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
秦始皇叫嬴政,这个大家都知道。他的两个比较出名的儿子,一个叫扶苏,一个叫胡亥。一个姓“扶”、一个姓“胡”。其实不是这样的,扶苏和胡亥都姓“赢”。只是没有人直呼他们大名,因为秦朝时,大臣们称呼皇帝的儿子都是在“公子”二字的后面加皇子的名。比如“公子扶苏”、“公子胡亥”、 “公子将闾”。这就像我们现在看清朝电视剧,称呼皇子都是在排行后面加个“爷”字。比如:“四爷”、“八爷”、“十三爷”。 后来人们就习惯了这种称呼,把赢扶苏称之为“扶苏”,把赢胡亥称之为“胡亥”。就有了老爸姓赢,一个儿子姓扶、一个儿子姓胡的错觉。
他们完整的姓名应该叫赵扶苏,赵胡亥。因为他们都是嬴姓赵氏。另外补充一点,嬴政的叫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先秦时代,成年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比如孟姜女,就是姜姓女子。所以嬴政应该叫赵政。姜子牙,应该叫吕尚,应该他是姜姓吕氏的。秦国与赵国都很有意思,都是嬴姓赵氏,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祖先,造父,封于赵城,所以是嬴姓赵氏。
为什么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儿子却叫扶苏和胡亥,是因为扶苏和胡亥只是他们的名。不服苏荷,胡亥是同嬴政一个姓氏,他们都是赵氏,周易其实嬴政又叫赵政,而扶苏和胡亥,又叫赵扶苏和赵胡亥。
在我们现在的世界里,姓和氏其实已经融为一体了,但是在那个遥远的战国时期姓氏是分开的。开始原本只有姓,没有氏,是后来因为人口的增多,发现姓不够用了,于是就产生了姓的分支是。但是这个氏也是尊贵贵族的人才能够使用的。最开始的姓有八个,姬、姜、姚、妫、姒、嬴、妘、姞。这些都是一些皇室贵族才能用的,比如皇后皇帝这个等级的。他们对于姓和氏,这个名字的叫法是很有讲究的。
这个氏也不是随便乱取的,一般和封地有关。这就足以说明这个氏也是要很重要的人物,在很高的地位才能够使用。举个例子,比如秦朝变法的商鞅,商鞅是魏国人,所以他也叫卫鞅。项羽的项也是这样得来的。
秦始皇嬴政是赵国人,所以他按我们现在的叫法,他应该叫赵政。所以他儿子叫扶苏,胡亥也就不难理解了。扶苏是嬴政的大儿子,嬴姓,赵氏,名扶苏,又叫扶苏公子公子扶苏。胡亥是秦始皇的儿子,又称秦始皇二世。这样理解就不会觉得奇怪了。所以我们得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了解了历史的规律才能理解历史。
秦始皇的名字一定不陌生,他还有两个十分出名的儿子,大儿子扶苏和小儿子胡亥,大儿子扶苏是一位贤德仁义的人,小儿子胡亥就是秦朝第二位皇帝,称为秦二世。但对于秦始皇的名字,我们一直是叫法错误的,古代人的叫名方式和我们不同,我们一直称秦始皇为嬴政,因为我们现代人都习惯把姓和名连在一起叫,但其实古代人除了姓和名之外还有个氏。
所以准确来说秦始皇就是姓嬴、名政、赵氏,在以前,人们通常都是说氏的,因此秦始皇准确来说应该为赵政。而我们经常称呼的“公子扶苏”“公子胡亥”其实是忽略了他们的姓氏,他们都是姓赢,在古代也没有人直呼他们的大名,大臣们也都是在公子后面加上他们的名字,比如“公子扶苏,”就像后来的清朝,也没人直呼阿哥皇子的名字,下人们都称“四爷”“八爷,”就算是皇帝额娘叫他们,也是“四阿哥”“八阿哥,”只是不经常提及名字罢了。
在先秦时期,男子是不称呼姓称氏,女子和男子的叫法也不一样,女子称姓不称氏,就比如孟姜女其实是姓姜的。秦国和赵国姓氏都是相同的,所以嬴政是赵氏。男女不同,不同等级的人叫法也不同,只有平民和女人才称姓,贵族都是称氏。
所以,现在应该明白了,古代人的名字叫法很复杂,除了姓氏名外,还有字号,就比如孔子姓子,孔氏,名丘,字仲尼,姓是比较稳定的而氏是可以根据主人的社会地位变化而变化的。我们现在为了方便,字号已经不用了。所以总结一下,秦国也叫赢秦,秦始皇本人姓赵名政,因为是国君也叫嬴政,他的兄弟本族和儿子们不可以姓赢,叫只能是赵扶苏赵胡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