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如何通大秦?
1个回答
2019-02-01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葱岭以西与汉朝交往的国家中,有一个大秦国,大秦是罗马帝国的汉名。《后汉书》卷八八中这样写道:“大秦国一名犁,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称大秦之前,安息人、东方人已习惯于把罗马称为“犁料”)实际上,大秦在汉语中是“泰西”的意思(泰西,旧时指西洋,主要指欧洲)。秦是西方之国,西海亦称秦海,大秦或海西都代表了极西的国家。汉代中国人把罗马当做“泰西”之国,公元初的罗马史家也把“赛里斯”(古希腊人给中国的另一个名称)当做亚细亚极东的国家。公元50年,罗马史家波庞尼斯·梅拉在他的书中写道:“亚细亚极东地方有印度人、赛里斯人、斯基泰人。印度人地处最南,斯基泰人居于极北,而赛里斯人则住在正中。”
公元一世纪时,由于丝绸贸易的需要,罗马世界与中国的商业往来,已经难以由里海北岸草原民族的中介得到满足,于是通过安息的丝路受到了更大的关注。《后汉书》中写到了罗马欲与中国通商的迫切愿望:“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缯:zēng,中国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彩,彩色的丝绸)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尽管如此,民间商业往来仍在战争的缝隙中继续进行,中国内地的丝织品以及铁器、铜器和漆器等经新疆源源西运,而经新疆运到中原的进口货物数量也很可观。进口货物中,除了奢侈品以外,大宗的是棉、毛织物和各种香药,其中很多出自罗马。
《魏略》(纪传体史书,三国魏鱼豢hudn撰,记曹魏史事)中详细记载了大秦的物产,实际上是罗马与中国进行交易的各项出口货单。在这张货单上,对矿物、动物、珠宝、玻璃、织物和香药等都分门别类地加以记述,其详细程度在中国古籍中前所未有。这种情况正好反映了公元初三个世纪中,中国和罗马之间商业往来的频繁以及经济交流的活跃程度。
中国方面也对中罗的直接往来作出了努力。《后汉书·西域传》中记述了公元97年东汉使者甘英欲往大秦的始末:“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日:‘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这件本应在中西交通史上留下巨大影响的出使行动,竟因大海所阻而夭折,实属千古憾事,但从班超有意采取遣使行动以及甘英已“临大海欲渡”来看,这件事本身就反映了当时中国与罗马的接触水平。尽管甘英没能完成他的外交使命,这件事仍不失其历史意义。
第一个把丝国——“赛里斯”(Serice)之名介绍给西方的,是曾在波斯宫廷当过御医的希腊人克泰西亚斯(Cte~sias)。克泰西亚斯生活在波斯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末。公元前398年,他返回希腊,开始撰写《波斯》一书,共23卷,记述迄于公元前398年的波斯历史。此外,他还根据自己的采访笔记编写过一部印度史。尽管克氏之书今已不存,但“赛里斯”之名却一直传扬了下来。丝绸之路开辟之后,丝绸越来越多地运抵希腊罗马等地,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也日渐真切。
在罗马帝国时期,丝绸价高如黄金,其优异特质又非其他任何织物所能替代,因而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注意。古罗马作家大普林尼(Gains Plinius Secundus,公元23~79年),曾对丝绸的经济价值与社会影响作过充分论述,在其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一书中,有一段关于中国丝绸的著名文字:
赛里斯国林中产丝,驰名字内。丝生于树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富豪贵族之夫人娇媛,裁成衣服,光辉夺目……(罗马)奢侈之风,由来渐矣。
至于今代,乃见凿通金山,远赴赛里斯国以取衣料……据最低之计算,吾国之金钱,每年流入印度、赛里斯及阿拉伯半岛三地者,不下一万万赛斯透司,此即吾国男子及妇女奢侈之酬价也。在这里,大普林尼不但盛赞了中国丝绸的精美,还特别强调了丝绸作为当时最高级的奢侈品使罗马金银大量外流的后果。当然,如果据此便认为丝绸乃是导致古罗马衰亡的祸国,那是言过其实,但从大普林尼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看,却可知丝绸贸易在当时占有着巨大份额。中国的工艺特产能对一个远方大国产生如此影响,在世界历史上当属罕见。
从史书的记载中可知,奔波于陆上或海上丝绸之路的众多商旅,除中国和亚洲各国人士外,也有不少罗马人和希腊人。公元二世纪中叶,希腊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克劳德·托勒密(ClaudiusPtolemy,约公元90—168年)在其所著《地理学》一书中,援引另一位希腊地理学家马里努斯(Marinus)的记载,提到一位名叫马埃斯·蒂蒂安努斯的希腊商人,世代经营赛里斯贸易,他的父亲和他都经常派商队前往中国。虽然他本人从未到过东方,他的商行却掌握了有关贸易路线的详细资料。显然,在蒂蒂安努斯手下工作的商务人员为数不少,像他那样的商行也非个别。随着丝绸贸易的兴盛,西方对养蚕缫丝的秘密也逐渐知晓。大普林尼时还只知“丝生于树上”,到二世纪中叶,希腊地志学家保萨尼阿(Pausanias)在《希腊纪事》中,已对蚕丝作了较为具体的说明。他指出赛里斯人之丝非取自植物,而是由希腊人所称“塞儿”(意指蚕)的昆虫所产;塞里斯人为蓄养这种昆虫还建造了冬夏咸宜的房屋(即蚕房)。尽管保萨尼阿之说仍有不少误传,比如说蚕龄5岁,头4年喂小米,第5年喂芦草之类,但其基本内容肯定是得自与中国有过亲身接触的人士。
