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和心理问题的学生家长沟通

 我来答
一网情深的阿慧

2020-11-28 · 幸福的驿站,有你就永远不会打烊
一网情深的阿慧
采纳数:7335 获赞数:3282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坦诚。

这是家校沟通前提条件。坦诚相见,真诚沟通。其实老师和家长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如果家长都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将会很顺畅。

2,不步步后退,不咄咄逼人。

在现实生活中,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当中,要把握好度,不能像对学生一样对待家长,要有同理心,理解家长的难处,获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通常老师和家长这两个角色当中,老师还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占有一定的“优势”。但老师不可将这个“优势”放大,不能像训斥学生一样训斥家长。我的观点是,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坐下来跟家长沟通。

当然对有些甩锅的家长,总是抱怨老师的家长,或者自己放弃孩子的家长,语气严厉些,也未尝不可,因为你要表明老师的态度,这就是不要步步退让,让家长觉得你软弱可欺。

但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难处,有些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有些父母还在为生计劳碌奔波,都可能没办法顾及自己的孩子,这个时候老师要多一些理解,不可咄咄逼人。

同时,理解也是相互的。

连续当班主任二十年,班主任跟家长沟通时要注意什么?
家校合力助力孩子成长

3,利用好家长会。

现在我们的家长会大都开成了学习情况汇报会,表扬会,批评会,一部分家长因为孩子成绩优异而春风得意,一部分家长因为孩子表现太差而不敢抬头见人。家长会当然汇报学生的学习状况,但是更应当成一个家长和老师之间沟通交流的的大会。

每次开家长会前,我都习惯说这么一段话:感谢家长这个学期以来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我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请大家指出来,并请大家谅解。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你们的孩子,我的学生变得更好,所以让我们齐心协力,继续努力。

此类的话我觉得很重要。的确,一个班集体的好坏,跟家长的表现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家长一直在为班级默默做贡献,一直在默默支持老师的工作,如果老师认为这理所当然,那就缺乏情商了,每一次大型活动之后,对家长表示感谢,寥寥数语,却可温暖家长的心,这对以后的家校沟通是很有好处的。

家长会不必那么沉重。老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孩子的状况,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状况。可采取家长分组讨论的方式,或者请优秀孩子的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的心得,或者让有困惑的家长说出自己心中的困惑,让老师和其他家长一起想办法,都是很好的家校沟通和对教育教育进行指导的途径。

连续当班主任二十年,班主任跟家长沟通时要注意什么?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3,知已知彼。

班主任心中要有一本账,对每个学生家庭状况要有所了解,比如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生活很困难的家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家庭,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放弃孩子的家庭,这些家庭都是班主老师重点帮扶和沟通的对象。

近些年来,这样的家庭越来越多。尤其是最近疫情期间,由于上了三个多月的网课,孩子每天跟家长在家里面争吵甚至发生激烈矛盾,亲子关系急剧恶化。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家长又管不了。现在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家长从开始没有管,到后来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管理,往往容易使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令人非常担心。

而班主任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也往往如履薄冰。这个时候,家校沟通就尤为重要。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只要家长和老师沟通顺畅,互相协作,步调一致,还是很容易把孩子扭转过来的。但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就需要学校心理老师,甚至心理医生出面进行心理疏导,对家长进行更专业的指导。这个时候,班主老师除了跟家长进行沟通以外,还要及时跟学校沟通,跟心理老师沟通,并做好沟通记录。
吉运升RE

2020-11-28 · TA获得超过940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3万
采纳率:24%
帮助的人:1977万
展开全部
学生角度: 部分孩子认为,家校合作就是老师和家长互相告状,他们联系越紧密,孩子觉得就会遭受更多的批评,父母就会管的更严。长期以往,孩子就会非常抵触家校合作。下面将会具体的介绍,这种班主任如何和心理问题的家长进行勾,通本质什么原则?

