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被俘虏了以后,魏国为何没有把他给杀死?
总有人说刘禅大智若愚,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刘禅再聪明,也聪明不过司马昭和司马炎,大智若愚的前提是大智,才能表现得像个愚蠢的人一样,刘禅有大智吗?没有。
如果刘禅有大智,蜀汉就不会灭亡了,就说用人吧,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的用人基本上沿用了诸葛亮的推荐,这就是蒋琬和费祎,这两人去世之后,刘禅的用人就开始走下坡路,蜀汉晚期,在朝廷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居然是黄皓这个宦官。
黄皓可以决定前线的情况如何处理的问题,姜维在魏伐蜀之前,发现了魏的军队调动异常,认为应该相应作好防备,但这个情报被黄皓截留,并且私下请人占卜,然后就把这事压下了,皇帝刘禅都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没有相应地措施应对。
导致了魏伐蜀之战,蜀汉几乎没有准备,蜀汉灭亡责任最大的就是刘禅了,在邓艾兵临城下时,在全国一片抵抗的情况下,皇帝带头投降,这是无能的表现,但凡刘禅有刘备十分之一的才能,也不至于投降。
刘禅投降后, 司马昭以及后来的司马炎都没有杀刘禅,封他为安乐公,让他在洛阳居住,给他荣华富贵,只是被软禁而已,魏国不杀刘禅,跟刘禅是个怎么样的人没有关系,因为刀在魏国手中,决定刘禅生死的不是刘禅本人,而是司马昭和司马炎。
司马昭和司马炎不杀刘禅,根本原因是善待亡国之君是当时的政治风气。
因为曹丕开了个好头,开了个善待亡国之君的先例,曹丕取代东汉建立魏朝后,不仅没有杀死汉献帝,反而给予汉献帝优待,封他为山阳公,待遇礼节与皇帝一样,只是被软禁而已,只是没有绝对的自由,不能出封国。
即使如此,这对亡国之君来说也是非常好的待遇了,至少可以善终,这是大前提,所以你看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灭亡前,所有的亡国之君都得到了善待,比如蜀汉皇帝刘禅、曹魏末代皇帝曹奂、东吴末代皇帝孙皓。
尤其是孙皓,居然敢当面怼司马炎与贾充,孙皓投降后,司马炎说自己早就为孙皓准备好这个位置了,孙皓居然毫不犹豫地怼了回去,孙皓说:我在南方也为陛下准备了这个位置。言外之意是孙皓也想灭亡晋朝,这不是太狂妄吗?
还有贾充,贾充嘲讽孙皓太过残酷,在南方施行残酷的刑法,但孙皓居然面不红、心不跳地说:对待失礼于君主的人臣,就应该用这种方法来对付。言外之意是指贾充弑君,杀死了魏帝曹髦。
一个亡国之君得罪了皇帝及权臣,却能活着善终,你以为是贾充和司马炎大度吗?不敢杀他吗?当然不是,这就是因为当时的风气是不杀亡国之君,怕被天下人议论,贾充指使成济杀了曹髦,这引发舆论的力量讨伐司马昭,引发了司马昭很大的麻烦,所以不到万不得己,不会杀亡国之君,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司马昭及司马炎不杀刘禅,除了当时的政治风气如此外,还有几个原因:
一、作为投降榜样给东吴看。
蜀汉亡国后,东吴还没有亡国,司马昭想给东吴留下榜样,以便将来攻吴时不会遇到强烈抵抗,刘禅就是很好的榜样。
二、安抚蜀汉的忠臣。
蜀汉虽然灭亡,还有很多忠臣忠心于刘禅,比如镇守江州的罗宪和镇守南中的霍弋,在听到刘禅被善待后,都选择了投降司马昭,如果刘禅被杀,司马昭要花很大的精力进行四处平叛,罗宪、霍弋等人是不会投靠的。
三、刘禅是真傻。
这一点相信司马昭看出来了,如果刘禅很聪明的话,司马昭还会担心,但是刘禅想要骗过司马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看看司马昭评价刘禅的话就会知道刘禅是什么样的人了。
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刘禅)人的无情到了这个地步,即使是诸葛亮在,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司马昭虽然说的无情,实际上指的愚蠢,他认定了刘禅是个愚蠢的人,是个没有威胁的人,这也是不杀刘禅的其中一个原因,亡国之君都有其亡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