅,身着宽大的斗篷和长袍,右手托住基督的身体,左手略向后伸开,表示出无奈的痛苦;头向下俯视着儿子的身体,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细密的衣褶遮住了她厚实的双肩,面罩却衬托出姣美的面容。圣母的表情是静默而复杂的,不仅倾泻了无声的哀痛,也不只是圣母充满哀思的祈祷,它已经大大超出了基督教信仰所饱含的内容,这是一种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的感情。
作品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的构图,圣母宽大的衣袍既显示出圣母的四肢的形状,又巧妙地掩盖了圣母身体的实际比例,解决了构图美与实际人体比例的矛盾问题。基督的那脆弱而裸露的身体与圣母衣褶的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统一而富有变化。雕像的制作具有强烈的写实技巧,作者没有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并对雕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打磨,甚至还使用了天鹅绒进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滑光亮为止。这一切都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力,使作品显得异常光彩夺目。米开朗基罗还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作品一经展出,立即轰动了整个罗马城,从此便与作者的名字一起成为了艺术史册中光辉的一页。
大卫
云石雕像,像高 2.5 米,连基座高 5.5 米,创作于公元 1501~1504 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米开朗基罗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所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痛苦失望之余,他在艺术创作中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想,并创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亚,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手拿石块,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而饱满,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出来。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不同,作者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似乎有些像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的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作者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1] 。
《昼》《夜》《晨》《暮》
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的大理石雕像,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 1520~1534 年,现位于佛罗伦萨圣洛伦佐教堂新圣器室。
佛罗伦萨巨头美第奇家族的陵墓位于圣洛伦佐教堂的一座小礼拜堂内,断断续续地前后施工长达 15 年之久。捉着为这座陵墓制作了几尊著名的雕像,成为他创作盛期最后阶段的作品。
《昼》:似乎是一个未完成的男性人体雕像,他好像刚刚从睡梦中被惊醒醒,右手在背后支撑着身体,眼睛圆睁着,正越过自己的肩头向前方凝视着第二张夜。
《夜》: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性,但身体的肌肉松弛而无力,她右手抱着头,正在深深地沉睡着,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的降临,枕后的面具则象征着恶梦缠身,她似乎已经精疲力尽,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安宁。
《晨》:的形象是处女的化身,她丰满而结实,全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辉,似乎正从昏睡中挣扎着苏醒过来,但没有欢乐,只有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暮》:被表现成为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他松弛的肌肉无力地下垂着,上了年纪的脸上沉浸在平静的反醒中,或许是由于苦闷而在发呆。
《被缚的奴隶》,云石雕塑,高 215厘米 ,米开朗基罗创作于 1513~1516 年,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内。
《被缚的奴隶》与《垂死的奴隶》相比明显是另一种风格。他如公牛一样健壮的身体呈螺旋形强烈地扭曲着,似乎正在力图挣脱身上的绳索,虽然双臂被反绑着,但全身的肌肉都紧绷着,让人感到那里蕴含着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相比之下,身上的绳索则显得那么脆弱无力,似乎仅仅成了装饰品。他的头高昂着,紧闭着嘴唇,眼睛圆睁着,眼神中流露出反抗的愤怒和坚强不屈的意志。
这两尊奴隶雕像都是用来装饰陵墓的,最早的目的是来象征死者的权威,但在这里却变成了作者自己思想的真实写照。雕像中的奴隶都被塑造成了渴望自由和解放的强壮青年,都有着年轻而健美的体魄。
