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如何调节软硬水质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随着气温渐渐升高,夏季养鱼最需要关心的就是水温了,如果这时候没有好好注意水温的变化很有可能引起水质的改变,这时候就比较容易出现观赏鱼的疾病了。那么夏季养鱼该如何调节水质呢?
1、定期加注新水:一般7—10天加水或换水一次,每。平时注意观察,根据水质情况及时采取加水、换水措施进行适当调节,保证池水利于鱼类生长。
2、增氧机增氧
精养池在夏季应安装增氧机,在晴天的中午2—3时开增氧机调节水质,有浮头危险时,开增氧机增氧。
3、其他方法
在夏季,还要采用其他辅助方法来调节水质,比如定期搅动池底,促使物质循环代谢;及时清除污物、残饵防污染,适时杀灭水蚤及其他药物调节法等。
4、防止鱼病
夏季也是鱼病的易发季节,应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食场、饵料台每10天清理一次,然后每个食场用漂白粉250g或生石灰7.5—10kg,用水溶化后泼洒,一般可每15天全池泼洒一次,使水中漂白粉达1mg/kg或泼洒生石灰达20mg/kg来防病治病。平时还应注意观察。发现鱼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展开全部
家鱼养殖主要看的还是池塘水质的问题,养殖家鱼如果池塘水质没有达到要求,不仅对于的生长效益有影响,同时对于防病效果也是有所影响。那么在养殖甲鱼的池塘中,如何判断和了解家鱼池塘所需要池塘水质条件呢!
1 池塘水质的基本要求
家鱼养殖池水质要求“肥、活、爽、嫩”,透明度25~30cm左右(浮游植物总量为20mg/L)。“肥”指水色浓,浮游生物多且鱼类易消化种类的数量多,可通过水的透明度大小来反映,一般精养鱼池的透明度在20~40厘米,最好为25~30厘米;“活”指水色和透明度常有变化(日变化和半月变化),不滞死,是浮游植物处于繁殖旺盛期的表现;“嫩”指水肥适中,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蓝藻等难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水色灰蓝或蓝绿,或者浮游植物细胞衰老,均会减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爽”是指水质清爽而不污浊,水色不太浓,透明度一般大于20~25cm,水中溶氧量较高,水面洁净,无油膜、浮沫、泛泡等。生产中要保持肥、活、嫩、爽的水质,就要定时、定量、定质向池塘输送物质(饲料、肥料),经常更新池水,改善水溶氧状况,注意水色变化。
2 养殖水质状况的判断
良好的水质在生长旺季应保持鲢鱼和鳙鱼3~5天轻浮头一次,以清晨4点钟前后浮头,日出后很快下去为适宜。多年来,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和渔农总结出“四看”方法来判断水质状况。
2.1 看水色
水色是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天空和池底色彩的综合反映。因此,可以根据水色的不同,经验地将养殖水体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类型水色与水质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2 看水色的变化
水色与水质状况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也有人并不十分强调水的颜色,而认为不论水的颜色优劣有变化的水就是好水。鱼类易消化藻类种类的不断更新,是“活水”的最好表现,也是稳定高产的前提。一方面,水色间隔10~15天会出现浓淡交替周期性变化,这是由于藻类的一个优势种群被另一个优势种群替代的结果;另一方面,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也随之出现明显的日或月的周期性变化。这是因为鱼类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白天随着光照增强,藻类逐渐趋向上层,下午2时左右藻类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夜间由于光照的减弱,藻类的分布较均匀,这样水体便形成上午透明度大、水色清淡,下午透明度小、水色浓厚的日变化特点,在产殖生产中,应根据水色掌握好水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在上一个周期末,及时采取综合措施,培育好下一个周期优势藻类及浮游动物种群,利于 “活水” 建立和鱼类采食。
2.3 看下风油膜