1、 有效沟通的前提

(1)平等、尊重和客观公正

班主任遵循与家长交流要在平等、互相尊重、公正客观的前提下进行交流,作为班主任更要切记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平等,家长有不同的职业和身份,不管家长处在社会什么地位,来到学校没有任何差别的对待就一个身份:孩子家长;尊重,家长对班级或者学校事务,班主任处理不满而愤愤找到学校时,班主任要体谅和理解家长,尊重家长诉求,而不是互相争吵,激化矛盾。客观公正,很多学生是很会伪装的,学校一套,在家里又是另外一副面孔。因此,班主任对待学生忌俯视、仰视、歧视、忽视。即便学生犯错,也要惩罚的有理有据。在沟通中,要想赢得家长信任。一定要秉承客观公正,当家长找到班主任时,班主任要拿出事实依据与家长心平气和交流,不可全靠主观口头陈述事情。拿出事实依据,如:时间、地点、证据等,某年某月,上午某节课,某某在看小说、在睡觉、多少次不交作业,等等记录在案的内容。

(2)前置沟通,用行动赢得家长的信任

前置沟通建立在班主任要站在家长角度看待问题。家长最希望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关注程度,希望知道孩子良好表现,希望老师是认真负责的,希望知道老师是能帮助孩子的,而不希望老师联系自己是孩子犯错误了,成绩下降了,行为表现不好等,那平时从不联系家长,孩子一犯错误,就联系家长。长久以来,这就会给家长带来一种心理认知,一看到班主任来电话就知道,没好事一定是孩子犯错误了。为避免出现这种不利于沟通情形出现,这就需要班主任提前进行情感前置沟通联接,用行动赢得家长信任,例如,高一新生入学,很多第一次远离父母的孩子,父母是十分不舍的,也非常在意孩子在学校适应情况,这时候,班主任在军训期间用相机记录学生们适应学校的点滴活动瞬间,或者利用视频记录下来,发给家长进行表现孩子们精彩表现和辛苦付出。家长一定非常感动的,为与家长感情连结打好基础。做好前置感情连结沟通,有效缓解家长对班主任工作抵触与不理睬情绪。

(3)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挖掘行为背后的原因

学生的行为就像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们不管学生的行为偏差、品行偏差,其实大部分根源于学生的原生家庭,很多学生来自于,单亲家庭,离异重组家庭,隔代抚养家庭等,父母角色缺位以及教养方式不当,都会造成学生心理与行为上偏差。比如容易出现学生偏执型、自卑型、抑郁型、敏感型等各种各样问题。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最为平常的亲情陪伴与关爱,在这些学生中却是缺憾。当学生出现行为或者思想上问题,在与家长沟通时,首先从家庭源头找起,很多时候,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案例:某一学生平时表现不错,最近开始抽烟,某老师提前了解其家庭情况,与其家长耐心沟通了解,原来是这名学生父亲长期抽烟,平时在家里发脾气抽烟,当孩子考试不理想时,父亲沉默中烟就一根一根抽,学生非常憎恨父亲这样的行为,觉得这是父亲对其冷暴力,于是利用抽烟同样的行为去报复父亲,与家长沟通后,父亲知晓孩子抽烟原由,开始改变自己对孩子态度言行,之后孩子与父亲关系慢慢缓解。最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假设,班主任不提前了解家庭状态,直接将孩子抽烟事情告之其父,并要求严加管家教,我想这事情就没有那么顺利解决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我随风动159

2020-11-28 · TA获得超过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740
采纳率:79%
帮助的人:182万
展开全部
心理老师在了解相关的情况后,给张老师了几个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建议:

建议一:保持自己情绪和心态平和

张老师怒气冲冲地找到了心理老师,“投诉”小李同学诸多的作业问题,问心理老师怎么跟家长说会有效果一点。心理老师在帮助张老师疏导情绪后,建议张老师在与家长沟通前一定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班主任在生气或愤怒的情绪下与家长沟通,容易将不良的情绪宣泄到家长身上,如果再遇到正好情绪不佳的家长,容易产生相互的误解。可见,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前,需要先平复自己的情绪。在平静的情绪下与家长进行沟通是有效沟通的开始。





建议二:先听听家长的介绍

学生问题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很多时候家庭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很多孩子的问题是家庭问题的表现。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学生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一下学生在家的一些相关情况。一方面可以全面了解情况,分析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的建议。

