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日报评敦煌防护林被毁一事,你有何看法?
我认为敦煌防护林被毁这一事件一定要严查到底!
1月20日,敦煌万亩沙漠防护林被毁,甘肃成立调查组赴现场调查。人民日报评论说:“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
一,防护林的作用。
在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之路上,防护林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防护林可以为干旱地区或者半干旱地区提供保护,防风固沙。也可以种植在江河的上游地区,用来涵养水源。而且还可以在山区保护土地,减少水土流失。甚至在城市中,他也可以起到美化环境,减弱噪声的作用。可以说防护林不仅有保持水土的功能,还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并且调节气候。还可以帮助我们抵御自然灾害、维持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并且还能保持生态平衡。而且在我国现有的林种分类中,防护林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并且在营造防护林时,我们也必须按照因地制宜,因需设防的基本原则来种植。最重要的是,防护林是严禁砍伐和破坏的。
二,敦煌防护林。
三北防护林正是西北,华北及东北这三个地区为了抵御风沙而建造的防护林。而且显而易见阳光林场的上万亩防护林被砍伐绝对不是一夕之间就可以造成的。此前也有相关媒体对此问题进行过探讨。但至今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回复。郁郁葱葱的防护林里,往往散落着几辈人的汗水。那些当时的青年积极分子们,把最好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西北地区。他们每天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孤独和痛苦,在防护林的建造工作上一干就是几十年。如今,郁郁葱葱的三北防护林正是上一代人留给我们的最好的财产。结果到了今日,仍有人违背国家法律,偷偷摸摸地干着这些为人所不齿的事情。
三,为什么我们需要防护林?
现在的很多人可能早已忘记了防护林带给我们的好处了。他们的眼中往往只有那眼前的利益,而从来不去长远的思考。在十几年前,每到春日,北京地区的沙暴有多么严重?我想现在很多人可能都已经忘记了。只要一刮风,大西北的沙子就随着风一路侵蚀着人们的生活。即使门窗紧闭,桌子上仍然落有厚厚的尘土。只不过过去短短的十几年,那些为了蝇头小利而砍伐掉防护林的人们是已经忘记了吗?
对于这件事情,我认为一定要严惩严查!必须好好的整治这种乱象。不然难不成老一辈儿人留给千孙万代的财产,就这样硬生生的毁在我们这一辈人手中吗?
关于日报评敦煌防护林被毁一事,你有何看法?
“西出阳关不见林”,这是一场人为制造的生态灾难。从摆脱“风沙撵人走”之困,到建成素有“全国沙区林场建设典范”美誉的阳关林场……历经数代人心血,好不容易建好了阳关林场,如今却毁于斧钺,谁之责?真相尚待还原,但不争的事实是,画面中,无论被烧得焦糊的胡杨木,还是砍伐后留下碗口粗的树桩,乃至稀疏残破、地表裸露的林带,都触目惊心,让人难抑愤懑之情。“过去为林子流汗,现在为林子流泪。”不能让种林人流汗又流泪,绝不能让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敦煌的莫高窟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这么重要的地位,居然说是为了林场职工的就业问题,才把大部分闲置的荒漠地租出去进行产业化投资,为什么不把这些荒地进行改造进行绿化?现在还置生态环境保护于不顾,调查通篇几乎是在给自己洗白,对敦煌市的生态环境破坏只是不痛不痒的触及。职能部门工作不力,监督机制不完善,因为舆论捅出来了,才有这样一个勉强应付的通报。配图也很可笑,现在哪儿有绿色?从敦煌莫高窟旅客集散地往莫高窟途中,一点绿化和植被的痕迹都没有。
未发现大面积减少那说明确实还有减少的情况发生,那媒体发布的砍伐倒下的树又是咋回事?像这种公众关注密切涉及到环境保护和民生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来调查而不是靠地方调查“未发现林地大面积减少”,看来是减少了,防沙固沙的林场非但没有大面积增加,反倒减少了!另一方面,林场面积没大幅减少,那林场中树木的数量有没有大量减少?原来一亩地里有一百棵树,现在一亩地里有十颗吗这个事情林场领导干部能力不足,应该一边继续栽树扩大林场面积,一边搞葡萄种植基地改善职工福利,问题在于林场没明显扩大,都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
我记得防护林是有政策的!如非有必要需要砍伐防护林的,砍多少就得在其他地方补多少,按理来说防护林面积不会减少才对呀,既然防护林面积减少了!那肯定就是有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看到这么多已经长成的林木被砍伐,只觉得心疼,十年树木,风沙防护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还有默默无闻护林员的付出,千年业绩毁于一旦。
生态保护才是最重要的,这是有益于子孙后代的事情。其他的利益,特别是其他的眼前利益,都要为他们让路。由于万余亩公益防护林在刀砍锯伐中所剩无几,敦煌防沙最后屏障几近失守。