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人的故事50字
一、高斯
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 ...+97+98+99+100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
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高斯已经算出来了,高斯告诉大家他算出的答案: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二、祖冲之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
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
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三、阿基米德
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年)的浴室里,阿基米德在洗澡。
浴盆里放了大半盆热气腾腾的水,阿基米德一屁股坐了下去,忽然觉得浑身轻飘飘的,身子浮动着,那热水哗哗地直从盆里溢出来。“水放得大多了。”他下意识地站了起来。盆里的水落了下去,他孩子气地又重重地坐下去,水又往上升起,没过盆沿溢了出来。
忽然,他眼睛一亮,跳出浴盆,光着身子冲到门外,跑上大街,高喊道:“我知道啦!我知道啦!”咦!这老头疯了吗?瞧,他浑身上下一丝不挂。
其实,阿基米德没有疯,他解开了一个重要的秘密,一时有点忘乎所以。几天前,地中海的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王国的国王,叫金匠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漂亮极了。
可大臣们却窃窃私语:“谁知道是不是纯金的?”国王听了这种议论后,就叫人把王冠称了一下,可是王冠和交给金匠的金子一样重,没法辨别里面有没有含别的什么金属。国王就把聪明的阿基米德召来,让他弄个水落石出。
现在,阿基米德在洗浴时得到了一种启发,他觉得,马上就可以弄清这个王冠的秘密。当阿基米德发觉大家在一旁嘲笑他,低头一看,才知道自己赤裸着身子,马上回屋胡乱地穿上一套衣服,进王宫去了。
他给国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找来一块和金冠同洋重的纯金块、两只同样大小的罐子和盘子,然后把王冠和金块分别放进装满水的罐子里,当水从罐子里溢出来时,各用盘子接着。最后把这些水分别称一称,结果,发觉溢出来的水不一样多。
阿基米德对国王说:“现在我可以断定,这只王冠里掺有其他金属。”国王问:“为什么?”“王冠和纯金块一样重。
但如果王冠是纯金的,那么,它们的体积也应该是一样大,放进水罐里、溢出的水也应该是一样多。现在,放王冠的罐子里溢出来的水多,说明玉冠的体积比纯金块大,由此可见,王冠不是纯金的。”
国王忙派人把金匠抓来一查问,果然是用同样重的黄铜代替,铸在金冠的内层。王冠中掺假的秘密就这样被揭开了。
四、陈景润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
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五、华罗庚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2019-02-19 广告
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 ...+97+98+99+100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
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高斯已经算出来了,高斯告诉大家他算出的答案:5050,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二、祖冲之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
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
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三、阿基米德
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年)的浴室里,阿基米德在洗澡。
浴盆里放了大半盆热气腾腾的水,阿基米德一屁股坐了下去,忽然觉得浑身轻飘飘的,身子浮动着,那热水哗哗地直从盆里溢出来。“水放得大多了。”他下意识地站了起来。盆里的水落了下去,他孩子气地又重重地坐下去,水又往上升起,没过盆沿溢了出来。
忽然,他眼睛一亮,跳出浴盆,光着身子冲到门外,跑上大街,高喊道:“我知道啦!我知道啦!”咦!这老头疯了吗?瞧,他浑身上下一丝不挂。
其实,阿基米德没有疯,他解开了一个重要的秘密,一时有点忘乎所以。几天前,地中海的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王国的国王,叫金匠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漂亮极了。
可大臣们却窃窃私语:“谁知道是不是纯金的?”国王听了这种议论后,就叫人把王冠称了一下,可是王冠和交给金匠的金子一样重,没法辨别里面有没有含别的什么金属。国王就把聪明的阿基米德召来,让他弄个水落石出。
现在,阿基米德在洗浴时得到了一种启发,他觉得,马上就可以弄清这个王冠的秘密。当阿基米德发觉大家在一旁嘲笑他,低头一看,才知道自己赤裸着身子,马上回屋胡乱地穿上一套衣服,进王宫去了。
他给国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找来一块和金冠同洋重的纯金块、两只同样大小的罐子和盘子,然后把王冠和金块分别放进装满水的罐子里,当水从罐子里溢出来时,各用盘子接着。最后把这些水分别称一称,结果,发觉溢出来的水不一样多。
阿基米德对国王说:“现在我可以断定,这只王冠里掺有其他金属。”国王问:“为什么?”“王冠和纯金块一样重。
但如果王冠是纯金的,那么,它们的体积也应该是一样大,放进水罐里、溢出的水也应该是一样多。现在,放王冠的罐子里溢出来的水多,说明玉冠的体积比纯金块大,由此可见,王冠不是纯金的。”
国王忙派人把金匠抓来一查问,果然是用同样重的黄铜代替,铸在金冠的内层。王冠中掺假的秘密就这样被揭开了。
四、陈景润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
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 5+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五、华罗庚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 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
陈景润(1933∼1966)
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闽候人。
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不爱欢迎的人。上学后,由于瘦小体弱,常受人欺负。这种特殊的生活境况,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为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加上对数学的痴恋,更使他养成了独来独往、独自闭门思考的习惯,因此竟被别人认为是一个 “怪人”。陈景润毕生后选择研究数学这条异常艰辛的人生道路,与沈元教授有关。在他那里,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从那里,陈景润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颅。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 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1973年,他发表的著名的"陈氏定理",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
对于陈景润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国数学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誉:他移动了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