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中哪些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1、熟石灰
因为氢氧化钙有两种水合物〔Ca(OH)₂·2H₂O和Ca(OH)₂·12H₂O〕。这两种水合物的溶解度较大,无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结晶水合物逐渐变为无水氢氧化钙,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铬酸钙
铬酸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同温度(℃)时每100毫升水中的溶解克数:4.5g/0℃;2.25g/20℃;1.83g/30℃;1.49g/40℃;0.83g/60℃ 。
扩展资料
在初中化学中,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氯化铵、溴化钡等。而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只有较少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较小。
而气体的溶解度性质正好相反。一般情况下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由于气体溶解时体积变化很大,故其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显著增大,如氢气、氯气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解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铬酸钙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氧化铁、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等等。
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因为氢氧化钙有两种水合物〔Ca(OH)₂·2H₂O和Ca(OH)₂·12H₂O〕。这两种水合物的溶解度较大,无水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很小。
随着温度的升高,这些结晶水合物逐渐变为无水氢氧化钙,所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就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除了氢氧化钙还有别的物质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比如说硫酸锂。
扩展资料: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
通常把在室温(20°C)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物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解度
NaCl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影响
在初中阶段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固体物质只有一个特例,它是Ca(OH)2。
另外大部分气体的溶解度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