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样区别效用的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两者都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x0d\x0a 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完善。两者用的研究方法也不相同。前者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后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x0d\x0a\x0d\x0a 一、基数效用\x0d\x0a\x0d\x0a 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x0d\x0a\x0d\x0a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x0d\x0a\x0d\x0a 欲望——消费的动机;满足——消费的结果;效用——满足程度的度量。\x0d\x0a\x0d\x0a 效用——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x0d\x0a\x0d\x0a 效用概念有两个特点:1、是中性的\x0d\x0a\x0d\x0a 2、具有主观性。效用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x0d\x0a\x0d\x0a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x0d\x0a\x0d\x0a 二、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例如,消费者消费了巧克力与唱片,他从中得到的效用是无法衡量,也无法加总求和的,更不能用基数来表示,但他可以比较从消费这两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如果他认为消费l块巧克力所带来的效用大于消费唱片所带来的效用,那么就叫一块巧克力的效用是第一,唱片的效用是第二。\x0d\x0a 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x0d\x0a\x0d\x0a 序数效用论用消费者偏好的高低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假定上:\x0d\x0a\x0d\x0a 1、 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x0d\x0a\x0d\x0a 2、 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若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x0d\x0a\x0d\x0a 3、 不充分满足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好。
展开全部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二者明显的差异如下:
(1)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值是多少;边际效用MU具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2)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以及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作为工具。
(3)均衡条件的表达也不同。
二者又有许多共同之处:
(1)它们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需要,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2)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大效用的过程。
(3)它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的大小来决定的。
(4)它们推导得出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1)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消费商品所获得的效用值是多少;边际效用MU具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进行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2)使用的分析工具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MU以及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递减、预算约束线作为工具。
(3)均衡条件的表达也不同。
二者又有许多共同之处:
(1)它们为了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需要,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着手,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2)它们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件下追大效用的过程。
(3)它们都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的大小来决定的。
(4)它们推导得出的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