根据池塘下风处(特别是下风口的池塘角落)油膜的颜色、面积、厚薄来判断水质好坏。好水:一般下风油膜多、较厚、性粘、发泡并伴有明显的日变化,即上午呈褐色或烟灰色,下午多呈绿色,油膜中除有机碎屑外,还含有大量藻类;坏水:下风油膜面积过多、过厚且伴着阵阵恶心味,甚至发黑变臭,应立即进行换、冲水,同时根据天气情况,严格控制施肥量或停止投饵或施肥。
2.4 看水华
水华能直观地反映水的理化性质、生物特点,以及对鱼类的影响与危害状况,是判断水质的理想指标。
3 水质调控的常规方法
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调控的常规方法有合理施肥、调节水位、科学增氧、定期搅动塘底、施用改良剂和采用生物方法等等。
3.1 合理施肥
施肥应贯彻抓两头(春秋两季水温低时多施有机肥料)、带中间(夏季水温高时施用无机肥料)、重施基肥、巧施磷肥,以磷促氮的原则,通过“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看鱼状况)施肥技巧,采用有机与无机肥结合的方法合理进行施肥,可保持养鱼水体处于“肥、活、嫩、爽”状态,改善池塘溶氧状况, 促进池塘浮游生物稳定和持续的生长。
3.1.1 首先要施好基肥 基肥以农家肥为主,要施得早、施得重,应占全年施肥总量60%~70%,一般为有机肥250~400千克/亩。新开的鱼池或淤泥较少的池塘在放养前至3月份的施肥量要占全年施肥量的50~60%,冬季鱼池清理后,便可将肥料施入池底,让日光曝晒几天然后加水,或清塘后鱼种下塘前10天左右进行。花、白鲢鱼塘,按亩施大粪1000kg或猪粪、牛粪250~750kg。淤泥多的老塘,可少施或不施。基肥的种类除粪肥外,还有厩肥和绿肥,一般按500-600 kg/亩施用。
3.1.2 其次要施好追肥 施追肥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补充水中的营养物质,为鲢、鳙等肥水鱼繁殖天然饵料。应灵活追肥,做到适时、均匀和少量、多次,使池水保持 “肥、活、嫩、爽”,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间。一般3~5月以追施有机肥为主,6~11月份以追施无机肥和2010益藻肥为主,春季每隔10~15天追肥一次,夏秋季每隔7~10天追肥一次。对主养鲢、鳙鱼的池塘,应狠“抓两头”(即抓春、秋两个季节)培水,6月份以前池水透明度可在25厘米左右,因为春、秋两季的水温较低,适宜浮游生物繁殖,也有利于鲢、鳙鱼的生长,故可大量施用各种有机肥。一般每亩一次施腐熟有机肥50~80Kg,可连续追肥几天;每月追施无机化肥3~5次,每次每亩施氮肥尿素1.5 Kg(或碳酸氢铵4 Kg)、过磷酸钙2~4 Kg;若氮、磷、钾混合施用,其比例为8:8:4;一次施肥量以氮0.6、磷0.9、钾0.45ppM为宜。在鱼类快速生长的夏季(7~9 月),由于水温较高,投饲量又大,水质一般都较肥,可采用“带中间”(即带夏季)培水,施用无机肥料和2010益藻肥,适当增加施肥次数,减少每次施肥量,并且此时水中含氮量较高,含磷量很低,氮、磷比例严重失调,追肥时,还应采用“巧施磷肥,以磷促氮”来培水。
3.1.3 巧施磷肥,以磷促氮 在高产鱼池或鱼类快速生长的夏季由于有机肥料和饵料的投放总量较多,会造成水中氮磷比例失调,使无机氮含量常可达到1~4毫克/升,而磷含量却很低,经常只有0.01毫克/升,氮和磷的含量比达300~500:1,甚至高达1196:1,而正常的氮、磷含量比为100~200:1,据测定,氮磷比例维持在184:1时,鱼类容易消化的藻类明显增加。研究表明,磷含量偏低、氮磷比例严重失调是限制水中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鱼类的主要生长季节采用“巧施磷肥,以磷促氮” 的原则追施磷肥不仅补磷促氮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提高池塘生产力作用,而且又不易败坏水质,对池鱼有利,对促进和提高池塘产鱼性能有事半功倍之效。生产中, 一般在5~9月份(夏季)的高产鱼池,每隔15天左右喷施磷肥一次,每次施鱼特灵3.3公斤或过磷酸钙10公斤,使池水磷肥浓度增至5ppm(鱼特灵)或15ppm(过磷酸钙),氮磷比例维持在184:1左右。
3.1.4 “四看”施肥技巧 施肥要根据季节、天气、水色、鱼活动情况来灵活进行。
1)看季节:按照“春季少施,夏季稳施,秋季重施” 的原则进行。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不大,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可少施追肥。夏季水温渐高,施肥总量要多于春、秋季,施肥要量少次多,要防止水质恶化,造成泛塘事故,要适时加水,改良水质;夏秋之交,由暑热转为秋凉,正是“鱼长三伏”的时候要多施肥,以促进鱼的生长。
