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一下林海音《童年乐事》的全文? 200

200分到底给谁好呢?... 200分到底给谁好呢? 展开
 我来答
xlh8889898
2007-01-31 · TA获得超过15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3万
展开全部
我的“小脚儿娘”

老九霞的鞋盒里,住着我心爱的“小脚儿娘”,正在静静的等着她的游伴——李莲芳的“小脚儿娘”。
夏日午后,院子里的榆树上,唧鸟儿(蝉)拉长了一声声“唧——唧——”的长鸣。虽然声音很响亮,但是因为单调,并不吵人,反而是妈妈带着小弟弟、小妹妹在这有韵律声音中,安然地睡着午觉。只有我一个人,在兴奋地等着李莲芳的到来——我们要玩小脚儿娘。
一放暑假,我就又做了几个新的小脚儿娘。一根洋火棍,几块小小的碎花布做成的小脚儿娘,不知道为什么给我那么大的快乐。
老九霞的鞋企,是小脚儿娘的家;鞋盒里的隔间、家具,也都是我用丹凤牌的洋火金堆隔成的。如果是床,上面就有我自己做的枕和被;如果是桌子,上面也有我剪的一块白布钩了花边的桌巾。总之,这个小脚儿娘的家,一切都是照我的理想和兴趣,最要紧的,这是以我艺术的眼光做成的。
最让人兴奋的是,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准备了一个用厚纸折成的菜盘,放在坐凳我屁股旁边。等爸爸一吃完饭放下筷子离开饭桌时,我的菜盘就上了桌。我挟了炒豆芽儿、肉丝炒榨菜、白切肉等等,装满一盒子。当然,宋妈会在旁边瞪着我。不管那些了,牙签也带上几根,好当筷子用。
李莲芳抱着她的鞋盒来了。我们在阴凉的北屋套间里,展开了我们两家的来往。掀开了两个鞋盒,各拿出自己的小脚儿娘来。我用手捏着只有一条裤管脚和露出鞋尖的小脚儿娘,哆哆哆地走向李莲芳的鞋盒去,然后就是开门、让座。喝茶、吃东西、聊闹天儿。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我俩在说话。在喝茶、在吃中午留下来的菜。说的都是大人说的话,趣味无穷。因为在这一时刻,我们变成了家庭主妇,一个家的主妇,可以主动、可以发挥,最重要的是不受制于大人。

从六岁到六十岁

旧时女孩的自制玩具和游戏项目,几乎都是和她们学习女红、练习家事有关联的。所谓寓教育于游戏,正可以这么说。但这不是学校的教育课程,而是在旧时家庭中自然形成的。
我五岁自台湾随父母去北平,童年是在大陆北方成长的,已经是十足北方女孩子气了。我愿意从记忆中找出我童年的游乐,我的玩具和一去不回的生活。
昨天,为了给《汉声》写这篇东西,和做些实际的玩具,我跑到沉陵街去买丝线和小珠子,就像童年到北平绒线胡同的瑞玉兴去挑买丝线一样。但是想要在台北买到缠粽子用的丝绒线是不可能的了。我只好买些粗的丝线,和穿孔较大的小珠子,因为当年六岁的我,和现在六十岁的我,眼力的使用是不一样啊!
用丝线缠粽子,是旧时北方小姑娘用女红材料做的有季节性的玩具。先用硬纸做一个粽子形,然后用各色丝绒线缠绕下去。配色最使我快乐,我随心所欲的配各种颜色。粽子缠好后,下面做上穗子,也许穿上几颗珠子,全凭自己的安排。缠粽子是在端午节前很多天就开始了,到了端午节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着挂吊起来。同时做的还有香包,用小块红布剪成葫芦形、菱形、方形,缝成小包,里面装些香料。串起来加一个小小的粽子,挂在右襟钮绊上,走来走去,美不唧唧的。除了缠粽子以外,也还把丝绒线缠在卫生球(樟脑丸)上。总之,都成了艺术品了。
珠子,也是女孩子喜欢玩的自制玩物,它兼有女性学习做装饰品。我用记忆中的穿珠法,穿了一副指环、耳环、手环,就算是我六岁的作品吧!

挝子儿

北方的天气,四季分明。孩子们的游戏,也略有季节的和室内外的分别。当然大部分动态的在室外,静态的在室内。女孩子以女红兼游戏是在室内多,但也有动作的游戏,是在室内举行的,那就是“挝子儿”。
挝子儿的用具有多种,白果、桃核、布袋、玻璃球,都可以。但玩起来,他们的感觉不一样。白果和桃核,其硬度、弹性差不多。布袋里装的是绿豆,不是圆形固体,不能滚动,所以玩法也略有不同。玻璃球又硬、又滑,还可以跳起来,所以可以多一种玩法。
单数(五或七粒)的子儿,一把撒在桌上,桌上铺了一层织得平整的宽围巾,柔软适度。然后拿出一粒,扔上空,手随着就赶快拣上一颗,再扔一次,再拣一颗,把七颗都拣完,再撒一次,这次是同时拣两颗,再拣三颗的,最后拣全部的。这个全套做完是一个单元,做不完就输了。
女性的手比较巧于运用,当然是和幼年的游戏动作很有关系。记得读外国杂志说,有的外科医生学女人用两根针织毛线,就是为了练习手指运用的灵巧。
挝子儿,冬日玩得多,因为是在室内桌上。记得冬日在小学读书时,到了下课十分钟,男生抢着跑出教室外面野,女生赶快拿出毛线围巾铺在课桌上,挝起子儿来。
为了收集这些玩具给《汉声》,我买来一些白果,试着玩玩。结果是扔上一颗白果,老花眼和略有颤抖的手,不能很准确的同时去拣桌上的和接住空中落下来的了。很悲哀呢!
除了挝子儿,在桌上玩的,还有“弹铁蚕豆儿”。顾名思义,蚕豆名铁,是极干极硬的一种。没吃以前,先用它玩一阵吧,一把撒在桌上,在两粒之中用小指立着划过去,然后捏住大拇指和食指,大拇指放出,以其中的一粒弹另外一粒,不许碰到别的。弹好,就可以拣起一粒算胜的,再接着做下去,看看能不能把全有的都弹光算赢了。

跳绳和踢毽子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玻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是我们用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儿”,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个歌可以念、踢,照歌词动作:“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念完,刚好踢十下,但是踢到第五下以后,就都是“特技”了!

活玩意儿

小姑娘和年幼的男孩,到了春天养蚕,也可以算“玩”的一种吧!到了春天,孩子们来索求去年甩在纸上的蚕卵,眼看着它出了黑点,并且动着,渐渐变白,变大。于是开始找桑叶,洗桑叶,擦干,撕成小块喂蚕吃。要叶丝了,用墨盒盖,包上纸,把几条蚕放上去,让它吐丝,仔细铲除蚕屎。吐够了做成墨盒里泡墨汁用的芯子,用它写毛笔字时,心中也很亲切,因为整个的过程,都是自己做的。
最意想不到的,北平住家的孩子,还有玩“吊死鬼儿”的。吊死鬼儿,是槐树虫的别名,到了夏季,大槐树上的虫子像蚕一样,一根丝,从树上吊下来,一条条的,浅绿色。我们有时拿一个空瓶,一双筷子,就到树下去一条条的夹下来放进瓶里,待夹了满满一瓶,看它们在瓶里蠕动,是很肉麻的,但不知为什么不怕。玩够了怎么处理,现在已经忘了。
雨后院子白墙上,爬着一个浅灰色的小蜗牛,它爬过的地方,因为黏液的经过,而变成一条银亮的白线路了。你要拿下来,谁知轻轻一碰,蜗牛敏感的触角就会缩回到壳里,掉落到地上,不出来了。这时,我们就会拉出了声音唱念着: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你妈——你爹,给你买烧饼羊肉吃呀!……”
又在春天的市声中,有卖金鱼和蝌蚪的,蝌蚪北平人俗叫“蛤蟆骨朵儿”。花含苞未开时叫“骨朵儿”,此言青蛙尚未长成之意。北平人活吞蝌蚪,认为清火。小孩子也常在卖金鱼挑子上买些蝌蚪来养,以为可以变成青蛙,其实玻璃瓶中养蝌蚪,是从来没有变成过青蛙的,但是玩活东西,总是很有意思的。

剪纸的日子

一张张四四方方彩色的电光纸,对折,对折,再对折,小小的剪子在上面运转自如地剪起各种花样。剪好了,打开来,心中真是高兴,又是一张创作,图案真美,自己欣赏好一阵子,夹在一本爸爸的厚厚的洋书里。
剪纸,并不是小学里的剪贴课,而是北方小姑娘的艺术生活之一。有时我们几个小女孩各拿了自己的一堆色纸,凑在一起剪,互相欣赏,十分心悦。
等到长大些,如果家中有了喜庆之事,像爷爷的生日,哥哥娶嫂子,到处都要贴寿字、双喜字,我们就抢不及地帮着剪,这时有创意的艺术字,就可以出现了。

1978年11月

参考资料:http://book.ayinfo.ha.cn/mjwj/ll/linhaiyin/zzz/031.htm
回答者:longyingczykt - 初入江湖 三级 1-30 17:41

你看是不是?

1、灯 趣

春节刚过,我们已开始为元宵忙碌了,折几枝柔韧、带嫩青的竹,买一张粉红纸,用砍柴刀破开竹,火炉把竹弯成孤形,以削得很薄的竹皮,经灵巧双手的绕扎,一盏灯笼架子完成了;接着裁纸、打糊,和糊贴;最后在彩纸上画画儿、写字,有小姑娘已按捺不住,也来凑热闹就剪剪纸,如花儿、老虎、鸟、大喜儿之类,贴到灯笼的彩纸上,一盏灯笼已十分神气挂在那儿了。
我手笨,但我很喜欢看手巧人做灯笼,那是需要巧思和耐心的细活儿。灯笼不是一律都是八角灯,还有造型很美的动物、花卉灯。有的是用萝卜、瓜皮挖制的萝卜灯、瓜灯。几乎人人动手,虽花费不少时间,却把灯节的气氛渲染得浓浓的。
当然,最让人神驰的还是灯节那夜的万家灯火,漂亮的灯,粲若繁星,把夜点缀得多姿多彩。观灯、赏灯、评灯,把不少人都吸引出了家门。于是,元宵节的灯,成了聪明、灵巧的竞赛,那家被评说灯制作得别致、漂亮,大人脸上就格外有光采,小孩也闹腾得欢,把元宵灯游到大街小巷去,歌儿也唱遍了大街小巷。
记忆中印象最佳的是走马灯,内设机关,一启动,灯屏上的人物就活动起来。不过,这灯不是元宵节观赏到的,是国庆节。那时候国庆许多单位不象今天这么简单:升起一面国旗,挂几面彩旗,摆几盆鲜花,拉一块红布条,书:“庆祝国庆”,就敷衍了事,而是各逞机心,聘请高手制作各式彩灯,悬于门前,最引人入胜的即走马灯。记得一年某单位制的走马灯,屏约为72寸银幕,机关一启动,就有真人大小的人物活动,是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片断,配有唱机音乐,十分迷人。
当时文化生活贫乏,似此的灯饰便也博得了人们不少欢乐的笑声。

风 筝

五六月春末夏初,八九月秋高气爽,瓦蓝的天上,丽日高悬,纤云弄巧,正是放风筝大好时节。看,空中不正袅袅地曳动着漂亮的风筝,可以是张牙舞爪的游龙,可以是蠕蠕而动的蜈蚣;或是翩飞的蝴蝶,翱翔的鹰隼。一个半大小孩奔跑着,手里牵扯着细纱,眼睛紧盯住飘腾的风筝,心儿好像也系在白云与蓝天之间。更有几个高矮不等的小孩跟着跑,笑声伴着和暖的风。突然,牵扯细纱的小孩觉得手心颤动了一下,高飞的风筝已挣脱了掌握,向黑漠的天际疾飞而去,瞬间没了影踪,留下满腔惆怅给地上众多小孩。而这群小孩中就有童年的我,那惆怅的愁绪竟纠缠了我近三十个年头,好深长的愁绪!
风筝也是自已扎制的,邻居卖豆浆四哥,十六七岁的小青年,聪明伶俐,是扎制风筝高手。修长,白皙的双手不停地缠绞,纤细的竹枝在他怀里跳跃,造型生动的风筝就扎制出来了。最漂亮是一条小白龙,扎成时龙髯就不住颤动,十分生动,拿毛笔醮上墨,点画双睛,就栩栩如生了。放飞上天,鳞动飞舞,如活的一样。扎风筝不但要造型生动,更要均衡,否则很难放上天,就是飞上去也东歪西斜,很快就倒栽下来。而四哥扎的风筝从来没有这缺点,所以每年我得到他送的风筝总欢天喜地,十分珍惜,小心翼翼地放上天去。
可是,我的风筝很引起小伙伴嫉妒,每次飞上天,他们总要围堵追截地来绞杀,非绞断不可。望着被绞断,不知飘向何处的风筝,我常常气得哭了。
那真是一段十分令人怀恋的日子,即使有惆怅,也是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小人书

多半夏天,放学后,太阳已下山,天上却仍流动着艳丽霞彩,距离完全天黑还有一段时间。此时,我总情不自禁地踅向不远处巷口的那个小人书出租摊。摊主是一个老头,下颔割得十分干净,脸皮却皱得像桔皮,这使他看起来有点像一个老太婆,加上经常带笑容,就显得慈祥。他的小人书真多,也不知打哪搜罗来的?最令人称奇的是那套《三国演义》的小人书,近百种。我从第一本《桃园结义》一直看到最后的《三国归晋》。
小人书一分钱看一本,别瞧老头模样善,对钱可从不马虎,从不让赊欠。从他书摊经过,他总满面春风打招乎:“阿弟,《三英战吕布》,真好看,快来看,我给你留着呢。”于是,我几乎天天都要想法去弄这一分钱。我会很热心去帮爸爸买浆油什么的,目的只是为了向他们讨来这一分钱。
记得有一次上学路上,我检到了一角钱,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抵御不了《孔明三气周瑜》的诱惑,没有把钱交给老师,而用它去租看小人书,一口气看十本,真过瘾。但这事也给童年的我一份沉重的负担,因为始终觉得有愧于心。
我的童年没有今天这么丰富的玩具,电动汽车,变形金刚之类更是见都没见过,但我的童年并不缺乏欢乐的笑声。
如今,已经不再年青的我仍然饶有兴趣地回忆起童年的乐事,并按捺不住写下如上文字,看来似乎很无聊,可是古人曾说,不为无聊之事,何以遣此有望之生?说来也是,人生到底有多少是非做不可的事呢?

