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国为什么不主动进攻蜀国?
个人觉得魏国不是不想打,而是打不了。
读过《三国志》的人都知道,三国时期,诸葛亮六次出兵岐山,蒋纬久攻打中原,都是蜀国主动进攻魏国。那么曹魏为什么很少主动进攻蜀?
在疆域、财政收入、人才实力等方面取得胜利的魏国,面对蜀国的多次进攻,基本上采取了防御的姿态。在此期间,曹真、司马懿曾主动出击,被诸葛亮打败。
直到诸葛亮死后30年,司马昭才抓住机会,在公元263年派邓爱、钟回出征蜀国。
曹魏不想打,但打不起来
赤壁战役后,刘备先后占领荆州、宜州,取得三分天下。
曹操和刘备在汉中打了两年跷跷板仗。最后的结果是夏厚元的失败,刘备占领汉中,分封芜湖将军。
此后,曹操及其后曹丕、曹睿等曹魏统治者很少主动进攻蜀(唯一一次,它被诸葛亮打败)。
结合史料分析,曹魏不想打蜀,但不能。
原因1:
三国时期,蜀国弱小,但东吴对曹魏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从曹操后期开始,国家战略是“先灭吴,后蜀”。曹丕、曹锐一直在贯彻这一政策。
原因二:
蜀道之难,古今皆知。沿路进攻不容易。对江东军来说,运粮远不如运草方便。与长江相比,四川路更难通过。
原因三:
如果有攻击,就必须有防御。如果向东吴方向进攻,面对蜀国,你自然会采取防御的姿态,以免被敌人利用。
原计划先灭东吴,后灭西蜀,但先灭蜀国
根据魏国的国策,它始终是进攻东吴的主动权,并取得了“小跃进大胜”等几次胜利。
为什么蜀国首先灭亡?
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之一是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和蒋渭的九次中原之行,都极大地消耗了蜀国的国力不足。
三国末期,蜀国已经精疲力竭,军民陷入困境。
此时,当时掌管魏国政权和宰相的司马昭抓住机会,派仲辉、邓爱、诸葛胥三路进攻蜀汉。
蒋渭等人虽奋战至死,在剑阁、嘉蒙关阻击了中汇主力军,但邓爱抄了从银平到梓潼到阜城的路线,吓得刘灿投降。
此后,诸葛亮死后30年,蜀汉政权被魏国摧毁。
魏、蜀、吴三国大量出现,但最终对司马来说更便宜
三国时期,有许多英雄人物。在曹魏和曹魏的重重艰难困苦之后,曹魏和曹操终于成功了。
三国末年,魏、蜀、吴陷入了治理的困境
由于连年北伐,国力不足,加上黄浩等奸臣在朝廷篡夺政权,蜀国已经败北。
吴国有多年的内乱。几位将军和首相死于内乱。就连王储和国家元首也多次被废除。他虽然偏于长江以东,但无法进行北伐。
魏国相对强大,但这也是三国统治者最悲惨的经历:曹操的后人不求成功,遇到了才华横溢的司马家族。最后,在历史车轮的推动下,司马昭篡位。
司马家族还接管了最强大国家的统治权,进一步消灭了弱小的蜀汉王朝和东吴时期频繁的内乱。这个国家统一到西晋。
这就是所谓“三家回晋”的由来。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