2)看天气:天气晴稳,气压高,可多施肥;雾天雾散后再施肥;阴雨天、天气变化无常时应少施肥;天气闷热,气压低,雷阵雨前或下大雨时则应停止施肥。
3)看水色:水色清淡,表示水质清瘦要多施肥。水呈茶褐色、浅褐色或绿豆色,表示水质好,肥度适当,可少施或不施;水呈暗灰色或蓝绿色,表示水质过肥,应停肥,并要立即冲水。当水色转淡时,要及时施追肥。水色转浓变黑,减少投喂,并加注新水。
4)看鱼活动情况:鱼对水的肥瘦和溶氧的多少反应最为灵敏。晴天清晨鱼不浮头时,说明水瘦,应该多施肥,如凌晨2~3点钟发现浮头或严重浮头到八九点钟还不下沉,手击掌声浮头的鱼反应迟钝或无动于衷,要停止施肥。
1 池塘水质的基本要求
家鱼养殖池水质要求“肥、活、爽、嫩”,透明度25~30cm左右(浮游植物总量为20mg/L)。“肥”指水色浓,浮游生物多且鱼类易消化种类的数量多,可通过水的透明度大小来反映,一般精养鱼池的透明度在20~40厘米,最好为25~30厘米;“活”指水色和透明度常有变化(日变化和半月变化),不滞死,是浮游植物处于繁殖旺盛期的表现;“嫩”指水肥适中,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蓝藻等难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水色灰蓝或蓝绿,或者浮游植物细胞衰老,均会减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爽”是指水质清爽而不污浊,水色不太浓,透明度一般大于20~25cm,水中溶氧量较高,水面洁净,无油膜、浮沫、泛泡等。生产中要保持肥、活、嫩、爽的水质,就要定时、定量、定质向池塘输送物质(饲料、肥料),经常更新池水,改善水溶氧状况,注意水色变化。
2 养殖水质状况的判断
良好的水质在生长旺季应保持鲢鱼和鳙鱼3~5天轻浮头一次,以清晨4点钟前后浮头,日出后很快下去为适宜。多年来,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和渔农总结出“四看”方法来判断水质状况。
2.1 看水色
水色是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天空和池底色彩的综合反映。因此,可以根据水色的不同,经验地将养殖水体划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类型水色与水质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2.2 看水色的变化
水色与水质状况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也有人并不十分强调水的颜色,而认为不论水的颜色优劣有变化的水就是好水。鱼类易消化藻类种类的不断更新,是“活水”的最好表现,也是稳定高产的前提。一方面,水色间隔10~15天会出现浓淡交替周期性变化,这是由于藻类的一个优势种群被另一个优势种群替代的结果;另一方面,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也随之出现明显的日或月的周期性变化。这是因为鱼类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白天随着光照增强,藻类逐渐趋向上层,下午2时左右藻类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夜间由于光照的减弱,藻类的分布较均匀,这样水体便形成上午透明度大、水色清淡,下午透明度小、水色浓厚的日变化特点,在产殖生产中,应根据水色掌握好水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在上一个周期末,及时采取综合措施,培育好下一个周期优势藻类及浮游动物种群,利于 “活水” 建立和鱼类采食。
2.3 看下风油膜
根据池塘下风处(特别是下风口的池塘角落)油膜的颜色、面积、厚薄来判断水质好坏。好水:一般下风油膜多、较厚、性粘、发泡并伴有明显的日变化,即上午呈褐色或烟灰色,下午多呈绿色,油膜中除有机碎屑外,还含有大量藻类;坏水:下风油膜面积过多、过厚且伴着阵阵恶心味,甚至发黑变臭,应立即进行换、冲水,同时根据天气情况,严格控制施肥量或停止投饵或施肥。
2.4 看水华
水华能直观地反映水的理化性质、生物特点,以及对鱼类的影响与危害状况,是判断水质的理想指标。
3 水质调控的常规方法
家鱼养殖中池塘水质调控的常规方法有合理施肥、调节水位、科学增氧、定期搅动塘底、施用改良剂和采用生物方法等等。
3.1 合理施肥
施肥应贯彻抓两头(春秋两季水温低时多施有机肥料)、带中间(夏季水温高时施用无机肥料)、重施基肥、巧施磷肥,以磷促氮的原则,通过“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看鱼状况)施肥技巧,采用有机与无机肥结合的方法合理进行施肥,可保持养鱼水体处于“肥、活、嫩、爽”状态,改善池塘溶氧状况, 促进池塘浮游生物稳定和持续的生长。