这两尊雕像表现的仿佛不是奴隶,而是两个英勇的斗士,人的尊严达到了完美地体现。当时作者一直被迫为教皇和城市的统治者们服务,而作为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家,他与他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具有一种被压抑、被束缚而渴望解脱的痛苦,和实现理想的要求。作者不仅为处于动荡的祖国忧心忡忡,同时还苦于摆脱不了为统治者服务的命运-这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的普遍遭遇。他的精神空间是窒息的,只能在相对自由的艺术创作中发泄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寻求精神上的解放。他曾写到:“……在这样奴隶般和这样寂寞无聊的条件下,在斜路上,在极端的精神疲乏中,我应该雕刻自己神圣的制作……”。后来由于势态的变更,作者的思想变得深沉而苦闷,再也没有创造出类似这两件作品那样充满生命力的雕刻。
《摩西》
云石雕像,高 255 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 1515~1516 年,现位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实际存于罗马的圣彼得镣铐教堂“Saint Peter in Chains”)。雕像中的摩西是一位体格强健的老者,头上长有象征“神”的一对犄角,身穿薄薄的无袖上衣,红肿的衣褶搭在两膝间。他双臂肌肉发达,手上青筋暴露,仿佛积蓄着无穷的力量。他一手抚弄着长及腰间的胡须,一手扶着刻有《十诫》的法版,头强烈地向左侧扭动着,威严而冷峻的双眼圆睁着,怒目而视,神情紧张,脸上充满了警觉的敏感。虽然是在坐着,但整个身体的姿势呈现出强烈的动感,左脚向后伸出,好像马上要站起来。虽然怒气冲天,但作为一个以色列人的精神领袖,他又必须尽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所以表现出一种异常复杂的心理状态。他是一个悲剧性英雄人物的典型形象,仿佛大自然最本质力量的化身,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中包含着艺术家对祖国命运的高度关注,和对人的尊严的无上崇敬,是作者人文主义思想的结晶之作,也被西方艺术评论家认为是作者最成功的雕像之一。
《布鲁特斯胸像》
大理石雕像,高 74 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 1537~1538 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国立美术馆。
布鲁特斯(公元前 85~公元前 42 年)是罗马共和时期的第一任行政长官,早期曾参加过刺杀罗马独裁者凯撒的行动,他有着光明磊落的性格,在历史上,是一个维护民主,不徇私情,大公无私的执政官形象。作者选择他为刻画对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雕像中,布鲁特斯身披古罗马长袍,脸向左侧有力的转动着,嘴角紧闭着,专注的眼神凝视着前方,面部神情表现出勇敢、公正、机智、坚定和决不妥协的英雄气概,显示了面对严酷现实所具有的大无畏精神。如果说作者的《大卫》和《摩西》都是完美的理想化英雄化身,那么这尊《布鲁特斯胸像》则可以认为是现实中的实实在在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英雄形象,具有一种行动的意志力和内在的精神力量。雕像的头部并没有像作者的其他作品一样经过细致的打磨,这反而更赋予了英雄人物以粗犷的性格,增加了雕像的现实感。这件作品是作者晚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体现了作者对现实中能够拯救祖国的英雄的渴望。
代表作品
《哀悼基督》
云石雕像,高 175cm,创作于公元 1498 年,现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这件作品是为圣彼得大教堂所作,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题材取自圣经中基督耶稣被犹太总督抓住并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圣母玛丽亚抱着基督的身体痛哭的情景。雕像中,死去的基督肋下有一道伤痕,脸上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横躺在圣母玛丽亚的两膝之间,右手下垂,头向后仰,身体如体操运动员一般细长,腰部弯曲,表现出死亡的虚弱和无力;圣母年轻而秀丽,形象温文尔雅,身着宽大的斗篷和长袍,右手托住基督的身体,左手略向后伸开,表示出无奈的痛苦;头向下俯视着儿子的身体,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细密的衣褶遮住了她厚实的双肩,面罩却衬托出姣美的面容。圣母的表情是静默而复杂的,不仅倾泻了无声的哀痛,也不只是圣母充满哀思的祈祷,它已经大大超出了基督教信仰所饱含的内容,这是一种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的感情。
作品采用了稳重的金字塔式的构图,圣母宽大的衣袍既显示出圣母的四肢的形状,又巧妙地掩盖了圣母身体的实际比例,解决了构图美与实际人体比例的矛盾问题。基督的那脆弱而裸露的身体与圣母衣褶的厚重感以及清晰的面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统一而富有变化。雕像的制作具有强烈的写实技巧,作者没有忽略任何一个细节,并对雕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打磨,甚至还使用了天鹅绒进行摩擦,直到石像表面完全平滑光亮为止。这一切都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力,使作品显得异常光彩夺目。米开朗基罗还将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刻在了雕像中圣母胸前的衣带上。作品一经展出,立即轰动了整个罗马城,从此便与作者的名字一起成为了艺术史册中光辉的一页。
大卫
