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造假的BBC砸招牌了吗?
2018-04-10 · 知道合伙人公共服务行家
知道合伙人公共服务行家
向TA提问 私信TA
纪录片界的大神BBC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最近BBC纪录片《人类星球》被揭发造假,而BBC也承认了。
BBC这次属于不小心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2011年播出的《人类星球》系列中,有一集讲的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科罗威人的生活,片中描绘了科罗威人现场在森林中建造一座树屋,入住树屋的过程。
但是在今年BBC2拍摄的《我与部落的一年》(My Year With The Tribe)系列中,出现了同样的树屋场景。主持人要求去看看树屋。但科罗威人不确定能不能进,因为这些树屋都是假的,担心不够坚固。
部落的一名成员在片中称,他们当时建造树屋是为了“为海外的节目制作者提供利益”。
实锤面前,BBC只好乖乖承认。
然而,这已经不是BBC第一次卷入造假丑闻了。
2015年,制片团队在找不到一只“野生”狼来拍摄场地时,使用了半驯化的狼。《沙漠:火炉中的生活》中,两名蒙古骆驼牧人在穿越戈壁沙漠时向“野生”狼开枪,然后讨论了猎杀失败的挫败感。
BBC承认,实际拍摄中,这只半驯化的狼有驯兽师引导方向,配合拍摄出现。
2011年,一段关于委内瑞拉丛林里野生动物的视频,BBC是在工作室拍摄了一只蜘蛛。
2013年,一位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师Doug Allan曾参与过许多BBC的系列作品,他透露,大多数涉及小型哺乳动物的内容都是在受控环境下拍摄的。
此前令人震撼的鬣鳞蜥幼仔被蛇群围捕出逃的惊人画面其实也是两个画面拼接的,被蛇群围攻和最终逃生的并非同一只鬣鳞蜥。
但BBC辩护称:
“这不是造假,用两架照相机拍摄,让我们可以同时追踪鬣蜥蜴和蛇的视角。这在自然历史电影制作中是很常见的,镜头是分开拍摄的,比如鬣蜥的特写镜头,让故事尽可能清晰。这完全符合自然历史电影制作的标准,而且绝对符合BBC的编辑政策指导方针,而且是动物行为的真实再现。”
无论如何,拼接、合成让纪录片的震撼度大打折扣,BBC纪录片的口碑一直很好,究竟为什么自毁长城?
首先,是经费和时间限制。
动物的行为很难捕捉,曾有拍摄日记介绍,摄像师为了拍鳄鱼捕猎蹲守了一个月,只为了几分钟的片段。
据英国,一位摄影师说:“等了两天之后,当你什么素材也没有,只剩24小时的时间,钱已经用完了,你会有一种绝望的感觉。”
不过,BBC的纪录片团队已经很壕了。
据悉,BBC纪录片部门是一个独立运行的商业纪录片部门,按照商业模式运营。启动资金往往来自订金,当然大制作还需要BBC来垫付。
BBC很有钱,近几年每年的收入约在50亿英镑左右(2016年为49.5亿)。超过7成收入是通过英国公民支付的电视执照费产生的。
根据英国法律规定,除了75岁以上的老人,任何拥有电视机的家庭都需要向BBC交纳电视执照费,拒交属于违法。
在去年,BBC的电视执照费收入总计约为37.9亿英磅(约合337亿人民币)。大型纪录片在内的节目支出,都是从电视执照费这部分支出。
其次,摆拍有时候是为满足观众胃口的诉求。
拍摄者现场的观感与观众在屏幕上的体验非常不同,摄影师称,“我无法忘记在沼泽地忽然遇到黄鼠狼或者在约克郡的一个花园里看到了一只白鼬跳舞。但大多数观众不会满足于此,他们要求更多剧情。”
著名BBC制作人大卫•阿滕伯勒爵士曾称,在受控制的情况下拍摄是对动物更友善的做法。许多关于自然界的影片中构建的“戏剧”本质上都是不真实的。
“在拍摄生活在偏远地区与世隔绝的部落时,我们也会使用同样的手法。”
另外,拍摄者也会考虑尽量不打扰野生动物的生活,就只好找被驯养的动物或者在可控的环境内完成,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只要保证不伪造不存在的事物和特性即可。
之前被扒的《冰冻星球》中北极熊出生的场景也不是在野外拍摄的,是在人工搭建的场景内。
当时面对造假指责,阿滕伯勒爵士回应称,“如果在野生北极熊穴中拍摄,成年北极熊不是会杀死幼熊,就是会杀死摄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