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雾是怎样形成的?
雾是由悬浮在近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小水滴组成。 雾主要有辐射雾(radiation fog)及平流雾(advection fog)两种。
辐射雾的形成,是由于夜间时地面辐射不断散热,使近地面空气逐步冷却,较潮湿的空气很快便降温至露点,形成无数的小水珠悬浮于空气中。辐射雾多出现于晴朗而风力微弱的秋冬晚上或清晨,于日出后一至三小时或风力加强后,雾便会消散。
平流雾的形成,是由于湿暖空气流经较冷的地面或水面,气团底层降温至露点,水汽便凝结于尘粒之上。平流雾一般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不分昼夜,以春夏较多。
扩展资料: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
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蒸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如被称为“雾都”的伦敦(注:伦敦现在已经不再有严重的雾霾现象了)。
雾的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干旱地区多短雾,多在1小时以内消散,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可持续6小时左右。
![](https://ecmc.bdimg.com/public03/b4cb859ca634443212c22993b0c87088.png)
2024-07-16 广告
2019-04-08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https://cambrian-images.cdn.bcebos.com/437f992c8155dba988bb25a25943ec6f_1540194217793.jpeg)
![](https://wyw-base.cdn.bcebos.com/pc-content/follow.gif)
雾和云都是水气凝结而成,只是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而雾却是接触地面的。因此,可以说雾就是地面上的云。当你攀登黄山、庐山、泰山时,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从山下看去,山上白云缭绕,山峦隐没其中,当登上山顶后,山峦清晰可见,白云却在我们的脚下,人如同在雾里一般。
根据水平能见度的不同,雾可分为重雾、浓雾、大雾、中雾和轻雾。重雾的水平能见距离不到50米;浓雾的水平能见距离为50~200米之间;大雾的水平能见距离为200~500米之间;中雾能见距离为500~1000米之间;轻雾的能见距离在1000米以上。
根据成因的不同,雾又可分为辐射雾、平流雾、蒸气雾、上坡雾、锋面雾等几种。辐射雾是地面空气因夜间辐射散热冷却达到水气过饱和状态后形成的。这种雾大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充沛的夜间或早晨。辐射雾的出现,一般表示当天的天气晴好,因此有“十雾九晴”的说法。平流雾是由空气的水平流动造成的。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地面或海面,空气的低层因接触地面或海面而冷却,使水气凝结而成雾。平流雾的出现,一般预示两三天内要下雨。锋面雾产生于冷暖气团交锋的锋面地带。我国梅雨季节常出现这种锋面雾,它也是阴雨天气的预兆。
我国雾最多的地方要数四川的峨眉山了。1953~1970年间平均雾日多达323.4天,差不多天天有雾。
雾对航海、航空和农作物都有很大影响。如海上航行一旦遇上了浓密海雾,船只可能迷失方向,甚至发生触礁、搁浅、碰撞等事故;飞机遇上大雾天气就难以起飞或降落;农作物在一直多雾阴冷的天气里,产量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 官方电话
![](http://iknow-zhidao.bdimg.com/static/question-new/widget/value-comment/img/support_10.6efc748.gif?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quality,q_80)
原因:当空气中的水蒸汽浓度稍大时,在夜间遇到气温下降时,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小水滴,但由于水蒸汽的浓度不是特别的大,所以这些小水滴并没有互相聚集成大水滴,形成降雨,由于水滴很小,不会立即落到地面上,或者稍有一点上升的气流就能托住小水滴,这样就形成了雾。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
雾是怎样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