2、今日是七月25日 农历六五日
第一次远离故乡回到家乡。回到故乡已有五天,早早的起了床,随母亲去田间做了些农活。天气变得很热,并不是很闷热。时到中午时,回到家中看了会电视,没有事可做。坐在木窗旁,望着外面的世界发呆,偶尔一丝丝凉风吹过。爽极了!外面知了不停的放喉歌唱怕受不了这热天气 。远处小溪中有几个光个身子的幼童在那戏水,甜甜的笑声回荡整个大地。与知了声音一点也不相称,不一会儿知了声停了,也许累了吧孩子们在家人的使唤下回到各自的家中,大地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只剩下火辣辣的太阳放垏拼命洒向大地现在的孩子的童年已没有我们那时乐趣,大多数都是在家中。
儿时,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特是夏日那些无穷尽的乐趣。
时到夏日儿时伙伴都在家三五成群可乐极了,父母不是很约束我们,在那时,父母都没有离家外出打工,大多数家庭都过纯朴的平淡生活。从我记事起,就知道父辈们起早摸黑在那块不知耕耘过多少次的黄土地上不知劳累的劳动,也不知为什么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农活,还每天吃些粗茶淡饭有时还饿着肚子。天不亮人们就到田间去了,我虽小也常常帮父母做点小农活。中午时分天气热了,就被父母叫回家怕我晒着,回到家中就有邻居的伙伴展开大闹天宫行动:一起玩迷藏;玩热了,就悄悄的跑到小溪中戏水,比那个游得快,比谁在水中闭气久,捉虾,捉鱼。。。。多有趣;累了,就跑到山坡上去乘荫,在绿荫下玩只有我们自己知的棋子,《就是向空抛石子,用手抓,谁抓得多就胜》捉知了比谁捉得多,玩石头剪刀布,输了的就要到树上摘果子给大伙儿分享;困了,就在山坡上的草坪上呼呼大睡,睡醒了就回家,有时睡过头了天黑都忘记回家,害得父母到处寻找,这时回到家不免挨上一顿饱打,说真的,父母还没打我就哭了,装着很伤心很委屈的样子,他们也只好把棍子举在空中,严肃的对我说:“羞人,还没有打就先哭 了,连眼泪也没有。”我马上就笑了,父母也笑了一家又和睦相处了,有时太不争气太令他们伤心还是逃不掉的。此时我就朝奶奶那里求救。有一次,我看到母亲打我时我悄悄瞧见她眼中分明无助的泪水,任凭她打可是她只是轻轻的打了一下,那时我不知为什么心里不是味道,感到自责失落,多想她狠狠的打我哈,《现在懂了 ,父母打在我身上痛在他们心里哈》发誓以后在也不令他们伤心可是年少不更事第二天又如往常一样惹他生气,

晚上人们早早的吃了饭,三三两两乐哈哈搬上小木板凳拿上蔑扇到坝上田间围成圈乘凉。乡下人也只有这时才能静下来不去烦恼那白天的做不完的农活。男人们谈张家的大儿子又参军李家二儿子在外地打工又寄了好多钱回来。。。。偶尔说些乡村黄色野史引得人阵阵纯朴的笑声,笑声回落在整个乡间。女人们又说王家闺女又考上某大学,周家的媳妇如何贤慧,而老人们说些某家的宝宝出生了,牛儿猪儿又生了。。觉得自己又老了啦!而我们小孩子可乐坏了哈一大群你追我跑永远有使不完的力气,坝上田间到处留下我的足迹。
累了就在田间捉蟋蟀青蛙,或悄悄跑到瓜地伦瓜。有次我竞叫他们到我家的地去伦被父母狠打。我们玩得实在太困了就伏在大人们的怀中就奇怪望天上那闪烁的星星央请大人们讲故事。就那时起就知了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很离奇吓人的鬼故事,后渐渐入睡。有时还天真的问大人们一些可笑的的怪问题:星星为什么会眨眼,天为什么是那么蓝,山为什么是那样青,为什么猪一胎能生十几个而人不能。。常引大人们哈哈大笑,拍打着我的小脑袋语重心长的说道:“等你慢慢长大就知了。”后来看到大哥大姐们上学去了我好羡慕常送他们到门口,再后来,我也在父母的压送下上学了至此童年告一段落。
我最爱下雨的日子,山区的雨来得慢去得快,有时刚刚还是放晴突然天暗下来马上大风吹过雷声轰轰乌云密布。。。这时农民们都忙着抢收晒着的农作物。《这可是一家人一年的口粮》有时收完后马上又放睛白忙一下。有时大雨还是来得很快。有时山的对面有雨,而另一面没有,有时四周有雨而唯独中间没哈,而我常常等到大雨来了才回家可常淋得全身湿漉漉的。说真的我们农村孩子最爱下雨的天:一来今年农民又有好收成,二来没有大人叫我们做事烦恼而我们可在雨中赤脚任凭雨水的捉弄哈,脚下不停的玩泥,让泥泞的泥土从脚缝溜过,那种感觉现在回味无穷,男人们玩纸牌,女人们在家中可以静静的织鞋底,有时我望着雨水从屋檐像线一样流下到地上就成水圈发出嘀哒的声音,呆了。
后来雨停了空中挂着一条彩色的布带,老人说谢谢老天爷今年又是风调雨顺一定又是个丰收年,后来慢慢知那条七彩布带叫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

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是最爱白天下雨夜晚放晴,因为白天有雨的日子我可以听雨声。夜晚我可以看星星月亮 。

和平2001年7月24日于故乡
回答者:faitylin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30 18:30

有好几篇,可以到下面网址查
http://book.ayinfo.ha.cn/mjwj/ll/linhaiyin/zzz/031.htm
回答者:玉米‰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30 19:44

你可以从这个人的blog上看,http://blog.sina.com.cn/u/4522f041010007b7#sort_0
回答者:wangzhg1218 - 兵卒 一级 1-30 21:04

http://book.ayinfo.ha.cn/mjwj/ll/linhaiyin/zzz/031.htm
回答者:Jicrosoft - 秀才 三级 1-30 21:58

建议到图书馆找找……
很难找啊……
回答者:c_zhan - 魔法学徒 一级 1-30 22:03

我的“小脚儿娘”

老九霞的鞋盒里,住着我心爱的“小脚儿娘”,正在静静的等着她的游伴——李莲芳的“小脚儿娘”。
夏日午后,院子里的榆树上,唧鸟儿(蝉)拉长了一声声“唧——唧——”的长鸣。虽然声音很响亮,但是因为单调,并不吵人,反而是妈妈带着小弟弟、小妹妹在这有韵律声音中,安然地睡着午觉。只有我一个人,在兴奋地等着李莲芳的到来——我们要玩小脚儿娘。
一放暑假,我就又做了几个新的小脚儿娘。一根洋火棍,几块小小的碎花布做成的小脚儿娘,不知道为什么给我那么大的快乐。
老九霞的鞋企,是小脚儿娘的家;鞋盒里的隔间、家具,也都是我用丹凤牌的洋火金堆隔成的。如果是床,上面就有我自己做的枕和被;如果是桌子,上面也有我剪的一块白布钩了花边的桌巾。总之,这个小脚儿娘的家,一切都是照我的理想和兴趣,最要紧的,这是以我艺术的眼光做成的。
最让人兴奋的是,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准备了一个用厚纸折成的菜盘,放在坐凳我屁股旁边。等爸爸一吃完饭放下筷子离开饭桌时,我的菜盘就上了桌。我挟了炒豆芽儿、肉丝炒榨菜、白切肉等等,装满一盒子。当然,宋妈会在旁边瞪着我。不管那些了,牙签也带上几根,好当筷子用。
李莲芳抱着她的鞋盒来了。我们在阴凉的北屋套间里,展开了我们两家的来往。掀开了两个鞋盒,各拿出自己的小脚儿娘来。我用手捏着只有一条裤管脚和露出鞋尖的小脚儿娘,哆哆哆地走向李莲芳的鞋盒去,然后就是开门、让座。喝茶、吃东西、聊闹天儿。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我俩在说话。在喝茶、在吃中午留下来的菜。说的都是大人说的话,趣味无穷。因为在这一时刻,我们变成了家庭主妇,一个家的主妇,可以主动、可以发挥,最重要的是不受制于大人。

从六岁到六十岁

旧时女孩的自制玩具和游戏项目,几乎都是和她们学习女红、练习家事有关联的。所谓寓教育于游戏,正可以这么说。但这不是学校的教育课程,而是在旧时家庭中自然形成的。
我五岁自台湾随父母去北平,童年是在大陆北方成长的,已经是十足北方女孩子气了。我愿意从记忆中找出我童年的游乐,我的玩具和一去不回的生活。
昨天,为了给《汉声》写这篇东西,和做些实际的玩具,我跑到沉陵街去买丝线和小珠子,就像童年到北平绒线胡同的瑞玉兴去挑买丝线一样。但是想要在台北买到缠粽子用的丝绒线是不可能的了。我只好买些粗的丝线,和穿孔较大的小珠子,因为当年六岁的我,和现在六十岁的我,眼力的使用是不一样啊!
用丝线缠粽子,是旧时北方小姑娘用女红材料做的有季节性的玩具。先用硬纸做一个粽子形,然后用各色丝绒线缠绕下去。配色最使我快乐,我随心所欲的配各种颜色。粽子缠好后,下面做上穗子,也许穿上几颗珠子,全凭自己的安排。缠粽子是在端午节前很多天就开始了,到了端午节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着挂吊起来。同时做的还有香包,用小块红布剪成葫芦形、菱形、方形,缝成小包,里面装些香料。串起来加一个小小的粽子,挂在右襟钮绊上,走来走去,美不唧唧的。除了缠粽子以外,也还把丝绒线缠在卫生球(樟脑丸)上。总之,都成了艺术品了。
珠子,也是女孩子喜欢玩的自制玩物,它兼有女性学习做装饰品。我用记忆中的穿珠法,穿了一副指环、耳环、手环,就算是我六岁的作品吧!

挝子儿

北方的天气,四季分明。孩子们的游戏,也略有季节的和室内外的分别。当然大部分动态的在室外,静态的在室内。女孩子以女红兼游戏是在室内多,但也有动作的游戏,是在室内举行的,那就是“挝子儿”。
挝子儿的用具有多种,白果、桃核、布袋、玻璃球,都可以。但玩起来,他们的感觉不一样。白果和桃核,其硬度、弹性差不多。布袋里装的是绿豆,不是圆形固体,不能滚动,所以玩法也略有不同。玻璃球又硬、又滑,还可以跳起来,所以可以多一种玩法。
单数(五或七粒)的子儿,一把撒在桌上,桌上铺了一层织得平整的宽围巾,柔软适度。然后拿出一粒,扔上空,手随着就赶快拣上一颗,再扔一次,再拣一颗,把七颗都拣完,再撒一次,这次是同时拣两颗,再拣三颗的,最后拣全部的。这个全套做完是一个单元,做不完就输了。
女性的手比较巧于运用,当然是和幼年的游戏动作很有关系。记得读外国杂志说,有的外科医生学女人用两根针织毛线,就是为了练习手指运用的灵巧。
挝子儿,冬日玩得多,因为是在室内桌上。记得冬日在小学读书时,到了下课十分钟,男生抢着跑出教室外面野,女生赶快拿出毛线围巾铺在课桌上,挝起子儿来。
为了收集这些玩具给《汉声》,我买来一些白果,试着玩玩。结果是扔上一颗白果,老花眼和略有颤抖的手,不能很准确的同时去拣桌上的和接住空中落下来的了。很悲哀呢!
除了挝子儿,在桌上玩的,还有“弹铁蚕豆儿”。顾名思义,蚕豆名铁,是极干极硬的一种。没吃以前,先用它玩一阵吧,一把撒在桌上,在两粒之中用小指立着划过去,然后捏住大拇指和食指,大拇指放出,以其中的一粒弹另外一粒,不许碰到别的。弹好,就可以拣起一粒算胜的,再接着做下去,看看能不能把全有的都弹光算赢了。

跳绳和踢毽子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玻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是我们用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
通往天国之路
2007-02-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我的“小脚儿娘”

