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是起草诏书,门下省是审议,那为什么说中书 10

唐代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是起草诏书,门下省是审议,那为什么说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呢?... 唐代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是起草诏书,门下省是审议,那为什么说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呢? 展开
 我来答
宁夏教师考试网
2016-09-07 · TA获得超过445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866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515万
展开全部
  1.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2. 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中书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代改为“内史省”。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书省掌握。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负责起草诏令。

  3.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东汉时即设侍中,秩比二千石,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百度网友f36c6bf
2016-08-29 · TA获得超过191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58
采纳率:69%
帮助的人:191万
展开全部
因为原本设计的三省六部本来是为了分割相权,用于相互制衡,但实际操作起来就会发现,这套制度效率非常低,通常一个决议从起草到最后下发执行要通过很多机构,耗费的时间也非常长,很不方便,时间长了中书省的很多决议基本上就是直接呈报皇帝然后下发执行,基本就不通过门下省审议,毕竟皇权至上,门下省也就失去了审议的意义,成为了一个虚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