公元一世纪时,由于丝绸贸易的需要,罗马世界与中国的商业往来,已经难以由里海北岸草原民族的中介得到满足,于是通过安息的丝路受到了更大的关注。《后汉书》中写到了罗马欲与中国通商的迫切愿望:“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缯:zēng,中国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彩,彩色的丝绸)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尽管如此,民间商业往来仍在战争的缝隙中继续进行,中国内地的丝织品以及铁器、铜器和漆器等经新疆源源西运,而经新疆运到中原的进口货物数量也很可观。进口货物中,除了奢侈品以外,大宗的是棉、毛织物和各种香药,其中很多出自罗马。
《魏略》(纪传体史书,三国魏鱼豢hudn撰,记曹魏史事)中详细记载了大秦的物产,实际上是罗马与中国进行交易的各项出口货单。在这张货单上,对矿物、动物、珠宝、玻璃、织物和香药等都分门别类地加以记述,其详细程度在中国古籍中前所未有。这种情况正好反映了公元初三个世纪中,中国和罗马之间商业往来的频繁以及经济交流的活跃程度。
中国方面也对中罗的直接往来作出了努力。《后汉书·西域传》中记述了公元97年东汉使者甘英欲往大秦的始末:“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日:‘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这件本应在中西交通史上留下巨大影响的出使行动,竟因大海所阻而夭折,实属千古憾事,但从班超有意采取遣使行动以及甘英已“临大海欲渡”来看,这件事本身就反映了当时中国与罗马的接触水平。尽管甘英没能完成他的外交使命,这件事仍不失其历史意义。
第一个把丝国——“赛里斯”(Serice)之名介绍给西方的,是曾在波斯宫廷当过御医的希腊人克泰西亚斯(Cte~sias)。克泰西亚斯生活在波斯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末。公元前398年,他返回希腊,开始撰写《波斯》一书,共23卷,记述迄于公元前398年的波斯历史。此外,他还根据自己的采访笔记编写过一部印度史。尽管克氏之书今已不存,但“赛里斯”之名却一直传扬了下来。丝绸之路开辟之后,丝绸越来越多地运抵希腊罗马等地,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也日渐真切。
在罗马帝国时期,丝绸价高如黄金,其优异特质又非其他任何织物所能替代,因而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注意。古罗马作家大普林尼(Gains Plinius Secundus,公元23~79年),曾对丝绸的经济价值与社会影响作过充分论述,在其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一书中,有一段关于中国丝绸的著名文字:
赛里斯国林中产丝,驰名字内。丝生于树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富豪贵族之夫人娇媛,裁成衣服,光辉夺目……(罗马)奢侈之风,由来渐矣。
至于今代,乃见凿通金山,远赴赛里斯国以取衣料……据最低之计算,吾国之金钱,每年流入印度、赛里斯及阿拉伯半岛三地者,不下一万万赛斯透司,此即吾国男子及妇女奢侈之酬价也。在这里,大普林尼不但盛赞了中国丝绸的精美,还特别强调了丝绸作为当时最高级的奢侈品使罗马金银大量外流的后果。当然,如果据此便认为丝绸乃是导致古罗马衰亡的祸国,那是言过其实,但从大普林尼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看,却可知丝绸贸易在当时占有着巨大份额。中国的工艺特产能对一个远方大国产生如此影响,在世界历史上当属罕见。
从史书的记载中可知,奔波于陆上或海上丝绸之路的众多商旅,除中国和亚洲各国人士外,也有不少罗马人和希腊人。公元二世纪中叶,希腊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克劳德·托勒密(ClaudiusPtolemy,约公元90—168年)在其所著《地理学》一书中,援引另一位希腊地理学家马里努斯(Marinus)的记载,提到一位名叫马埃斯·蒂蒂安努斯的希腊商人,世代经营赛里斯贸易,他的父亲和他都经常派商队前往中国。虽然他本人从未到过东方,他的商行却掌握了有关贸易路线的详细资料。显然,在蒂蒂安努斯手下工作的商务人员为数不少,像他那样的商行也非个别。随着丝绸贸易的兴盛,西方对养蚕缫丝的秘密也逐渐知晓。大普林尼时还只知“丝生于树上”,到二世纪中叶,希腊地志学家保萨尼阿(Pausanias)在《希腊纪事》中,已对蚕丝作了较为具体的说明。他指出赛里斯人之丝非取自植物,而是由希腊人所称“塞儿”(意指蚕)的昆虫所产;塞里斯人为蓄养这种昆虫还建造了冬夏咸宜的房屋(即蚕房)。尽管保萨尼阿之说仍有不少误传,比如说蚕龄5岁,头4年喂小米,第5年喂芦草之类,但其基本内容肯定是得自与中国有过亲身接触的人士。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