老九霞的鞋盒里,住着我心爱的“小脚儿娘”,正在静静的等着她的游伴——李莲芳的“小脚儿娘”。
夏日午后,院子里的榆树上,唧鸟儿(蝉)拉长了一声声“唧——唧——”的长鸣。虽然声音很响亮,但是因为单调,并不吵人,反而是妈妈带着小弟弟、小妹妹在这有韵律声音中,安然地睡着午觉。只有我一个人,在兴奋地等着李莲芳的到来——我们要玩小脚儿娘。
一放暑假,我就又做了几个新的小脚儿娘。一根洋火棍,几块小小的碎花布做成的小脚儿娘,不知道为什么给我那么大的快乐。
老九霞的鞋企,是小脚儿娘的家;鞋盒里的隔间、家具,也都是我用丹凤牌的洋火金堆隔成的。如果是床,上面就有我自己做的枕和被;如果是桌子,上面也有我剪的一块白布钩了花边的桌巾。总之,这个小脚儿娘的家,一切都是照我的理想和兴趣,最要紧的,这是以我艺术的眼光做成的。
最让人兴奋的是,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准备了一个用厚纸折成的菜盘,放在坐凳我屁股旁边。等爸爸一吃完饭放下筷子离开饭桌时,我的菜盘就上了桌。我挟了炒豆芽儿、肉丝炒榨菜、白切肉等等,装满一盒子。当然,宋妈会在旁边瞪着我。不管那些了,牙签也带上几根,好当筷子用。
李莲芳抱着她的鞋盒来了。我们在阴凉的北屋套间里,展开了我们两家的来往。掀开了两个鞋盒,各拿出自己的小脚儿娘来。我用手捏着只有一条裤管脚和露出鞋尖的小脚儿娘,哆哆哆地走向李莲芳的鞋盒去,然后就是开门、让座。喝茶、吃东西、聊闹天儿。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我俩在说话。在喝茶、在吃中午留下来的菜。说的都是大人说的话,趣味无穷。因为在这一时刻,我们变成了家庭主妇,一个家的主妇,可以主动、可以发挥,最重要的是不受制于大人。

从六岁到六十岁

旧时女孩的自制玩具和游戏项目,几乎都是和她们学习女红、练习家事有关联的。所谓寓教育于游戏,正可以这么说。但这不是学校的教育课程,而是在旧时家庭中自然形成的。
我五岁自台湾随父母去北平,童年是在大陆北方成长的,已经是十足北方女孩子气了。我愿意从记忆中找出我童年的游乐,我的玩具和一去不回的生活。
昨天,为了给《汉声》写这篇东西,和做些实际的玩具,我跑到沉陵街去买丝线和小珠子,就像童年到北平绒线胡同的瑞玉兴去挑买丝线一样。但是想要在台北买到缠粽子用的丝绒线是不可能的了。我只好买些粗的丝线,和穿孔较大的小珠子,因为当年六岁的我,和现在六十岁的我,眼力的使用是不一样啊!
用丝线缠粽子,是旧时北方小姑娘用女红材料做的有季节性的玩具。先用硬纸做一个粽子形,然后用各色丝绒线缠绕下去。配色最使我快乐,我随心所欲的配各种颜色。粽子缠好后,下面做上穗子,也许穿上几颗珠子,全凭自己的安排。缠粽子是在端午节前很多天就开始了,到了端午节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着挂吊起来。同时做的还有香包,用小块红布剪成葫芦形、菱形、方形,缝成小包,里面装些香料。串起来加一个小小的粽子,挂在右襟钮绊上,走来走去,美不唧唧的。除了缠粽子以外,也还把丝绒线缠在卫生球(樟脑丸)上。总之,都成了艺术品了。
珠子,也是女孩子喜欢玩的自制玩物,它兼有女性学习做装饰品。我用记忆中的穿珠法,穿了一副指环、耳环、手环,就算是我六岁的作品吧!

挝子儿

北方的天气,四季分明。孩子们的游戏,也略有季节的和室内外的分别。当然大部分动态的在室外,静态的在室内。女孩子以女红兼游戏是在室内多,但也有动作的游戏,是在室内举行的,那就是“挝子儿”。
挝子儿的用具有多种,白果、桃核、布袋、玻璃球,都可以。但玩起来,他们的感觉不一样。白果和桃核,其硬度、弹性差不多。布袋里装的是绿豆,不是圆形固体,不能滚动,所以玩法也略有不同。玻璃球又硬、又滑,还可以跳起来,所以可以多一种玩法。
单数(五或七粒)的子儿,一把撒在桌上,桌上铺了一层织得平整的宽围巾,柔软适度。然后拿出一粒,扔上空,手随着就赶快拣上一颗,再扔一次,再拣一颗,把七颗都拣完,再撒一次,这次是同时拣两颗,再拣三颗的,最后拣全部的。这个全套做完是一个单元,做不完就输了。
女性的手比较巧于运用,当然是和幼年的游戏动作很有关系。记得读外国杂志说,有的外科医生学女人用两根针织毛线,就是为了练习手指运用的灵巧。
挝子儿,冬日玩得多,因为是在室内桌上。记得冬日在小学读书时,到了下课十分钟,男生抢着跑出教室外面野,女生赶快拿出毛线围巾铺在课桌上,挝起子儿来。
为了收集这些玩具给《汉声》,我买来一些白果,试着玩玩。结果是扔上一颗白果,老花眼和略有颤抖的手,不能很准确的同时去拣桌上的和接住空中落下来的了。很悲哀呢!
除了挝子儿,在桌上玩的,还有“弹铁蚕豆儿”。顾名思义,蚕豆名铁,是极干极硬的一种。没吃以前,先用它玩一阵吧,一把撒在桌上,在两粒之中用小指立着划过去,然后捏住大拇指和食指,大拇指放出,以其中的一粒弹另外一粒,不许碰到别的。弹好,就可以拣起一粒算胜的,再接着做下去,看看能不能把全有的都弹光算赢了。

跳绳和踢毽子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玻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是我们用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儿”,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个歌可以念、踢,照歌词动作:“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念完,刚好踢十下,但是踢到第五下以后,就都是“特技”了!

活玩意儿

小姑娘和年幼的男孩,到了春天养蚕,也可以算“玩”的一种吧!到了春天,孩子们来索求去年甩在纸上的蚕卵,眼看着它出了黑点,并且动着,渐渐变白,变大。于是开始找桑叶,洗桑叶,擦干,撕成小块喂蚕吃。要叶丝了,用墨盒盖,包上纸,把几条蚕放上去,让它吐丝,仔细铲除蚕屎。吐够了做成墨盒里泡墨汁用的芯子,用它写毛笔字时,心中也很亲切,因为整个的过程,都是自己做的。
最意想不到的,北平住家的孩子,还有玩“吊死鬼儿”的。吊死鬼儿,是槐树虫的别名,到了夏季,大槐树上的虫子像蚕一样,一根丝,从树上吊下来,一条条的,浅绿色。我们有时拿一个空瓶,一双筷子,就到树下去一条条的夹下来放进瓶里,待夹了满满一瓶,看它们在瓶里蠕动,是很肉麻的,但不知为什么不怕。玩够了怎么处理,现在已经忘了。
雨后院子白墙上,爬着一个浅灰色的小蜗牛,它爬过的地方,因为黏液的经过,而变成一条银亮的白线路了。你要拿下来,谁知轻轻一碰,蜗牛敏感的触角就会缩回到壳里,掉落到地上,不出来了。这时,我们就会拉出了声音唱念着: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你妈——你爹,给你买烧饼羊肉吃呀!……”
又在春天的市声中,有卖金鱼和蝌蚪的,蝌蚪北平人俗叫“蛤蟆骨朵儿”。花含苞未开时叫“骨朵儿”,此言青蛙尚未长成之意。北平人活吞蝌蚪,认为清火。小孩子也常在卖金鱼挑子上买些蝌蚪来养,以为可以变成青蛙,其实玻璃瓶中养蝌蚪,是从来没有变成过青蛙的,但是玩活东西,总是很有意思的。

剪纸的日子

一张张四四方方彩色的电光纸,对折,对折,再对折,小小的剪子在上面运转自如地剪起各种花样。剪好了,打开来,心中真是高兴,又是一张创作,图案真美,自己欣赏好一阵子,夹在一本爸爸的厚厚的洋书里。
剪纸,并不是小学里的剪贴课,而是北方小姑娘的艺术生活之一。有时我们几个小女孩各拿了自己的一堆色纸,凑在一起剪,互相欣赏,十分心悦。
等到长大些,如果家中有了喜庆之事,像爷爷的生日,哥哥娶嫂子,到处都要贴寿字、双喜字,我们就抢不及地帮着剪,这时有创意的艺术字,就可以出现了。

1978年11月

参考资料:http://book.ayinfo.ha.cn/mjwj/ll/linhaiyin/zzz/031.htm
回答者:longyingczykt - 初入江湖 三级 1-30 17:41

你看是不是?

1、灯 趣

春节刚过,我们已开始为元宵忙碌了,折几枝柔韧、带嫩青的竹,买一张粉红纸,用砍柴刀破开竹,火炉把竹弯成孤形,以削得很薄的竹皮,经灵巧双手的绕扎,一盏灯笼架子完成了;接着裁纸、打糊,和糊贴;最后在彩纸上画画儿、写字,有小姑娘已按捺不住,也来凑热闹就剪剪纸,如花儿、老虎、鸟、大喜儿之类,贴到灯笼的彩纸上,一盏灯笼已十分神气挂在那儿了。
我手笨,但我很喜欢看手巧人做灯笼,那是需要巧思和耐心的细活儿。灯笼不是一律都是八角灯,还有造型很美的动物、花卉灯。有的是用萝卜、瓜皮挖制的萝卜灯、瓜灯。几乎人人动手,虽花费不少时间,却把灯节的气氛渲染得浓浓的。
当然,最让人神驰的还是灯节那夜的万家灯火,漂亮的灯,粲若繁星,把夜点缀得多姿多彩。观灯、赏灯、评灯,把不少人都吸引出了家门。于是,元宵节的灯,成了聪明、灵巧的竞赛,那家被评说灯制作得别致、漂亮,大人脸上就格外有光采,小孩也闹腾得欢,把元宵灯游到大街小巷去,歌儿也唱遍了大街小巷。
记忆中印象最佳的是走马灯,内设机关,一启动,灯屏上的人物就活动起来。不过,这灯不是元宵节观赏到的,是国庆节。那时候国庆许多单位不象今天这么简单:升起一面国旗,挂几面彩旗,摆几盆鲜花,拉一块红布条,书:“庆祝国庆”,就敷衍了事,而是各逞机心,聘请高手制作各式彩灯,悬于门前,最引人入胜的即走马灯。记得一年某单位制的走马灯,屏约为72寸银幕,机关一启动,就有真人大小的人物活动,是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片断,配有唱机音乐,十分迷人。
当时文化生活贫乏,似此的灯饰便也博得了人们不少欢乐的笑声。

风 筝

五六月春末夏初,八九月秋高气爽,瓦蓝的天上,丽日高悬,纤云弄巧,正是放风筝大好时节。看,空中不正袅袅地曳动着漂亮的风筝,可以是张牙舞爪的游龙,可以是蠕蠕而动的蜈蚣;或是翩飞的蝴蝶,翱翔的鹰隼。一个半大小孩奔跑着,手里牵扯着细纱,眼睛紧盯住飘腾的风筝,心儿好像也系在白云与蓝天之间。更有几个高矮不等的小孩跟着跑,笑声伴着和暖的风。突然,牵扯细纱的小孩觉得手心颤动了一下,高飞的风筝已挣脱了掌握,向黑漠的天际疾飞而去,瞬间没了影踪,留下满腔惆怅给地上众多小孩。而这群小孩中就有童年的我,那惆怅的愁绪竟纠缠了我近三十个年头,好深长的愁绪!
风筝也是自已扎制的,邻居卖豆浆四哥,十六七岁的小青年,聪明伶俐,是扎制风筝高手。修长,白皙的双手不停地缠绞,纤细的竹枝在他怀里跳跃,造型生动的风筝就扎制出来了。最漂亮是一条小白龙,扎成时龙髯就不住颤动,十分生动,拿毛笔醮上墨,点画双睛,就栩栩如生了。放飞上天,鳞动飞舞,如活的一样。扎风筝不但要造型生动,更要均衡,否则很难放上天,就是飞上去也东歪西斜,很快就倒栽下来。而四哥扎的风筝从来没有这缺点,所以每年我得到他送的风筝总欢天喜地,十分珍惜,小心翼翼地放上天去。
可是,我的风筝很引起小伙伴嫉妒,每次飞上天,他们总要围堵追截地来绞杀,非绞断不可。望着被绞断,不知飘向何处的风筝,我常常气得哭了。
那真是一段十分令人怀恋的日子,即使有惆怅,也是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小人书

多半夏天,放学后,太阳已下山,天上却仍流动着艳丽霞彩,距离完全天黑还有一段时间。此时,我总情不自禁地踅向不远处巷口的那个小人书出租摊。摊主是一个老头,下颔割得十分干净,脸皮却皱得像桔皮,这使他看起来有点像一个老太婆,加上经常带笑容,就显得慈祥。他的小人书真多,也不知打哪搜罗来的?最令人称奇的是那套《三国演义》的小人书,近百种。我从第一本《桃园结义》一直看到最后的《三国归晋》。
小人书一分钱看一本,别瞧老头模样善,对钱可从不马虎,从不让赊欠。从他书摊经过,他总满面春风打招乎:“阿弟,《三英战吕布》,真好看,快来看,我给你留着呢。”于是,我几乎天天都要想法去弄这一分钱。我会很热心去帮爸爸买浆油什么的,目的只是为了向他们讨来这一分钱。
记得有一次上学路上,我检到了一角钱,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抵御不了《孔明三气周瑜》的诱惑,没有把钱交给老师,而用它去租看小人书,一口气看十本,真过瘾。但这事也给童年的我一份沉重的负担,因为始终觉得有愧于心。
我的童年没有今天这么丰富的玩具,电动汽车,变形金刚之类更是见都没见过,但我的童年并不缺乏欢乐的笑声。
如今,已经不再年青的我仍然饶有兴趣地回忆起童年的乐事,并按捺不住写下如上文字,看来似乎很无聊,可是古人曾说,不为无聊之事,何以遣此有望之生?说来也是,人生到底有多少是非做不可的事呢?