本案例中,心理老师建议张老师可以先问问家长,小李同学在家里的每天完成作业要多少时间,其他时间是怎么安排的。家长平时谁管孩子多一点,孩子在家的表现等等。经了解,小李同学的家长平时工作比较忙,经常要加班。最近小李在家经常玩手机游戏,父母在家的时候会管他,父母不在家他就一直玩,在家做作业的时间很少,总称自己做完了。了解这些后,张老师的基本判断是,小李同学在家里学习自觉性差,玩手机游戏过多,在无家长看管的情况下能合理安排时间等。随后,张老师把小李出现的作业问题和成绩下降的问题反馈给家长,希望引起家长的重视并积极应对。





建议三:以建设性沟通为导向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目的是达成共识,合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一般情况下,家长能理解班主任的用心,愿意积极配合,但也有的家长可能会误解班主任。班主任在跟家长反馈孩子问题时,需要注意表达方式,与家长平等交流,对事不对人,考虑到家长的情绪感受,切忌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

本案例中,心理老师建议张老师,在与家长反馈学生问题时,适当说一些小李在校表现好的地方,比如与同学友好相处,班级事情比较热心等,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很关心学生。这样,学生在学校有问题后,家长也会愿意配合学校积极应对。





建议四:给家长的建议具体可行

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中,家长经常会问“我能做什么”,也有一些简单粗暴的家长可能会跟班主任说要好好教训孩子,还有一些家长可能会说自己没办法等。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学生问题时,要适当给家长提出相应的建议。建议要考虑到家庭的情况,考虑到家长的性格特点,文化水平和认知水平等,当然也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性格特点。

本案例中,张老师可以建议家长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尽可能减少加班时间和频度;平时家长多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多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学科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根据孩子的作业记录本上的内容抽查孩子的作业完成的数量,起到督促的作用;在手机使用上,要加强管理,要能在家长的可控范围,与孩子共同协商手机的使用等。班主任需要跟家长保持一段时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应对方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fc7be00
2020-11-28 · TA获得超过44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6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8万
展开全部
尊重孩子平等对待
父母应避免对孩子的行为过多的不必要的限制,让孩子感受到被了解、被接纳、被理解。不要用高压手段或恐吓威胁。逆反心理的发生,正是出于孩子对父母的不满或愤怒。压服和威胁虽然一时可以使逆反心理和反抗行为减少,但却增加了孩子的内心的愤怒,助长了潜在的矛盾。对孩子先说是人际关系大师戴尔卡耐基在剖析人性弱点时指出:人的思维有惯性,当你的思维朝某一方向倾斜时,就倾向于一直延续下去。我们如果牢记这一原理并巧妙地加以利用,就可能有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具体来说,和孩子谈话或讨论问题时,不要一开始就批评孩子,或反驳孩子的意见,那样会将双方的观点对立起来,接下来你说什么孩子都可能说不。相反,尝试先谈论一些你可以和孩子达成共识的话题,营造和谐愉快的谈话氛围,让孩子在温和的情绪中,从心理上接受父母。一旦从心理上接受了父母,对父母的观点就会认同和接受,在此基础上再逐渐过渡到双方可能存在分歧的话题。此时,由于前边的谈话氛围和心理定势做基础,孩子对于父母有分歧的问题反应就不可能太强烈,双方的沟通就容易进行下去。让孩子感觉他是大人
有些父母习惯于在谈话开始便提出批评或不同意见,认为这样可以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或权威。事实上,这是许多家庭亲子沟通陷入僵局的一个常见原因。要学会和孩子交朋友,放下父母的架子,坦开自己的胸怀,尊重孩子的观点,和孩子平等地交谈。给孩子营造一种他已是大人的气氛,让他享受大人的部分权利,同时引导他自觉地履行大人的义务。如果做到这些,他与父母的共同语言就多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自然就更容易了。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什么都告诉你的,父母和孩子就会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7746fb8
2020-11-28 · TA获得超过57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752
采纳率:40%
帮助的人:317万
展开全部
心理问题肯定得找那个心里医生了,班主任和家长沟通是因为孩子有问题你才会想到和家长去沟通,如果说你把孩子教育好了这个家长就不用去跟他沟通了,还是和孩子先沟通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