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 我来答
新野旁观者
2018-07-12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新野旁观者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106273 获赞数:787092
从事教育行业30年资深教师。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各学科内在矛盾逐步显现。农村初中学生来源广,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在同一学校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多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上,由于农村中学硬件设备的制约,信息量的不足,导致大部分教师只是一味地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样往往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所以,提高教学质量,是能否实现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一、转变观念,适应课改
教师要更新传统观念,走近课改。新课标中更注重对学生主导地位的确立,并且不同于以往只偏向于知识方面的要求,而是在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都有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特别是数学学科更是如此。
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课前要花好几个45分钟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的点和线,知识的结构和分析数学的难点与如何突破,解决难点外,更要善于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建立和谐和的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不单是演讲者,观察者,更是发现者,不断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上课有激情,用感情去点燃学生的智慧,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
教师要带着强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上讲台则情溢讲台,达到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对课堂偶发的不良现象不气恼,对待调皮的学生更是如此,不在课堂上大加批评,有问题的学生,而是留待课后先指出他们不对之处,再耐心给予讲解,用行动与情感去改变他们,从不放弃他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和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数学知识,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学生不喜欢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数学知识大多抽象、枯燥,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来替代正负数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组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了有理数的加法。
教师的任务,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热情。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形式多样化的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紧跟着媒体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初中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本章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预习中作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作记号的知识点。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思维主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初中,学生难以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通过巧设提问,可以启迪思维。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像。”
学生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对于能力的培养,教师提出统一的比较高的要求和规格,并不意味着人人要达到统一思维水平。教师不能挑选学生,但应该因材施教。在统一要求的同时,也能体现个体发展的目标,体现不同水平层次的差异性。
学以致用,通过运用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之一。现代教学观认为:我们不能把数学教学搞得那么死,不要什么问题都要书上写了、教师讲过,才能要求学生去解决,可以进一步考虑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联系实际的范围不要只限于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生产实际当然是先要联系最重要的方面,但除此以外,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实验中、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有关数学的问题,联系的面宽广了,学生的视野就开拓些,思想也活泼些,对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以及如何应用就知道得更多些。
打好基础与培养能力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比如,运算能力差是阻碍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有时往往思路正确,而运算出错,影响问题的正确性,因此,要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应注重公式、法则的讲解,平时,注意运算的合理性,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对于计算、化简一类的题型,要求做到合理、有据。
六、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精确性、思想性、开发性和有用性等特征。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应试教育”体制给数学教育带来的弊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要求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育人于教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成为数学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训练价值及应用价值。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也需要一个过程,而教师观念转变取决于教师本人的努力,同时也与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有关,在农村初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农村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差生是可以转化的,农村中学的教学质量是可以得到大提高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