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在五国伐齐时选择加入,这么做对秦国有哪些益处?

 我来答
臻留球09
高粉答主

2020-10-17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8万
展开全部

五国伐齐,也即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甚至可以说对战国七雄的走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五国联军和齐军激战于济西,结果齐军遭到重创。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五国伐齐时,燕国成为最大的赢家,不仅报了齐国曾经消灭燕国的深仇大恨,而且将齐国的珍宝钱财抢夺一空,并且在战国七雄中打出了自己的威望。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一些人看来,秦国反而在五国伐齐时,没有获得什么好处,反而是在为燕国做嫁衣。那么,问题来了,五国伐齐时,为何秦国选择加入,而不是坐山观虎斗呢?进一步来说,在乐毅伐齐时,秦国选择出兵,获得了哪些好处呢?

首先,在燕国攻打齐国的时候,如果秦国选择坐山观虎斗的话,很可能就不是燕国击败齐国了。众所周知,在战国七雄中,燕国和韩国一样,本来都是比较弱小的诸侯国,根本不具备单独击败齐国的实力。即便燕昭王励精图治,可是,燕国还是和齐国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战国中期,齐国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重创魏国,成为当时的中原霸主。除了击败魏国之后,齐国还一度攻破了燕国都城,并在公元前286年吞并了宋国。


因此,齐国当时的实力,是完全不输秦国的,也即秦国、齐国在当时处在第一阵营。在此基础上,如果秦国没有加入五国伐齐的话,那么魏国、韩国、赵国很可能也不会出兵帮助燕国,毕竟没有秦国的支持,最后的胜算或明显降低。反之,秦国的加入,可以鼓舞大家的士气,增强五国联军的整体实力。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考虑到燕国和齐国之间的实力差距,想要五国伐齐的顺利进行,秦国必须亲自出兵,而不是坐山观虎斗。从战国时期的地图可以发现,秦国和齐国之间还隔着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也即秦国攻打齐国,需要跨越三晋,所付出的成本自然相对较大。更为关键的是,即便是攻占了齐国的疆域,后期的占据成本也比较高。既然如此,秦国干嘛还要出兵帮助燕国攻打齐国呢?


桑丘之战时,秦国已经完成了商鞅变法,可是,秦国大军还是被匡章率领的齐军给击败了,这让秦国开始忌惮齐国的实力。在桑丘之战后,匡章还指挥了函谷关之战。此战是指匡章在齐闵王五年(公元前296年)率军大破巅峰时期的秦国,攻入函谷关(战国时期唯一入秦关的将领),秦昭王遂归韩河北及武遂、归魏河外及封陵以求和。由此,通过桑丘之战和函谷关之战,秦国意识到自己还不是齐国的对手。


于是,为了孤立齐国,秦昭襄王选择和齐闵王并称为东西二帝。当然,齐闵王后来取消了帝号,也即没有上秦国的当。在此背景下,五国伐齐成为秦国解决齐国这一强敌的重要机会。因此,尽管攻打齐国需要跨越千里来输送兵力,甚至无法获得多少直接的好处,但是,只要削弱了齐国,秦国就达到了目的,这关系到秦国一统天下的目标。

最后,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合纵破齐,穰侯魏冉借助于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打齐国,夺取陶邑(今山东定陶西南),为己加封,扩大自己的势力。魏冉(?—约前264年),因食邑在穰,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在五国伐齐之前,宣太后和穰侯魏冉把持了秦国大权,而秦昭襄王虽然是秦国君主,却暂时受制于宣太后和魏冉。彼时,齐国吞并了富饶的宋国,这引起魏冉的觊觎,所以,其推动秦国参加五国伐齐,并趁机夺取原先宋国的陶邑(今山东定陶西南),自然也就容易让人理解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陶邑(今山东定陶西南)是繁华的商业城市,其富饶程度,完全可以和临淄、大梁等相提并论。从这一点来看,秦国参加五国伐齐,也是希望借此夺取原先宋国的疆域。当然,宋国的陶邑和秦国之间隔着魏国、韩国、赵国这三国,也即作为一块飞地,后期的占据成本自然比较大。公元前266年,魏冉被秦昭襄王罢免,迁到关外封邑,由范雎代相,至于魏冉的封地陶邑(今山东定陶西南),显然也被秦昭襄王收回来了。总的来说,在五国伐齐时,秦国作为当时的强国,必须亲自参与,否则魏国、韩国、赵国也可能拒绝出兵。并且,通过亲自参与,秦国不仅削弱了齐国这一强敌,还趁机夺取了陶邑(今山东定陶西南)等富庶的城池,以此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