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他去过3次东吴哦!请看下面的分别介绍哦!
战略构想
东汉末年,诸葛亮在襄阳“躬耕陇亩”。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屯兵新野,幕僚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三访草庐,诸葛亮与其相见。当时,诸葛
亮精辟地分析形势,提出建议。他用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概括了当时军阀混战、群雄割据的局面。说曹操拥有百万之众,狭天子而令诸侯,
无法与他争锋。而孙权占据江东地区,历经三代,地势险要,人民归附,贤能之士能为他所用,只能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接着阐述道,荆州北据汉、沔二水,向
南通往南海,东面连接吴郡、会稽,西边通达巴郡、蜀郡,这正是用武之地。而其主刘表不能守住这块地方,大概是上天资助将军的一块宝地。还分析益州地形险
阻,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北面威胁,境内富庶却不知抚慰百姓,智能之士渴望得到贤明主人。诸葛亮指出,将军是汉朝皇室后裔,信义
闻名四海,如能占据荆、益二州,守住险要之地,向西和好诸戎,向南安抚夷越,对外结好孙权,对内修明政治。天下形势发生变化时,就命令一员上将,率荆州部
队向宛县、洛阳进军,将军可亲自率领益州军队出师秦川,百姓谁能不拿着食蓝、酒壶迎接将军?结论是汉室可兴,霸业可成。刘备听后充分肯定,说“善!”从此
与诸葛亮的情谊日益密切,说我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诸葛亮从此辅佐刘备。在当时魏、吴、蜀大三角关系中,形成富有远见的联吴抗魏,和诸戎,抚夷越,兴汉
室,成霸业的外交战略思想。
紧急磋商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退至夏口。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紧急了,请让我奉您的命令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诸葛亮作为刘备的使者随同鲁肃到柴桑
去会见孙权。当时孙权正在坐山观虎斗。诸葛亮拜会孙权时,分析形势,晓以利害。说现在海内大乱,将军起兵占据江东,刘豫州在汉水以南聚集部队,与曹操共争
天下。当今曹操铲削群雄,攻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已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逃到这里,希望将军度量自己的力量而决定对策。如果您能用江东的兵众与中原
曹操的军队相抗衡,不如及早与曹操断绝来往;如果不能,您何不放下兵器捆束铠甲,向他称臣投降!现在您表面上有服从他的名义,内心却犹豫不决,事情紧急而
不作决断,大祸很快就要临头!这时孙权反问,如像您说得那样,刘豫州为什么不向曹操称臣投降?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且能坚守至义不肯
屈辱投降,况刘豫州是皇室后裔,英才盖世,众多士人仰慕他,如同水流向大海一样,倘若事情不能成功,那是天意,怎么能再作曹操的臣下呢!孙权听后勃然大
怒,说我不能拿整个吴地和十万将士去受制于人,我的主意已定!除了刘豫州,没有人可以与曹操抗衡,但刘豫州刚遭到失败,怎么能抵抗得了这么强大的敌人?针
对孙权的疑虑,诸葛亮阐述道,刘豫州虽然兵败于长阪,但现在回来的将士及关羽的水军共有精兵万人。刘琦召集江夏的将士,也不少于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
来,疲惫不堪,听说他追赶刘豫州时,轻装骑兵一昼夜走三百余里路,这正是‘强弩发出去的箭,在射程末了时,它的力量连鲁国生产的薄绢也穿不透’。所以兵法
上忌讳这种做法。况且北方之人,不熟习水战,此外,荆州归附曹操的百姓,不过是被曹操的大军所逼迫,并不是从心里服从。现将军如果能命令猛将率领将士数
万,与刘豫州同心协力,一定可以击败曹操的军队。曹操失败,退回北方,这样,荆州、吴地的势力就会增强,天下三足鼎立的形势就会形成。事情成败,就在今
天。诸葛亮之言,有理有据,孙权听后,产生共识,非常高兴,从而形成联吴抗魏局面。这是诸葛亮亲自出马参加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外交磋商。会见后,孙权即
派周瑜、程普、鲁肃及3万水军,随同诸葛亮会见刘备,形成吴蜀联军,奋力抵御曹操,赢得赤壁大战的重大胜利。刘备借机收取江南。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
统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璋迎刘备入蜀,攻击张鲁。占领成都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刘备
