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怎样学习文言文
展开全部
与初中文言文相比,高中文言文篇幅更长,信息量更大,语法要求也更复杂。初中的学习方法显然不能适应高中的文言文学习,为此,高中生必须调整文言文学习的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x0d\x0a首先,对高中文言文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重点应该有初步的把握。
\x0d\x0a第一,从字的层面上看,应该做到读得准、写得出,即能准确把握字音和字形,特别要注意对通假字的学习。
\x0d\x0a第二,从词的层面上看,应该从常用实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或古今同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具体点讲,就是从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以及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转化活用现象,古今相同字形的词语在意义上的差别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x0d\x0a第三,从句子的层面上看,应该把握几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包括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判断句等。具体点讲,就是把握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倒装句中的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和状语的后置,被动句中的“于”字表被动、“见”字表被动、“为”字(或为?所?结构)表被动、“被”字表被动以及没有被动标志的被动现象,判断句的几种常见格式(如?者,?也。又如用“为、乃、即”等表示的判断句)。
\x0d\x0a第四,从文学文化常识层面上看,应留心作家、作品和作者所处时代等文学常识,注意积累古代科举、历法、计时、节日、姓氏称谓和官职升迁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x0d\x0a以上知识结构中,第二和第三点是学习的重点内容,第一点和第四点是稍微次要的内容。
\x0d\x0a其次,应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以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概括地说,就是要在夯实基础、全面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前提下,把握重点内容,以提高语感阅读水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x0d\x0a第一,重视基础的记忆,多读多背,培养敏锐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x0d\x0a第二,重视把握知识系统,多归纳,勤整理。通过查阅工具书、参考书等方式对词形相同而词义和用法不同的常用实词、虚词进行归纳,对各种句式的具体情况进行整理,并附例句,在知识体系和知识对比中学习。如新教材高中第二册的《游褒禅山记》中多次出现了“其”字的用法,我们就可以归纳如下:
\x0d\x0a①第一人称代词,可以译作“我”、“自己”,例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②第三人称代词,可以译作“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例如: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x0d\x0a③指示代词,可以译作“那”、“那些”、“其中的”,如: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x0d\x0a④句中语气词,表示反问、揣测、期待、命令等语气。如:其孰能讥之乎?“其”字表示的就是一种反问语气。
\x0d\x0a第三,古今结合,中外对照,在联系中学习。通过对古今中外语言现象的广泛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x0d\x0a首先,对高中文言文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重点应该有初步的把握。
\x0d\x0a第一,从字的层面上看,应该做到读得准、写得出,即能准确把握字音和字形,特别要注意对通假字的学习。
\x0d\x0a第二,从词的层面上看,应该从常用实词、常用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或古今同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具体点讲,就是从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以及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转化活用现象,古今相同字形的词语在意义上的差别等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x0d\x0a第三,从句子的层面上看,应该把握几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包括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判断句等。具体点讲,就是把握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倒装句中的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和状语的后置,被动句中的“于”字表被动、“见”字表被动、“为”字(或为?所?结构)表被动、“被”字表被动以及没有被动标志的被动现象,判断句的几种常见格式(如?者,?也。又如用“为、乃、即”等表示的判断句)。
\x0d\x0a第四,从文学文化常识层面上看,应留心作家、作品和作者所处时代等文学常识,注意积累古代科举、历法、计时、节日、姓氏称谓和官职升迁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x0d\x0a以上知识结构中,第二和第三点是学习的重点内容,第一点和第四点是稍微次要的内容。
\x0d\x0a其次,应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以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概括地说,就是要在夯实基础、全面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前提下,把握重点内容,以提高语感阅读水平。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x0d\x0a第一,重视基础的记忆,多读多背,培养敏锐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x0d\x0a第二,重视把握知识系统,多归纳,勤整理。通过查阅工具书、参考书等方式对词形相同而词义和用法不同的常用实词、虚词进行归纳,对各种句式的具体情况进行整理,并附例句,在知识体系和知识对比中学习。如新教材高中第二册的《游褒禅山记》中多次出现了“其”字的用法,我们就可以归纳如下:
\x0d\x0a①第一人称代词,可以译作“我”、“自己”,例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②第三人称代词,可以译作“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例如: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x0d\x0a③指示代词,可以译作“那”、“那些”、“其中的”,如: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x0d\x0a④句中语气词,表示反问、揣测、期待、命令等语气。如:其孰能讥之乎?“其”字表示的就是一种反问语气。
\x0d\x0a第三,古今结合,中外对照,在联系中学习。通过对古今中外语言现象的广泛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展开全部
专家在多年高考备考辅导中发现,文言文因与现代白话相去甚远,且语言艰涩难懂、歧义纷出,被很多学生视为畏途。面对新课程对文言学习提出的更高要求,同学应如何真正学好文言呢?
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如“妻子”一词在现代文中是一个双音词,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则是两个单音词,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异义。包括同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改变和名称说法改变等。③一词多义。如“引”字,本义为开弓,引申义有五种之多:延长、伸长;拖、拉;引导、带领;拿、引用;后退、退却。④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⑤词类活用。包括: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能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句也可分为五大类: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宾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以下罗列十句常见的文言精品句: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候。(《谏逐客书》)(名作状,使动,介宾结构后置)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使动,形作名,宾语前置,省略句)
■天下云集呼应,蠃粮而景从。(《过秦论》)(通假,三处名作状)
■臣所以去亲威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蔺列传》)(判断句,固定结构,古今异义)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形作名,被动句,所字结构)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三个重要实词,者字结构)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定语后置,判断句,所字结构,古今异义)
■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使动,三处名作状,介宾结构后置)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判断句,“之”字取独,被动,兼词,者字结构)
■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左忠毅公逸事》)(三处省略,名作状)
“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这是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的总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又可以分为五类:①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如“妻子”一词在现代文中是一个双音词,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则是两个单音词,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异义。包括同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改变和名称说法改变等。③一词多义。如“引”字,本义为开弓,引申义有五种之多:延长、伸长;拖、拉;引导、带领;拿、引用;后退、退却。④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⑤词类活用。包括: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能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句也可分为五大类: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动宾倒装句、宾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以下罗列十句常见的文言精品句: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候。(《谏逐客书》)(名作状,使动,介宾结构后置)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使动,形作名,宾语前置,省略句)
■天下云集呼应,蠃粮而景从。(《过秦论》)(通假,三处名作状)
■臣所以去亲威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蔺列传》)(判断句,固定结构,古今异义)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形作名,被动句,所字结构)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三个重要实词,者字结构)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定语后置,判断句,所字结构,古今异义)
■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使动,三处名作状,介宾结构后置)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判断句,“之”字取独,被动,兼词,者字结构)
■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左忠毅公逸事》)(三处省略,名作状)
“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这是翻译文言文时应遵循的总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