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没有身份证,那他们怎么过安检?

 我来答
g_ax亂
2018-01-29 · 超过6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6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21万
展开全部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帝王宫殿门禁森严,朝廷军政臣吏、皇帝国戚以及当差行走即使可以出入也须持有出入证,那么,如此严格的“安检”,古代人如何证实自己的身份,顺利通过呢?

其实从很早的时候,古代的人已经开始使用类似于今天身份证的凭证了。

据考证,最早的身份证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发明了照身帖。照身帖由官府发放,是一块打磨光滑细密的竹板,上面刻有持有人的头像和籍贯信息。国人必须持有,如若没有就被认为是黑户,或者间谍之类的。而通过城门关口之类的,也要拿出照身帖证明自己的身份,否则就很有可能过不了关口。

在隋唐时期,朝廷发给官员一种“鱼符”,它是用木头或金属精制而成的。由于形状像鱼,因此叫“鱼符”。“鱼符”上刻有官员姓名,任职衙门以及官居品级等。

当时,高官的“鱼符”都是用黄金做成的,显示其官品、身份之高;低一级官员的“鱼符”是用银子做成的;更低一级的官员,则是用铜做成的了。“鱼符”的主要用途是证明官员的身份,便于应召出入宫门验证时使用。这时候,“鱼符”就是过古代“安检”时必备的身份证明了。

宋代时,“鱼符”被废除,但仍佩戴“鱼袋”。鱼袋是古代身份证的“防伪标记”,古代身份证如此简单,很容易造假作伪,甚至出现连皇帝都敢骗的现象。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有的会在身份证上特别注明伪造和出借或冒用的严重后果,如明朝就规定:“借者与借与者同罪”。

到了明代,改用“牙牌”,这是用象牙、兽骨、木材、金属等制成的板片,其实际用途与“鱼符”没有什么区别,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卡片式身份证已经非常接近了。而且,明代“牙牌”的用处已不仅局限于官员们,开始向中下阶层的平民们发展了。

清代各阶层的身份以帽子上的顶子(帽珠)来证明,其帽珠用宝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属等制成。如果是秀才,可佩铜顶;若为一品大员,则佩大红顶子。一般百姓帽上无顶,只能用绸缎打成一个帽结。一些富商、地主为求得高身份,常用数目可观的白银捐得一个顶子,由此而出现了“红顶商人”、“红顶乡绅”一类怪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