在成都称帝,诸葛亮为丞相。蜀与魏、吴形成鼎足之势。
遣使赴吴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于永安病故,刘禅继位,改年号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封诸葛亮为武乡候,建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领益州牧。全国
的军、政、财和外交大权,事无巨细,皆由诸葛亮决定。此刻,诸葛亮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派遣使者出使吴国,恢复外交关系。刘备死后,吴国继续向魏国称臣,尚
未拿定主意怎样对待蜀国,仍陈兵于吴蜀边境。正当诸葛亮深虑孙权获悉刘备去世消息会有其它考虑时,尚书邓芝来见诸葛亮,说皇上幼弱,刚刚即位,应派遣使节
重申对吴和好。诸葛亮说,我考虑这个问题好久了,没有找到合适的使者人选,今天才找到
。邓芝问这个人是谁?诸葛亮说,就是你!于是诸葛亮选派邓芝去东吴与孙权修好。临行前,诸葛亮指示邓芝,到东吴后,可先向张裔请教如何同孙权谈话。张裔离
开蜀国到东吴已有数年,潜伏在那里,孙权不知道,实际上是诸葛亮留在东吴的情报人员。事实证明孙权果然疑孤,未及时接见邓芝。邓芝说,我这次来,不仅仅是
为蜀国考虑,也是为吴国着想。这时孙权才接见邓芝,说我确愿与蜀国和好,然而担心蜀主幼弱,国小力单,一旦被魏国钻了空子,便不能保全自己,故犹豫不决。
邓芝说,吴、蜀两国占有四州之地,大王是当今著名的英雄,诸葛亮是一代豪杰。蜀国有重重险要地势,东吴有三条大江,双方优势结合,两国像唇齿一样,相依相
伴,进可以兼并天下,退可以与魏鼎足而立,这个道理自然而然。大王倘若委身侍奉魏国,魏国必然期盼大王您入朝朝拜,要求太子作人质到朝廷供人使唤,如不从
命,就以反叛为借口派兵讨伐,蜀国也必然顺流而下,利用可乘之机发动进攻,这样,江南之地就不再属大王所有。孙权听后沉默好久说,你说得对。于是和魏国断
绝关系,与蜀国和好。
建兴二年(公元224年),孙权派张温到蜀国回访。从此,两国使者往来不断,通报情况,传递书信。后来,蜀国再次派邓芝访吴,双方能坦率交换意见。孙权称
赞邓芝,“和合二国,唯有邓芝。”事实表明,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坚持联吴抗魏,外交取得成功。平定南中刘备东伐魏国时,蜀国南中诸郡受东吴策动而叛乱,严
重威胁蜀国后方。诸葛亮执政,与东吴恢复邦交,切断孙权对南中的支持。经过两年的调养,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建兴三年(公元225)春,诸
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南征四郡,接受马稷建议,采用攻心战术,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平叛后,诸葛亮将南中四郡分为六郡,起用了大量少数民族官吏,
不留军队、不运粮草,自行治理;征调南中“青羌”万余家入蜀,以其青壮年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设立降都督,掌管南中军政。这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
凯旋,回到成都。此后,东吴难以再利用民族矛盾牵制蜀国,也为诸葛亮北伐魏国解除了后顾之忧。
重申结盟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派遣陈震为使节到东吴。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夏,吴王孙权称帝并通报蜀国。蜀国的大臣们认为名号体制不顺,与吴国结
交没有益处,应该显示正义,跟他们断绝友好盟约。诸葛亮以大局为重,说孙权有僭号之心已久,我们所以忽略他分裂念头,是想要他分兵牵制魏国,给我们作援
助。现在如果明确断绝关系,他对我们的仇恨必定会加深,我们就需要转移兵力加强东部的防守,与吴国对抗。这样,必须先吞并他们的土地,然后才能讨论攻取中
原。指出先帝友好地和吴国结盟,都是适应形势,灵活变通,深思长远利益的作法,绝不能意气用事。还说孙权僭号不顺的问题,不宜公开表态。于是以陈震为卫尉
前往东吴,祝贺孙权称帝。事先,诸葛亮致函在东吴任职的兄弟诸葛谨,介绍陈震。陈震进入吴国后,到各地访问,会见众多官员,重申双方友好结盟如同当初,并
提高到新的水平。宣传双方共同决心讨贼,就没有不能消灭的敌人!陈震到了武昌,孙权与陈震“升坛歃盟”,约定将来交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属吴,并、
凉、冀、兖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陈震回蜀后,受到表彰,被封为城阳亭候。诸葛亮在这关键时刻,力排众议,以外交行动巩固了双边关系。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战略构想
