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怎样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7-05-27
展开全部
新课程大力倡导有效教学理念,也就是要求教师在坚持基本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物力、精力和时间的投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的研究行为从根本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初中地理教师要改进教学行为,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和措施。
一、切实转变师生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各项政策和规定的实施者,教师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领会新课标的各项指导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体来说,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引导学生参与地理教学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要强化自身知识内涵,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此外,要将高效课堂的理念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大胆探究,挖掘出地理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和规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再创造能力。总而言之,转变师生观念,有利于建设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二、增强教学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有些地理活动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性,部分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要以各种趣味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拓宽学生的思维面,确保活动题讨论环节的有序开展。比如,将时事新闻引入课堂教学中,以身边现象、生活实例为基本切入点,引入趣闻、典故、漫画、名人诗词、歌谣或者民间谚语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解《中国的气候》这一章节知识时,要求学生讨论“季风气候对我国工农业有何影响?”初接触这个活动题时,学生感到一筹莫展,课堂气氛较为沉闷,不利于教学环节的有序开展,这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工农业的具体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从降水和气温两方面思考,将南平农业现象和气候作为基本切入点。这些材料真实可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一定的交叉,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氛围瞬间活跃,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展开激烈讨论,并将观点汇总,与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是教学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第一,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制订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教学任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和魅力;第二,大力倡导自主学习理念,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豪感;第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主体差异,为优秀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鼓励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四、注重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比较于其他阶段的地理学习,初中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就教材内容而言,地形、气候等知识既是学习的重点,又与现实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例如,教师在讲解气候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既要保证教材教学的顺利完成,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点运用到所处城市中,让学生总结教材内容与本地气候特点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我国气候大陆性、季风性较突出,其中兼有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气候,学生要明确自己所处的气候带,然后以此进行拓展延伸,熟记类似地区的气候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将教学与实际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和共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构建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以便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课堂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导致教学时间多但有效性不强,由此,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地图、地球仪等教学辅助工具的优势,给学生更为直观的课堂感受,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五、发挥榜样的力量,构建高效课堂
要确保地理导学案的成功应用,就要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假若缺乏得力组长的支撑,导学案的完成效果会大打折扣,该组的学习效率也会下降,时间一长,组员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增强组长的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教师要走进学生,多与组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导学案,为组长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在遇到难度较大而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分析能力较强的组长参与竞争,每到精彩处,学生便鼓掌,教师要给予赞赏和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以他们为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显著增强组长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也才能使小组成员信服组长的能力。比如,在讲解地震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以日本大地震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引起日本海啸的原
因,并尝试寻求避震方法。为了显示小组实力,组长会在课前带领组员读报或者上网查阅相关信息,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做足准备。课堂上,组长会组织组员整理和分析资料信息,并将结果进行记录,向全班同学展示学习成果。此时,教师要鼓励组长阐述观点,其中不少组长得出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活跃、多火山地震等结论,并就生活实际提出了不同的避震举措,组长们的表现无疑是小组成员争相学习的。
六、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探究和讨论。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进度,切实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激烈的讨论环节,教师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允许优先完成任务的3~4先小组发言,初中生普遍有着较强的好胜心,为了获得发言机会,他们会快速地进行分析和整理;而对于完成速度较慢的小组,教师可视情况给予一定的惩罚;但是,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承诺对进步特别明显的小组予以加分奖励。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点燃,有利于加快导学案的完成效率,而教师也能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音响、监控器、实物展示台、计算机以及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将枯燥、晦涩的形声教材转化为趣味性较强的形声影像,给学生更为直接的感官体验,提升课堂学习效果。部分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较为抽象、复杂,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接受。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将静态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中国的气候》这一章节知识时,笔者为了加快学生的理解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季风气候显著”这一重难点知识,我在课前制作了形象的Flash动画,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季风的发源地、影响范围以及风向等知识,这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明显。
总而言之,将初中地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有着显著的优势,而且初中地理学科的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但是教师仍要不断解放思想,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切实增强学生的地理运用水平和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走进学生,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特质,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式,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