2、今日是七月25日 农历六五日
第一次远离故乡回到家乡。回到故乡已有五天,早早的起了床,随母亲去田间做了些农活。天气变得很热,并不是很闷热。时到中午时,回到家中看了会电视,没有事可做。坐在木窗旁,望着外面的世界发呆,偶尔一丝丝凉风吹过。爽极了!外面知了不停的放喉歌唱怕受不了这热天气 。远处小溪中有几个光个身子的幼童在那戏水,甜甜的笑声回荡整个大地。与知了声音一点也不相称,不一会儿知了声停了,也许累了吧孩子们在家人的使唤下回到各自的家中,大地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只剩下火辣辣的太阳放垏拼命洒向大地现在的孩子的童年已没有我们那时乐趣,大多数都是在家中。
儿时,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特是夏日那些无穷尽的乐趣。
时到夏日儿时伙伴都在家三五成群可乐极了,父母不是很约束我们,在那时,父母都没有离家外出打工,大多数家庭都过纯朴的平淡生活。从我记事起,就知道父辈们起早摸黑在那块不知耕耘过多少次的黄土地上不知劳累的劳动,也不知为什么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农活,还每天吃些粗茶淡饭有时还饿着肚子。天不亮人们就到田间去了,我虽小也常常帮父母做点小农活。中午时分天气热了,就被父母叫回家怕我晒着,回到家中就有邻居的伙伴展开大闹天宫行动:一起玩迷藏;玩热了,就悄悄的跑到小溪中戏水,比那个游得快,比谁在水中闭气久,捉虾,捉鱼。。。。多有趣;累了,就跑到山坡上去乘荫,在绿荫下玩只有我们自己知的棋子,《就是向空抛石子,用手抓,谁抓得多就胜》捉知了比谁捉得多,玩石头剪刀布,输了的就要到树上摘果子给大伙儿分享;困了,就在山坡上的草坪上呼呼大睡,睡醒了就回家,有时睡过头了天黑都忘记回家,害得父母到处寻找,这时回到家不免挨上一顿饱打,说真的,父母还没打我就哭了,装着很伤心很委屈的样子,他们也只好把棍子举在空中,严肃的对我说:“羞人,还没有打就先哭 了,连眼泪也没有。”我马上就笑了,父母也笑了一家又和睦相处了,有时太不争气太令他们伤心还是逃不掉的。此时我就朝奶奶那里求救。有一次,我看到母亲打我时我悄悄瞧见她眼中分明无助的泪水,任凭她打可是她只是轻轻的打了一下,那时我不知为什么心里不是味道,感到自责失落,多想她狠狠的打我哈,《现在懂了 ,父母打在我身上痛在他们心里哈》发誓以后在也不令他们伤心可是年少不更事第二天又如往常一样惹他生气,

晚上人们早早的吃了饭,三三两两乐哈哈搬上小木板凳拿上蔑扇到坝上田间围成圈乘凉。乡下人也只有这时才能静下来不去烦恼那白天的做不完的农活。男人们谈张家的大儿子又参军李家二儿子在外地打工又寄了好多钱回来。。。。偶尔说些乡村黄色野史引得人阵阵纯朴的笑声,笑声回落在整个乡间。女人们又说王家闺女又考上某大学,周家的媳妇如何贤慧,而老人们说些某家的宝宝出生了,牛儿猪儿又生了。。觉得自己又老了啦!而我们小孩子可乐坏了哈一大群你追我跑永远有使不完的力气,坝上田间到处留下我的足迹。
累了就在田间捉蟋蟀青蛙,或悄悄跑到瓜地伦瓜。有次我竞叫他们到我家的地去伦被父母狠打。我们玩得实在太困了就伏在大人们的怀中就奇怪望天上那闪烁的星星央请大人们讲故事。就那时起就知了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很离奇吓人的鬼故事,后渐渐入睡。有时还天真的问大人们一些可笑的的怪问题:星星为什么会眨眼,天为什么是那么蓝,山为什么是那样青,为什么猪一胎能生十几个而人不能。。常引大人们哈哈大笑,拍打着我的小脑袋语重心长的说道:“等你慢慢长大就知了。”后来看到大哥大姐们上学去了我好羡慕常送他们到门口,再后来,我也在父母的压送下上学了至此童年告一段落。
我最爱下雨的日子,山区的雨来得慢去得快,有时刚刚还是放晴突然天暗下来马上大风吹过雷声轰轰乌云密布。。。这时农民们都忙着抢收晒着的农作物。《这可是一家人一年的口粮》有时收完后马上又放睛白忙一下。有时大雨还是来得很快。有时山的对面有雨,而另一面没有,有时四周有雨而唯独中间没哈,而我常常等到大雨来了才回家可常淋得全身湿漉漉的。说真的我们农村孩子最爱下雨的天:一来今年农民又有好收成,二来没有大人叫我们做事烦恼而我们可在雨中赤脚任凭雨水的捉弄哈,脚下不停的玩泥,让泥泞的泥土从脚缝溜过,那种感觉现在回味无穷,男人们玩纸牌,女人们在家中可以静静的织鞋底,有时我望着雨水从屋檐像线一样流下到地上就成水圈发出嘀哒的声音,呆了。
后来雨停了空中挂着一条彩色的布带,老人说谢谢老天爷今年又是风调雨顺一定又是个丰收年,后来慢慢知那条七彩布带叫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

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是最爱白天下雨夜晚放晴,因为白天有雨的日子我可以听雨声。夜晚我可以看星星月亮 。

和平2001年7月24日于故乡

童年乐事
(一)

题记:童年是快乐有趣的,也是可笑恶作的!但无论如何,童年的回忆是珍贵的!

前些日子,回老家探望哥哥,远远看见一位老人,拄着一根未加修饰的枣木棍子,蹒跚地走在街上。那熟悉的背影,一眼就认出是我小时那匹壮实如牛,奔走如飞的“战马”。我赶紧跑过去,握着他那粗糙的手,掏出烟来,又为他点着。看着他吸烟时那贪婪的样子,我把那盒烟塞进他的口袋。他虽然做着推让的样子,我却看出,他是想接受的,于是,我又摸出两张零钞送给他,孤苦一生的“战马”让我揭开了尘封的记忆。将童年那些荒唐乐事陆续送给网友,以搏一笑!

我的“战马”

哥哥十二、三,我才三、四岁。哥哥的威风,说出来让你吃一惊!东边半个村子,近百十多个孩子全由他号令!厉害到什么程度?妈喊哥哥回家吃饭,大门外竟然还有站岗的“哨兵”,而且这“哨兵”忠于职守,没有哥哥的“命令”,就是他妈喊他吃饭,他也视而不见,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哥哥如此威风,却俯首于比他小近十岁的我。不是我的武功厉害,是有老妈的巴掌为我撑腰!

哥哥称他的“部队”是八路军,自封司令;贬村西那帮孩子为“晋绥军”!两军相交时,我就封这“司令”为我的“战马”,他乖乖地背着我“指挥战斗”!我这蹙脚骑士耽误了哥哥不少事,可他又不敢不驮我。哥哥不愁给我找匹“良驹烈马”,但我不骑,这事让哥哥这当“司令”的挺犯难!

这年,有户人家搬到我们这儿来。他家有个壮实的男孩,年龄和哥哥相仿。他妈喊他:淘喜乐!听说,淘喜乐是他妈逃荒从河南带来的,可我们看不出他是后爸。淘喜乐来了没几天,就投到哥哥的麾下,且是一名忠勇的战将。他身体壮,跑得快,哥哥常想试着让他背我,可我不干。陶喜乐为了哄住我,竟然用小木棍做成嚼子(嚼子:用铁做成细铁棍放在马嘴里,用来制服马的一种骑具)两边拴上细绳子,放在自己的嘴里,让我揪住绳子。并且告诉我,我一勒绳子他就停脚!我一试,他果然比哥哥好骑、听话,还好玩,从此,他便成了我的“战马”。

有一次,司令哥哥让淘喜乐去村西侦察“军情”,也许是受电影里化装侦察的镜头启发,竟然让淘喜乐背着我去。没想到,我们“侦察好情况”刚要往回返,小巷突然冒出六七个“敌兵”,将我们团团围住!淘喜乐一看,知道这一顿打是免不了,便迅速将我从背上转到怀里,一下子爬在地上,用自己的身体护着我!幸亏哥哥及时“率兵”赶到,才击退“敌人”。可淘喜乐的头上已起了好几个大疙瘩!为这,哥哥用硬纸片给他做了个奖章,淘喜乐挂在胸前“荣耀”了好长时间!

淘喜乐背我,一直背到我自己不愿让人背才免去我给他带来的苦累!虽然我们成了忘年之交的好朋友,但我的心里对他存着一份永不消失的歉意!
童年乐事
(二)
受奖

小子不吃十年闲饭!是那时大人们常从嘴里流出来的一句话。也许是受这话的启发与鼓励,村里的男孩从七、八岁便开始帮大人们干活了。山西虽是煤炭之乡,但村里人勤快又节俭,总舍不得烧煤;秋收之后,能燃着的稭杆都要做了烧饭取暖的原料。就连埋在土里的根也要刨出来烧!我们把这叫做砍茬子!
七岁那年秋天,邻家比我还小一岁的伙伴绿州子与我商量,要去砍谷茬。我们自己从河坝上砍了柳棍做扁担,又把箩筐拾掇好,就开始干了。起初,我们害怕镢头砍在自己的手上,刨完停下,才敢下手拣茬子,一天刨不满一箩筐!有天,有位大叔(现在我记不清他是谁了)看见了,先问我们是谁家的孩子,接着教我们如何砍茬子。他拿着我的镢子做示范,左右手配合的真好,不一会儿就砍了一大堆!未了,我让他带走茬子,他说:“给你了!”我回头一看绿州子那眼馋的神色,赶紧分了一半给他!因为我常听大人们说,山狍野鹿,打着伙吃!独食是吃不得的,可心里却是有点不愿意!那大叔走过来摸着我的头说:“象你大的儿子!”说完便笑着走了!从此,我俩学着那大叔的样子砍,没几天,就熟练了,一上午就能砍满满两箩筐!

茬子在院里成了堆,我又把它垛的整整齐齐,一律杆子朝里,根子向外。毛绒绒的真好看!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去看看它有没有被妈妈烧掉!妈妈看懂了我的小算盘,知道我是等着老爸回来讨好,让他把我举过头顶摇晃!我等啊等,老爸总是不回来!等不及了,就到村口上了!终于有一天,我在村口等着了老爸,那泪不由得“叭嗒、叭嗒”地掉下来!

老爸把我抱到自行车上,带着我回家。一进院门,老爸就明白我为什么掉眼泪了!他问我:“二鬼,学会做营生了?”我眼里含着热泪点点头!老爸一下子把我举在半空晃了几下,然后放下来刮着我的鼻子说,“二鬼长大了,我要奖赏你!”

老爸的奖赏是什么?是给我买几颗水果糖,还是给我削一把木头枪?是给我买一双小球鞋,还是给我几个子弹壳!许许多多的“是”与“还是”在我的小心眼里翻腾!使我在被窝里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老爸把我从梦乡中晃醒,抬头一看,太阳已老高了!老爸双手藏在背后问我,“两样东西,你要啥?”我往起一跳说:“都要!”老爸笑着摇头,“不行!”我一下躺倒在坑上,撒娇地说:“不给,就哭!”老爸笑着说,“这二鬼,没大了,还是招惹不得!全给,全给!”老爸两手往前一伸,原来是一把用弹壳做的手枪和一个新镢头。我高兴的一下子跳起来,吃过饭后,便去绿州子家炫耀去了!

为这事我高兴得几天合不上眼;绿州子却和他爸哭了几天。后来,他爸给他买了新镢头,可始终没得到弹壳做得手枪!只能哄得我心顺了,才让他玩玩!
童年乐事

(三)

抗 争

哥哥要跟老爸进城上学了,临行前,把他的“部队”嘱咐了一番,并把我的“战马”“提拔”为“警卫”,要他好好保护我!大家象电影里那样,行着举手礼,目送哥哥坐着老爸的自行车渐渐远去......

哥哥走了,我象丢了魂似的,常常一个人呆呆地坐着想哥哥。他壮实的身体,灵活的身影,还有那摔跤、搏斗时矫健的动作,没有一样不使我想念!那警卫倒是天天来陪我,叫我出去玩,可我却失去往日哥哥给的欢乐!渐渐地“部队”散了,只有“战马”和不多的几个大孩子陪我玩。其实,他们是看在哥哥的面子上找我,根本就不愿意和我这小不点儿玩!