东汉末年,诸葛亮在襄阳“躬耕陇亩”。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屯兵新野,幕僚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三访草庐,诸葛亮与其相见。当时,诸葛
亮精辟地分析形势,提出建议。他用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概括了当时军阀混战、群雄割据的局面。说曹操拥有百万之众,狭天子而令诸侯,
无法与他争锋。而孙权占据江东地区,历经三代,地势险要,人民归附,贤能之士能为他所用,只能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接着阐述道,荆州北据汉、沔二水,向
南通往南海,东面连接吴郡、会稽,西边通达巴郡、蜀郡,这正是用武之地。而其主刘表不能守住这块地方,大概是上天资助将军的一块宝地。还分析益州地形险
阻,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北面威胁,境内富庶却不知抚慰百姓,智能之士渴望得到贤明主人。诸葛亮指出,将军是汉朝皇室后裔,信义
闻名四海,如能占据荆、益二州,守住险要之地,向西和好诸戎,向南安抚夷越,对外结好孙权,对内修明政治。天下形势发生变化时,就命令一员上将,率荆州部
队向宛县、洛阳进军,将军可亲自率领益州军队出师秦川,百姓谁能不拿着食蓝、酒壶迎接将军?结论是汉室可兴,霸业可成。刘备听后充分肯定,说“善!”从此
与诸葛亮的情谊日益密切,说我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诸葛亮从此辅佐刘备。在当时魏、吴、蜀大三角关系中,形成富有远见的联吴抗魏,和诸戎,抚夷越,兴汉
室,成霸业的外交战略思想。
紧急磋商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退至夏口。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紧急了,请让我奉您的命令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诸葛亮作为刘备的使者随同鲁肃到柴桑
去会见孙权。当时孙权正在坐山观虎斗。诸葛亮拜会孙权时,分析形势,晓以利害。说现在海内大乱,将军起兵占据江东,刘豫州在汉水以南聚集部队,与曹操共争
天下。当今曹操铲削群雄,攻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已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逃到这里,希望将军度量自己的力量而决定对策。如果您能用江东的兵众与中原
曹操的军队相抗衡,不如及早与曹操断绝来往;如果不能,您何不放下兵器捆束铠甲,向他称臣投降!现在您表面上有服从他的名义,内心却犹豫不决,事情紧急而
不作决断,大祸很快就要临头!这时孙权反问,如像您说得那样,刘豫州为什么不向曹操称臣投降?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且能坚守至义不肯
屈辱投降,况刘豫州是皇室后裔,英才盖世,众多士人仰慕他,如同水流向大海一样,倘若事情不能成功,那是天意,怎么能再作曹操的臣下呢!孙权听后勃然大
怒,说我不能拿整个吴地和十万将士去受制于人,我的主意已定!除了刘豫州,没有人可以与曹操抗衡,但刘豫州刚遭到失败,怎么能抵抗得了这么强大的敌人?针
对孙权的疑虑,诸葛亮阐述道,刘豫州虽然兵败于长阪,但现在回来的将士及关羽的水军共有精兵万人。刘琦召集江夏的将士,也不少于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
来,疲惫不堪,听说他追赶刘豫州时,轻装骑兵一昼夜走三百余里路,这正是‘强弩发出去的箭,在射程末了时,它的力量连鲁国生产的薄绢也穿不透’。所以兵法
上忌讳这种做法。况且北方之人,不熟习水战,此外,荆州归附曹操的百姓,不过是被曹操的大军所逼迫,并不是从心里服从。现将军如果能命令猛将率领将士数
万,与刘豫州同心协力,一定可以击败曹操的军队。曹操失败,退回北方,这样,荆州、吴地的势力就会增强,天下三足鼎立的形势就会形成。事情成败,就在今
天。诸葛亮之言,有理有据,孙权听后,产生共识,非常高兴,从而形成联吴抗魏局面。这是诸葛亮亲自出马参加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外交磋商。会见后,孙权即
派周瑜、程普、鲁肃及3万水军,随同诸葛亮会见刘备,形成吴蜀联军,奋力抵御曹操,赢得赤壁大战的重大胜利。刘备借机收取江南。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
统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璋迎刘备入蜀,攻击张鲁。占领成都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刘备
