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文学造诣怎样?有哪些脍炙人口的作品?
王勃虽然只活了二十六岁,但他在诗词方面的成就不容小觑。王勃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且为四杰之首。
他自幼聪慧,敏而好学。古时候的神童很多,但很多都是小时候卓越,成人后泯然众人矣。王勃则不同,在他二十六年的短暂人生中,他在不同的阶段,都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幼年成名,才思敏捷据史料记载,王勃六岁的时候,文笔便已很出众。他的文章,自然流畅、引经据典,全然不像出自六岁儿童之手。小小年纪的他从此有了神童的美誉。
更让人称奇的是,王勃不急不缓,不急不躁,对古典书籍抱有极大的兴趣。他没有沉湎于赞扬,而是专心读书。他九岁的时候,便能读懂颜师古注的《汉书》,还撰写了十卷《指瑕》,指证颜师古的不足和错误。十岁时,他熟读六经.由此可见,王勃的优秀源于他从小孜孜不倦的学习。他也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孩子啊。
所不同的是,别的孩子是被父母逼着学习,他是主动学习。他这学习能力,让多少成年人都难以望其项背。
十二岁至十四岁时,少年王勃又开始了学医之路。他跟随当时的名医曹元,悉心学习。短短三年时间,便掌握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书籍。这孩子真是个奇才,不仅多才多艺,还晓得“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
未及弱冠,便已及第,被唐高宗成为大唐奇才十四岁的王勃回到家乡,等待机会参加考试,希望通过科举考试,积极入仕,一展自己的抱负。
意气风发的王勃,写了《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深得刘祥道喜欢,面对这个少年才子的陈书,慷慨激昂、直抒胸臆的表述,刘祥道赞不绝口,称其不愧神童之称。
十七岁的王勃,通过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他写的《乾元殿颂》,妙笔生花、绮丽却不喧哗,歌功颂德却毫无谄媚之意,其中道理娓娓道来,高宗读后,甚为惊喜,说他是大唐奇才。
名声大振,成为“初唐四杰”之首,一首《滕王阁序》,成为名篇。初唐,人才辈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被推为首位。
公元675年秋天,二十六岁的王勃,路过南昌,正好赶上滕王阁建成。重阳佳节,阎伯屿在滕王阁请客,邀请了众多文学大家参与,原本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婿吴子章表现一番。
阎伯屿邀请大家为新建的滕王阁作序,在场诸君心领神会,都推辞不写。只有王勃意气风发、不会假意客套。他思索片刻,从小报读诗书的他胸有成竹。只见他奋笔疾书,笔力苍劲,顷刻之间便写就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当众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无不拍手称快。原本生气离开的阎伯屿,也被王勃的才华折服,“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除了《滕王阁序》,王勃还写过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其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被誉为千古名句,被历代诗人引用借鉴。
他在这首诗中写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很有画面感,寓情于景,娓娓道来、情真意切。既写出依依不舍,又毫不拖泥带水,把朋友的友情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显示了王勃宽阔的胸襟,也让这首诗意境深远、别具一格。
被收入教材的《咏风》,写出了王勃的心声。他年少有为,有志向,有才华,他借风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希望自己也可以品格高尚,德才兼备。
他在《咏风》中写到: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松树拥有高洁的品格,风起松声,也是王勃内心的真实想法。
只可惜天妒英才,这样一个才子在二十六岁时因为溺水惊悸而死。但他为诗坛留下90多篇诗词,为唐代诗词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一直被后人铭记。他的诗词脍炙人口,诗家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