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死后,作为皇长子的豪格为何斗不过多尔衮呢?
大凡是能成就不朽功绩的人必定都会有过人的谋略,谋略可以上人插上翅膀,随崛起于尘埃之中,却能翱翔于九霄之上。作为皇长子的豪格,在势力上远远要强大于多尔衮,然而最后豪格却没有斗过年轻自己两岁的叔叔多尔衮,没有其他原因,只因谋略不足。其实,在历史中以弱胜强的例子不胜枚举,豪格被多尔衮究罪下狱惨死,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在爱妃海兰珠病逝以后,皇太极伤心不已,或许是思虑成疾,身体状况日渐下滑。1643年,52岁的皇太极在老家盛京乘鹤西去。皇太极最大的优点就是谋略过人,可惜在他离世的时候,却没有好好发挥自己的这一特长,以至于为后来豪格和多尔衮的争斗埋下了隐患。
在皇太极病逝后不久,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就和自己的儿子豪格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夺位之战,因为皇太极走的实在太过匆忙,没来得及在临走之前为大清定下下一代的掌权人,这也就为野心勃勃的多尔衮留下了和豪格争夺皇位的借口。
其实,在皇太极去世后,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当属豪格无疑。论年纪,豪格众位皇子中最年长的。论功绩,豪格久战沙场,战功赫赫。论实力,豪格手握皇太极遗留下来的两黄。而且豪格还得到了大清八旗中多数人的支持,如果不是多尔衮的横加阻拦,根本就没有福临什么事了。
在军事实力上,豪格明显的感觉优势。虽然多尔衮也有两白旗势力的支持,但是和豪格相比绝对不足为道。即使是多尔衮为皇太极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能力非常的强大,但也不足以和有众多旗主和大臣支持的豪哥形势上平分秋色,那么多尔衮又是怎样阻止了豪格继承皇位呢?
其实,豪格不向多尔衮妥协,豪格无疑会成为竞争的最后胜利者,但是可惜豪格勇猛有余谋略不足,最终被多尔衮逼迫妥协,我们不得不佩服多尔衮的胆大心细。
在当时,在势力上多尔衮和豪格无疑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虽然多尔衮略逊色于豪格, 但无疑多尔衮更具智慧。多尔衮利用众人一心想要入主中原,不愿内战消耗国力的心理,逼迫众人同意了立皇太极五子福临为敌的折中之法,才会后来多尔衮除去豪格赢来了机会。而豪格在这一事件中明显有些过于盲目自信,才会后来的倒台留下了隐患。
豪格夺位之战中的妥协,其实也让我们看清楚了豪格的真正为人,他输在太过优柔寡断,不懂得斗争的残酷性,过于盲目自大而无统筹大局的谋略。豪格输了,是他的不幸,但却是大清的幸事。
1643年,崇祯16年,这一年异常的诡异,明朝在张献忠、李自成的攻打之下,北方的官府和基层力量基本上都被摧毁,坐在紫禁城的崇祯已经自己的文武大臣都稳如泰山,既没有南迁躲避流寇锋芒的想法,也没有调遣南方军队拱卫京师的打算。
早前被官军压制的喘不过气的流民军队以滚雪球的速度壮大,一路攻城略地,声势浩大,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张自忠后来建立大西政权。如果加上关外的满清,当时的版图上,一下子涌现出明、清、顺、西等势力。
这其中,已经完全制度化的满清是四个势力里面最有地利优势的一个,建立一整套朝廷制度的清人在静静的等关内的趋势,打算趁火打劫,皇太极上位之后,确立皇帝制度,大规模的重用儒生,将儒家的制度引入满清,一来晚辈了清廷的制度,一来巩固了自己的皇位。
但是,皇太极还打算大展宏图,没有准备死的时候,于1643年病死,死的时候51岁刚过知天命之年,即使不算短命,也够不着高寿。因为他的死,给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满清带来一丝隐忧。
这个隐忧来自满人早先的习俗,部落汗位是诸王公大臣共同推举产生的,就是皇太极也是被推举即位的,换句话说,皇太极的权为来自于诸王大臣的拥戴,而不是努尔哈赤,所以皇位是他坐,但是是大家的,他是没办法把皇位私相授受的,所以他也没有立太子。
没有太子,对于一个朝廷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事情,这里的皇太极更加像一个部落联盟首领,虽然他已经称帝,还是从根本上没有改变王公大臣的权力和满人的习俗。
儒家的继承制度因为这个原因,还没有完全适应当时的满清,所以皇太极死后,没有太子的清廷立刻陷入权力纠纷,各路实权派人物和有资格被推举的人都跃跃欲试,企图从中攫取最大的利益。
当时有资格被推举继承皇位的人人数其实有限,要么是皇太极的儿子,要么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后来,每一边都有一个实力派出现,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努尔哈赤的十四子多尔衮。
在推举大会上,两方各有自己的支持者,豪格有两黄旗和正蓝旗,多尔衮有两百旗,相对来说,看起来抵不过豪格,但是当时多尔衮作为太祖系实权人物,在八旗中都有自己的支持者。当然,反对者更多。
不管咋样,多尔衮是不愿意豪格继位,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没办法继位,于是最后同意了孝庄提出的折中办法,由当时的年仅6岁的福临即位,这一下子就把豪格的台拆了,因为很多人支持他是因为他是皇子,而现在另外一个皇子能够比他获得更多人的支持,所有被理所当然地抛弃。
迫于时势,豪格也不得不同意这一方案,最后和皇位失之交臂。
众所周知,豪格的功绩要和多尔衮比的话自然有点小巫见大巫。多尔衮在很多的战役上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所以自然更容易虏获大家的心,而在当时的少数民族中,一个人的战绩可以决定一个人在那个朝代的话语权,多尔衮作为一个常胜将军自然是要比豪格要说话硬气一些。
首先豪格虽然是皇太极长子,在身份上肯定是占有优势的,再加上他刚开始就被封为贝勒,后来又被封为和硕肃亲王,紧接着又跟着皇太极去征讨,所以这样看下去孩子未来可期。但是,有一次他和多尔衮一起攻打明朝的时候,将近打了一年多才回去,在短时间内他又犯了错误被贬,到了第二年才晋升回去,可以后期发展不太稳定阿。
而多尔衮呢,虽然是一个武将,但是人家绝不是单纯的一个鲁莽的莽夫,他的政治头脑也是十分的厉害。了解过一些关于多尔衮的历史就知道,这个人他精通谋略,当时豪格手下的确有几个非常的厉害,所以多尔衮就成功的把他们策反到自己的阵营,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何洛会,何洛会这个人最开始的时候的确和豪格关系非常好,但是他认清了事实,最后成了多尔衮的忠臣,就可以发出多尔衮这个人更容易夺得人民,况且对于这样的人金钱肯定是不能收买他们的,能真正的吸引他们的肯定是看重了多尔衮的能力。
因此,两个人相比之下多尔衮自然比豪格要厉害一点,他还没有十七岁就可以跟着自己的父亲上战场杀敌,而且从进入军队以来,他就表现的非常好,超出了同龄人的战术谋略,对于军事上有着自己的见解,这一点是豪格所缺少的,因此也不难理解最后多尔衮成为了皇帝。
二、支持豪格的贵族之间内斗严重,让他痛失好局。虽然包括两黄在内的很多旗人一开始都非常支持豪格,但无奈这些人本身之间就有着很深的利益矛盾,这最终导致豪格内部出现问题,输掉了与多尔衮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