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有哪些手艺都失传了,让人觉得可惜?
1.编箩筐
这样的箩筐已经很少出现了,制作条子非常讲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编出来的。编织筐的荆条是从山上采来的,每年霜降过后,就会有人上山打荆条,打回来晒干后存放起来,等农闲时再去编。这类手工艺只在老人中间流传,他们虽不比匠人的气质非凡,但手艺活却是一种情真意切的情感,这些箩筐就象他们生命一样质朴。
2.纳鞋底
手纳鞋底是一种较传统的鞋底制作工艺。类似于传统千层底的手工鞋底是一种典型的代表。回忆起那首经典的老歌《最爱的鞋子啊是妈妈的千层底》,将白布几层叠起来,中间涂些粘胶,再用白线一针一脚细地纳过.鞋底越细,鞋的寿命越长。这款布鞋穿着清爽透气,尤其适合有脚气的朋友穿,而且经济实惠,更是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艺术精华。
3.造老秤
在电子秤泛滥的年代,有多少人会想起旧式秤砣。做一个天平,公平而严谨,公平而严谨。古代天平的起源与发展,也是中国历史上千百年的历史。两汉初,木杆秤出现,成为后世产生天秤的前提和基础。
4.编斗笠
在南方乡村,编斗笠似乎是一种技术活。这种工艺,很多人会做。那时候,蓑衣斗笠是家家户户外出打工下田、远行走亲访友的必需品。一个农民家庭很难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但是没有一把舒服的斗笠可不行。秋冬的时候,农民们在自己的后山上砍下几根竹子,采几把棕叶,操刀剖开编,边谈边编,几袋纸烟的工夫,一顶斗笠就成。伞面、雨衣的方便,让相对笨重的斗笠被束之高阁,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它的编织技艺也处于失传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