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以”,在古代都有哪些意思?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以的古义有:凭借、因为、而、认为、令、用等,根据句子的实际情况理解。举例如:
1、作“凭借”之意:
先秦歌谣佚名《貍首诗》: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处。御于君所。
译文:大夫君子,凡凭借庶士(身份),小大无别,可驾车于君所。
2、作“因为、因”之意:
春秋时期孔子《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君子,不因好其言而举其人,不因人恶其人而废其言。
3、作“而”之意:
西汉礼学家戴圣《礼记·乐记》: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
译文:所以世道太平时的音乐中充满安适与欢乐。注:安以乐=以安而乐=因安而乐。
4、作“认为”之意:
战国时期刘向等人《战国策·齐策一》:皆以美于徐公。
译文:皆以为(某人)美于徐公。
5、作“使、令”之意:
战国时期刘向等人《战国策》: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
译文:我(泠向)想利用齐国替大王做事,使其攻宋。
6、作“用”之意:
先秦列御寇《列子·汤问·愚公移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就用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
展开全部
1、用;使用。战国·屈原《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
2、做。春秋·孔子《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有人了解你, 那么打算怎么做呢? )
3、认为。汉·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愿意用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
5、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秦国不将城池给赵国,赵国也不将和氏璧给秦国。)
6、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而我靠着捕蛇独自存活。)
7、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汉·班固《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在始元六年春天到达京师。)
8、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汉·刘向《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天下的局势有变化,王割舍汉中和楚国和好。)
9、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
10、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我和四个人拿着火把进入。)
11、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我之所以这样做,时将国家的大事放在自己的私仇之前。)
12、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草木茂盛,溪水漫流。)
13、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唐·韩愈《师说》:“作《师说》以贻之。”(作了这首《师说》来嘉奖他。)
14、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汉·范晔《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15、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唐·李朝威《柳毅传》:“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至于言语慎重不相互躲避的人,是偶然罢了,哪里有意呢!)
16、通“已”。已经。汉·司马迁《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士兵买来鱼煮了吃,得到鱼肚子里面的信,本来就认为这事很奇怪了。 )
17、通“已”。停止。春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没有停止,就可以称王了吗?)
18、只是。先秦·佚名《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君王所缺少的,只是义气罢了。)
2、做。春秋·孔子《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有人了解你, 那么打算怎么做呢? )
3、认为。汉·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愿意用十五座城换取和氏璧。)
5、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秦国不将城池给赵国,赵国也不将和氏璧给秦国。)
6、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而我靠着捕蛇独自存活。)
7、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汉·班固《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在始元六年春天到达京师。)
8、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汉·刘向《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天下的局势有变化,王割舍汉中和楚国和好。)
9、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
10、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我和四个人拿着火把进入。)
11、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我之所以这样做,时将国家的大事放在自己的私仇之前。)
12、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草木茂盛,溪水漫流。)
13、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唐·韩愈《师说》:“作《师说》以贻之。”(作了这首《师说》来嘉奖他。)
14、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汉·范晔《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15、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唐·李朝威《柳毅传》:“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至于言语慎重不相互躲避的人,是偶然罢了,哪里有意呢!)
16、通“已”。已经。汉·司马迁《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士兵买来鱼煮了吃,得到鱼肚子里面的信,本来就认为这事很奇怪了。 )
17、通“已”。停止。春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没有停止,就可以称王了吗?)
18、只是。先秦·佚名《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君王所缺少的,只是义气罢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因为,由于。2、而。3、把,拿,用。4、以为,认为。5、凭,靠。6、按照,依照。7、根据。8、通“已”,已经。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古文〕㠯《韵会》《正韵》养里切,怡上声。为也。《论语》视其所以。
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
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众正。又《诗·周颂》侯彊侯以。《注》彊民有余力来助者,以闲民转移执事者。
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
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
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
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
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众正。又《诗·周颂》侯彊侯以。《注》彊民有余力来助者,以闲民转移执事者。
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
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
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如以前、二十岁以下。
表示用、拿,把,凭借,如以少胜多、以毒攻毒,"……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表示因为,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表结果,译为"导致",如"……以塞忠谏之路也……"
表示目的,如以待时机。
表示于、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表示认为,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也作连词,同"而",如城高以厚
表示用、拿,把,凭借,如以少胜多、以毒攻毒,"……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表示因为,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表结果,译为"导致",如"……以塞忠谏之路也……"
表示目的,如以待时机。
表示于、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表示认为,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也作连词,同"而",如城高以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