云石雕像,像高 2.5 米,连基座高 5.5 米,创作于公元 1501~1504 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米开朗基罗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所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痛苦失望之余,他在艺术创作中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理想,并创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大卫》就是这种思想最杰出的代表。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哥利亚,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表现大卫战胜敌人后将敌人头颅踩在脚下的场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手拿石块,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而饱满,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这位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身体中积蓄的伟大力量似乎随时可以爆发出来。与前人表现战斗结束后情景的习惯不同,作者在这里塑造的是人物产生激情之前的瞬间,使作品在艺术上显得更加具有感染力。他的姿态似乎有些像是在休息,但躯体姿态表现出某种紧张的情绪,使人有强烈的“静中有动”的感觉。是用整块的石料雕刻而成,为使雕像在基座上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艺术家有意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和两个胳膊,使的大卫在观众的视角中显得愈加挺拔有力,充满了巨人感。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作者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1] 。
《昼》《夜》《晨》《暮》
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作的大理石雕像,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 1520~1534 年,现位于佛罗伦萨圣洛伦佐教堂新圣器室。
佛罗伦萨巨头美第奇家族的陵墓位于圣洛伦佐教堂的一座小礼拜堂内,断断续续地前后施工长达 15 年之久。捉着为这座陵墓制作了几尊著名的雕像,成为他创作盛期最后阶段的作品。
《昼》:似乎是一个未完成的男性人体雕像,他好像刚刚从睡梦中被惊醒醒,右手在背后支撑着身体,眼睛圆睁着,正越过自己的肩头向前方凝视着第二张夜。
《夜》:是一个身材优美的女性,但身体的肌肉松弛而无力,她右手抱着头,正在深深地沉睡着,脚下的猫头鹰象征着黑夜的降临,枕后的面具则象征着恶梦缠身,她似乎已经精疲力尽,只有在梦境中才能得到安宁。
《晨》:的形象是处女的化身,她丰满而结实,全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光辉,似乎正从昏睡中挣扎着苏醒过来,但没有欢乐,只有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暮》:被表现成为一个强壮的中年男子,他松弛的肌肉无力地下垂着,上了年纪的脸上沉浸在平静的反醒中,或许是由于苦闷而在发呆。
《被缚的奴隶》,云石雕塑,高 215厘米 ,米开朗基罗创作于 1513~1516 年,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内。
《被缚的奴隶》与《垂死的奴隶》相比明显是另一种风格。他如公牛一样健壮的身体呈螺旋形强烈地扭曲着,似乎正在力图挣脱身上的绳索,虽然双臂被反绑着,但全身的肌肉都紧绷着,让人感到那里蕴含着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相比之下,身上的绳索则显得那么脆弱无力,似乎仅仅成了装饰品。他的头高昂着,紧闭着嘴唇,眼睛圆睁着,眼神中流露出反抗的愤怒和坚强不屈的意志。
这两尊奴隶雕像都是用来装饰陵墓的,最早的目的是来象征死者的权威,但在这里却变成了作者自己思想的真实写照。雕像中的奴隶都被塑造成了渴望自由和解放的强壮青年,都有着年轻而健美的体魄。
这两尊雕像表现的仿佛不是奴隶,而是两个英勇的斗士,人的尊严达到了完美地体现。当时作者一直被迫为教皇和城市的统治者们服务,而作为一个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艺术家,他与他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具有一种被压抑、被束缚而渴望解脱的痛苦,和实现理想的要求。作者不仅为处于动荡的祖国忧心忡忡,同时还苦于摆脱不了为统治者服务的命运-这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的普遍遭遇。他的精神空间是窒息的,只能在相对自由的艺术创作中发泄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寻求精神上的解放。他曾写到:“……在这样奴隶般和这样寂寞无聊的条件下,在斜路上,在极端的精神疲乏中,我应该雕刻自己神圣的制作……”。后来由于势态的变更,作者的思想变得深沉而苦闷,再也没有创造出类似这两件作品那样充满生命力的雕刻。
《摩西》