秋收以后,妈妈把我送到学堂里圈淘气。学校设在天主堂的旧址,好大一个院子,只有五个班,只设一至四年级和一个复式班。我的年龄小,被分在复式班,一个老师讲四个年级的课。老师忙,我们可有了玩耍的机会!班里最大的学生十五、六,我们最小的才六、七岁,大欺小的事经常发生。我们村东的三先生、猴娃、周子、根子比我大两岁,也才九岁,还有几个十一、二岁的小伙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ad270f969
2007-01-31
知道答主
回答量:4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我的“小脚儿娘”

老九霞的鞋盒里,住着我心爱的“小脚儿娘”,正在静静的等着她的游伴——李莲芳的“小脚儿娘”。
夏日午后,院子里的榆树上,唧鸟儿(蝉)拉长了一声声“唧——唧——”的长鸣。虽然声音很响亮,但是因为单调,并不吵人,反而是妈妈带着小弟弟、小妹妹在这有韵律声音中,安然地睡着午觉。只有我一个人,在兴奋地等着李莲芳的到来——我们要玩小脚儿娘。
一放暑假,我就又做了几个新的小脚儿娘。一根洋火棍,几块小小的碎花布做成的小脚儿娘,不知道为什么给我那么大的快乐。
老九霞的鞋企,是小脚儿娘的家;鞋盒里的隔间、家具,也都是我用丹凤牌的洋火金堆隔成的。如果是床,上面就有我自己做的枕和被;如果是桌子,上面也有我剪的一块白布钩了花边的桌巾。总之,这个小脚儿娘的家,一切都是照我的理想和兴趣,最要紧的,这是以我艺术的眼光做成的。
最让人兴奋的是,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准备了一个用厚纸折成的菜盘,放在坐凳我屁股旁边。等爸爸一吃完饭放下筷子离开饭桌时,我的菜盘就上了桌。我挟了炒豆芽儿、肉丝炒榨菜、白切肉等等,装满一盒子。当然,宋妈会在旁边瞪着我。不管那些了,牙签也带上几根,好当筷子用。
李莲芳抱着她的鞋盒来了。我们在阴凉的北屋套间里,展开了我们两家的来往。掀开了两个鞋盒,各拿出自己的小脚儿娘来。我用手捏着只有一条裤管脚和露出鞋尖的小脚儿娘,哆哆哆地走向李莲芳的鞋盒去,然后就是开门、让座。喝茶、吃东西、聊闹天儿。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我俩在说话。在喝茶、在吃中午留下来的菜。说的都是大人说的话,趣味无穷。因为在这一时刻,我们变成了家庭主妇,一个家的主妇,可以主动、可以发挥,最重要的是不受制于大人。

从六岁到六十岁

旧时女孩的自制玩具和游戏项目,几乎都是和她们学习女红、练习家事有关联的。所谓寓教育于游戏,正可以这么说。但这不是学校的教育课程,而是在旧时家庭中自然形成的。
我五岁自台湾随父母去北平,童年是在大陆北方成长的,已经是十足北方女孩子气了。我愿意从记忆中找出我童年的游乐,我的玩具和一去不回的生活。
昨天,为了给《汉声》写这篇东西,和做些实际的玩具,我跑到沉陵街去买丝线和小珠子,就像童年到北平绒线胡同的瑞玉兴去挑买丝线一样。但是想要在台北买到缠粽子用的丝绒线是不可能的了。我只好买些粗的丝线,和穿孔较大的小珠子,因为当年六岁的我,和现在六十岁的我,眼力的使用是不一样啊!
用丝线缠粽子,是旧时北方小姑娘用女红材料做的有季节性的玩具。先用硬纸做一个粽子形,然后用各色丝绒线缠绕下去。配色最使我快乐,我随心所欲的配各种颜色。粽子缠好后,下面做上穗子,也许穿上几颗珠子,全凭自己的安排。缠粽子是在端午节前很多天就开始了,到了端午节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着挂吊起来。同时做的还有香包,用小块红布剪成葫芦形、菱形、方形,缝成小包,里面装些香料。串起来加一个小小的粽子,挂在右襟钮绊上,走来走去,美不唧唧的。除了缠粽子以外,也还把丝绒线缠在卫生球(樟脑丸)上。总之,都成了艺术品了。
珠子,也是女孩子喜欢玩的自制玩物,它兼有女性学习做装饰品。我用记忆中的穿珠法,穿了一副指环、耳环、手环,就算是我六岁的作品吧!

挝子儿

北方的天气,四季分明。孩子们的游戏,也略有季节的和室内外的分别。当然大部分动态的在室外,静态的在室内。女孩子以女红兼游戏是在室内多,但也有动作的游戏,是在室内举行的,那就是“挝子儿”。
挝子儿的用具有多种,白果、桃核、布袋、玻璃球,都可以。但玩起来,他们的感觉不一样。白果和桃核,其硬度、弹性差不多。布袋里装的是绿豆,不是圆形固体,不能滚动,所以玩法也略有不同。玻璃球又硬、又滑,还可以跳起来,所以可以多一种玩法。
单数(五或七粒)的子儿,一把撒在桌上,桌上铺了一层织得平整的宽围巾,柔软适度。然后拿出一粒,扔上空,手随着就赶快拣上一颗,再扔一次,再拣一颗,把七颗都拣完,再撒一次,这次是同时拣两颗,再拣三颗的,最后拣全部的。这个全套做完是一个单元,做不完就输了。
女性的手比较巧于运用,当然是和幼年的游戏动作很有关系。记得读外国杂志说,有的外科医生学女人用两根针织毛线,就是为了练习手指运用的灵巧。
挝子儿,冬日玩得多,因为是在室内桌上。记得冬日在小学读书时,到了下课十分钟,男生抢着跑出教室外面野,女生赶快拿出毛线围巾铺在课桌上,挝起子儿来。
为了收集这些玩具给《汉声》,我买来一些白果,试着玩玩。结果是扔上一颗白果,老花眼和略有颤抖的手,不能很准确的同时去拣桌上的和接住空中落下来的了。很悲哀呢!
除了挝子儿,在桌上玩的,还有“弹铁蚕豆儿”。顾名思义,蚕豆名铁,是极干极硬的一种。没吃以前,先用它玩一阵吧,一把撒在桌上,在两粒之中用小指立着划过去,然后捏住大拇指和食指,大拇指放出,以其中的一粒弹另外一粒,不许碰到别的。弹好,就可以拣起一粒算胜的,再接着做下去,看看能不能把全有的都弹光算赢了。

跳绳和踢毽子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玻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是我们用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儿”,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个歌可以念、踢,照歌词动作:“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念完,刚好踢十下,但是踢到第五下以后,就都是“特技”了!

活玩意儿

小姑娘和年幼的男孩,到了春天养蚕,也可以算“玩”的一种吧!到了春天,孩子们来索求去年甩在纸上的蚕卵,眼看着它出了黑点,并且动着,渐渐变白,变大。于是开始找桑叶,洗桑叶,擦干,撕成小块喂蚕吃。要叶丝了,用墨盒盖,包上纸,把几条蚕放上去,让它吐丝,仔细铲除蚕屎。吐够了做成墨盒里泡墨汁用的芯子,用它写毛笔字时,心中也很亲切,因为整个的过程,都是自己做的。
最意想不到的,北平住家的孩子,还有玩“吊死鬼儿”的。吊死鬼儿,是槐树虫的别名,到了夏季,大槐树上的虫子像蚕一样,一根丝,从树上吊下来,一条条的,浅绿色。我们有时拿一个空瓶,一双筷子,就到树下去一条条的夹下来放进瓶里,待夹了满满一瓶,看它们在瓶里蠕动,是很肉麻的,但不知为什么不怕。玩够了怎么处理,现在已经忘了。
雨后院子白墙上,爬着一个浅灰色的小蜗牛,它爬过的地方,因为黏液的经过,而变成一条银亮的白线路了。你要拿下来,谁知轻轻一碰,蜗牛敏感的触角就会缩回到壳里,掉落到地上,不出来了。这时,我们就会拉出了声音唱念着: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你妈——你爹,给你买烧饼羊肉吃呀!……”
又在春天的市声中,有卖金鱼和蝌蚪的,蝌蚪北平人俗叫“蛤蟆骨朵儿”。花含苞未开时叫“骨朵儿”,此言青蛙尚未长成之意。北平人活吞蝌蚪,认为清火。小孩子也常在卖金鱼挑子上买些蝌蚪来养,以为可以变成青蛙,其实玻璃瓶中养蝌蚪,是从来没有变成过青蛙的,但是玩活东西,总是很有意思的。

剪纸的日子

一张张四四方方彩色的电光纸,对折,对折,再对折,小小的剪子在上面运转自如地剪起各种花样。剪好了,打开来,心中真是高兴,又是一张创作,图案真美,自己欣赏好一阵子,夹在一本爸爸的厚厚的洋书里。
剪纸,并不是小学里的剪贴课,而是北方小姑娘的艺术生活之一。有时我们几个小女孩各拿了自己的一堆色纸,凑在一起剪,互相欣赏,十分心悦。
等到长大些,如果家中有了喜庆之事,像爷爷的生日,哥哥娶嫂子,到处都要贴寿字、双喜字,我们就抢不及地帮着剪,这时有创意的艺术字,就可以出现了。
你看是不是?

1、灯 趣

春节刚过,我们已开始为元宵忙碌了,折几枝柔韧、带嫩青的竹,买一张粉红纸,用砍柴刀破开竹,火炉把竹弯成孤形,以削得很薄的竹皮,经灵巧双手的绕扎,一盏灯笼架子完成了;接着裁纸、打糊,和糊贴;最后在彩纸上画画儿、写字,有小姑娘已按捺不住,也来凑热闹就剪剪纸,如花儿、老虎、鸟、大喜儿之类,贴到灯笼的彩纸上,一盏灯笼已十分神气挂在那儿了。
我手笨,但我很喜欢看手巧人做灯笼,那是需要巧思和耐心的细活儿。灯笼不是一律都是八角灯,还有造型很美的动物、花卉灯。有的是用萝卜、瓜皮挖制的萝卜灯、瓜灯。几乎人人动手,虽花费不少时间,却把灯节的气氛渲染得浓浓的。
当然,最让人神驰的还是灯节那夜的万家灯火,漂亮的灯,粲若繁星,把夜点缀得多姿多彩。观灯、赏灯、评灯,把不少人都吸引出了家门。于是,元宵节的灯,成了聪明、灵巧的竞赛,那家被评说灯制作得别致、漂亮,大人脸上就格外有光采,小孩也闹腾得欢,把元宵灯游到大街小巷去,歌儿也唱遍了大街小巷。
记忆中印象最佳的是走马灯,内设机关,一启动,灯屏上的人物就活动起来。不过,这灯不是元宵节观赏到的,是国庆节。那时候国庆许多单位不象今天这么简单:升起一面国旗,挂几面彩旗,摆几盆鲜花,拉一块红布条,书:“庆祝国庆”,就敷衍了事,而是各逞机心,聘请高手制作各式彩灯,悬于门前,最引人入胜的即走马灯。记得一年某单位制的走马灯,屏约为72寸银幕,机关一启动,就有真人大小的人物活动,是革命样板戏《红灯记》片断,配有唱机音乐,十分迷人。
当时文化生活贫乏,似此的灯饰便也博得了人们不少欢乐的笑声。

风 筝

五六月春末夏初,八九月秋高气爽,瓦蓝的天上,丽日高悬,纤云弄巧,正是放风筝大好时节。看,空中不正袅袅地曳动着漂亮的风筝,可以是张牙舞爪的游龙,可以是蠕蠕而动的蜈蚣;或是翩飞的蝴蝶,翱翔的鹰隼。一个半大小孩奔跑着,手里牵扯着细纱,眼睛紧盯住飘腾的风筝,心儿好像也系在白云与蓝天之间。更有几个高矮不等的小孩跟着跑,笑声伴着和暖的风。突然,牵扯细纱的小孩觉得手心颤动了一下,高飞的风筝已挣脱了掌握,向黑漠的天际疾飞而去,瞬间没了影踪,留下满腔惆怅给地上众多小孩。而这群小孩中就有童年的我,那惆怅的愁绪竟纠缠了我近三十个年头,好深长的愁绪!
风筝也是自已扎制的,邻居卖豆浆四哥,十六七岁的小青年,聪明伶俐,是扎制风筝高手。修长,白皙的双手不停地缠绞,纤细的竹枝在他怀里跳跃,造型生动的风筝就扎制出来了。最漂亮是一条小白龙,扎成时龙髯就不住颤动,十分生动,拿毛笔醮上墨,点画双睛,就栩栩如生了。放飞上天,鳞动飞舞,如活的一样。扎风筝不但要造型生动,更要均衡,否则很难放上天,就是飞上去也东歪西斜,很快就倒栽下来。而四哥扎的风筝从来没有这缺点,所以每年我得到他送的风筝总欢天喜地,十分珍惜,小心翼翼地放上天去。
可是,我的风筝很引起小伙伴嫉妒,每次飞上天,他们总要围堵追截地来绞杀,非绞断不可。望着被绞断,不知飘向何处的风筝,我常常气得哭了。
那真是一段十分令人怀恋的日子,即使有惆怅,也是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小人书

多半夏天,放学后,太阳已下山,天上却仍流动着艳丽霞彩,距离完全天黑还有一段时间。此时,我总情不自禁地踅向不远处巷口的那个小人书出租摊。摊主是一个老头,下颔割得十分干净,脸皮却皱得像桔皮,这使他看起来有点像一个老太婆,加上经常带笑容,就显得慈祥。他的小人书真多,也不知打哪搜罗来的?最令人称奇的是那套《三国演义》的小人书,近百种。我从第一本《桃园结义》一直看到最后的《三国归晋》。
小人书一分钱看一本,别瞧老头模样善,对钱可从不马虎,从不让赊欠。从他书摊经过,他总满面春风打招乎:“阿弟,《三英战吕布》,真好看,快来看,我给你留着呢。”于是,我几乎天天都要想法去弄这一分钱。我会很热心去帮爸爸买浆油什么的,目的只是为了向他们讨来这一分钱。
记得有一次上学路上,我检到了一角钱,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抵御不了《孔明三气周瑜》的诱惑,没有把钱交给老师,而用它去租看小人书,一口气看十本,真过瘾。但这事也给童年的我一份沉重的负担,因为始终觉得有愧于心。
我的童年没有今天这么丰富的玩具,电动汽车,变形金刚之类更是见都没见过,但我的童年并不缺乏欢乐的笑声。
如今,已经不再年青的我仍然饶有兴趣地回忆起童年的乐事,并按捺不住写下如上文字,看来似乎很无聊,可是古人曾说,不为无聊之事,何以遣此有望之生?说来也是,人生到底有多少是非做不可的事呢?