在成都称帝,诸葛亮为丞相。蜀与魏、吴形成鼎足之势。
遣使赴吴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于永安病故,刘禅继位,改年号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封诸葛亮为武乡候,建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领益州牧。全国
的军、政、财和外交大权,事无巨细,皆由诸葛亮决定。此刻,诸葛亮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派遣使者出使吴国,恢复外交关系。刘备死后,吴国继续向魏国称臣,尚
未拿定主意怎样对待蜀国,仍陈兵于吴蜀边境。正当诸葛亮深虑孙权获悉刘备去世消息会有其它考虑时,尚书邓芝来见诸葛亮,说皇上幼弱,刚刚即位,应派遣使节
重申对吴和好。诸葛亮说,我考虑这个问题好久了,没有找到合适的使者人选,今天才找到
。邓芝问这个人是谁?诸葛亮说,就是你!于是诸葛亮选派邓芝去东吴与孙权修好。临行前,诸葛亮指示邓芝,到东吴后,可先向张裔请教如何同孙权谈话。张裔离
开蜀国到东吴已有数年,潜伏在那里,孙权不知道,实际上是诸葛亮留在东吴的情报人员。事实证明孙权果然疑孤,未及时接见邓芝。邓芝说,我这次来,不仅仅是
为蜀国考虑,也是为吴国着想。这时孙权才接见邓芝,说我确愿与蜀国和好,然而担心蜀主幼弱,国小力单,一旦被魏国钻了空子,便不能保全自己,故犹豫不决。
邓芝说,吴、蜀两国占有四州之地,大王是当今著名的英雄,诸葛亮是一代豪杰。蜀国有重重险要地势,东吴有三条大江,双方优势结合,两国像唇齿一样,相依相
伴,进可以兼并天下,退可以与魏鼎足而立,这个道理自然而然。大王倘若委身侍奉魏国,魏国必然期盼大王您入朝朝拜,要求太子作人质到朝廷供人使唤,如不从
命,就以反叛为借口派兵讨伐,蜀国也必然顺流而下,利用可乘之机发动进攻,这样,江南之地就不再属大王所有。孙权听后沉默好久说,你说得对。于是和魏国断
绝关系,与蜀国和好。
建兴二年(公元224年),孙权派张温到蜀国回访。从此,两国使者往来不断,通报情况,传递书信。后来,蜀国再次派邓芝访吴,双方能坦率交换意见。孙权称
赞邓芝,“和合二国,唯有邓芝。”事实表明,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坚持联吴抗魏,外交取得成功。平定南中刘备东伐魏国时,蜀国南中诸郡受东吴策动而叛乱,严
重威胁蜀国后方。诸葛亮执政,与东吴恢复邦交,切断孙权对南中的支持。经过两年的调养,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建兴三年(公元225)春,诸
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南征四郡,接受马稷建议,采用攻心战术,对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平叛后,诸葛亮将南中四郡分为六郡,起用了大量少数民族官吏,
不留军队、不运粮草,自行治理;征调南中“青羌”万余家入蜀,以其青壮年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设立降都督,掌管南中军政。这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
凯旋,回到成都。此后,东吴难以再利用民族矛盾牵制蜀国,也为诸葛亮北伐魏国解除了后顾之忧。
重申结盟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派遣陈震为使节到东吴。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夏,吴王孙权称帝并通报蜀国。蜀国的大臣们认为名号体制不顺,与吴国结
交没有益处,应该显示正义,跟他们断绝友好盟约。诸葛亮以大局为重,说孙权有僭号之心已久,我们所以忽略他分裂念头,是想要他分兵牵制魏国,给我们作援
助。现在如果明确断绝关系,他对我们的仇恨必定会加深,我们就需要转移兵力加强东部的防守,与吴国对抗。这样,必须先吞并他们的土地,然后才能讨论攻取中
原。指出先帝友好地和吴国结盟,都是适应形势,灵活变通,深思长远利益的作法,绝不能意气用事。还说孙权僭号不顺的问题,不宜公开表态。于是以陈震为卫尉
前往东吴,祝贺孙权称帝。事先,诸葛亮致函在东吴任职的兄弟诸葛谨,介绍陈震。陈震进入吴国后,到各地访问,会见众多官员,重申双方友好结盟如同当初,并
提高到新的水平。宣传双方共同决心讨贼,就没有不能消灭的敌人!陈震到了武昌,孙权与陈震“升坛歃盟”,约定将来交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属吴,并、
凉、冀、兖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陈震回蜀后,受到表彰,被封为城阳亭候。诸葛亮在这关键时刻,力排众议,以外交行动巩固了双边关系。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