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青年故事?

 我来答
郑芬多老师
高粉答主

2019-12-25 · 专注文化艺术、平面设计等相关领域
郑芬多老师
采纳数:80822 获赞数:120884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923年10月,鲁迅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每周讲授一小时中国小说史。
开学第一天,上课的钟声还没收住余音,一个黑影便在嘈杂中一闪,个子不高的新先生走上了讲台。坐在第一排的许广平,首先注意到的是那两寸长的头发,粗且硬,笔挺地竖着,真当得起“怒发冲冠”的“冲”字。褪色的暗绿夹袍与褪色的黑马褂,差不多成了同样的颜色。
手弯上、裤子上、夹袍内外的许多补钉,炫耀着异样的光彩,好似特制的花纹,皮鞋也满是补钉。讲台短,黑板长,他讲课写字时常从讲台跳上跳下,补钉们就一闪一闪,像黑夜中的满天星斗,熠熠耀眼。
女生们哗笑:“怪物,有似出丧时那乞丐的头儿!”
可是,当他以浓重绍兴口音的“蓝青官话”开始讲课时,教室很快肃静无声——课程的内容把学生们摄住了。
从此,许广平总是坐在教室第一排。
听了一年课,她主动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那些信件后来在1933年被编辑成《两地书》。
同时代的情书大多炽烈得肉麻,就像徐志摩的《爱眉小札》,无关的人看了常生出红烧肉吃多了似的粘腻,《两地书》却不同,琐琐碎碎的家长里短透出俏皮的会心。 我们太熟悉那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与许广平的信里,冷不丁冒出个小清新、小温暖、小淘气的中年怪蜀黍,还真有意外的喜感。
两人照例谈女师大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学潮,因为学生自治会总干事许广平是学潮的骨干,也会聊变革时代思想的苦涩与纠结,但最生动的,却是那些絮叨却字字关情的闲话。
136759
2019-12-25 · TA获得超过441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07
采纳率:63%
帮助的人:305万
展开全部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

理发师听了觉得很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ai雨程
2019-12-24 · TA获得超过399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92
采纳率:27%
帮助的人:24.2万
展开全部
鲁迅的童年
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ouserice33
2019-11-24 · TA获得超过73.5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3万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9340万
展开全部
鲁迅弃医从文
1906年,留学日本的鲁迅观看幻灯片:一个中国人给俄军做侦探被日军捕获,正被砍头,一群虽强壮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正津津有味地围观。日本学生拍手欢呼万岁,声震屋瓦,深深刺痛了鲁迅,他于是愤然离开。在《呐喊・自序》里,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鲁迅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自己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国人的精神和国民性,而善于改变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t12345340
2019-12-25 · TA获得超过524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55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21万
展开全部
鲁迅弃医从文
1906年,留学日本的鲁迅观看幻灯片:一个中国人给俄军做侦探被日军捕获,正被砍头,一群虽强壮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正津津有味地围观。日本学生拍手欢呼万岁,声震屋瓦,深深刺痛了鲁迅,他于是愤然离开。在《呐喊・自序》里,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鲁迅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自己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所有国人的精神和国民性,而善于改变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