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师幼互动
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善于抓住时机,注重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时时激发师生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采用提问型情境
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当中发生的,如果幼儿对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时,如果教师能够适时的、巧妙的采用提问型情境,让幼儿与所提供的材料进行互动,那么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采用故事性情境
幼儿总是抵挡不住故事的诱惑,他们会情不自禁深陷与故事的情境之中。教师可以采取在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当中,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及年龄的特征创编一定的故事性情境,让幼儿在有趣的故事当中,萌发学习的欲望。
3、采用生活经验型情境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背景越相近,幼儿接受知识的自觉程度就越高。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创设与幼儿生活经验有关的情境,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周围,使数学教学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与幼儿个别的互动
每个幼儿的个性都具有个别差异,有的幼儿积极、主动、独立性强;有的幼儿被动、依赖性强,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鼓励与帮助;有的孩子比较外向;而有的孩子则比较内向,等等。因此,教师与不同特征的幼儿进行交往时,采用与幼儿个别的互动,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2024-12-23 广告
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教师要实现同师幼的积极互动首先必须建立在宽松、自由、和谐的基础之上。了解幼儿的心理需要,与幼儿积极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并和幼儿保持愉快心情,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实现有效互动。试想如果幼儿处于一种强迫、紧张的气氛中,不仅不乐意参与课堂,更会对课堂学活动产生恐惧心理,更谈不上课堂的积极互动。
二、与幼儿实现情感交流,这是促进师幼互动的重要提前
与幼儿积极互动必须以情感交流为基础,情感交流是实现与幼儿心灵交汇,建立相互信任,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出来,实现师生的积极相互交流。在情感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和谒可亲,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他们情感变化的因素。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应积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对于心理需求教师不仅从具体活动中满足他们,更需要在心理层面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因此,实现情感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现与教师的互动,让他们感受到我一定能行,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活动蕴含的乐趣。情感的互动可以让幼儿在爱的滋润下养成自尊、自强、自爱以及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坚强意志,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三、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实现师幼互动关系的基础
课堂中的师幼互动,教师要突出幼儿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作用,教师应善于调整自己的角色身份,以便适时、适宜地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这是实现师幼互动关系的基础。这需要教师注意以下几点:教师是幼儿心声的倾听对象。幼儿在课堂上遇到不解的问题,作为教师要以微笑的表情,耐心细致的态度积极倾听幼儿的想法与需要,并给予恰当的回答。当然,教师要细心观察并领悟幼儿的言行动机,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根据他们的个性差异以及不同的心理发展需要,作出合理的判断;教师还需要积极创设健康、丰富的物质环境,营造愉快、宽松的精神氛围,给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和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平等、自由的交往,乐意参与讨论,积极说出自己的看法。
在《森林运动会》教学中,当幼儿对“小兔子为什么说不公平”的问题处在“愤”、“悱”状态时,徐老师不是急于告知答案,而是及时投放活动材料,用直观形象的学具支撑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方式,让幼儿在与操作材料的互动中,主动地探究,慢慢地体会、感悟“把相同数量的小动物代表队放在一起,比赛才公平”的道理。在《赶花会》教学中,张教师借助于直观形象图谱的演示,调动幼儿视、听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多通道地感知音乐作品,使幼儿对乐句、乐段和ABA曲式结构有了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体会和认识。在《探月之旅》活动中,吴老师设计的红、黄队的标志,练习“自抛自接”、练习“卫星发射进入月球”的场地设计,材料投放等等,都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教学活动中因这些活动材料的投放而提高了活动的成效。
在深入分析研究活动材料时,我们发现:首先,材料的投放要科学,要能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没有知识性的错误(如《森林运动会》的材料的设计,《赶花会》中的图谱的设计,《探月之旅》中的投掷圈改成“月球”);其次,材料投放的时机要适宜,真正能发挥支持幼儿学习的作用(如《森林运动会》幼儿学具材料和运动员进行曲投放时机,《赶花会》中图谱和音乐的出现时机);第三,根据幼儿学习形式的不同,而选择不同数量、不同形式的材料(如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材料投放不同);第四,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学习内容的渐进和上升,尽可能多样化且有层次性,不可千篇一律、反复、雷同;(如《森林运动会》一研活动中的教具投放出现的问题)第五,教师和幼儿能充分地演示、操作、利用现有材料,以最小的投入发挥材料的最大效益;第六,材料要便于幼儿操作、展示和评价。
4.利用幼儿同伴间所蕴含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与同伴的有效互动,是师幼互动的有效方法
幼儿同伴间在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表达方式、创造力和个性等方面存在的相互差异,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他们在相互观察、模仿中相互启示,在指导、帮助中共同提高,在协商、合作中学会交往,在讨论、争议中增长心智。《探月之旅》中教师让幼儿(“小火箭”)尝试探究怎样将“卫星”(沙包)“发射出去”,怎样让“卫星奔向月球”;《赶花会》中,幼儿在表演B段音乐时,教师引导幼儿与幼儿间互相合作,共同表演盛开的鲜花的造型,同时教师的语言评价和激励更促进了幼儿与同伴的互动;《森林运动会》中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怎样比赛才公平”,最后将相同数量的图画卡片放到一起,都是想通过幼儿合作学习,加强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交流。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交往中增长知识,启发心智,获取活动成功的信心,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学习交往、分享与合作。
1、师幼互动的策略立足于幼儿园游戏与学习活动中的师幼关系及互动方式的归纳和判断,渗透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对幼儿发展有益的生成活动的支持帮助;对幼儿经验分享提升的共同探讨。
2、 良好的师幼互动,是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满足儿童发展的重要途径。儿童的个体差异是教育机构中的客观环境和有利的教育互动资源。在实践中,通过“关注、优化”环节使每个儿童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获得共同进步而不失个性的发展。
3、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关注的热点、需要而提供的层次性、多样性的活动材料。积极主动地通过直接体现来自我学习的一种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