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戏剧评论是怎样的?
1. 立场客观,见解主观所谓“立场客观”,指的是评论者的个体独立性。行业内的人都知道,这个圈子小到不能再小,各种关系也是错综复杂。在这个时候如果因为情感,面子或是利益因素而影响独立性,这篇评论便无异于软文,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价值。而所谓“见解主观”,则是指这篇评论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不怕尖锐而幼稚,只怕圆滑而世俗。不成熟的观点可以通过接受批评而逐步变得成熟,但一旦变得圆滑,做出的评论也就随即失去意义。失去观点,拾人牙慧,避重就轻,这都是在“圆滑”之后呈现出来的状态。没有自己的主观见解,是决计称不上一篇好的评论的。
2. 从戏剧理论及实践的专业素养出发从现状来看,当下的“戏剧评论”大多还是在两个端点之间拉扯——“观后感”及“学术论文”。前者无异于带着剧透的观剧体会,以及一知半解的指手画脚;而后者,则又显得过分脱离实际,一头扎进理论的窠臼无法与他人沟通。最良好的状态,则是一个有完整理论构建以及足量实践经验(作为表演者以及观众的经验)的戏剧评论者,用大部分人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正确的评析。现在在社交媒体中最活跃的剧评人“押沙龙在1966”曾经撰文写过自己关于戏剧评论的见解,它认为好的戏剧评论者应当是见识过“树顶风景”的人。所谓“树顶风景”,也就是经由大量观剧经历,剧本阅读,以及相关理论的学习,带来的正确并且格调高的“审美能力”。在这里,我与它的看法基本一致。如果要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评论“好”或者说“令人信服”,是离不开理论以及实践经验支持的,甚至两者兼备,缺一不可。
3. 对创作者或观众有启发或引导在戏剧史中,评论家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莱辛,狄德罗,萧伯纳,布莱希特都是由戏剧评论入手,随即成为伟大的戏剧家,推动着戏剧理论和实验的向前发展。可以说,创作和评论是相辅相成了,没有创作就没有评论,没有评论也很难激发好的创作。而在现在的环境中,戏剧评论除了自己在戏剧史当中的使命以外,也许也还是要承载两个作用。
1.剧评人应该尊重在艺术上与知性上的表现自由,要体认到他们自己也还在探索剧场艺术的可能性。
2.剧评人的行为,应该在把剧场艺术的整体利益摆第一位的基础上进行。
3.剧评人应该体认到,他们自己的想像经验与知识经常是有限的,而且对新的想法、形式与实践都应保持欢迎的态度。
4.剧评人应该真实地表达他们的意见,但同时也要对艺术家的个人尊严给予尊重。
5.剧评人应该要尽量开放,而且(适当地)显露他们自己的预设立场---不论是艺术上或个人上---也是构成他们评论的一部分。
6.剧评人应该将刺激公众讨论,作为他们评论发表的目标之一。
7.剧评人在看演出时,应该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的生理与心理状态,整场演出的注意力都要保持集中。
8.剧评人在形容、分析与评价演出时,应该尽量精确与重视细节,并用具体的观察例子来支撑他们的论断。
9.剧评人应该尽最大努力去避免任何外在压力或控制,包括个人偏好与任何财物上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