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人品就像产品,德才兼备是优质品、成品,有德无才叫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就是危险品或者毒品。可见品德学科教学的重要性。体验成功的品德课就像品尝一杯醇香的美酒、聆听一首动听的歌曲、欣赏一幅精美的油画,使人仿佛进入了艺术的境地,它像快乐的喜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开心中受到教育。这是每一位品德教师应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怎样才能使你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呢?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⑴熟悉教材。从开学拿到教材后,就要先利用两到三周的时间把教材认真的看一遍,根据教学实际可以重组教材,知道哪些内容需要调整;每一个单元需要学生准备些什么资料,提前告诉学生,学生会利用闲暇时间做准备,或告诉学生留心生活中遇到了就随时保存下来;或向高年级同学借用等;这样就没必要花费大量时间专门搜集资料或做调查。老师也用同样的做准备。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处理和运用,可以引发有价值的争论,并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后得到延伸,引发新一轮的发现和探究。老师对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内容多作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立足而不拘泥于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每个主题单元的教学目标,适当延伸拓展,让学生动起来,让品德与社会课活起来。 ⑵课前活动要及早安排。关照学生的参与能力,结合学生生活,师生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对教材的设计心中要早有计划,尤其是学生的课前调查活动要及早作安排。2、课堂教学要很好的体现出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 生活性:一位外国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听到,我忘记了;我看到,我记住了;我动手,我理解了。”所以,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必须反映儿童的需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生活中感悟生活,以生活为基石,点燃学生情感,引导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活动性: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只有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才能提高学习者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教学《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一课时,老师始终围绕教室进行开发资源,师生共同清理教室使其变得更清洁。学生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脑动手,在真实的主体实践活动中体验,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生成。 活动形式:课堂上可以使用“小品表演”“快乐竞答”、“挑战高手”、“芝麻开门”、“幸运52”“智力快车”等电视节目形式,也可以用 “圆桌会议”、“小学生辩论会”、“开心家庭组合”等比赛形式,还可以用 “小小法庭”、“知识银行”、“我来当老师”“今天我是班长”模拟形式等等进行授课,还可以走出教室,走上田野、街头、工厂、社区等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小品表演中,学生可分角色表演日常生活中不尊重和尊重父母的种种表现,表演遵守交通规则中的正面和反面人物;表演如何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班集体等等情景。在举行“圆桌会议”时,可改变原有的横平竖直的座位排列方式,让学生围坐在一起,教师就在学生当中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零距离互动平台;在“小小法庭”上,学生们用自己的理解审判那些不道德、不讲诚信、破坏环境、猎杀动物、审判那些因无钱到网吧上网而勒索他人钱财的人,他们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诠释小学生的思想境界;走上街头当一次交警,走到田间第一回农民,走回家庭当一天家庭主妇…我相信这样的课收效一定很大。 “参与是开心的,体验是开心的,成功更是开心的!”这是小学生发出肺腑的感叹。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悟。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有梯度,这样使学生的价值观不断得到提升。如:五年级《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课,可以这样设计:激情导入(结合学生家庭成员能少吗?谈)—美丽的宝岛台湾——根脉相连(文化)——两岸情深——祖国统一(激起爱国热情)——相互交流、共谋发展3、一节课的结束应该是下一节课的开始 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钱该怎么花》一课的课堂教学,我们必需从单元教育目标整体上把握本课。这一课所在的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的主题教育是由四个话题构成的。话题一:家庭小账本;话题二:钱该怎么花;话题三:购物场所我知道;话题四:做个聪明的消费者。通过话题一的教学,学生知道了家庭的经济来源有多种形式,学生也初步了解了自己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并能从中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初步理解父母的消费观。这些是《钱该怎么花》一课课堂教学的必要准备。因为正是在第一个话题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理财观点乃至消费技巧作了铺垫,也只有在了解了家庭收入情况,并能从中体会挣钱的不容易,进而了解家庭支出状况,知道哪些是必要开支。