3.1.1 首先要施好基肥 基肥以农家肥为主,要施得早、施得重,应占全年施肥总量60%~70%,一般为有机肥250~400千克/亩。新开的鱼池或淤泥较少的池塘在放养前至3月份的施肥量要占全年施肥量的50~60%,冬季鱼池清理后,便可将肥料施入池底,让日光曝晒几天然后加水,或清塘后鱼种下塘前10天左右进行。花、白鲢鱼塘,按亩施大粪1000kg或猪粪、牛粪250~750kg。淤泥多的老塘,可少施或不施。基肥的种类除粪肥外,还有厩肥和绿肥,一般按500-600 kg/亩施用。
3.1.2 其次要施好追肥 施追肥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补充水中的营养物质,为鲢、鳙等肥水鱼繁殖天然饵料。应灵活追肥,做到适时、均匀和少量、多次,使池水保持 “肥、活、嫩、爽”,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间。一般3~5月以追施有机肥为主,6~11月份以追施无机肥和2010益藻肥为主,春季每隔10~15天追肥一次,夏秋季每隔7~10天追肥一次。对主养鲢、鳙鱼的池塘,应狠“抓两头”(即抓春、秋两个季节)培水,6月份以前池水透明度可在25厘米左右,因为春、秋两季的水温较低,适宜浮游生物繁殖,也有利于鲢、鳙鱼的生长,故可大量施用各种有机肥。一般每亩一次施腐熟有机肥50~80Kg,可连续追肥几天;每月追施无机化肥3~5次,每次每亩施氮肥尿素1.5 Kg(或碳酸氢铵4 Kg)、过磷酸钙2~4 Kg;若氮、磷、钾混合施用,其比例为8:8:4;一次施肥量以氮0.6、磷0.9、钾0.45ppM为宜。在鱼类快速生长的夏季(7~9 月),由于水温较高,投饲量又大,水质一般都较肥,可采用“带中间”(即带夏季)培水,施用无机肥料和2010益藻肥,适当增加施肥次数,减少每次施肥量,并且此时水中含氮量较高,含磷量很低,氮、磷比例严重失调,追肥时,还应采用“巧施磷肥,以磷促氮”来培水。
3.1.3 巧施磷肥,以磷促氮 在高产鱼池或鱼类快速生长的夏季由于有机肥料和饵料的投放总量较多,会造成水中氮磷比例失调,使无机氮含量常可达到1~4毫克/升,而磷含量却很低,经常只有0.01毫克/升,氮和磷的含量比达300~500:1,甚至高达1196:1,而正常的氮、磷含量比为100~200:1,据测定,氮磷比例维持在184:1时,鱼类容易消化的藻类明显增加。研究表明,磷含量偏低、氮磷比例严重失调是限制水中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鱼类的主要生长季节采用“巧施磷肥,以磷促氮” 的原则追施磷肥不仅补磷促氮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提高池塘生产力作用,而且又不易败坏水质,对池鱼有利,对促进和提高池塘产鱼性能有事半功倍之效。生产中, 一般在5~9月份(夏季)的高产鱼池,每隔15天左右喷施磷肥一次,每次施鱼特灵3.3公斤或过磷酸钙10公斤,使池水磷肥浓度增至5ppm(鱼特灵)或15ppm(过磷酸钙),氮磷比例维持在184:1左右。
3.1.4 “四看”施肥技巧 施肥要根据季节、天气、水色、鱼活动情况来灵活进行。
1)看季节:按照“春季少施,夏季稳施,秋季重施” 的原则进行。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不大,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可少施追肥。夏季水温渐高,施肥总量要多于春、秋季,施肥要量少次多,要防止水质恶化,造成泛塘事故,要适时加水,改良水质;夏秋之交,由暑热转为秋凉,正是“鱼长三伏”的时候要多施肥,以促进鱼的生长。
2)看天气:天气晴稳,气压高,可多施肥;雾天雾散后再施肥;阴雨天、天气变化无常时应少施肥;天气闷热,气压低,雷阵雨前或下大雨时则应停止施肥。
3)看水色:水色清淡,表示水质清瘦要多施肥。水呈茶褐色、浅褐色或绿豆色,表示水质好,肥度适当,可少施或不施;水呈暗灰色或蓝绿色,表示水质过肥,应停肥,并要立即冲水。当水色转淡时,要及时施追肥。水色转浓变黑,减少投喂,并加注新水。
4)看鱼活动情况:鱼对水的肥瘦和溶氧的多少反应最为灵敏。晴天清晨鱼不浮头时,说明水瘦,应该多施肥,如凌晨2~3点钟发现浮头或严重浮头到八九点钟还不下沉,手击掌声浮头的鱼反应迟钝或无动于衷,要停止施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自然水域的池塘都是弱碱性的比较多。在养鱼过程中,水质会慢慢成酸性。
这时候可以泼洒生石灰水,调节酸碱度。
生石灰水不仅能调节水质酸碱度,还能改善水质,增加水体钙质,使淤泥板结。
这时候可以泼洒生石灰水,调节酸碱度。
生石灰水不仅能调节水质酸碱度,还能改善水质,增加水体钙质,使淤泥板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