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物业自我评价怎么写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前期物业的自我评价自我鉴定,你可以写明你们在物业这段工作当中,做出了哪些成绩,同时有哪些不足,客观一些,这样写出的自我评价会比较诚恳。
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可以这样去写。
一、自我评价的基石:信息筛选和处理
要想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估和相对正确的战略战术安排,首先要在信息上做减法而不是加法。从你们的言谈举止中,我看到的依然是对信息的饥渴以及对遗漏关键信息的恐惧。而你们缺乏的又是信息处理能力,那天一个学生告诉我学校新的招生专业目录缩招了一半学生,是重大利好,因为竞争对手都不敢报了,我半天都没搞明白他的大脑回路。缺乏信息处理能力,又有信息收集癖,好一点的被信息包围,惶恐焦躁,糟糕点的自我评估和战略安排建立在错误的信息上,南辕北辙,考研就成了一场表演。
所以,自我评估的基石是信息的筛选和处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距离考研还有**天”就属于典型的无效信息,除了增加焦虑感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各位就应该视而不见。越到考研中后期,非理性因素(鸡汤和鸡血)作用越弱,理性因素作用越强。真正的有效信息只能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命题方或规则制定方,主要是目标院校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第二个方面是真正的竞争对手、第三个方面是自己。
第一方面的有效信息包括:目标院校的招生专业目录(考试科目、排除保送生外的招生人数)、目标院校的专业课真题和指定参考书目、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分析。无效信息的典型包括:初试如何找关系或者联系导师、没考上的师兄师姐说(特别是议论学校排外不排外)、对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新大纲的随意解读(最典型的就是全变了、制造恐慌)、没有大纲考点支撑的热点。各位真正要特别注意的是新的招生专业目录中专业课考试科目有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整个考试科目的改变)、招生人数有没有大幅减少(1/3以上),如果这两条同时具备,那啥话也别说了,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战略战术安排就是换学校。
第二方面的有效信息包括:竞争对手的实际复习进度和复习效果。无效信息的典型:各种听说(例如已经复习到第二轮了、已经刷完几遍题了、早上6点起晚上11点睡、真题已经能做到多少多少分了)。不排除有极个别强大的对手,但如果真的竞争对手全部是你们幻想出来的这样的神,那我们都可以洗洗睡了。如果真的想知道竞争对手的备考情况,用真题当中一个核心考点来试探,比如马原复习的情况,两个问题足矣,第一个“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差别是什么”,第二个“相对剩余价值和工资有啥关系”,装作请教的样子。真金还是水货,一试便知。
第三方面的有效信息包括:有效复习时长、计划执行比例、复习成果转化率。无效信息的典型:今天我又堕落了、效率太低、意志力不坚强、我过了几遍书了、我刷了几遍题了。
自己复习中反馈的信息其实是评估的最重要的信息源,但这个最重要的信息源通常被我们忽略掉,或者直接以意志不坚定、效率不高、理解不到位等模糊的评判给覆盖掉了。有效复习时长是指专注时长在15分钟以上的,1小时内中断(超过5分钟)不超过两次的时间累加。比如今天一天我都没有事,但我上午睡到了9:45,实际上上午我的有效工作时长大概是1小时40分钟。下午我睡到了3:40,工作到7点,中间去溜了狗,实际有效工作时长是1小时50分钟,我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长就是3.5小时,而不是想象中的8小时。计划执行比例是按考点或者题量来计算的,比如原计划背诵5个考点,实际只背诵了3个考点,那计划执行率就是60%。复习成果转化率并不是每天测评,而是一个固定的时段后进行,比如政治某章学完后,做真题和1200题的正确率就代表复习成果转化率。
二、自我评估及应对
自我评估就是根据上述三个方面的有效信息来进行比对,只是次序略有不同。首先要比对的是自身复习反馈的信息,也就是上述第三个方面。标准是:有效复习时长大于等于5小时、计划执行比例大于等于60%,复习成果转化率超过50%(各科略有差别)。如果达到这三个指标,我觉得从自身复习这个角度来说是没什么问题的,不必一惊一乍。
