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出事故后,为何不能用海水冷却?
因为会损坏核心部件,造成损失太大
以福岛事故为例。事故报告中提到,事故发生后,场外电源中断,柴油发电机进水,机组电池只能维持余热排出系统运行两个小时。此时,操作者想通过将海水倒回堆芯来冷却堆芯,但东电公司认为,通过这种方法,反应堆将完全报废。抱有侥幸心理,它试图通过技术来确保核安全。因此,它错过了避免事故的最佳时机。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事故发生后,海水被用来冷却。它简单且有效,但通常只在绝对必要时使用。
大多数核电站建在海边。一方面,取水很方便。另一方面,海水作为第三回路的最终散热器。事故情况下不考虑海水直接冷却。海水中含有大量离子,严重腐蚀核心结构材料。因此,核电厂通常需要软化水。海水中有许多微生物和藻类,如果附着在管道上,也会堵塞管道。例如,核电厂进水口的每次大修都需要去除藻类。因此,海水逆流意味着,即使反应器主体被保存,反应器也被废弃,这对所有者来说损失太多了。
至于“海洋稀释放射性”的话题,我认为是这样的:第一,核电厂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含有许多长寿核素,半衰期可能长达一百万年,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第二,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的扩散不是随机和自由的扩散,而是随着洋流的扩散,洋流创造了海洋生物的积累和迁移,放射性在海洋生物中富集。洋流给人类社会带来鱼群和繁荣。洋流流动的地区也有人类居住。可以说,洋流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放射物,而不是稀释它。
2019-06-25 广告
以福岛核电站事故为例,事故报告中提到,事故发生后,厂外供电中断,柴油发电机被淹,机组蓄电池只能维持余热排出系统运行2小时。这时,运行人员想用海水注入堆芯的方法冷却堆芯,但东电公司认为,用这种方法将反应堆彻底报废,抱着侥幸心理,试图通过运行来确保核安全,因此错过了避免事故发生的最佳时机。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事故发生后,海水反灌方法简单、粗糙、有效,但只能在必要时使用。
大多数核电站都建在海滨。一方面,喝水很方便。另一方面,它把海水作为第三回路的最终散热器。发生事故时,不考虑直接用海水冷却。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离子,严重腐蚀堆芯结构材料,一般核电站需要使用除盐水;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藻类,如果附着在管道上,也会堵塞管道,如每次检修都要进行除藻核电站的取水口。所以,海水的倒灌意味着即使反应堆本体可以保存,反应堆也将报废。对业主来说,损失太大了。
还应注意的是,海水倒灌的目的是确保反应堆本体的安全,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到环境中。反应堆内的海水肯定会反射,但只要不排入环境,对环境的影响仍然可控,堆芯熔毁和放射性泄漏入海不能一视同仁。
首先,核电站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有许多半衰期长达100万年的长寿命核素,对环境有长期影响;其次,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的扩散不是随机的、自由的扩散,而是随着洋流的扩散,这就造成了海洋生物的聚集和迁移,海洋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也很丰富;而洋流带来了鱼类,这也带来了人类社会的繁荣,洋流的流动区域也是人类的聚居地。可以说,洋流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放射性,而不是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