2、今日是七月25日 农历六五日
第一次远离故乡回到家乡。回到故乡已有五天,早早的起了床,随母亲去田间做了些农活。天气变得很热,并不是很闷热。时到中午时,回到家中看了会电视,没有事可做。坐在木窗旁,望着外面的世界发呆,偶尔一丝丝凉风吹过。爽极了!外面知了不停的放喉歌唱怕受不了这热天气 。远处小溪中有几个光个身子的幼童在那戏水,甜甜的笑声回荡整个大地。与知了声音一点也不相称,不一会儿知了声停了,也许累了吧孩子们在家人的使唤下回到各自的家中,大地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只剩下火辣辣的太阳放垏拼命洒向大地现在的孩子的童年已没有我们那时乐趣,大多数都是在家中。
儿时,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特是夏日那些无穷尽的乐趣。
时到夏日儿时伙伴都在家三五成群可乐极了,父母不是很约束我们,在那时,父母都没有离家外出打工,大多数家庭都过纯朴的平淡生活。从我记事起,就知道父辈们起早摸黑在那块不知耕耘过多少次的黄土地上不知劳累的劳动,也不知为什么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农活,还每天吃些粗茶淡饭有时还饿着肚子。天不亮人们就到田间去了,我虽小也常常帮父母做点小农活。中午时分天气热了,就被父母叫回家怕我晒着,回到家中就有邻居的伙伴展开大闹天宫行动:一起玩迷藏;玩热了,就悄悄的跑到小溪中戏水,比那个游得快,比谁在水中闭气久,捉虾,捉鱼。。。。多有趣;累了,就跑到山坡上去乘荫,在绿荫下玩只有我们自己知的棋子,《就是向空抛石子,用手抓,谁抓得多就胜》捉知了比谁捉得多,玩石头剪刀布,输了的就要到树上摘果子给大伙儿分享;困了,就在山坡上的草坪上呼呼大睡,睡醒了就回家,有时睡过头了天黑都忘记回家,害得父母到处寻找,这时回到家不免挨上一顿饱打,说真的,父母还没打我就哭了,装着很伤心很委屈的样子,他们也只好把棍子举在空中,严肃的对我说:“羞人,还没有打就先哭 了,连眼泪也没有。”我马上就笑了,父母也笑了一家又和睦相处了,有时太不争气太令他们伤心还是逃不掉的。此时我就朝奶奶那里求救。有一次,我看到母亲打我时我悄悄瞧见她眼中分明无助的泪水,任凭她打可是她只是轻轻的打了一下,那时我不知为什么心里不是味道,感到自责失落,多想她狠狠的打我哈,《现在懂了 ,父母打在我身上痛在他们心里哈》发誓以后在也不令他们伤心可是年少不更事第二天又如往常一样惹他生气,

晚上人们早早的吃了饭,三三两两乐哈哈搬上小木板凳拿上蔑扇到坝上田间围成圈乘凉。乡下人也只有这时才能静下来不去烦恼那白天的做不完的农活。男人们谈张家的大儿子又参军李家二儿子在外地打工又寄了好多钱回来。。。。偶尔说些乡村黄色野史引得人阵阵纯朴的笑声,笑声回落在整个乡间。女人们又说王家闺女又考上某大学,周家的媳妇如何贤慧,而老人们说些某家的宝宝出生了,牛儿猪儿又生了。。觉得自己又老了啦!而我们小孩子可乐坏了哈一大群你追我跑永远有使不完的力气,坝上田间到处留下我的足迹。
累了就在田间捉蟋蟀青蛙,或悄悄跑到瓜地伦瓜。有次我竞叫他们到我家的地去伦被父母狠打。我们玩得实在太困了就伏在大人们的怀中就奇怪望天上那闪烁的星星央请大人们讲故事。就那时起就知了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很离奇吓人的鬼故事,后渐渐入睡。有时还天真的问大人们一些可笑的的怪问题:星星为什么会眨眼,天为什么是那么蓝,山为什么是那样青,为什么猪一胎能生十几个而人不能。。常引大人们哈哈大笑,拍打着我的小脑袋语重心长的说道:“等你慢慢长大就知了。”后来看到大哥大姐们上学去了我好羡慕常送他们到门口,再后来,我也在父母的压送下上学了至此童年告一段落。
我最爱下雨的日子,山区的雨来得慢去得快,有时刚刚还是放晴突然天暗下来马上大风吹过雷声轰轰乌云密布。。。这时农民们都忙着抢收晒着的农作物。《这可是一家人一年的口粮》有时收完后马上又放睛白忙一下。有时大雨还是来得很快。有时山的对面有雨,而另一面没有,有时四周有雨而唯独中间没哈,而我常常等到大雨来了才回家可常淋得全身湿漉漉的。说真的我们农村孩子最爱下雨的天:一来今年农民又有好收成,二来没有大人叫我们做事烦恼而我们可在雨中赤脚任凭雨水的捉弄哈,脚下不停的玩泥,让泥泞的泥土从脚缝溜过,那种感觉现在回味无穷,男人们玩纸牌,女人们在家中可以静静的织鞋底,有时我望着雨水从屋檐像线一样流下到地上就成水圈发出嘀哒的声音,呆了。
后来雨停了空中挂着一条彩色的布带,老人说谢谢老天爷今年又是风调雨顺一定又是个丰收年,后来慢慢知那条七彩布带叫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

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是最爱白天下雨夜晚放晴,因为白天有雨的日子我可以听雨声。夜晚我可以看星星月亮 。

和平2001年7月24日于故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d0d5a1cce
2007-02-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万
展开全部
张默芸

台湾和北平是我喜欢的中国的一个省和一个特别市,我以
能和这两个地方结不解缘为荣。
——林海音:《两地·序》

这是真的。她热爱它们,她把她对于这两个地方的爱倾注在每一篇作品里,熔
铸于每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弄清楚这一点,就比较容易回答“林海音到底是个
北平化的台湾作家呢?抑或是台湾化的北平作家这个饶有兴趣①的问题了。应该
说,她都是。确切地说,她首先是“北平化”的台湾作家,然后才是“台湾化的北
京作家”。这是因为,她的创作活动虽然是在台湾才开始的,但创作准备时期却在
北京。台湾是她的故乡,而故乡的人民、景物,自然是她沤歌、描写的对象?�?论她怎么“化”,她都是中国作家,这是毫无疑义的。

①叶石涛:《台湾乡土作家论集》

然而,这位六十年代就斐声台湾文坛的作家,大陆人民却无法读到她的作品。
但一水隔不断骨肉情,她的作品一本一本地流传到大陆,很快,她的自传体小说
《城南旧事》被搬上银幕。于是,1983年春,在她度过金色年华的北京,我们看到
了这样令人欢欣的场面:人们相互传递喜讯:根据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
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获得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于是,这部影片一下子风靡海内外。小说《城南旧事》也相继在北京、广东出
版?┫�D谕獾拇笮臀难Э�铩逗O俊罚�灿?983年二期,全文刊载了这部情思
切切,乡恋深深的小说。

从此,大陆人民认识了这位作家,并希望了解她的身世、读到她所有作品……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
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
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
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
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
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
《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
《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
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
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林海音从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散文充满乡恋、哲理、亲情,浸润着
人们的心。那北京风貌、台湾民情、异国景物,以及天伦之乐、同乡之亲、师生之
谊,读书心得,偶闻杂感,都令人兴起缕缕情思?�盍钊烁卸�氖牵捍蠖辔淖侄?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挚爱,对第二故乡北京的怀念。“我漫写北平,是为了我
多么想念她,写一写我对那地方的情感,情感发泄在格子上,苦思的心情就会好些。”
(《陈谷子·烂芝麻》)她把满腔思恋,倾诉于对昔日亲朋好友的怀念中,表现在
北京特有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市场变化的描绘上。至于北京的四季美景,在作
者笔下,展现的是一幅幅彩色鲜明的图画:明媚的春,欢乐的夏,红叶满山的秋,
鹅毛大雪的冬。“那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春来秋去,我是多么熟悉那里的季
节啊!”“然而这一切,在这里何处去寻呢?像今夜细雨滴答,更增我苦恋北平!”
(《苦念北平》)。作者的绵绵情思,真是“诉不尽,理还乱”!此外对天安门、
故宫、景山公园、文津街、虎坊桥、天桥、地坛等地的深情描绘,都洒下了作者相
思的泪。因为“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根一样。”人同树,没有根是无法生存
的。这也是她虽然长住台湾,但她这个人,她的作品却“有浓厚的北平味儿,”
“甚至比北平人还北平”的原因。

她自然也爱她的故乡台湾。那里到处可见的相思树、香花,台北的温泉,狮子
山的美景,妈祖生日的热烈气氛,高山族少女的恋爱生活……都再现在她的篇章中,
倾注着她的温情?�怨氏绲挠⑿郏�蚋�俏尴蕹缇矗�纭段砩缬⒒昙馈罚�笱笫?千言,从雾社山民的祖先写到今日雾社的庄严美丽,从山民的自由幸福生活写到日
寇入侵后的悲惨命运,又从山民的奋起反抗写到殖民地者的残酷镇压,更从英雄的
顽强战斗写到烈士精神的永垂不朽。跨越了那么漫长的岁月,描写了那样壮阔的画
面,全文感情深沉而主题深刻,笔势纵横而线索明晰,处处围绕着烈士精神与山河
同在这个凝聚点取材,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熔于一炉,从而使这篇祭文成为
一首缅怀英烈的颂歌。

林海音的另一些散文,则注重哲理的探求。如因“窗”的特殊作用而判“窗是
有情的”(《窗》),而“门”则是“无情的东西”(《门》);作者通过对“门”
的有关成语的种种解释,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得别具一格?�赋龉氛倘耸频?可憎(《狗》),至于钱,也不是万能的东西,因为它买不到青春、生命的真理
(《钱》)。只有春,才是充满希望的,“儿童,春天,希望,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生”(《春》)。这些内涵丰富、哲理深刻的散文,是林海音对人生深入观察的结
晶。

林海音叙写夫妻情、母子爱、师生谊之类的散文,充满一种真挚。亲切的情趣
美。如妻子为尽妇责,好心地把丈夫书桌上乱物整理好,反而引起丈夫的怪脾气,
妻子据理力争,丈夫只好认输:“算你赢,还不行吗?”结尾多么风趣而亲呢!
《今天是星期天》中的丈夫,为了让忙了一星期的妻子休息,不让她进厨房,他带
领孩子们做饭炒菜,把他对妻子的体贴,以及他不会做家务事而闹出的各种笑话,
渲染得满纸生辉。作者还常选用一些生活细节来突出这种情趣,如“丑小鸭”们
“侦察出父母因熬夜写作而偷吃东西”的物证后,四张小脸冲着“我”要求“赔”
的笑剧(《鸭的喜剧》);为帮助学生默默改错误,以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她又
采用先叫学生一个一个走到操场,让偷球者自己去还球,小偷不敢还;后又用学生
和老师一个一个走出教室又一个一个走进来,小偷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把球放
回原处,虽然老师明知是谁,也不点破,这一组细节描写,显得新颖别致,更体现
老师一片爱心和巧妙的工作方法。……这样描写,妙趣横生,充满诗情画意,折射
出作者热爱生活的底蕴。

优美的散文,?J蔷�晒顾嫉慕峁��趾R羯⑽墓顾嫉奶氐悖�切紊⑸癫簧ⅰ?为使散文神凝,她很注意“文眼”的安设,却又不露痕迹。如《贝多芬的力》,作
者既写贝多芬父亲的酗酒和母亲的早丧,又写他负担全家生活和培育两个弟弟的艰
难,也写他失恋的痛苦,耳聋的打击,以及他立了遗嘱又奇?愕鼗盍硕��迥辏?直到完成《第九交响乐》才在贫病中逝世。全文紧紧围绕着这位杰出人物对事业的
执著追求,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力”这个焦点上,从而使这篇散文凝炼、浓
烈,并以它思想的光辉而使读者受到启迪。《辛酸餐馆泪》。《日落百老汇》、
《诗的婚礼,诗的岁月》也体观这种构思的特点。有些篇章,用对比突出主题,如
《五十两黄金·一块抹布》、《二弦》?��蠖嗌⑽模�家郧逍碌奈淖趾退氐�?笔调,将一个短小的故事、一件普通的事物,舒徐自如地写出来,让读者得到丰富
的感受。

林海音小说则为我们展开更为广阔的生活画面,并以反映我国特殊历史时代的
真实面貌而得到人们的赞扬。

林海音特别关心中国妇女的生活和命运。她大部分小说,不管是以北京为背景
还是以台湾为背景,处于中心位置的,始终是妇女问题。她的许多反映旧中国妇女
命运的作品,既是探讨中国妇女问题的记录,也是寄托乡愁的一种表现形式。如自
传体小说《婚姻的故事》描述婆母、姨娘、“我”和妯娌、友人的不同婚姻,“给
我无限回忆”。深深的乡愁也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如《城南旧事》就是通过
宋妈、兰姨娘、秀贞和爸妈等人物命运的描写,表现作者对北京的思念之情。