如果有效复习时长低于5小时,那需要借助于外力,比如专人监督等方式来纠正,靠自责是无效的。如果在自习室的时间很长,而有效复习时长不达标,则要考虑屏蔽诱惑源,比如手机。如果是暑期基本没启动复习的学生,那你的标准就不是5小时了,而是8小时。你们不要觉得5小时短,真正要获得5小时有效复习时长,这一天最起码是有7-8小时待在自习室的。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压力增大,有效复习时长也会增加,大概10月会达到7-8小时,11-12月最多会达到10小时。10小时基本上是一个正常人有效复习时长的上限,也别期待能超过10小时。如果计划执行比例低于60%,而有效复习时长又达标的话,可以肯定是计划要求不切实际,任务做多了。有学生告诉我,不做那么多复习不完,好像你做多就能复习完似的。如果你实际复习时长无法完成你设定的复习任务,只能去压缩你的复习任务,想一想哪些复习任务是决定生死的胜负手,哪些是你想象出来的。如果你反过来,根据你假象的复习任务来要求自己不眠不休或者什么提高效率,那只能是主观唯心主义式的一厢情愿。还有学生告诉我没法压缩,每一个考点都是重点,我想问一句真的吗?每一个字都是吗?归结到根子上还是一种深层次的懒,不愿去思考分析删除无效考点或者有效考点的无效部分。学而不思则罔,说的就是这样的学生。至于成果转化率就更容易被忽略,一个是评估起来麻烦,一个是不敢面对自己真实的复习效果。复习成果转化率的评估再麻烦也得做,不做你怎么知道哪些是谬误,哪些是真理,谬误不暴露出来又怎么能转化成真理。你们以为学完就可以考好,笑话,学完仅仅是从实践中获得了认识,这个认识对不对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而转化率的评估就是这样的实践。真题和与真题一致的模拟题是转化率最好的检验标准。如果转化率非常低,那要停下来,看看复习有没有方向性的问题,如果转化率在50%以上,那就只是技术性问题,大方向是对的。
自我评估的第二个方面是比对命题方或规则制定方的信息。到现在各位肯定心目中有一个理想的初选学校,但并不意味着生是这个学校的人,死是这个学校的鬼。我在各个阶段上的学校其实都不是我心仪的学校,考大学时我心仪的学校是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考研时我心仪的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中心、考博时我最想去的地方是京都大学,连博士后最初也是想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战争系。所以当你发现这个学校缩招或者完全改变专业课考试科目时,要勇敢的调整学校。有人告诉我专业课不同,除非极个别学校,一般还是能找到专业课类似的学校的,更不用说那些统考的专业了。不要相信什么调剂,调剂是人为刀俎,你为鱼肉,有的学校自己什么都不是,调剂时非要985、211,你能怎样。调剂的公平性要远差于第一志愿报考。
自我评估的最后一个方面是比对竞争对手信息,这个方面我觉得很多学生把竞争对手设想成了神。我就说一门政治吧,政治你们竞争对手的平均水平是什么呢,是买了一堆教辅书,也自学了,发现马原是一堆长难句,毛中特是文字游戏,史纲是背背背,于是束之高阁,现在特别期待大纲全变,嘲笑你们都是白复习,最后搞几套卷子,还背不完。你们不要觉得这是安慰,我从来不安慰学生,这是基于理性的笃定。笃定让我永远都是慢吞吞的,好像什么也没落下。
自我评价,自我鉴定,可以这样去写。
一、自我评价的基石:信息筛选和处理
要想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自我评估和相对正确的战略战术安排,首先要在信息上做减法而不是加法。从你们的言谈举止中,我看到的依然是对信息的饥渴以及对遗漏关键信息的恐惧。而你们缺乏的又是信息处理能力,那天一个学生告诉我学校新的招生专业目录缩招了一半学生,是重大利好,因为竞争对手都不敢报了,我半天都没搞明白他的大脑回路。缺乏信息处理能力,又有信息收集癖,好一点的被信息包围,惶恐焦躁,糟糕点的自我评估和战略安排建立在错误的信息上,南辕北辙,考研就成了一场表演。
所以,自我评估的基石是信息的筛选和处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距离考研还有**天”就属于典型的无效信息,除了增加焦虑感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各位就应该视而不见。越到考研中后期,非理性因素(鸡汤和鸡血)作用越弱,理性因素作用越强。真正的有效信息只能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命题方或规则制定方,主要是目标院校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第二个方面是真正的竞争对手、第三个方面是自己。
第一方面的有效信息包括:目标院校的招生专业目录(考试科目、排除保送生外的招生人数)、目标院校的专业课真题和指定参考书目、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分析。无效信息的典型包括:初试如何找关系或者联系导师、没考上的师兄师姐说(特别是议论学校排外不排外)、对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新大纲的随意解读(最典型的就是全变了、制造恐慌)、没有大纲考点支撑的热点。各位真正要特别注意的是新的招生专业目录中专业课考试科目有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整个考试科目的改变)、招生人数有没有大幅减少(1/3以上),如果这两条同时具备,那啥话也别说了,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战略战术安排就是换学校。
