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的整地步骤有哪些?
2019-07-09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整地的基本要求是:及时平整,全面耕到,土壤细碎,清除草根石块,并达到一定深度。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浅耕灭茬:
是以消灭农作物、绿肥、杂草茬口为主要目的的表土耕作措施。如果在农田或撩荒地、生荒地上新建苗圃,或者苗圃进行轮作,前茬是农作物、绿肥等,在春播的前一个秋季,作物收获后,就要进行浅耕灭茬。浅耕的深度农田一般4~7厘米,荒地10~15厘米。
浅耕可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消灭杂草和病虫害,切碎盘根错节的根系,减少耕作阻力。浅耕一般在农作物收割后立即进行,越早防止土壤蒸发效果越好。
浅耕工具为园盘耙、钉齿耙等。
2.耕地:
具有整地的全部作用,是整地的中心环节。
耕地深度:耕地的深度应根据育苗要求和苗圃地条件而定。播种苗区一般在20~25厘米,扦插苗区为25~35厘米。耕地过浅限制了根系生长,耕地过深,又会使苗木根系生长过长,起苗时易受损伤而降低苗木质量。耕地深度也和土壤条件有关。南方土壤粘重,北方土壤干旱,适当深耕,可改良土壤,增加蓄水。沙土地和土层薄的地方,适当浅耕可以防止风蚀,减少蒸发。土层薄的地方,逐年增加耕地深度2~3厘米,可加厚土层。耕地深度还和季节有关,一般秋耕深一些,春耕浅一些。耕地最好能达到上层翻地,下层松土的目的。
耕地季节:耕地多在春秋两季进行。北方一般在浅耕后的半个月进行。秋耕能消灭病虫害和杂草,改良土壤,还能有效地利用冬季积雪,增加土壤含水量。在秋季,风蚀严重的地方,可进行春耕。春耕常在土壤解冻后立即进行,耕后及时耙地,防止水分散失。冬季土壤不结冻的地区,可在冬季或早春耕作。
耕地的具体时间应视土壤含水量而定。土壤含水量达饱和含水量的50%~60%时耕地,效果好,又省力。在实际观察时,用手抓一把土捏成团,在1米高处自然落下,土团摔碎,即可耕作。
3.耙地:
耙地是在耕地后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耙地的目的是耙碎土壤,混拌肥料,平整土地,消除杂草,保蓄土壤水分。
耙地一般在耕地后立即进行,有时也要根据苗圃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灵活掌握。冬季有积雪时,可在第二年早春“顶凌耙地”以积雪保墒。土壤粘重的地方,也可在翌春耙地,通过土壤晒垡来改良土壤。耙地要求耙平耙透,达到平、松、碎。
耙地可用圆盘耙、钉齿耙、柳条耙等机械和工具。
4.镇压:
镇压的作用是破碎土块,压实松土层,促进耕作层的毛细管作用。镇压可在耙地后,或作床作垄后,或播种前和播种后进行。粘重的土地或土壤含水量较大时,一般不能镇压,以防土壤板结,不利于出苗。
镇压常用木磙、石磙和机引镇压器。
5.中耕:
中耕是在苗木生长季节进行的松土作业,主要目的是除草,同时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