描写大陆来台妇女和台湾妇女的生活际遇,是她探索中国妇女问题的继续。她
们不是忙于事业而失去家庭的温暖(《春风》),就是为养家活口沦为受人凌辱的
戏子(《风雪夜归人》);不是为挣钱送妹妹读书而只好卖唱(《孟珠的旅程》),
就是在失学失业的痛苦、寂寥中被变态的恋情吞噬(《晓云》)?�慊莸淖陨鄙?亡,又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台湾下层妇女的悲惨命运(《玫瑰》)……总之,林海音
笔下的妇女,不论贫富贵贱,年龄大小,文化高低,籍贯出身,“都是一群被虐待
者”。她重现了二十年代旧中国妇女和五六十年代台湾妇女的苦难生活,也写了她
们的反抗,如歌女玫瑰以跳楼自杀来抗议养母和社会对她的坑害?�蠖嗍�九�?“控诉和抗议是温和与微弱的”(叶石涛语),林海音为被侮辱被损害者鸣不平,
却找不到出路。这又一次证明,妇女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社会问题。

除了描写妇女的生活和命运外,林海音的小说,还反映大陆赴台人员的寂寞、
对大陆亲人的思念(《晚晴》)和谋生的艰难(《蟹壳黄》),以及台湾城市贫民
不幸的命运(《鸟仔卦》),台湾菜农的困苦生活和望子成龙的心愿(《要喝水吗?》)。
而《萝卜干的滋味》、《爸爸不在家》等短篇小说,则是儿童生活的写实。

林海音还写了不少童话,由纯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两本《林海音童话集》,一本
为故事篇,有《请到我的家乡来》、《迟到》、《三盏灯》、《哈哈哈)、《爸爸
的花椒糖》、《金桥》、《骆驼队来了》、《察家老屋》、《童年乐事》;另一本
为动物篇,内有《我们都长大了》、《小快乐回家》、《六趾儿》、《井底蛙》、
《不怕冷的鸟——企鹅》?还苁枪适孪浠蚨�锲��汲渎���槿ぁW髡呓�诚?的哲理、深刻的主题用小读者乐于接受的形式来表现,都使小读者爱不释手,百读
不厌,是寓教于乐的精品。

文学作品,总是通过塑造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的。“如
果被描写的人物,在某个时期来说,是最具体的个人,那就是典型。”(屠格涅夫
语)林海音致力于写人,写人的命运,灵魂,性格,井通过“最具体的个人”的复
杂性格,折射出社会的风貌,勾勒出整个时代的面影,这是她作品深受读者欢迎的
主要原因。林海音写了许多婚姻故事,却没有一个是雷同的,就是因为不管是哪一
代的婚姻,哪一个具体人,都有时代的特点,环境的印记,人物自己的个性?从?清末民初女性悲剧的《烛》中的大妇,明明反对丈夫娶妾,表面上却要赞同;心里
对秋姑娘恨得要死,外表上却又显得雍容大度。她的独特性格和复杂感情明显地带
有时代的标记,环境的烙印,因为中国社会长期受着封建主义的统治,“男尊女卑”、
“三从四德”等封建宗法思想像枷锁一样禁锢着妇女的思想和言行。在男子为中心
的宗法社会里,男人娶妾,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大妇的美德,是对丈夫的顺从,对
小妾的忍让和宽容?�黄�耐纯啵�园�榈那苛易非螅�质顾�桓视谀��淌苷?难堪的境遇。于是她采取“装病”这个反抗形式,以惩罚丈夫的变心和小妾的得宠。
而这种反抗丝毫无损于丈夫和小妾的恩爱缠绵,自己倒由假瘫变成真瘫。她渴望丈
夫的爱,而得到的只是他假意的关怀。无疑地,她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受
害者。《晚情》中的姚亚德,是大陆去台人员,在孤独无聊中打发难熬的岁月,日
夜思念留在大陆的妻子儿女,托人打听,才知妻子已经病逝,女儿又很难来台,他
只得把满腔深情,移于被海员丈夫抛弃的台湾妇女。姚亚德的乡恋和思亲,以及在
寂寞中重建家庭的愿望,是由于国未统一,家难团聚这一具体社会环境造成的。作
者通过“这一个”姚亚德的境遇,反映了大陆去台人员的“一般”心愿。《玫瑰》
中的秀蕙,原是个品学兼优的中学生,爱唱歌,爱生活,可是她却是一个命运掌握
在别人手里的养女。由于作者把她放在笑贫不笑娼、观光事业畸形发展的当代台湾
这个社会环境中来刻划,详尽地写了她的挣扎和奋斗,却仍然逃脱不了当歌女任人
蹂躏的命运,才十七岁就自杀身亡。作者在描写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的同时,逐步
展示了秀蕙(即后来被歌厅老板改名为玫瑰的少女)纯洁、上进、倔强而富有反抗
精神的性格特征,使读者通过秀蕙这一人物形象,加深了对促成她悲剧命运的社会
环境的认识。

林海音还?T擞梦夜��车摹鞍酌琛笔址ǎ�ü�宋锏挠镅孕卸�纯袒�宋?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唐�∷怠冻趿怠罚�褪峭ü��魅斯�挠镅孕卸��硐炙?善良的本性、高尚的情操。她早年丧母,为了照顾年老的父亲和年少的妹妹,错过
豆蔻年华。于是父亲特意从大学带回一个助教来家过暑假,希望他成为自己的大女
婿。她也对这位仪表堂堂的青年一见钟情。可是他爱的不是她而是小妹。作者用一
组细节描写,凸出她怎样由幸?奶焯玫�胪纯嗟纳钤ǎ核�妓�隼刺富埃��ざ?得“心都要跳出来了”,但完全意外的结局使她支持不住自己,只好“将肩头靠在
大树上”却仍然答应他的要求,劝父亲允许他向小妹求婚,她认为她的退让给心爱
的人带来幸福,自己虽痛苦,却值得,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纯洁的灵魂!林海音的
成名作《城南旧事》中几个人物性格的刻划,如宋妈、小英子、父亲等也是通过他
们的语言行动来表现的。特别是疯女秀贞对恋人的痴情和对女儿的慈爱,全是通过
她时而痴呆时而清醒的语言行动来突出的?て�∷怠断�啤放�魅诵愿竦目袒�?也是通过她的语言行动来表现的。在台湾,一般女孩子,千方百计想找个留洋的丈
夫,以便跟着喝洋水?��迫床焕聿且丫�粞蠖�移访膊叛Ъ嬗诺挠嵛脑ǖ目嗫?追求,这就说明她不是一个崇洋媚外者,但她明知梁思敏是个有妇之夫,却不能克
制自己的感情,以致造成怀了孕而不能结婚的悲剧。之所以如此,既有社会原因,
也有家庭因素。生活在那个不重视传统道德的社会里,自幼又那么尴尬地度过少年
时期,这就造成了她敏感、内向、孤僻、郁闷的性格,这就难怪她与踌躇满志喜好
高谈阔论的俞文渊谈不到一块,而爱深受婚姻不幸,却同样敏感、内向、郁闷的梁
思敏。作者通过她的语言行动,叙写了她种种挣扎,袒露了她的欲罢不能,才使读
者感到她并非轻浮少女。是台湾社会另一类不幸少女的典型。

林海音?T擞枚员仁址ɡ此茉烊宋铮�韵允救宋镒陨淼亩捞匦浴M�峭ü�?爱表现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我们的爸》以母亲的离婚再嫁来表现她的明智、坚
强和对子女的爱心,《母亲的秘密》却以拒绝爱情、牺牲自己的幸福来突出母亲温
柔内向的性格和对儿女的慈爱。这种题材类似写法却不同的隔篇对比,人物形象各
具异彩。至于同一篇或同一部作品中运用对比刻划形象,更是具体突出。《风雪夜
归人》对女主人公李明芳当演员前后的境遇、思想性格则以纵线表达方式加以对比,
使读者能触摸到人物思想感情的脉络,看出其前后的变化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突出李明芳学生时代天真纯朴的性格和对明星的盲目崇拜,以及来台湾后为生活所
迫不得不当明星的苦恼和伤感:面对剧场老板和达官贵人的侮辱,她反抗、躲避,
失业的丈夫却不理解,反映她生活的贫苦和社会的黑暗。林海音中长篇小说中的对
比手法,运用得更加圆熟,既有情节线索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全面对比,也有
人物之间某个特征的局部对比。如长篇小说《春风》,就有两条情节线索,一条围
绕静文的性格命运,一条围绕着秀云的性格命运,这两条线索自始至终都在强烈的
对比中开掘着。静文家境贫寒,秀云则富有;静文用半工半读完成自己的学业,秀
云则依靠父亲的供养顺利读完大学。静文毕业后即投入工作,并用自己的工资建立
家庭,供应丈夫曹宇平读书,秀云毕业后却随夫冯启光出国,不是为深造或工作,
而是作“随件”;静文成为?缎3ざ�艿饺嗣堑淖鹁矗�阍圃虮怀莆�7镀拮佣?被丈夫宠爱;静文有强烈的事业心而希望夫妻“双轨并进”,结果反使自己的丈夫
成为别人的丈夫,夫妻关系名存实亡,秀云则把自己溶于丈夫的事业,而使家庭生
活美满。这是两条情节线索的对比,也是静文与秀云两个人物间的全面对比。至于
人物之间的某些特征的局部对比,更是俯拾皆是。如静文的严肃、认真、勤奋和秀
云的活泼、随和、懒散;静文的坚强、进取和曹宇平的懦弱和安于现状;静文的开
朗、积极和立美的忧郁消沉。即使是肖像描写,也?S枚员壤赐怀鋈宋锔髯圆煌?的外貌特征,如静文的小巧清瘦,秀云的高大漂亮,立美(曹宇平的同居夫人)的
娇弱柔美等。通过静文与不同人物的不同侧面的对比,她的立体形象就活现在读者
面前,而且血肉丰满,令人难忘。

进行深入的心理分析和灵魂探索,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也是林
海音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艺术手法。林海音的许多小说,?Mü�跋搿薄ⅰ盎匾洹薄?意识流动来叙述故事,表现人物的命运与性格。如《烛芯》,作者以过去和现在交
错出现的手法,叙述女主人公元芳的大半生生涯,从抗战前在故乡天津的生活,一
直写到现在台湾的新家,其时空跳跃之大,意识流动之活跃,在她的短篇小说里首
屈一指。元芳由丈夫俊杰的小别想起二十五年前她与前夫志雄的大别,想起她怎样
为了志雄而遭受日本人的拳打脚踢,造成小产,住院也没保住孩子的严重后果,而
志雄却在四川另娶了一位抗战夫人;想起来台后他们夫妻三人尴尬而痛苦的生活,
以及她和志雄离婚,和俊杰的再婚……通过元芳的意识流动,以及她的沉思与回忆,
将大陆的生活与现在的生活连贯起来,并用台风之夜摇曳不定的烛光点缀场面的交
换一一展现,显得真切、细腻、深情。

在某些篇章里,作者则不采用内心独白或全面解剖心理的方法,而是用暗示,
把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三者熔成一片,因为想和做、言和行总是密切相关的。如
作者早期小说《迟开的杜鹃》中的亚芳,四十多岁还未婚,当表妹为她介绍男友而
请她吃饭时,她这顿饭吃得“不知肉味”,表妹问她为何吃得那样少?作者紧接着
写道:

亚芳用手按住心口,眉头一皱:“这两天胃不舒服。”其实她的胃何尝不舒服,
倒是心不舒服了,“她恨不得立即回到宿舍,躺在冰冷的单人床上痛哭一场”;因
为眼前这男子,正是她少女时代在大陆拒绝过多次的人啊!这里,表面看来,是神
情动作语言的精工细刻,实际上却是逼真细腻的心理描写。通过这些描写,读者不
正可以看出她对当年在祖国北方读书和工作生活的留恋,对来台后飘泊凄苦的无奈,
以及此刻急于找个归宿的心态。

有时,每个动作都是说话,每句话都是动作,每句话,每个动作又都是心理活
动的印证。如孟珠与许午田相爱后的每一举动、每一段对话,每一缕思念,都暗示
两人心理的进展(《孟珠的旅程》)。甚至在没有语言,而且动作很少的场合,心
绪的波动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他握住我的手,望着我的脸,在默默中,你知道其中的情意
有多少?
——《爱情象把扇子》

还有什么描写,能如此传神地突出一对恋人定情时甜蜜的心境?



