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历史上唯一白手起家暴富的是谁,对后世影响特别深远?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世界级的大富翁,他们或因贪致富,或依靠皇帝致富,或弃官从商致富,或因祖上留下巨额遗产致富,如和珅、邓通、成吉思汗、陶朱公等。他们用较短的时间积累的财富就达百万乃至千万亿元,其致富积累速度之快、致富量之大,均属中外之罕见。
而在这些富豪里,只有一个是完全靠白手起家,没有任何背景而发迹的,其所用时间之短、积累的财富数额之大,比其他富豪毫不逊色,此人就是猗顿。
猗顿(yi)并不姓猗,他本姓王。因他在猗地落户,在猗地致富,殁后又埋葬在猗地,故称猗顿。
猗顿的老家在鲁国(今山东)肥城,祖祖辈辈为耕读人家。猗顿年幼时,家境贫寒,13岁时父母双亡,到20岁时还未娶妻成家。所以说,猗顿本是一个穷书生,历史上说他“耕则常饥,桑则常寒”,种地养蚕都不行,不是务农的料。
不过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他刚强而富有理想的性格,他决定离乡背井,奔走天涯,寻求致富之道。
最开始他到了周地京城(今河南洛阳)希望找到学习致富的机会,没想到盘费耗尽便流落到了猗国安泽山(今山西运城地区),靠打柴为生。正当他为生活一筹莫展的时候,听说越王勾践的谋臣范蠡在助越灭吴后弃官经商,居住于定陶,成为了巨富,号陶朱公。
猗顿羡慕不已,于是前去请教,当然,陶朱公不是谁都见得到的,但靠着自己的诚心,猗顿终于获得一次跟陶朱公相见的机会,陶朱公授他八字秘诀:“子欲速富,当畜五牸”。
什么意思呢?
“牸”,原意是母牛,引伸为牲畜之意,“五牸”就是牛马猪羊驴的母牲畜。陶朱公的意思是叫猗顿做畜牧业。猗顿家境贫寒,不适于做本钱大的行业。而畜牧业本小利大,让他先畜养少数牛羊,根据“鸡生蛋、蛋生鸡”滚雪球的原理渐渐繁衍壮大,日久定可致富。这对于猗顿来说,确是一个切合实际的致富办法。
猗顿按照陶朱公的教诲,回到猗氏(今山西临猗)南部畜牧牛羊。当时,这一带土壤潮湿,草原广阔,尤其是猗氏南面的对泽,为一片面积很大的洼地,水草茂盛,是畜牧的理想场所。
结果猗顿孜孜不倦辛勤经营,畜牧规模日渐扩大,“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因起家于猗氏,遂号猗顿。
而随着畜牧业的兴盛壮大,远近越来越多的贫民前来投奔猗顿。猗顿是来者不拒,尽力安置。渐渐地,围绕着他的居住地形成了一个大村落,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猗顿城。
猗顿在经营畜牧时,注意到了猗氏之南的河东池盐,他认识到贩运池盐是一条获利更大的赚钱途径。于是,在畜牧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后,便着意开发河东池盐,从事池盐生产和贸易。
“河东池盐为池水浇晒之盐,可直接食用。不须涑治,自成颗粒”,正因为河东池盐的天然之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源,猗顿便不断的扩大生产。
而后来猗顿为了更加有效地经营池盐,加快贩运速度,便开凿了猗国第一条人工运河。猗顿把盐运到西城,从西城换回一批批珍珠玛瑙、珠宝玉器,于是他又发现,珠宝业的利润丰厚,于是他又开始涉足珠宝业,钻研珠宝业。很快,猗顿又成了珠宝业的行家里手。
此时猗顿的事业达到了顶峰,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和发展,终于成为一个“其息不可计,富拟王公”,与陶朱齐名,驰名天下的大富翁,史称“陶朱猗顿之富”。
其家产“西抵桑泉,东跨盐池,南条北嵋”,方圆百里,皆其所有。疆域之大,范围之广,世所罕见。汉代《盐轶论》记载:“宇栋之内,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坎井之蛙,不知江河之大;穷夫否妇,不知国家之虑;负荷之商,不知猗顿之富......”
所以,纵观猗顿的一生,经营了畜牧业、桑果业、运输业、珠宝业。这“四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而猗顿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靠的就是执著,因地制宜,高瞻远瞩,非凡的悟性。正是因执著、创新、谋略、悟性集于一身,猗顿才有了富甲天下、功盖于世的盛名。
虽然猗顿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其白手发家的经历仍然给现在的我们很大的启发,猗顿影响后世两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