云石雕像,高 255 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 1515~1516 年,现位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实际存于罗马的圣彼得镣铐教堂“Saint Peter in Chains”)。雕像中的摩西是一位体格强健的老者,头上长有象征“神”的一对犄角,身穿薄薄的无袖上衣,红肿的衣褶搭在两膝间。他双臂肌肉发达,手上青筋暴露,仿佛积蓄着无穷的力量。他一手抚弄着长及腰间的胡须,一手扶着刻有《十诫》的法版,头强烈地向左侧扭动着,威严而冷峻的双眼圆睁着,怒目而视,神情紧张,脸上充满了警觉的敏感。虽然是在坐着,但整个身体的姿势呈现出强烈的动感,左脚向后伸出,好像马上要站起来。虽然怒气冲天,但作为一个以色列人的精神领袖,他又必须尽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所以表现出一种异常复杂的心理状态。他是一个悲剧性英雄人物的典型形象,仿佛大自然最本质力量的化身,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中包含着艺术家对祖国命运的高度关注,和对人的尊严的无上崇敬,是作者人文主义思想的结晶之作,也被西方艺术评论家认为是作者最成功的雕像之一。
《布鲁特斯胸像》
大理石雕像,高 74 厘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 1537~1538 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国立美术馆。
布鲁特斯(公元前 85~公元前 42 年)是罗马共和时期的第一任行政长官,早期曾参加过刺杀罗马独裁者凯撒的行动,他有着光明磊落的性格,在历史上,是一个维护民主,不徇私情,大公无私的执政官形象。作者选择他为刻画对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雕像中,布鲁特斯身披古罗马长袍,脸向左侧有力的转动着,嘴角紧闭着,专注的眼神凝视着前方,面部神情表现出勇敢、公正、机智、坚定和决不妥协的英雄气概,显示了面对严酷现实所具有的大无畏精神。如果说作者的《大卫》和《摩西》都是完美的理想化英雄化身,那么这尊《布鲁特斯胸像》则可以认为是现实中的实实在在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英雄形象,具有一种行动的意志力和内在的精神力量。雕像的头部并没有像作者的其他作品一样经过细致的打磨,这反而更赋予了英雄人物以粗犷的性格,增加了雕像的现实感。这件作品是作者晚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体现了作者对现实中能够拯救祖国的英雄的渴望。
展开全部
意大利人。最有名的是《大卫》,还有摩西,昼 、夜、晨、暮,垂死的奴隶,被缚的奴隶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米开朗基罗是意大利人。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译“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他的父亲是洛多维科·迪·莱昂纳多·博那罗蒂·迪·西蒙尼(Lodovico di Leonardo Buonarroti di Simoni)他的母亲名叫弗朗切斯卡·迪·内里·德尔·米尼亚托·迪·锡耶纳(Francesca di Neri del Miniato di Siena)。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
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包括《大卫》、《摩西》、《奴隶》、《创世纪》。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译“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1]
他的父亲是洛多维科·迪·莱昂纳多·博那罗蒂·迪·西蒙尼(Lodovico di Leonardo Buonarroti di Simoni)他的母亲名叫弗朗切斯卡·迪·内里·德尔·米尼亚托·迪·锡耶纳(Francesca di Neri del Miniato di Siena)。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
罗曼·罗兰写过《米开朗琪罗传》,归入《名人传》中。米开朗基罗是《大卫》,《创世纪》的作者。
他的父亲是洛多维科·迪·莱昂纳多·博那罗蒂·迪·西蒙尼(Lodovico di Leonardo Buonarroti di Simoni)他的母亲名叫弗朗切斯卡·迪·内里·德尔·米尼亚托·迪·锡耶纳(Francesca di Neri del Miniato di Siena)。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
罗曼·罗兰写过《米开朗琪罗传》,归入《名人传》中。米开朗基罗是《大卫》,《创世纪》的作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又译“米开朗琪罗”、“米高安哲罗”。[1]
他的父亲是洛多维科·迪·莱昂纳多·博那罗蒂·迪·西蒙尼(Lodovico di Leonardo Buonarroti di Simoni)他的母亲名叫弗朗切斯卡·迪·内里·德尔·米尼亚托·迪·锡耶纳(Francesca di Neri del Miniato di Siena)。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
罗曼·罗兰写过《米开朗琪罗传》,归入《名人传》中。米开朗基罗是《大卫》,《创世纪》的作者
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又译“米开朗琪罗”、“米高安哲罗”。[1]
他的父亲是洛多维科·迪·莱昂纳多·博那罗蒂·迪·西蒙尼(Lodovico di Leonardo Buonarroti di Simoni)他的母亲名叫弗朗切斯卡·迪·内里·德尔·米尼亚托·迪·锡耶纳(Francesca di Neri del Miniato di Siena)。
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 1564 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
罗曼·罗兰写过《米开朗琪罗传》,归入《名人传》中。米开朗基罗是《大卫》,《创世纪》的作者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