人品就像产品,德才兼备是优质品、成品,有德无才叫次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无德就是危险品或者毒品。可见品德学科教学的重要性。体验成功的品德课就像品尝一杯醇香的美酒、聆听一首动听的歌曲、欣赏一幅精美的油画,使人仿佛进入了艺术的境地,它像快乐的喜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开心中受到教育。这是每一位品德教师应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么,怎样才能使你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呢?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⑴熟悉教材。从开学拿到教材后,就要先利用两到三周的时间把教材认真的看一遍,根据教学实际可以重组教材,知道哪些内容需要调整;每一个单元需要学生准备些什么资料,提前告诉学生,学生会利用闲暇时间做准备,或告诉学生留心生活中遇到了就随时保存下来;或向高年级同学借用等;这样就没必要花费大量时间专门搜集资料或做调查。老师也用同样的做准备。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处理和运用,可以引发有价值的争论,并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后得到延伸,引发新一轮的发现和探究。老师对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内容多作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立足而不拘泥于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每个主题单元的教学目标,适当延伸拓展,让学生动起来,让品德与社会课活起来。 ⑵课前活动要及早安排。关照学生的参与能力,结合学生生活,师生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对教材的设计心中要早有计划,尤其是学生的课前调查活动要及早作安排。2、课堂教学要很好的体现出生活性、活动性和开放性 生活性:一位外国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听到,我忘记了;我看到,我记住了;我动手,我理解了。”所以,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必须反映儿童的需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生活中感悟生活,以生活为基石,点燃学生情感,引导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活动性: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只有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才能提高学习者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教学《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一课时,老师始终围绕教室进行开发资源,师生共同清理教室使其变得更清洁。学生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脑动手,在真实的主体实践活动中体验,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生成。 活动形式:课堂上可以使用“小品表演”“快乐竞答”、“挑战高手”、“芝麻开门”、“幸运52”“智力快车”等电视节目形式,也可以用 “圆桌会议”、“小学生辩论会”、“开心家庭组合”等比赛形式,还可以用 “小小法庭”、“知识银行”、“我来当老师”“今天我是班长”模拟形式等等进行授课,还可以走出教室,走上田野、街头、工厂、社区等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小品表演中,学生可分角色表演日常生活中不尊重和尊重父母的种种表现,表演遵守交通规则中的正面和反面人物;表演如何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班集体等等情景。在举行“圆桌会议”时,可改变原有的横平竖直的座位排列方式,让学生围坐在一起,教师就在学生当中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零距离互动平台;在“小小法庭”上,学生们用自己的理解审判那些不道德、不讲诚信、破坏环境、猎杀动物、审判那些因无钱到网吧上网而勒索他人钱财的人,他们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诠释小学生的思想境界;走上街头当一次交警,走到田间第一回农民,走回家庭当一天家庭主妇…我相信这样的课收效一定很大。 “参与是开心的,体验是开心的,成功更是开心的!”这是小学生发出肺腑的感叹。 需要说明的是:不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悟。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有梯度,这样使学生的价值观不断得到提升。如:五年级《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课,可以这样设计:激情导入(结合学生家庭成员能少吗?谈)—美丽的宝岛台湾——根脉相连(文化)——两岸情深——祖国统一(激起爱国热情)——相互交流、共谋发展3、一节课的结束应该是下一节课的开始 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钱该怎么花》一课的课堂教学,我们必需从单元教育目标整体上把握本课。这一课所在的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的主题教育是由四个话题构成的。话题一:家庭小账本;话题二:钱该怎么花;话题三:购物场所我知道;话题四:做个聪明的消费者。通过话题一的教学,学生知道了家庭的经济来源有多种形式,学生也初步了解了自己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并能从中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初步理解父母的消费观。这些是《钱该怎么花》一课课堂教学的必要准备。因为正是在第一个话题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理财观点乃至消费技巧作了铺垫,也只有在了解了家庭收入情况,并能从中体会挣钱的不容易,进而了解家庭支出状况,知道哪些是必要开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