五六十年代,是林海音创作的丰收期,到六十年代中期,林海音已成为海内外
读者敬仰的著名作家了。正是这个时期,西方现代派文学风靡台湾文坛,当台湾现
代派某些作家向西方膜拜,宣称只要“横的移植”,不要“纵的继承”的时候,林
海音却坚定走自己的民族化的道路,实在难能可贵。

鲁迅先生说:“我主张杂入静物,风景,各地方风俗,街头风景……现在的文
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林海音的散文、
小说正是借助于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人情世态,地方风景的精心描绘,从而加深了
作品的民族化特色,增添了艺术魅力,而为世界瞩目。如八大处的雄伟,白云观的
热闹,护国寺的庙会,香山的红叶,卧佛寺一丈多长的卧佛等等,写的是北京的景,
抒发的是热爱祖国的民族情(《骑小驴儿上西山》);至于对北京中秋节晚上家家
拜月和分吃团圆月饼的礼俗(《婚姻的故事》),台湾妈祖生日的热烈庆贺、端午
节划龙舟的盛况,高山族的恋爱生活(《台湾民俗杂辑》)等描写,也鲜活地表现
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画图和情趣。

林海音不仅刻意描绘出动人的风景风俗画,还?0咽贝�墓獠首⑷朊袂槊袼?中,呈现出这些地方特定的历史年代的真实面貌。如《城南旧事》中群众观看革命
学生和盗贼“出红差”场面的描写,既突出北伐失败后反动派对革命青年的残酷镇
压,也显现了社会的混乱。《殉》把“仍然留在时代那一边没有跳过来”的妇女所
遭遇的包办婚姻和“冲喜”旧俗,写得凄凄惨惨;至于台湾三世、四世同堂的“养
女世家,以及养女被侮辱、被摧残的悲苦命运(《玫瑰》),又从另一角度揭露了
台湾畸形发展的观光事业的真相。林海音小说中所写的每一件事,每一情节甚至细
节,都是富有地方特色的,但又无不打上民族的、时代的和社会的印记。

在民族化的典型环境中,活跃着民族化的典型人物,这在林海音小说中是相当
突出的。如《城南旧事》中的宋妈和秀贞,《婚姻的故事》中的婆婆和姨娘,《殉》
中的朱淑芸,《金鲤鱼和百裥裙》中的大太太和金鲤鱼,《烛》中的大妇和小妾,
《晚晴》中的姚亚德等等。至于对中国文学民族传统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几见于每
篇作品。她的成名作《城南旧事》,就继承了中国小说结构上的“有头有尾,疏密
相间,似断实连”的优秀传统,并运用我国读者喜闻乐见的白描手法,通过人物自
己的语言行动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深刻的主题。

林海音的小说创作,虽然注意?置褡逄厣���杂谖鞣较执�难У哪承┘记桑?也剔其杂质,取其精华。如短篇小说《烛芯》、长篇小说《晓云》等,就具有意识
流小说的某些特点,但又不完全是意识流的作品。它们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吸
取了现代派某些表现手法创造出来的杰作。林海音注意把传统的叙述描写和意识流
写法融为一体,构成既有民族特色,又有西方现代派色彩的风格,从而使作品的主
题更鲜明,人物形象更立体化,这正是林海音创作中精益求精的结果。

林海音创作的个人风格,也是在其民族化的基础上形成的,那就是:朴素、自
然、淡雅。

一说起朴素、自然、淡雅,人们?V幌氲阶髌返挠镅晕淖郑�涫担��饕�?现于内容的实质,如作品题材、结构、情节的选择,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真挚自
然笃诚,当然也包括语言文字。林海音笔下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刀光剑影的
斗争,她写的都是身边事、儿女情、母子爱、师生谊。这些,都是平淡无奇的,她
却能对这些平淡的日常生活作出不平淡的处理,寓深意于质朴之中。宋代诗人梅尧
臣说:“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散文、小说创作何尝不是如此。《思冰令人
老》写的是作者在台湾旱冰场观看白雪冰团表演时的所想所盼,却落笔于“我们是
从有冰雪的地方来,仍当回到有冰雪的地方去。”这篇文章是那样质朴、单纯,内
涵丰富、厚实!小说《城南旧事》,写的不过是宋妈、小偷、疯女秀贞,兰姨娘、
父亲等人的生活命运。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
林海音却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罗丹艺术论》)。因此,
她透过来妈丧失一双儿女却仍然善待东家孩子,看到她金子般的心;透过疯女的表
面看到她本质上的可爱可亲可怜;透过小偷的“可恨”,看到他的无奈和可敬,因
为太穷,他得让母亲吃饱和让弟弟读书;透过兰姨娘的现在看到她苦难的童年;也
透过父亲接济革命青年和导致父亲身亡的事实,看到父亲的所爱所憎。作者正是从
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发掘出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牵�饷疵赖娜耍?这样令人难忘的事,这样令人怀念的地方,都离“我”而去了,作者对祖国故土的
思念之情,也就跃然纸上。作品的深刻主题正是通过这些平凡的题材表现出来的,
而且正以它的丰富内蕴,它的含蓄,它的深邃而拨动读者的心弦?舐饺ヌㄈ嗽彼?念乡土亲人,更是极普通极常见的事,《晚晴》通过一个老人寂寞思亲和他的朋友
——也是老人因有家不能归而“投环”自杀的描写,把盼望祖国统一的灼热主题,
深埋在思亲的质朴文字底下,从而引起读者无尽的遐想和强烈的共鸣。

这种朴素、淡雅、自然的风格,表现在人物塑造上,更为突出。她笔下的人物,
不是淡色素描,就是工笔细雕,她从不用浓墨重彩把人物嵌进油画里。

林海音的小说,其情节结构,也有一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质朴美。
就像生活中原有的样子,作者不过把生活中的活人真事搬上纸面而已。这种“看似
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结构艺术,当然是作家深思熟虑、精巧构思的结
果。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她的作品在结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ongyingczykt
2007-01-30 · TA获得超过14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6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7万
展开全部
  我的童玩

  作者:林海音

  我的“小脚儿娘”

  老九霞的鞋盒里,住着我心爱的“小脚儿娘”,正在静静的等着她的游伴——李莲芳的“小脚儿娘”。
  夏日午后,院子里的榆树上,唧鸟儿(蝉)拉长了一声声“唧——唧——”的长鸣。虽然声音很响亮,但是因为单调,并不吵人,反而是妈妈带着小弟弟、小妹妹在这有韵律声音中,安然地睡着午觉。只有我一个人,在兴奋地等着李莲芳的到来——我们要玩小脚儿娘。
  一放暑假,我就又做了几个新的小脚儿娘。一根洋火棍,几块小小的碎花布做成的小脚儿娘,不知道为什么给我那么大的快乐。
  老九霞的鞋企,是小脚儿娘的家;鞋盒里的隔间、家具,也都是我用丹凤牌的洋火金堆隔成的。如果是床,上面就有我自己做的枕和被;如果是桌子,上面也有我剪的一块白布钩了花边的桌巾。总之,这个小脚儿娘的家,一切都是照我的理想和兴趣,最要紧的,这是以我艺术的眼光做成的。
  最让人兴奋的是,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准备了一个用厚纸折成的菜盘,放在坐凳我屁股旁边。等爸爸一吃完饭放下筷子离开饭桌时,我的菜盘就上了桌。我挟了炒豆芽儿、肉丝炒榨菜、白切肉等等,装满一盒子。当然,宋妈会在旁边瞪着我。不管那些了,牙签也带上几根,好当筷子用。
  李莲芳抱着她的鞋盒来了。我们在阴凉的北屋套间里,展开了我们两家的来往。掀开了两个鞋盒,各拿出自己的小脚儿娘来。我用手捏着只有一条裤管脚和露出鞋尖的小脚儿娘,哆哆哆地走向李莲芳的鞋盒去,然后就是开门、让座。喝茶、吃东西、聊闹天儿。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我俩在说话。在喝茶、在吃中午留下来的菜。说的都是大人说的话,趣味无穷。因为在这一时刻,我们变成了家庭主妇,一个家的主妇,可以主动、可以发挥,最重要的是不受制于大人。

  从六岁到六十岁

  旧时女孩的自制玩具和游戏项目,几乎都是和她们学习女红、练习家事有关联的。所谓寓教育于游戏,正可以这么说。但这不是学校的教育课程,而是在旧时家庭中自然形成的。
  我五岁自台湾随父母去北平,童年是在大陆北方成长的,已经是十足北方女孩子气了。我愿意从记忆中找出我童年的游乐,我的玩具和一去不回的生活。
  昨天,为了给《汉声》写这篇东西,和做些实际的玩具,我跑到沉陵街去买丝线和小珠子,就像童年到北平绒线胡同的瑞玉兴去挑买丝线一样。但是想要在台北买到缠粽子用的丝绒线是不可能的了。我只好买些粗的丝线,和穿孔较大的小珠子,因为当年六岁的我,和现在六十岁的我,眼力的使用是不一样啊!
  用丝线缠粽子,是旧时北方小姑娘用女红材料做的有季节性的玩具。先用硬纸做一个粽子形,然后用各色丝绒线缠绕下去。配色最使我快乐,我随心所欲的配各种颜色。粽子缠好后,下面做上穗子,也许穿上几颗珠子,全凭自己的安排。缠粽子是在端午节前很多天就开始了,到了端午节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着挂吊起来。同时做的还有香包,用小块红布剪成葫芦形、菱形、方形,缝成小包,里面装些香料。串起来加一个小小的粽子,挂在右襟钮绊上,走来走去,美不唧唧的。除了缠粽子以外,也还把丝绒线缠在卫生球(樟脑丸)上。总之,都成了艺术品了。
  珠子,也是女孩子喜欢玩的自制玩物,它兼有女性学习做装饰品。我用记忆中的穿珠法,穿了一副指环、耳环、手环,就算是我六岁的作品吧!

  挝子儿

  北方的天气,四季分明。孩子们的游戏,也略有季节的和室内外的分别。当然大部分动态的在室外,静态的在室内。女孩子以女红兼游戏是在室内多,但也有动作的游戏,是在室内举行的,那就是“挝子儿”。
  挝子儿的用具有多种,白果、桃核、布袋、玻璃球,都可以。但玩起来,他们的感觉不一样。白果和桃核,其硬度、弹性差不多。布袋里装的是绿豆,不是圆形固体,不能滚动,所以玩法也略有不同。玻璃球又硬、又滑,还可以跳起来,所以可以多一种玩法。
  单数(五或七粒)的子儿,一把撒在桌上,桌上铺了一层织得平整的宽围巾,柔软适度。然后拿出一粒,扔上空,手随着就赶快拣上一颗,再扔一次,再拣一颗,把七颗都拣完,再撒一次,这次是同时拣两颗,再拣三颗的,最后拣全部的。这个全套做完是一个单元,做不完就输了。
  女性的手比较巧于运用,当然是和幼年的游戏动作很有关系。记得读外国杂志说,有的外科医生学女人用两根针织毛线,就是为了练习手指运用的灵巧。
  挝子儿,冬日玩得多,因为是在室内桌上。记得冬日在小学读书时,到了下课十分钟,男生抢着跑出教室外面野,女生赶快拿出毛线围巾铺在课桌上,挝起子儿来。
  为了收集这些玩具给《汉声》,我买来一些白果,试着玩玩。结果是扔上一颗白果,老花眼和略有颤抖的手,不能很准确的同时去拣桌上的和接住空中落下来的了。很悲哀呢!
  除了挝子儿,在桌上玩的,还有“弹铁蚕豆儿”。顾名思义,蚕豆名铁,是极干极硬的一种。没吃以前,先用它玩一阵吧,一把撒在桌上,在两粒之中用小指立着划过去,然后捏住大拇指和食指,大拇指放出,以其中的一粒弹另外一粒,不许碰到别的。弹好,就可以拣起一粒算胜的,再接着做下去,看看能不能把全有的都弹光算赢了。

  跳绳和踢毽子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玻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是我们用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儿”,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个歌可以念、踢,照歌词动作:“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念完,刚好踢十下,但是踢到第五下以后,就都是“特技”了!

  活玩意儿

  小姑娘和年幼的男孩,到了春天养蚕,也可以算“玩”的一种吧!到了春天,孩子们来索求去年甩在纸上的蚕卵,眼看着它出了黑点,并且动着,渐渐变白,变大。于是开始找桑叶,洗桑叶,擦干,撕成小块喂蚕吃。要叶丝了,用墨盒盖,包上纸,把几条蚕放上去,让它吐丝,仔细铲除蚕屎。吐够了做成墨盒里泡墨汁用的芯子,用它写毛笔字时,心中也很亲切,因为整个的过程,都是自己做的。
  最意想不到的,北平住家的孩子,还有玩“吊死鬼儿”的。吊死鬼儿,是槐树虫的别名,到了夏季,大槐树上的虫子像蚕一样,一根丝,从树上吊下来,一条条的,浅绿色。我们有时拿一个空瓶,一双筷子,就到树下去一条条的夹下来放进瓶里,待夹了满满一瓶,看它们在瓶里蠕动,是很肉麻的,但不知为什么不怕。玩够了怎么处理,现在已经忘了。
  雨后院子白墙上,爬着一个浅灰色的小蜗牛,它爬过的地方,因为黏液的经过,而变成一条银亮的白线路了。你要拿下来,谁知轻轻一碰,蜗牛敏感的触角就会缩回到壳里,掉落到地上,不出来了。这时,我们就会拉出了声音唱念着:
  “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你妈——你爹,给你买烧饼羊肉吃呀!……”
  又在春天的市声中,有卖金鱼和蝌蚪的,蝌蚪北平人俗叫“蛤蟆骨朵儿”。花含苞未开时叫“骨朵儿”,此言青蛙尚未长成之意。北平人活吞蝌蚪,认为清火。小孩子也常在卖金鱼挑子上买些蝌蚪来养,以为可以变成青蛙,其实玻璃瓶中养蝌蚪,是从来没有变成过青蛙的,但是玩活东西,总是很有意思的。

  剪纸的日子

  一张张四四方方彩色的电光纸,对折,对折,再对折,小小的剪子在上面运转自如地剪起各种花样。剪好了,打开来,心中真是高兴,又是一张创作,图案真美,自己欣赏好一阵子,夹在一本爸爸的厚厚的洋书里。
  剪纸,并不是小学里的剪贴课,而是北方小姑娘的艺术生活之一。有时我们几个小女孩各拿了自己的一堆色纸,凑在一起剪,互相欣赏,十分心悦。
  等到长大些,如果家中有了喜庆之事,像爷爷的生日,哥哥娶嫂子,到处都要贴寿字、双喜字,我们就抢不及地帮着剪,这时有创意的艺术字,就可以出现了。

  1978年11月

参考资料: http://book.ayinfo.ha.cn/mjwj/ll/linhaiyin/zzz/031.htm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