第二方面的有效信息包括:竞争对手的实际复习进度和复习效果。无效信息的典型:各种听说(例如已经复习到第二轮了、已经刷完几遍题了、早上6点起晚上11点睡、真题已经能做到多少多少分了)。不排除有极个别强大的对手,但如果真的竞争对手全部是你们幻想出来的这样的神,那我们都可以洗洗睡了。如果真的想知道竞争对手的备考情况,用真题当中一个核心考点来试探,比如马原复习的情况,两个问题足矣,第一个“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差别是什么”,第二个“相对剩余价值和工资有啥关系”,装作请教的样子。真金还是水货,一试便知。
第三方面的有效信息包括:有效复习时长、计划执行比例、复习成果转化率。无效信息的典型:今天我又堕落了、效率太低、意志力不坚强、我过了几遍书了、我刷了几遍题了。
自己复习中反馈的信息其实是评估的最重要的信息源,但这个最重要的信息源通常被我们忽略掉,或者直接以意志不坚定、效率不高、理解不到位等模糊的评判给覆盖掉了。有效复习时长是指专注时长在15分钟以上的,1小时内中断(超过5分钟)不超过两次的时间累加。比如今天一天我都没有事,但我上午睡到了9:45,实际上上午我的有效工作时长大概是1小时40分钟。下午我睡到了3:40,工作到7点,中间去溜了狗,实际有效工作时长是1小时50分钟,我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长就是3.5小时,而不是想象中的8小时。计划执行比例是按考点或者题量来计算的,比如原计划背诵5个考点,实际只背诵了3个考点,那计划执行率就是60%。复习成果转化率并不是每天测评,而是一个固定的时段后进行,比如政治某章学完后,做真题和1200题的正确率就代表复习成果转化率。
二、自我评估及应对
自我评估就是根据上述三个方面的有效信息来进行比对,只是次序略有不同。首先要比对的是自身复习反馈的信息,也就是上述第三个方面。标准是:有效复习时长大于等于5小时、计划执行比例大于等于60%,复习成果转化率超过50%(各科略有差别)。如果达到这三个指标,我觉得从自身复习这个角度来说是没什么问题的,不必一惊一乍。
如果有效复习时长低于5小时,那需要借助于外力,比如专人监督等方式来纠正,靠自责是无效的。如果在自习室的时间很长,而有效复习时长不达标,则要考虑屏蔽诱惑源,比如手机。如果是暑期基本没启动复习的学生,那你的标准就不是5小时了,而是8小时。你们不要觉得5小时短,真正要获得5小时有效复习时长,这一天最起码是有7-8小时待在自习室的。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压力增大,有效复习时长也会增加,大概10月会达到7-8小时,11-12月最多会达到10小时。10小时基本上是一个正常人有效复习时长的上限,也别期待能超过10小时。如果计划执行比例低于60%,而有效复习时长又达标的话,可以肯定是计划要求不切实际,任务做多了。有学生告诉我,不做那么多复习不完,好像你做多就能复习完似的。如果你实际复习时长无法完成你设定的复习任务,只能去压缩你的复习任务,想一想哪些复习任务是决定生死的胜负手,哪些是你想象出来的。如果你反过来,根据你假象的复习任务来要求自己不眠不休或者什么提高效率,那只能是主观唯心主义式的一厢情愿。还有学生告诉我没法压缩,每一个考点都是重点,我想问一句真的吗?每一个字都是吗?归结到根子上还是一种深层次的懒,不愿去思考分析删除无效考点或者有效考点的无效部分。学而不思则罔,说的就是这样的学生。至于成果转化率就更容易被忽略,一个是评估起来麻烦,一个是不敢面对自己真实的复习效果。复习成果转化率的评估再麻烦也得做,不做你怎么知道哪些是谬误,哪些是真理,谬误不暴露出来又怎么能转化成真理。你们以为学完就可以考好,笑话,学完仅仅是从实践中获得了认识,这个认识对不对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而转化率的评估就是这样的实践。真题和与真题一致的模拟题是转化率最好的检验标准。如果转化率非常低,那要停下来,看看复习有没有方向性的问题,如果转化率在50%以上,那就只是技术性问题,大方向是对的。
自我评估的第二个方面是比对命题方或规则制定方的信息。到现在各位肯定心目中有一个理想的初选学校,但并不意味着生是这个学校的人,死是这个学校的鬼。我在各个阶段上的学校其实都不是我心仪的学校,考大学时我心仪的学校是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考研时我心仪的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中心、考博时我最想去的地方是京都大学,连博士后最初也是想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战争系。所以当你发现这个学校缩招或者完全改变专业课考试科目时,要勇敢的调整学校。有人告诉我专业课不同,除非极个别学校,一般还是能找到专业课类似的学校的,更不用说那些统考的专业了。不要相信什么调剂,调剂是人为刀俎,你为鱼肉,有的学校自己什么都不是,调剂时非要985、211,你能怎样。调剂的公平性要远差于第一志愿报考。
自我评估的最后一个方面是比对竞争对手信息,这个方面我觉得很多学生把竞争对手设想成了神。我就说一门政治吧,政治你们竞争对手的平均水平是什么呢,是买了一堆教辅书,也自学了,发现马原是一堆长难句,毛中特是文字游戏,史纲是背背背,于是束之高阁,现在特别期待大纲全变,嘲笑你们都是白复习,最后搞几套卷子,还背不完。你们不要觉得这是安慰,我从来不安慰学生,这是基于理性的笃定。笃定让我永远都是慢吞吞的,好像什么也没落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